《新中国电影美学史(1949-2009)》是金丹元教授的电影理论新作。这部着作从电影美学的视角,回顾和梳理新中国电影创作和理论60年行进的历程。作者从真正意义上的美学观点出发,来回顾和总结新中国电影特殊的文化经验和历史意义,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民族文化内涵。
序
引言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电影美学雏形——兼涉对新、旧中国电影审美的比较分析(1949—1958)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电影美学雏形概观及新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营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必然性与成因(1949——1958)
(一)建国之初的政策与新的一体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
(二)知识分子对“改造”的自觉认同与文艺整风运动
(三)现实主义传统与学习苏联及欧洲的现实主义创作——兼析新、旧中国电影家对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解
(四)从“双百”方针到“反右”斗争与“大跃进”——中国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中的政治逻辑
三、新中国电影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的一般特点(20世纪50年代)
(一)5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中的关键词
1.从“人民电影”到“人民性”
2.“为工农兵服务”、“小资产阶级”与“教条主义”
3.“典型”、“蒙太奇”与“电影性”
(二)新英雄主义色彩与崇高美的确立
(三)唱响新时代、新生活的主旋律与阶级意识的普世化
(四)强调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
四、各类不同的电影中所显现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第二章 风云激荡的新中国电影美学走向(1959—1966)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中国电影美学的极端形态及历史背景(1966—1977)
第四章 从苏醒到重新走向回归与探索(1978—1989)
第五章 前现代、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相融汇的90年代新中国电影美学风貌(1989—2000)
第六章 新世纪前十年的中国电影美学演变及其泛美学化倾向(2000—2009)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