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门上的浮雕记录着拿破仑与德国和奥地利皇帝战斗时取得的胜利,然而,它们并没有表现激烈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和平条约签署的时刻。这正是拿破仑高超的宣传技艺的表现,他总是越发动战争,越是宣扬和平。小凯旋门上的浮雕素描,将前往北京紫禁城参加《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
迎接这次展览的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也是最大的宫门。
午门是礼仪之门,皇帝就在此颁发诏书,举行庆典。战争过后,大军得胜凯旋,还要在午门举行献俘仪式。午门献俘是中国皇帝记录胜利、铭记战功的重要方式,然而有一位皇帝,认为单凭这种方式,不足以记载他的功绩,他把目光放到了更为遥远的地方。介绍说:“《乾隆大阅图》是法国18世纪的一幅版画,它依据在中国的欧洲耶稣教会艺术家的素描制作。这些版画是由中国皇帝直接向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定制的,用以表现他的征战功绩,也就是中国皇帝的征战图。整个素描稿都交给了法国的东印度公司,然后寄到巴黎制版,并附上中国皇帝向法国国王提出的官方订件请求。”
这一次约定创造了紫禁城和卢浮宫的初次相遇,而两百多年后的《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让两座宫殿再次连接了起来。
伊莎贝拉常常要经过一条狭长通道前往卢浮宫雕塑部地库,检查艺术品。她指着一个小的蒙娜丽莎,介绍说:“它主要是用于安全演习、消防演习,还用于演练画的装挂……”
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与蒙娜丽莎的知名度匹敌,她仿佛已经成了卢浮宫的形象代言人。似笑非笑,疑幻疑真;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她,她似乎都在注视着你。
拿破仑似乎也很喜欢蒙娜丽莎的眼神,他曾把她挂在卧室里。现在不可能再有任何一个人会有这样的幸运。
伊莎贝拉最近的工作,集中于筹备《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她正在清点所有要带到北京去的雕塑,这些都是拿破仑时代最为典型的作品。在卢浮宫的历史厅,伊莎贝拉的同事们取下了一块用石膏做的方形庭院三角楣小样,它完成于1813年,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极其容易破碎。它将被送往中国北京,参加《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
现在处于方形庭院中央的三角楣上的是阿波罗神,在拿破仑垮台前,这个位置曾经是拿破仑的形象,他面向着智慧之神把自己从手持武器的军人,变成了宣扬和平的君主。
这位马背上获得政权的小个子,热爱艺术,更热爱用各种艺术的方式去表现自己。军人、将领、君主甚至是神!他习惯运用各种具体的形象去感召他人,无论是宣传自己,还是奖赏君臣。
乾隆皇帝心中,却是另外一番自诩。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就在这幅作品上,乾隆皇帝留下了70多次题跋。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可见他对诗对书画的钟情。
如果说拿破仑希望把自己装扮成一位战神,乾隆却希望被看成一位清雅文人。乾隆同拿破仑一样,有着将自己的印迹长久保留下来的强烈愿望。
他的字迹不仅落在《富春山居图》上,落在了太和殿的匾额上,也留存在了四足笔筒上,留在了大禹治水的玉山上,甚至留在了颐和园的假山石上……尽管乾隆做得略有泛滥,而题字却是一种中国的传统,书法既是艺术,又寄托着精神的心迹。
西方人偏爱形象,让人在具体的形象中直接感受,他们留给后代的是一尊尊形象各异的塑像;而东方人偏爱文字,留下一幅幅牌匾,不断提醒自己、警示后人。
今天生活在巴黎的孩子们非常幸运,卢浮宫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大家用手指量—下比例,这样用手指比着拿破仑的高度量—下画面。…‘三倍。”老师给孩子们分析的这幅画是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绘制的((拿破仑加冕礼》。
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拿破仑举行了加冕典礼,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请大卫将这一时刻永久J陛地记录了下来。
这幅巨型绘画,宽6.1米,长9.31米,画中191个人物,大卫为每个人都单独画了素描图。画面本来的构思是在教皇面前拿破仑以大胆的姿势为自己加冕,然而,最终他改变了主意,为了表现权力的取得全靠自己,他让画家画成了他为皇后加冕。
半生消磨在沙场上的拿破仑把自己比做亚历山大大帝,终生向罗马时代靠拢,所以他偏爱古希腊、古罗马题材的作品。当时在绘画领域正兴起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精神为理念的新古典主义作品,这些作品构图严谨,画幅巨大,与拿破仑的口味非常契合。
尽管大量画作不可避免地用为宣传政治,但政治与艺术的结合最终开创出大气磅礴、焕发着英雄主义激情的经典之作:不知道乾隆惯看山水的眼睛,看到这些激流喷涌的作品,会有怎样的感受?
拿破仑用巨型画作把自己描绘成英雄的君主,乾隆皇帝又是用什么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
《山水楼阁碗》是一件乾隆御制的珐琅彩瓷,上面描绘了亭台楼阁、林间飞燕,留白处还加题诗句。乾隆把诗、书、画、瓷器、珐琅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将瓷器的制作技艺发挥到了极致。
珐琅彩在康熙晚年研制成功,在雍正时期得以发展,在乾隆时期走向顶峰。乾隆时期的珐琅彩最让人称绝的是把花鸟山水画法的技艺,表现在瓷胎的弧形表面上。乾隆喜欢用精细繁复的工艺,塑造自己对完美境界的追求。无论是集合16种工艺被世人称为瓷母的《各色釉彩大瓶》,还是总重达5千多公斤的《大禹治水玉山》,都在彰显着乾隆心中无所不能的豪情。
作为一国之君,乾隆和拿破仑对艺术的热爱,不像普通人那般单纯,在他们看来,艺术必须承载着帝王的政治意图和理想。
周二,也只有在周二闭馆的时间,卢浮宫的40万件展品,才能享受难得的安静。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时代。P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