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问(辛卯卷龙象之舞)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程恭让//孙晶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天问(辛卯卷龙象之舞)》(作者程恭让、孙晶)试图开辟一片园地,耕耘一片园地,为那些在原创性学术追求中辛勤工作的天下同道,提供诗意地栖居、自由自在的家园。确实,《天问》是梦想者的家园,所以,只要我们辛苦劳碌的生活依然还受到梦想的引领,只要我们憔悴繁忙的生命还聆听到梦想的召唤,我们便是这片园地的耕作者,是《天问》的主人。

内容推荐

《天问(辛卯卷龙象之舞)》(作者程恭让、孙晶)立基于传统,向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开放。《天问(辛卯卷龙象之舞)》无意于区分“传统文化”或者“文化传统”,无意于区分所谓“国学”、所谓“汉学”。<天问》强调综合的传统,多元的传统,延续的传统,开放的传统。《天问》不仅于古今、东西无所轩轾,而且倡导由全幅的传统出发,依据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视角,道通而为一,赓薪火而续慧命。

目录

主编寄语

佛教思想与文化研究

黄俊威:论“佛说”一词在印度佛教史中的根源意义

程恭让:吉藏、月称《中论》第24品诠释比较研究

周贵华:法相分学与唯识分学

一从汉译《集论》与《摄论》之“识”谈起

杨维中:本际与道教本体

郑筱筠:从信仰的流动性看当代中国的南传佛教

中国传统思想研究

杜保瑞:对牟宗三诠释王阳明哲学的方法论反省

伍至学:《中庸》“诚”概念结构的文本分析

佐野公治明清八股文中的四书学

庄兵.论后汉《孝经》今古文

邱丰饶:《论语》“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章辨析

樊沁永,陆九渊哲学思想新探

印度哲学与宗教研究

孙晶:《薄伽梵歌》哲学思想研究

姚卫群:印度胜论派哲学三部主要文献理论异同

罗因:从生天传统到净土信仰

——净土信仰的起源及相关问题的文化史解读

跨文化宗教研究

保坂俊司:印度伊斯兰文献与佛教的衰亡

释妙如:“佛生‘中国’不生‘边地'”问题初探

苏俊芳,有关恒河译名之讹略问题研究

赵梅轩:《悲华经》叙事研究

释澈定:近四百年台湾佛教之多元会通

江万里、沈丽雪:儒、耶经典诠释与理解之可能性

《天问》稿约

《天问》稿件书写格式

试读章节

在此处,确实,在第十六个道延续智之刹那之前的诸刹那,乃是十五个安忍、智慧之刹那。例如:如果现观三界的苦,则有以苦谛作为对象的,四个安忍、智慧之刹那。

问:那么如果现观三界的苦,则有哪四个安忍、智慧之刹那呢?

答:例如,对治十种随眠——它们是指通过观见与欲界有关的苦可以断除的,称名萨迦耶、边取、虚妄邪见、执取见解为最胜、执取戒律与禁制为最胜、疑惑、贪着、憎恨、骄傲、无知的——的,无常、苦、空、无我四种表象显现的,以与欲界有关的苦谛作为对象的,有着无间道之特征的,苦法智忍之刹那,乃是第一个刹那。

其次,正是拥有这样的对象、表象的,有着解脱道之特征的,苦法智之刹那,乃是第二个刹那。

像这样地,以与色界、无色界有关的苦谛作为对象的,对治除掉憎恨以外、刚刚说过的十八种随眠的,苦等表象显现的,有着无间道之特征的,苦续智忍之刹那,乃是第三个刹那。

其次,正是这样地有着对象、表象的,有着解脱道之特征的,苦续智之刹那,乃是第四个刹那。

其次,正如如果现观与三界有关的苦谛,则有这四种安忍、智慧之刹那;像这样地,对治七种随眠——它们是指通过观见与欲界有关的集可以断除的,称名虚妄邪见、执取见解为最胜、疑惑、贪着、憎恨、骄傲、无知的——的,原因、集起、产生、条件四种表象显现的,以与欲界有关的集谛作为对象的,有着无间道之特征的,集法智忍之刹那,乃是第一个刹那。

其次,正是拥有这样的对象、表象的,有着解脱道之特征的,集法智之刹那,乃是第二个刹那。

像这样地,以与色界、无色界有关的集谛作为对象的,对治除掉憎恨以外、刚刚说过的十二种随眠的,集谛之表象显现的,有着无间道之特征的,集续智忍之刹那,乃是第三个刹那。

其次,正是拥有这样的对象、表象的,有着解脱道之特征的,集续智之刹那,乃是第四个刹那。

这样,如果现观集与三界有关的苦谛,则有这四个刹那。  其次,正如如果现观集三界的苦谛,则有此等四个刹那;像这样的,对治七种随眠——它们是指通过观见灭与欲界有关的苦可以断除的,在集中已经说过的——的,消灭、寂静、安稳、超出四种表象显现的,以灭与欲界有关的苦谛作为对象的,有着无间道之特征的,灭法智忍之刹那,乃是第一个刹那。

其次,正是拥有这样的对象、表象的,有着解脱道之特征的,灭法智之刹那,乃是第二个刹那。

通过上述表象,以灭与色界、无色界有关的苦谛作为对象的,对治除掉憎恨以外、十二种随眠的,有着无间道之特征的,灭续智忍之刹那,乃是第三个刹那。

其次,正是这样地拥有对象、表象的,有着解脱道之特征的,灭续智之刹那,乃是第四个刹那。

这样,如果现观灭与三界有关的苦谛,则有此等四个刹那。

像这样地,在通过观见达成灭与欲界有关的苦的道可以断除的,在灭中已经说过的诸随眠中,加入执取戒律、禁制为最胜作为第八种随眠之后,对治八种随眠的,道路、规则、达成、越出四种表象显现的,以达成灭与欲界有关的苦的道作为对象的,有着无间道之特征的,道法智忍之刹那,乃是第一个刹那。

其次,正是有着这样的对象、表象的,有着解脱道之特征的,道法智之刹那,乃是第二个刹那。

通过这些表象,以达成灭与色界、无色界有关的苦的道作为对象的,对治除掉憎恨以外、十四种随眠的,有着无问道之特征的,道续智忍之刹那,乃是第三个刹那。

因而,这十五个刹那,都是有着“观见道”之名称的。

像这样地建置起来的一个圣贤,就被称为“临向实证人流果者”。而在第十六个刹那,在道续智中住立的此人,则被称为“人流者”。

它们,这八十八种随眠,在已经安排所谓“仅仅观见诸谛,确实无待修持,就被断除”云云之下,就被称为“通过观见可以断除的”。

而若有某些随眠,通过修持如所观见的谛之表象,在后来才被断除;那么它们被称为“通过修持可以断除的”。P19-20

序言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当《天问》第四辑“辛卯卷:龙象之舞”即将交稿付梓时,虽然已是身心俱疲,却突然不由得想起欧阳修的这两句话。欣慰、快慰、欣喜、狂喜,得大欢喜,喜极而泣。

我们说过,没有现实则没有梦想的动力,没有梦想则不能改造现实,乃至创造现实。身为学者,焉可没有梦想?然而我们的梦想,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改造”乃至“创造”了现实呢?此时此刻,我们还是要同样地如是发问。

《天问》试图开辟一片园地,耕耘一片园地,为那些在原创性学术追求中辛勤工作的天下同道,提供诗意地栖居、自由自在的家园。确实,《天问》是梦想者的家园,所以,只要我们辛苦劳碌的生活依然还受到梦想的引领,只要我们憔悴繁忙的生命还聆听到梦想的召唤,我们便是这片园地的耕作者,是《天问》的主人。

《天问》立基于传统,向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开放。《天问》无意于区分“传统文化”或者“文化传统”,无意于区分所谓“国学”、所谓“汉学”。《天问》强调综合的传统,多元的传统,延续的传统,开放的传统。《天问》不仅于古今、东西无所轩轾,而且倡导由全幅的传统出发,依据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视角,道通而为一,赓薪火而续慧命。

在古代汉语思想世界,“天”之一字,可谓涵义甚深复甚深。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天的观念,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终极性思考,成就着中国文化的根源性理念。本刊以斯命名,不仅显示对于传统之尊重,亦寓“下学”不可不“上达”之意。上达至何?达之于天。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乃百世之常轨,亦为学之极则。天下无无源之水,无无本之学。本立而道生,根深则叶茂。如斯,《天问》于今日学者穷尽技艺而忽于性命,似当略申对治。

《天问》第四辑基本维持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一以贯之的学术风格。在本辑中我们试图酝酿新的突破。《天问》此辑共收20篇论文,作者多为一时之才俊。即使我们不无偏执地要求所有入选的论文都谨守学术本分,保持某种理性、中性、平衡、严谨,论文集所体现的诸如以大中华文化为根底、重视佛教思想文化在人文东方的殊胜之义、研究传统关切现实、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等特点,仍然鲜明醒目。其中三昧,自可为会心的读者参透参详!

本书主题多为研究印度、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思想精髓者,故我们非常愿意把本集命名为“龙象之舞”。

《天问》与我们的时代一起成长,我们的时代需要醇厚的传统,更需要这醇厚的传统能够转身、现身、重生、新生!所以作为传统文化的研究者,我们责无旁贷、毫无疑问一直需要思考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作为一个非体制性的同人园地,学界朋友的厚爱与支持一直是我们的内心中最深的情愫与感动!《天问》的成长不仅是文化慧命与性灵的成长,也是吾人友谊与恩情的成长。今有大方广慈善基金会释悟吉先生,本慈悲心,运方便智,愿意为耕耘、维护这块不思议园地贡献他的爱心与智慧。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谨缀数语,以资纪念!

主编

岁次辛卯,八月之末,于北京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