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和悦洲小上海(古镇大通的水墨风情)/博物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黄复彩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是最近几年的事,大关口多了一块黑色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和悦洲盐务督销局旧址。

冷落了很多年的清字巷渡口这几年开始繁忙起来,一批批外地人来到这里,来到这片已成废墟的沙洲上。我想,他们看和悦洲时的心情应该和看古罗马的庞贝古城是一样的,人们对一切已经消失的历史总是怀有几分好奇,还有几分敬畏。

如果把和悦洲比作一个横向拉长的凹字,大关口正好在这凹字的心形处。大关口就像一个宽阔的胸膛,它伸出两只巨手,似要揽住那一脉江水,揽住那一切江上往来的船只与行人。

文史学者汪军一直以为我是枞阳人,但他偶然在百度上搜索到关于我的条款时,便奇怪地问我,你怎么会是铜陵人呢?而当他在听说我的出生地后说,你应该说自己是和悦洲人。

和悦洲是我的出生地,直到现在,和悦洲大关口与三道街连接处仍有一栋青砖黑瓦的老屋,那就是我发出第一声啼哭的所在。当然,那已不是原来的老屋了。六十多年来,这个世界连同和悦洲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这栋老屋也几经改造,成了现在的样子。最近一些年,我几乎每年都要到和悦洲来,有时是单人独骑,有时是陪同对这片沙洲感兴趣的文朋诗友。在大关口那座破旧的老屋前,朋友们嘻嘻哈哈,争相拍照。大家说,应当在这栋老屋前立一块牌子:某某人诞生地。说过,彼此哈哈一笑。

据说我降生的前夜,母亲在睡梦中感觉被人打了一巴掌,她推了推父亲,说,你好好的打我一掌做什么?父亲说,我何曾打你?父亲说后,母亲说她顿时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于是胎动了,天亮后就生下了我。我一直认为,那打了母亲一巴掌的,应该是我。就在那个夜晚,对于这个日后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的世界,我或许有些迫不及待了。

和悦洲的历史似乎就是从大关口翻开第一页的,一百多年来,大关口爆发了太多的事件:盐务督销局、无所不能的税卡,自立军与官兵的血腥搏杀……大关口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人物,一座大关口,差不多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又一翻版。如今,大关口前那一片开阔的地带依然开阔着,大关口就像一个能包纳万物的老人,他坐在那里,笑看着一切过往的烟云,只是他从来不说什么。

我记事时,大关口早就没有了盐务局,当然也没有了税卡,我对大关口的认识,全来自母亲断断续续的讲述。母亲的一个姨父叫李良才,他好像就跟盐务局有直接的关系。母亲说,那时候,和悦洲有半条街都是他的。母亲祖籍安庆,外公在穷困潦倒之际,便投靠了李良才,后来在大关口附近开了一家米行。但米行很快就倒闭了。母亲两三岁就寄住在她的姨父家,中年无后的李良才一直有将母亲收为养女的想法,但还不等这一计划实施,李良才就死了。母亲每说到这一程时总会有长长的叹息。她似乎觉得,这是命运对她的戏弄。但故事讲到这儿,我们倒是舒一口气。如果母亲真的做了李良才的养女,或许就不会有她后来与父亲的结合,当然也就不会有我们了。

无论是盐务局还是李良才,对于我都只是一个遥远的符号,留在我记忆中的,就只有大关口熙来攘往的船只,就只有那片白色的沙滩以及沙滩上戏耍的小伙伴们,当然还有大关口平底锅里滋滋作响的油煎粑粑和小脚老太太“洋糖发糕”的叫卖声,这一切都构成我对童年时代美好回忆的一抹浓重的色调。

当然,童年的色彩中也会有沉重的一笔。某个夏夜,一个赤膊的中年男人被人捆绑在大关口的一棵大树下,大树上挂着一盏马灯,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成群的蚊子围着那赤膊的男人。我认识他,他是后街的一个铁匠,我曾去他的铁匠铺玩过,很和蔼的一个男人。但人们说,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犯,他不仅惯于偷盗,还时常纵火,据说最近和悦洲的几次大火都与他有关。当时那铁匠痛苦地争辩着,极力否认所指控的一切。我对铁匠充满了同情,为他被深深勒进肌肉里的绳子,为那些可恶而贪婪的蚊子。但时过不久,我在大通街上竟然再次遇到这个铁匠,我很想问他,那次人们对你的围殴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几场大火,真的是你放的吗?但他只是从我面前匆匆走过,我什么也没来得及问。

铁匠事件的出现,在我童年的生活中刻下一枚灰色的印记,它让我感到人性的复杂与险恶。

关于大关口的记忆似乎也就是这些了。2011年3月,我在二妹的陪同下去大关口看一处打算出卖的旧楼。到大关IZl时,已是傍晚,天边一抹灿然的云霞衬托着不远处土墩上的一树桃花,桃花下有一辆粉红色的童车,那实在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土墩的一侧,正是我出生时的房子,可惜它早就归于别人。  有越来越多厌弃了城市生活的人回到和悦洲,和悦洲在经过20世纪初的喧嚣及世纪末的荒芜后正渐渐地归于平淡,我想,这正是很多人需要的生活。P9-11

后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而对于作家来说,故乡不仅是他生命的源发地,更是他写作的源泉和动力。

中国的作家,从老一辈算起,鲁迅、沈从文、周作人、季羡林,及至当代作家中的莫言、贾平凹、余华、格非、苏童等,没有哪一个人不是把故乡当作自己写作的起点和对象。故乡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无以穷尽的素材,也让他们游荡的灵魂有了栖息的处所。就像一位诗人说的:不论我葬在哪里,我的灵魂都将归于故乡。

我对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从时间来算,大致分为三个段式,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晚年时期。中国禅宗中一位重要的禅师青原行思说: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初参禅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禅悟之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生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人一生都在一个无法挣脱的怪圈中运行着,只是,每一次循环往复都是对以往的否定,人也就逐渐形成自己对人生,对生命以及对这方世界的误解。

我曾经发誓,将来一旦离开那条石板路,我将永不回来。我后来一直为我少年时代的愤世嫉俗而发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几乎每年都要一次一次地往那条石板路上跑,故乡于我,每一次都是新鲜的。有时候,我独自站在那条熟悉的石板路上,站在那间早就归于他人的旧居前,泪水竟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我实在无法解释这无端的感伤源自何由。

故乡,在我后期的写作中占据一定的分量,但我一直希望有一次对故乡的系统的写作。

去年底,我的第四本散文集《乌篷船》与出版方签订合同。该书策划人、青年散文家胡竹峰一直关注着我的写作,并对我的写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乌篷船》付梓后,竹峰在读了其中部分有关故乡的散文后说,你应该对故乡有一次过瘾的写作。他的提议,勾起我长久以来对故乡的一腔情怀,所有的往事似乎都在一瞬间喷薄而出,这是《和悦洲,小上海》写作的直接契机。后来又得到铜陵市文联以及大通文化研究会的积极支持。最近几年,铜陵文联以及大通文化研究会一直致力于大通的历史文化的研究,我的这本书的写作,算是对他们工作的一次回应。

《和悦洲,小上海》由68篇散文构成,它所呈现的既是一座江南小镇别样的历史,别样的文化,别样的风土人情,也是一部浓缩的民族的兴衰史,一幅浓郁的小镇风俗画。这小镇是我的,是大通人的,也是所有对故土有着别样情思的人们共同的精神故乡——这是我写作《和悦洲,小上海》的最终目的。

作者

2013年4月1日

目录

第一辑

 和悦洲

 一个国民党士兵

 大关口

 天主堂

 青通河

 二道街

 澜溪街事

 洪家大屋

 清字巷

 洄字巷

 大士阁

 佘家大院

 说说彭玉麟

 悲剧英雄黎宗岳

 驴子岭

 下水桥及大草甸子

 一口井的存在

 缸窑湖

第二辑

 和摄影家一起去和悦洲

 在大士阁给居士讲经

 门前的河

 屋后的湖

 半斤猪肉又回春

 鱼划子

 码头号子

 龙的盛会

 水街

 小心火烛

 有的吃,无的吃,买张画儿贴个壁

 十七条鱼

第三辑

 理发店

 造船厂

 酱园厂

 生源干子

 开门大吉

 船规

 扳罾

 照蟹

 摸窿

 童年用物:木踏子

 童年游戏:打画片

 童年游戏:打铜钞

 姜子牙,子牙姜

 拼死吃河鲀

 鮰鱼的鮰

 臭干子、香菜及其他

 清明节,吃馇肉

 我淘过的野菜

第四辑

 夏洪兴老秤

 棉匠

 花卷牛后人

 小菜园张家

 江北人

 国平的烟

 郭熙之的纪录片

 汪更生的蛋糕坊

 长友

 家禄

 酒仙

 同是兄弟

 消失了的职业

 修理钢笔的蒋先生

 挑牙虫的女人

 代写书信的佘先生

 媒婆

 挑水的老陈

 卖跌打丸的汉子

 后记

内容推荐

长江中下游,长江中心有一个洲,叫和悦洲,抗战前被称作“小上海”,非常繁华,抗战后被炸毁了。这个地方称一江三镇,统领中心的镇叫大通,一共三镇,解放前是江南最大的盐的集散地,又是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咽喉,被称为“大九华山头天门”。妓院就有十三家,小时候如果骂人骂道“你妈十三号”,那就有一场恶架要打了。黄复彩的这本《和悦洲小上海(古镇大通的水墨风情)》写的就是这里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帮派历史等。

《和悦洲小上海(古镇大通的水墨风情)》由68篇散文构成,它所呈现的既是一座江南小镇别样的历史,别样的文化,别样的风土人情。

编辑推荐

一座古镇的风流史,一幅江南的风俗画,一部民族的兴衰书。一截断墙,分明是一段肝肠寸裂的往事。一处残壁,分明是一个早就消失的故人。

《和悦洲小上海(古镇大通的水墨风情)》由68篇散文构成,它所呈现的既是一座江南小镇别样的历史,别样的文化,别样的风土人情,也是一部浓缩的民族的兴衰史,一幅浓郁的小镇风俗画。这小镇是所有对故土有着别样情思的人们共同的精神故乡——这是黄复彩写作《黄复彩》的最终目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