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化诗学十三讲》探讨了古今中外跨文化文学理论研究中反复出现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性别问题、人的等级问题、人的文化身份问题,这与探究自然、社会、自我与他者中的真、善、美的终极追求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本书中人的问题、文化与文学的基本内在联系问题、中西传统中的基本价值观问题、真善美等问题将作为本书的基本问题贯穿本书。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邹广胜深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在中国文化里人的等级观念乃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无论从性别的角度、人的现实生存方式、人的文化身份上都深深地打着等级的烙印,所以对此问题的思考乃是贯穿始终的一个根本线索。笔者的结论认为人的生存方式应该以多样性为最终追求,但一个文化的判断标准乃是以大多数人的最大多数幸福为依据。
《比较文化诗学十三讲》探讨了古今中外跨文化文学理论研究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性别问题、人豹等级问题、人的文化身份问题,这与探究自然与社会、人性与人生、自我与他者中的真、善、美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本书倡导的首要基本观念是:任何学术上的努力都不能代替对经典的不断研读与思考。原典的重要性、复杂性、丰富性都是我们前进中取之不竭的源泉,它既是学术的起点,更是进步的阶梯,是后学超迈先贤的必然途径。
邹广胜专著的《比较文化诗学十三讲》采取的基本策略是:采用比较的方法,针对一个经典问题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经典文本中有代表性的论著来探讨它认识自我与他者、自然与人生的基本方法、立场与观念,使学生把注意力从教材转移到经典上,再从经典转移到问题上,而这些问题都是现宴与历史、西方与东方、文化与诗学理论中普遍存在的弥久弥新的老问题。
第一部分 大视野中的文化诗学问题
第一讲 文化诗学与性别意识:权力悲剧中的男女
第二讲 文化诗学与异化分析:完整的人与人的解放
第三讲 文化诗学与解构策略:跨文化语境的话语权力
第二部分 文化诗学与东方立场
第四讲 中庸之关:《乐记》与“道法自然”
第五讲 儒道之辩:《盗跖》篇与“儒道之争”
第六讲 丈如其人:《程器第四十九》与丈品人品
第三部分 文化诗学与西方意识
第七讲 圣人之道:《苏格拉底的申辩》与中西文化中的圣人形象
第八讲 美之差异:《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与康德审美观念的价值取向
第九讲平等之爱:《儒教与道教》与基督教的平等观念
第四部分 横贯中西的比较文化诗学
第十讲 中西与本末:论《红楼梦评论》与王国维的中西观念
第十一讲 传统与古今:论鲁迅的传统文化观在今日的现实意义
第十二讲 对峙与交融:谈巴赫金论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
第十三讲 图像与语言:论《拉奥孔》中绘画与文学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