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原是一位散户,经历十几年的摸爬滚打,终于成长为一名管理数亿资产的私募基金经理。
启明、赵江辉所著的《冲刺白马股》是作者十几年投资经验的整理,既介绍了自己的成长,也分享了作为专业资管从业者的投资思路,反映了一个普通投资者的心路历程。书中的大多数方法不仅对资管人士有所借鉴,而且对于资金量较小的普通投资者来说也是便于操作的。
启明的冲刺白马股理念借鉴了威廉欧奈尔的CANSLIM方法,同时启明对这套理论做了极大的改良,修正了该方法不适用A股市场的投资策略,实现了真正的欧奈尔思想的本土化。
同时本书还介绍了专业投资者的交易策略与技巧,以及交易心理等投资交易领域的核心问题。
启明、赵江辉所著的《冲刺白马股》源起于启明在北京电视台《天下财经》录制的六期节目,这六期节目全面介绍了启明的私募基金投资理念,但由于节目时间有限(每期25分钟),不便于很多案例与实际情况的讲解,因此希望通过书籍出版的形式将其投资理念进行全面揭示。
启明原先是一个散户,通过10多年的市场摸爬滚打磨练了起来,终于成长为一名管理上亿资金的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在《冲刺白马股》中,他用自己的投资经历现身说法,揭示了普通投资者成长的七大阶段。同时他还介绍了欧奈尔方法的中国应用。以及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基本面与技术面结合的投资策略。
第二阶段:广泛学习,大亏小赚没方法
投资靠悟,是一个持续修炼、不断晋级的过程。中国人是比较喜欢学习的,我也不例外,大学一年级,我就开始疯狂地学习股票知识。那时很多同学都放松地享受着新鲜的大学生活,我的时间却在教室和图书馆度过,学习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财务分析、证券分析学,大一的时候我基本上把大三的书都看完了,图书馆的股票书籍也被看了一遍,因为当时这些书的数量远没有现在这么庞大。当时,我曾做了大量的笔记,记录了我的收获、我的感悟以及我的困惑。很多投资者缺少系统的证券知识,很多人都是有闲钱,听说能发财,在没有任何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就冲到股市战斗。作为科班出身的我们,是不是就会有一定优势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全班同学到现在70%不从事证券行业,因为他们上大学的目的是获得学历,而不是获得自己喜欢的行业技能。大学一年级的暑假,我就怀揣着母亲和亲戚的1万元进入了中国股市,我记得很清楚,我2001年7月21日开户炒股的时候,大盘是2169点,截至本书开始创作的这一天,指数在2029点。所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其实很多人并不适合股市。中国股市诚然可悲,但问题并不是指数12年的零涨幅,而是很多人不善于发现投资的机会,所以用股市知识武装自己,要比天天抱怨大盘不涨要重要得多,所以此时此刻还在熊市中看本书的朋友,我想先向你们致以热烈的掌声,因为这至少说明你还没有放弃,还在学习。问题是,怎么把学习提升到悟的高度。
学习的目的是把书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大学期间,我学习了K线理论、江恩理论、道氏理论、技术指标的构成、波浪理论,还翻阅了各种大师的投资理念,当时国内的大师也有很多,可现在还在江湖的寥寥无几。当时学习的情形至今还历历在目,我还记得当年我们考试的一道题是RsI技术指标的构成,时过境迁,这些理论已经不像当年那样死记硬背了,变得自己能融会贯通了,甚至有些知识已经完全忘记了,之所以会如此,我认为投资学习的目的并不是搞研究,我不是教授,我需要对我的客户负责,他们把资金委托给我们基金管理,要的是收益,所以对我来说知识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实用可行的方法。而这恰恰是很多散户至今也搞不明白的地方,只是一味去学习一些自己根本用不上的知识。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经历都是不同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习就会有尝试,2001年我学习了巴菲特的方法,当时没有完全理解,毕竟上大学时人生阅历尚浅。印象很深的是一只名为升华拜克的个股(600226),当时据说主力资金被套18元,所以我们班的股票研究小组成员都买人了,而且还制定了详细的交易计划,可最终我们在17元全部止损了,最后这只股票跌到了5元以下。大家买人的时候都认为机构都套着了,这种天大的机会岂不是很好。可是结果呢,该股依然不断地下挫,是我们对于机构的持仓判断错了,还是另有隐情?股市有太多的谜团永远没有人去解释。最终割肉离场,说明了轻信机构,仅从揣测别人成本来做投资显然是不行的。很多朋友也喜欢跟庄,我的教训是庄不一定都赚钱,有时候它比散户的进出更麻烦,这不是一条康庄大道。
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经历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也必然不少。但学习之后的结果未必都赚钱,更麻烦的是你陷入了一味学习,而从不总结提升,并且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的怪圈。如同一个城堡有好多个房间,有经验的人告诉你哪些可以进哪些不可以进,但是因为好奇心和知识的局限性,你偏偏选择不能进入的进入,进入之后你才得出结论这个房间的确不可以进。这与股市一样,有经验的人启示你已经走了弯路,但是只有一部分人短时间内就能发现弯路并回头,而有的人也许永远不会意识到这是弯路。因此,越是急功近利的人,越是离成功越远。
所以,学习的目的要明确,要善于总结,做到学而时习之,不要陷入不断学习的恶性循环中。我自己曾花了很多年、很多精力进行学习,尽管现在也还在学习,但是从2006年之后,我的学习更多是在补充已确定的投资思路,即专门做基本面和技术面双突破的个股,骑上冲刺白马股的投资策略,这在本书后面会有详细的介绍。为了摸索这个方法,我从2005年起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中,我做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完善我的方法,不断地寻找适合这个方法的投资机会。
P15-17
在中国证券市场,很多投资者都知道股神沃伦·巴菲特,知道基金之父彼得·林奇,但是对于威廉·欧奈尔,相信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威廉·欧奈尔的《笑傲股市》(How To Make MoneyIn Stocks)多次再版,销量超过200万册。在美国的资本市场,威廉·欧奈尔也创造了很多的神话,他的CANSLIM选股法给很多投资者,包括很多基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而启明正是在仔细研读了威廉·欧奈尔的大作之后,总结了他自己十多年的投资历程,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选股方法总结成本书——《冲刺白马股》。本书不但描述了启明如何从一个散户投资者到私募基金经理的蜕变过程,而且详细介绍了启明是如何选择白马股和操作白马股的。无独有偶,威廉·欧奈尔也是从一个散户投资者不断成长为美国投资界大鳄的。认真拜读本书之后,你的投资思路会更加清晰。
通读本书,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第一,坚持选择优质白马股。很多投资者喜欢选择那些从底部突然启动的黑马股,因为这种股票价格低,涨得也快。但是这种个股在刚刚启动阶段很少有投资者能够买到,而当你真正能够买到的时候,几乎是一个高点,往往是替别人接货去了。白马股的选股思路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投资者与主力资金一起享受股价的主升浪。因为启明要做的是抓住企业成长最快阶段带来的股价主升浪,所以白马股和黑马股有本质上的区别。
第二,突破的理念。很多投资者买股先看股价,总是喜欢买便宜货,因为越便宜买的数量越多。但是启明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价高自有价高的道理,一文钱一文货嘛。所以他宁肯选择具有更大升值潜力的高价股,而不是那些趴在地上的低价股。因此,他敢于操作那些高高在上的突破成长股。事实证明,成长股在企业的成长期,股价会不断地突破,这个时候投资这样的股票,不但是最安全的,而且是收益最快的。
第三,基本面和技术面相结合。技术派往往更加在意K线上的变化,从细微处寻找个股上涨的原因,并以此寻找下一个具有这种上涨可能的个股。基本面派通过宏观行业的研究,找到价值低估的个股,然后买入并长期持有。孤立的坚持往往很难成功。单纯看技术面,受到股价波动的影响会很大,往往只是吃了鱼头或者鱼尾,而最多肉的鱼肚子往往被丢掉。单纯的基本面则死抱个股不放,要么是跌得一塌糊涂,要么是坐了过山车。启明则是寻找基本面和技术面双突破的个股,二者有效结合,让投资更加轻松的同时,也能取得更大的收益。
本书将威廉.欧奈尔的CANSLIM的选股方法中国化,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双突破选股思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会看得更远。启明站在威廉·欧奈尔的肩膀上,形成了双突破的冲刺白马股思路,而你站在启明的肩膀上,也能够成为一位获得更高收益的投资者。
我相信,仔细拜读此书,会让你的投资思路得到很好的提升。
许维鸿
西南证券研究与发展中心业务总监
启明在仔细研读了威廉·欧奈尔的大作之后,总结了他自己十多年的投资历程,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选股方法总结成本书——《冲刺白马股》。该书不但描述了启明如何从一个散户到私募基金经理的蜕变过程,而且详细介绍了启明是如何选择白马股和操作白马股的。无独有偶,威廉·欧奈尔也是从一个散户不断成长为美国投资界的大鳄。认真拜读本书之后,会让你的投资思路更加清晰。
许维鸿
启明2001年入市至今,经历了从低谷到高峰再到低谷的完整市场周期,其心路历程和投资感悟是值得借鉴的。每个人的投资理念和心态是不同的,采用的路径也应有所不同。作者用中国股市经验修正美国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的CANSLIM方法,是很好的尝试。
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