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今天所选择的行政体制改革,将决定未来政府发展的方向,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因此,由魏红英、李世勇等编著的这本《服务型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构建研究--以广东省县区级政府为例》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广东省县区级政府从管治型向服务型转变中行政体制发展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扩展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服务型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构建研究--以广东省县区级政府为例/高校社科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魏红英//李世勇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今天所选择的行政体制改革,将决定未来政府发展的方向,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因此,由魏红英、李世勇等编著的这本《服务型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构建研究--以广东省县区级政府为例》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广东省县区级政府从管治型向服务型转变中行政体制发展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扩展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工程宏大而面广,行政体制路径成为许多国家的必选之道。《服务型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构建研究--以广东省县区级政府为例》尝试运用结构功能主义框架,分析行政体制中职权划分、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三个核心要素与服务型政府特质匹配的内容、方式和路径。在回顾广东省县区级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提出:职权、结构、组织的静态构建;决策、执行、回应的动态运行机制构建;发达国家经验启示;内部体制创新与外部党政联动的组合构建等多条路径,共同回答了如何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行政体制的问题,构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服务型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构建研究--以广东省县区级政府为例》由魏红英、李世勇等编著。 目录 前言/1 一、问题的由来和研究的意义/1 (一)行政体制是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重要载体/1 (二)县区级政府更能反映民众的需求和偏好/2 (三)广东省行政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3 (四)研究的意义和价值/6 二、构建还是转型:服务型政府的相关理论综述/7 (一)服务型政府涵义界定/7 (二)对服务型地方政府的研究/9 (三)构建还是转型:服务型政府的相关研究/10 三、行政体制研究综述及其相关理论/13 (一)行政体制的内涵/13 (二)关于行政体制的研究/15 (三)县区级行政体制改革研究/17 (四)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19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特点和创新之处/26 (一)研究方法和思路/26 (二)主要内容/27 (三)本书的特点及创新之处/29 第一章 从糟简到整合:广东省县区级行政体制的建立与演变/1 一、对应性设置:广东省县区级行政体制的历史溯源/1 二、强制性精简:广东省县区级服务型行政体制的初步探索/5 三、市场化瘦身:广东省县区级服务型行政体制的再次探索/9 四、多元化治理:21世纪初,县区级政府再造和体制创新/17 第二章 纵向权力结构视野中的服务型地方政府建构路径/22 一、职权结构化:中央与地方之间职权分化路径/23 (一)单一中心阶段/23 (二)二元化阶段/24 (三)多元化阶段/25 二、权力结构合理化:服务型地方政府建立的体制条件/27 (一)权力结构化/28 (二)权力结构的协调化/29 (三)结构的有序化和可控化/31 三、权力分享:地方政府从控制到服务的结构构建/33 (一)保障公民在场:解决当代中国央地关系问题(和谐)的前提/33 (二)建立公民一中央之间的信息“直通车”:解决结构的协调化问题和“距离悖论”/34 (三)提升中央效能权威:内在于央地关系和谐的秩序保障/36 (四)建设争议解决场域:破解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收死放乱”困境/38 四、广东经济特区与中央政府之间合作信任机制的案例分析/38 (一)有限合作:广东经济特区与中央之间的权力的划分/39 (二)制度化协调:广东经济特区与中央之间关系的发展/43 (三)正和互动:广东经济特区与中央的关系/46 第三章 地方政府职能、组织结构与服务性的匹配/51 一、行政组织与政府服务性的匹配研究/51 二、职能与组织形式的叠加式配对/53 (一)纵向政府问公共服务职责划分分析/53 (二)纵向政府间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的比较/54 (三)我国服务型地方政府职能调整方向/57 三、服务型政府组织结构的分析/59 (一)服务型政府的组织形式/59 (二)政府实体的优缺点分析/59 (三)服务型政府职能类型与政府组织结构的对应关系/63 四、我国服务型地方政府组织结构的创新模式/67 (一)虚拟合作体制——富阳大部制语境下的“专委会”制/67 (二)扁平化体制——浙江和海南省管县体制/69 (三)代理服务体制——各地的探索/70 (四)多元复合体制——区域行政体制和兵地管理委员会体制/72 (五)行政三分制——深圳市行政机制再造/73 第四章 平衡与透明:消除自利性的县区级决策机制/75 一、健全县区级决策系统:县区级政府服务性的基础/75 (一)县区政府中枢决策系统相对完备/76 (二)咨询系统与信息系统应发挥作用/77 (三)改变咨询系统作用不大的重大举措——责任追究制/79 (四)决策与执行分开/81 二、党政分开:民主化科学化决策的保障/81 三、优化决策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的条件/84 (一)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提升政策的公共性/84 (二)改进回应机制,维持决策系统内外的平衡/85 (三)完善决策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机制/86 (四)实行行政三分,建立决策失误问责制/88 第五章 执行机制的变化:综合执法与执行力提升/89 一、综合执法与职能整合:县区级职能部门化、碎片化的消解/89 (一)综合执法组织:对条块分割的反动/89 (二)综合执法组织的效果评说及其未来发展的讨论/93 二、地方政府执行力:促进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建设的要件/94 (一)地方政府执行力及其测评/97 (二)地方政府执行力测评指标体系/99 (三)地方政府执行力测评指标权重/101 (四)地方政府行政体制的权重结果/103 第六章 关联与传导:县区级政府的回应机制/106 一、服务型政府回应的界定/107 (一)政府回应与服务型政府的有机契合/107 (二)政府回应的特征/109 (三)政府回应的手段和措施/111 二、县级政府回应体系/113 (一)县级政府回应机理的发生源/114 (二)县级政府回应机理的传导/116 (三)县级政府回应机理的结果生成/117 (四)县级政府回应的反馈/120 (五)县级政府回应机理的系统框架/120 三、构建合理有效的回应机制。提升我国县级政府回应能力/122 (一)改善县政府回应机理的发生源较为单一的弊端/122 (二)保持政府回应的介质畅通/123 (三)增加政府回应的多通道载体/123 (四)改变政府回应的决策武断化倾向/125 (五)重视政府回应的反馈/126 第七章 国外借鉴: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构建经验/127 一、从执行局化改革到整体性治理:英国的经验/127 (一)英国行政体制改革核心脉络的承接:执行局化改革与整体性治理的共性/128 (二)英国行政体制改革核心脉络的延展:从执行局化改革到整体性治理/130 二、地方政府叠加功能体制与破产震慑:美国经验/134 (一)自治理念下的公共服务范围划分明确的联邦体制/134 (二)服务导向的地方政府叠加体制/135 (三)美国对地方政府的破产威慑/136 三、代理机构:欧盟的做法/140 (一)什么是代理机构/141 (二)代理机构的原理/144 (三)对代理机构改革的评价/148 (四)代理机构的未来/150 四、公共服务合作体制:德国青年就业服务的实践/151 (一)德国地方政府体制/151 (二)德国政府就业服务合作机制/152 第八章 广东省县级行政体制的转身:服务型行政体制构建/156 一、地方政府体制创新的策略性行为——以深圳大部制改革为例/156 (一)问题的由来:地方政府体制创新的差异性/157 (二)公共问题的识别策略:政府主导/158 (三)问题界定的策略性行为:多元公共问题的行政化/159 (四)机遇把握的策略行为:利用政策窗口/161 (五)政策实施的策略性行为:通过延时、避讳,消解与规避不利的问题类型/161 (六)大部制的推进策略:权威依赖路径/163 二、党政联动:顺德行政体制改革的模式/164 (一)我国地方党政关系的历史演进研究/164 (二)顺德行政体制改革与党政联动改革的背景过程/168 (三)党政联动:顺德体制改革的创新/171 (四)对顺德改革的思考/178 三、社会服务管理体制的创新与超越:以深圳南山区为例/181 (一)问题由来与研究假设/181 (二)从集中到分散: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工具意义的变迁逻辑/183 (三)监管与可持续性:分类管理体制面临的困境/185 (四)多元共治:破解管理体制发展困局的反思/188 第九章 提升县区级政府服务能力/193 一、构建广东省县区级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193 (一)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的现实意义/193 (二)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内容/195 (三)广东省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201 二、公共产品视角下县级政府服务能力建设/201 (一)转变政府理念,提升县级政府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解和认同能力/202 (二)围绕公共服务的有效性,提高县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回应能力/203 (三)探索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增强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204 (四)创造其他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环境,提高县级政府合理合法规制的设立能力/206 三、购买公共服务:地方政府服务方式的变革/207 (一)购买公益性岗位/207 (二)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珠海的做法/214 参考文献/222 后记/22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