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散文谈艺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贾宝泉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样的水珠,落在荷叶上展现晶莹润洁的美,落在粪肥上就不美,《春江花月夜》也非每次播放都动听。可见美也依赖于环境、条件,特别是鉴赏者心情。

在月球上看地球好似“大蓝玻璃球”,晶莹透亮得令宇航员目瞪口呆无话可说。返还地面便知地表污染严重,树木被砍伐,草原枯萎,江河断流,几乎到处笼罩着有害的化学气体,到处发见大地皮肤上的癣疥、脓疮。在月面上看月面大概也不如在地面上看得美妙。由此可知经得住近距离观察才是真美。但也不是愈近愈好,一次我用放大镜看图片,反倒看出个鸿蒙初开的原初混沌,原来镜片太贴近图片了。这又提醒我:无论看什么,过近则不分妍媸,距离也是镜片的一个有机部件。调整好距离即是美,美就在合适的距离上。

美也产生于不了解。譬如浓雾笼罩的峰头展现朦胧的美感。但实际上那里也许脏得说不出口,还在发生凶险事件:一条毒蛇朝割草的男孩腿上注射毒液,孩子无助地抽搐……而在远处欣赏则只看见美,甚至美得手舞足顿,美得想作诗。

单色给人单调感,但如果面积很大,气象宏阔,也会威慑人心。数十座峰头盖满红枫叶,红到无边无际,就成巨大震慑力,并由巨大震慑力升华为巨大感召力。这就是纯粹的大美,美到让人敬畏,甚至感到连自己身体都从肌肤到骨骼红透了,终于自己就化为一片贴地腾跃的红叶,偶遇微风也脱离地表在低空飘舞一回。

自从公布了火星照片,它在我心中不那么美了。从审美感情上说,为着对某物保持长时间爱怜,我宁可不作水落石出的洞见。

笔谈固然要韵调流畅,但过于流畅也不好,有个山高水低方可环绕,引人人胜,让读者跟着捉迷藏。一旦他寻到谜底心里不免就“美”一回。不过环绕不能太费力。否则读者不跟了。眼下含蓄深藏已不受欢迎,而直露的带有讥讽口吻的反倒容易走俏。这反映世情与风气。

能够说出的美远不是最美的,因为我们的心智还难以圈定最高的美,且对于心中一些美妙感触也很难发掘到适当的语汇加以表述,实际上语言本身也远未进化到任何感触都能随心所欲地表述。我们的目光总是解读不尽一张小画,画面上看不到的总比看到的多。而往往我们看不到的就不再用力寻找,我们不喜欢的便不愿探究,不愿发现已知的“瑰丽风景”之外的风景。我们所认为的瑰丽风景到底是什么呢?真的瑰丽?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加上我们看不到的才是一幅完整的画,我们喜欢的加上我们不喜欢的才是一幅能够理解的完整的画。

真美产生于真理解。理解之难,在于不知进入被理解之物核心的门径。其门径当如敦煌洞窟开凿于高出地表的山壁上,寻宝者高于或低于洞窟的门槛便不得进入。为要进入洞窟,洞窟门槛的准确高度是最重要的准则。解铃还须系铃人,扣子是某人系的,他自然容易找到解开的办法。那么,“他”是谁?他为什么这样系?如果他是我若干心灵元素中的一个,他可会听从我的驱策帮我将门打开?而一旦打开了门会不会永远消失了他自己?

美是一种心灵状态。美是上苍所示人的世界真实性。欣赏的益处在于增强了人的心灵与作品暗示性的沟通能力。

欣赏也有选择性。欣赏的选择性使欣赏者感到,有些人身上沾染泥土也美,有的天天沐浴也脏。

美还是一种苛刻的理想,“看景不如听景”说的就是任何眼见的具体美都不及未曾经见的理想美,因而人所“眼见”的永远不可能“止于至善”。

你说沈从文的散文好,他也说沈从文的散文好,是自己审美“审”出来的还是听别人说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沈从文的散文,从文老先生也根本不出名,我们当编辑的却从自投稿中发现一篇誊写不工整、修改笔迹重重叠叠的习作,但质量与目前广为流传的从文先生的好作品相当,你能断定是好作品吗?

老实说吧,作品好不好自己读过才知道;有的再三读过也还是不知道。知道不知道,只有天知道。

美就美,不美就不美,这是西方;又美又不美,又不美又美,这是东方。

在农村有时会看到一个白荷花样的美妇跟在一个丑汉身后,不必打问,此丑汉大概有钱。美的东西往往要极丑的去反衬。美和丑形影不离方显出美的玲珑脆弱和要人珍护。丑和美是不能离开的。

美的面孔总是令人怜惜,愈美,在爱美者眼里老得愈快。

喜好文学艺术的往往喜好谈论“审美”,却不免忽视“审美之美”这个美中之美,这样在同内部与外部世界对话时就少了依据,因而可能是独眼的和瘸腿的。P7-9

后记

书稿大致编成了,但还得挤压出一个跋,权当扎口袋的细麻线。跋不能太轻,免得与正文制度不相应。

创作和理论研习都须言说。能够言说的,我说了,写了。虽只小部分,总是说了,写了;不能形诸言语的,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言筌因而打捞不出心灵深处的几微的,那就只好不说。不说倒也没什么不好。我的老乡亲,那些土里刨食一辈子的老农,谁都一肚子感慨,但大多憋着带走了。他们还没“走”的时候,有时也就仿佛自言自语那样长“咳——”一声。

我有时提醒自己:可以言说,但不要强化言说欲;可以发表,但不要强化发表欲。特别是不要没话找话说,话少却多说,不懂照懂的说,轮不上加塞也得说。终于就碰了壁,却说那壁不该是钢筋水泥,还责备为什么不提前换成纸糊的。

年轻时讲出一个理念,如果听者强烈反对,我可能不高兴。眼下想想,肯定是自己错了。为什么一定要人同意呢?同意是什么呢?如果正确,听者不同意还是正确;如果不对,即使别人同意我照旧不对,还会因别人同意强化了我的以错为对的理念,愈发不思改过。我为什么会无知到不高兴呢?

词语的生命在于善寻栖身地,从此人口中溜出即进入他人头脑。

对有所感念而又不能执持的事物,我懂得虔敬,似乎由之获得了力量,不仅驱除了向晚的幽影,还大致认识到尊重自我就是一定意义上的谦逊和自信。

从我的思想可以寻检到直接的源泉和间接的源泉,明确的源泉和隐蔽的源泉。引用某位贤哲的话语是直接的;更多是.知道是别人的,但不能明确是哪位具体人物的,即或知之,但这个人物往往也是接受别人的。弄清“别人”还算容易,弄清“别人的别人”可就难了,也就不打算弄清了。这“别人的别人”可能是一位学者,也可能是农夫、商贾、铁匠、屠夫、经纪人……没关系,什么人都会在某个刹那说出带有智慧的句子,被有心的听到记下了,精炼提纯,奉为指导他和众人思与行的某种圭臬。我推想历史的亡灵中有许多这样的慧者,我总括为“他”。这个“他”是无数慧者的集合,是全人类思想的源头,是历史上所有学者、哲人共有的导师。这个“他”就是无穷小和无穷大,我这里使用的小和大的概念是指“其小无内”的小和“其大无外”的大。

想起一部电视连续剧的歌词:“不同的面具,上演不同的戏……剧本不在自己手里,随着剧情改变自己……”不能只担当观众角色却不当剧评家,要紧的是跳出剧情而非一头扎进道具里,这才能想些“物”外事和“身”外事,不会仿佛剧中人那样凄恻悲伤无助。

看散文写散文谈散文,弄久了弄多了也就弄烦了。因为发现中国和外国的能人谈了多年,几千年,累死的老词语的残尸累积成了垃圾山,新词语繁衍了多少代还是不够用,但世界的核心道理就那么一点,文学包括散文的核心道理就那么一点点。很多理论不过是同一核心道理的不同表述。

但理论总归要谈,只要还有一个人写那就有两个人甚或三四个人在谈。非要谈的话,那就把个人的思引入《易》之三义——变易、不易、简易的宏大思路。要把散文谈得“变易”,谈得“不易”,谈得“简易”。变则通达于一切时代,通达是多少包含了顺从的意义的,无论散文兴衰顺逆总还得“有”,这样它就保住了,存在了;不变才能继续是它,是它才会有它自己.否则这特征那功能皆属虚妄,连猴子捞月都不如;简易方可清通,意出而达末,中间少阻隔,结构上拒绝枝叶过繁而伤干。

读了几页书去吃饭,看见饭菜心里却隐隐有些犯憷。这些年熟悉和不熟悉的农民乡亲多次对我说,害虫抗药性越来越狠,黄瓜西红柿必须经常打药,还得拣毒的。山药埋种以前必须朝土里下药,要不就叫虫子吃了。现在是种黄瓜的不吃黄瓜,种西红柿的不吃西红柿,种山药的不吃山药……关心我的人一脸严肃,我这个洗耳恭听的却不免毛骨悚然。写篇提请菜农少用农药的散文?写篇请求害虫变善的散文?没这个必要。那就照常吃,吃饱了照常读,照常打电脑。最好和最坏的文字都是自己的徽章。以文字创造另一个自己等同于替女娲抟土再造一个人。生命是需要挖掘意义来支护的,不如此何以遣岁月。

这些年一些老乡亲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陆续先我而去,我则继续接受日光的照耀和月光的温贴。但我比他们多做了什么呢?没做坏事算贡献吗?比他们多活的这些日子里,我读了。思了,精神尺度较前略大,虚浮的东西驱逐了不少,依旧践行在从幼年出发的,中国教育文化一贯倡示的成人的路上。牛顿站在巨人的肩头望见了远方,我则站在牛顿的肩头望见了通往山巅的道路,偶尔也隐隐望见被云雾半掩的微微隆起的地球弧面。伴随精神的继续成长,我愈来愈自觉到自己是大自然无数元件的一个,无论如何踢天弄井,纵灵舒扬,都是在大自然既定秩序内部即大自然允许的范围内。

谢谢靳立华、王俊石诸领导和汪惠仁、鲍伯霞诸同仁的热情鼓励和真诚相约,这本小册子就这样产出了。一位诗人说:“泪滴寒花,渐渐逢人说鬓华。”这是经由宣说的途径使自己释怀、疏通,是一种温和的自助;而友朋的支撑、扶携,则是有力的他助。自助与他助都会助人向好。一艘被命运之手撑了数十年的老船,在被“反者道之动”的强势宇宙力“反”为非船之前,是乐享太阳晚照的惬意的。

贾宝泉

二零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万事起头难

散文片言

审美片言

望远镜中的天空:有边际的无限

漠风·梅香

天才是长久的耐苦

规律不放过小事情

一座与一百座

重读一遍中学语文课本如何

观察

小而丰润的小品文

散文:文字谱写的乐章

饱含诗意,美丽才会是愁人的

同青年诗人切磋散文诗意时插话

此情可待成追忆

那一个世界与这一个世界

作家喜欢谈悟,悟是什么

神助的滋味

湘灵不穿牛仔裤

向数理化要散文

任何题材都向着散文微笑

三昧火里种金莲

优秀小说家未必是优秀散文家

应南开大学中文系同学之约写的一段话

关于中国古典散文的一段话

不懂中国乡野就不懂中国散文

二十世纪中国散文最辉煌的成绩

是白话文渐趋成熟

再谈散文到了高境界是怎样的

事与理

尺度

“我认为”

散文漫议

答问“谈谈你阅读与写作的关注点”

同几位老年作者畅说“衰年变法”

朝思夕录

散文创作与理论指导

识缘乃容不将不迎

彩云之南的心灵颂辞

给学问一个光明与阴霾同在的精神背景

善的想象力通向神明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跋涉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路上

青萍之末察风

一组别具创意的散文

艺文集碎

镜花互照说散文(一)

镜花互照说散文(二)

镜花互照说散文(三)

镜花互照说散文(四)

镜花互照说散文(五)

镜花互照说散文(六)

镜花互照说散文(七)

镜花互照说散文(八)

镜花互照说散文(九)

对散文文体的再思辨

对散文作家素质的再思辨

对散文与哲学关系的再思辨

对散文继承与创新的再思辨

《当时明月今在否》序跋

《螺旋中的岁月》序跋

《散文拈花录》跋

《散文镜花词》序跋

序言

人是散文艺术的始与终

善是散文艺术的始与终

可控的智慧是恒久的明灯

上善的尺规是执两端而用其中

春花葳蕤与秋叶飘零并无不同

此界的星坠木鸣也许正是彼界的杨柳春风

创始之前还是创始 无穷后面接着无穷

断续的时间和断续的空间构成宇宙长程

不认识整体悟性略大于零

造物的至善并不专为人类而施

没有了人类地球上依然轮替春夏秋冬

顺应《易》之惧惕可使人类劫而后生

在这一届人类与下一届人类的等待期上

宇宙间悠扬的大抵唯有哲学(道)的钟声

作者

二零一一年九月

内容推荐

贾宝泉所著的《散文谈艺录》内容简介:当前写作者的智慧正在重新分配,智慧正在选择新主人。《散文谈艺录》中智慧像一道道清澈的水流,从这人头脑流向那人头脑,从这一群体流向那一群体。失去或部分失去智慧的并不自知,也就不会发出“我家门前水,君家门前流”的叹惋和竭力挽留的意志。眼下是一个因亟需智慧而不得不将艺术性放在第二位的时代。

编辑推荐

人是散文艺术的始与终,善是散文艺术的始与终,可控的智慧是恒久的明灯。贾宝泉所著的《散文谈艺录》从作者的思想可以寻检到直接的源泉和间接的源泉,明确的源泉和隐蔽的源泉。这是经由宣说的途径使自己释怀、疏通,是一种温和的自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