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尚古说香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化学工业
作者 鄢敬新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香文化在中国古代,早已渗透于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令人遗憾的是,香对当今大多数人而言,却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全新课题。

鄢敬新编写《尚古说香》期许读者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使得当下生活在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紧张的人们,能放慢一点生活的脚步,舒缓一下疲惫的心灵。

内容推荐

作者编写这本《尚古说香》,期许读者在温馨弥漫的芳香中,充分体味香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使得当下生活在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紧张的人们,能放慢一点生活的脚步,舒缓一下疲惫的心灵。

《尚古说香》的作者是鄢敬新。

目录

总序

前言

目录

香之为用从上古 香之内涵有多义

 燔木燎柴升烟 告祭天地祖先

 香化环境 辟秽悦神

 除瘴防疫 疗疾祛病

 妆扮美容 自然芬馥

 美味香宴 茶食调香

 纳香辟蠹 纸墨添香

 敬香礼佛 参禅悟道

 修炼养生 崇为仙格

 寓之歌咏 佐以抒情

 香书香方 伏藏瑰宝

香料香药 争奇斗艳

 本土香料

 域外香药的传入

 沉香

 檀香

 乳香

 没药

 龙脑香

 苏合香

 安息香

 降真香

 丁香

 木香

 郁金香

 零陵香

 迷迭香

 玫瑰花

 龙涎香

 麝香

香品繁多 各具擅场

 香品的种类

 单品香

 和合香

 烧香

 涂香

 香汤

 佩香

 香块

 香粉

 香脂

 香草碎片

 香油与香水

 瓣香

 末香

 线香

 卧香

 塔香

 丸香

 篆香

 盘香

 香品的辨识

用香器具 争奇斗艳

 香炉之分类

 薰炉

 博山炉

 薰笼

 薰球

 宣德炉

 香筒

 卧炉

 手炉

 香插

 香盒

 香盘

 香匕

 香筯

 香罂

 印香炉

 香囊

 香几

 香炭

香道香艺 妙胜幽雅

 品香之道

 品香环境

 品香礼仪

 品香程序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商周时期,祭祀除了燎柴升烟之外,祭祀宗庙先行灌。所谓“灌”,即用汁液灌地,其汁下入于地,其气上升于天,故云:“芬香条畅于上下也。”当时采用芳香草本植物郁金和黑黍等酿制香气浓郁的“鬯”酒,就是用于灌地行祭祀之礼的重要祭品之一,使用频率很高。在宋郭茂倩将之前所有乐府诗歌汇集到一起编成的《乐府诗集》中,就有若干以“登歌酌鬯”为名的郊庙歌辞。《诗’大雅.江汉》亦日:“鳌尔圭瓒,柜鬯一卣。”此处所谓“柜”,即黑黍,是当时一种珍贵的谷物。所谓“鬯”,即用柜酿造的香酒。鬯酒,除了祭祀之用外,还常被宫廷作为赐品,供达官贵人享用。西周还设有专职负责祭祀和招待宾客用鬯之事的“郁人”和“鬯人”。《周礼·春官宗伯》载:“郁人掌裸器。凡祭祀、宾客之裸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鬯人掌共柜鬯而饰之”。此处之“郁”,即郁金草。所谓“郁金草”,并非郁金香花,而是一种姜科姜黄属植物,也是一味常用药材,其宿生块根黄赤芳香,茎、叶、花亦有香。所谓“和郁鬯”,是说若祭宗庙及灌宾客,则鬯人以鬯酒入郁人,郁人得之,筑郁金草煮之,以和鬯酒,则谓之和鬯也。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古的鬯酒的生产原料,并非郁金香草,而是采用百草之花,或兼用郁金香草及百草之花而制成。

西周、春秋时期基本沿袭前代,用香的唯一目的也是用来祭祀。祭祀由国家掌握,由祭司执行。主要为燔烧柴木、燃香蒿、烧燎祭品及供香酒(鬯酒)、谷物等祭法。燎柴升烟的祭礼,通常为“燔柴”祭,又可细分为“棰祀”、“实柴”、“裰燎”等,盖为积柴燔烧,并在柴上放置玉、帛、牺牲等物。尽管燔烧的物品各异,但却都要燔燎升烟。《仪礼·觐礼》:“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陆德明释文:示,音祗。本或作祗)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袒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桶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埋沉祭山林川泽。以骺辜祭四方百物。”郑玄注:“袒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檩,积也。诗日:‘芄芄械朴,薪之桶之。’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孔颖达疏:“襁,芬芳之祭。”《诗·小雅·维清》还赞颂了文王订立的棰祀祭天典制:“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袒。迄用有成,维周之祯。”这是周公祭祀文王的乐歌,意思是说,有了文王创制的典章,才有了社会政治的清明与光耀,从开创袒祀祭天的典制到今日的成就,乃周朝的祥瑞。

由此可见,燔燎升烟祭天的香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香品原始,即未经任何加工的自然物,还没有将香木香草经过人为加工处理。而且由于当时华夏中土气候所限,南海的木本香料尚未传入北方,因此袒祀燃烧的芳香植物,充其量只有泽兰(非春兰)、蕙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松、柏等等少数几种,也就是说,还不是后世真正意义上的所谓“香料”而是自然升火,即没有采用后世所谓的“香炉”等焚香器具。诚如丁谓《天香传》所说:“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袒祀,首惟馨之荐,而沉水熏陆无闻也。其用甚重,采制粗略。”P11-12

序言

自宋元以降,中国文人士大夫通常将焚香、品茶、插花、挂画,视为高雅闲适、清净安逸的“四般闲事”或“四种艺事”。生活的艺术化、艺术的生活化,就是在这些优雅清闲的艺事活动之中完成的。元人张雨(字伯雨,号贞居)的散曲《水仙子》:“归来重整旧生涯,潇洒柴桑处士家。草庵儿不用高和大,会清标岂在繁华?纸糊窗,柏木榻。挂一幅单条画,供一枝得意花,自烧香童子煎茶。”将这四种雅艺潇洒清闲的神韵,毕呈纸上。使人心思之、神往之。也就是说,真正洒脱自在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清雅、幽逸、散淡、简单、闲适的,这才是人们生活的原本状态,根本没必要亦毋须任何豪华艳冶、繁缛复杂来铺垫。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但在这同时,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的愈加激烈,也使得人们的精神压力在不断增大,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很多人为此倍感忧虑,并试图通过各种方法,释放自己的思想压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愉悦充实。为此,也有很多人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精神宝藏,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事实上,上面所说这些所谓“四般闲事”或“四种艺事”,绝对不可小觑。因为通过这些生活中的“闲事”,不但可以使得人们的情操得以陶冶,开拓提升自己风雅的能力,而且可以发生“移情”作用,改善自己生存的窘境。也就是说,人们在焚香、品茶、插花、挂画的过程中,可以使困扰人们的负面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宣泄,思想压力得以缓解,紧绷的精神状态得以放松,使自己那颗烦躁不安、忧郁焦虑的心,渐次归于祥和安宁、洒脱清净,使自己的生活更有质量,幸福指数不断得以提升。

尽管这些“闲事”有如此益处,然而对于当今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陌生的。为此,作者不揣谫陋,翻阅大量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撰写这套“尚古闲雅丛书”,分为《茶禅一味》、《尚古说香》、《插花清供》、《雅墨清赏》四部,陆续出版,以应读者之需。

此处所谓“尚古”,乃作者之字。作为一名文化学者和心理学家,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很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我愿意毕生为之努力奋斗的美好心愿,也是撰写此套丛书的初衷。

后记

但凡出过书的人都知道,写书委实不是一桩易事。不但要深思熟虑打好结构框架,还得寻章摘句查找引用相关典籍,以支持自己的观点。一本书在完成之前,心思不断,有时夜间躺在床上,或在睡梦之中,忽然灵感涌现,然却如同电光石火,瞬间即逝,觉醒之后,遍寻不得。不得已,常在床头柜上台灯之下放置纸笔,一旦有好想法或佳章妙句,立刻开灯,将其一一记下,方才睡得安稳。紧张劳累工作之余,养成了于山间丛林、花前月下、海边散步的习惯。由于散步过程中,精神相对松弛,往往也会产生灵感。因此散步之前,也会怀揣纸笔,以备记载。我时常将写作喻为种田:规划篇章结构,如同犁地耕田;将自己脑海中酝酿的想法斟字酌句一一输入电脑,如同耧播种子;插入妙思佳句,如同灌溉施肥;删除笔误不当,如同锄草除虫。衷心期待其茁壮成长,以遂我愿。

写书苦是苦些,然亦有甜在。当书稿交付出版社,经过编辑精心妆扮之后摆上书店书架与世人见面时,看到自己作品受到读者欢迎,作者心中成就感、自豪感,自然也会油然而生。

为了能按照出版合同如期交稿,我将最后部分稿子复制到手提电脑中,背去父母家中,以备在每周陪护年迈父母(父亲93岁,母亲91岁)时,趁他们休息之际,可以抽空校改几页。我62岁生日那天,清晨4点起床,终于在做晚饭前将其全部校改完毕。不仅父母为之高兴,也算是我赠送给自己的一份特殊生目礼物。这种喜悦,恐怕也是他人难以体会得到的。

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因此,人们常将一个人懂得感恩与否,视为衡量其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毋庸置疑,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一部书是仅仅依靠个人力量单打独斗所能完成的,也就是说,都是在前人已有的成果基础之上成就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任何著作都应该看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书成之后,都应该对成就该书有所帮助的朋友,表达感激之情。为此,这里首先应该感谢本书“主要参考文献”的作者们,没有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和铺垫,就没有此书的完成。

在此还要郑重感谢我的好朋友、青岛出版集团编审郭东明先生,多年来,在他的关心、帮助之下,我陆续撰写出版了一些心理学专著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例如《佛珠鉴赏与收藏》自2011年7月出版后,至今已经第5次印刷;《茶禅一味》2013年2月出版,5个月后,即重印一次。

需要感谢的还有孙仁辉、苏俊元先生,他们在得知我拟撰写这本《尚古说香》时,即帮忙我搜集相关资料和香材、香具。

为了使初学者进一步了解香道香艺的具体操作流程,本书还特别设计安排了部分演示插图。在此要感谢插图演示者李依梦女士,正是由于她在青岛多年未遇的持续高温高湿下条件下的认真操作、辛勤努力,才使得本书图文并茂,锦上添花。

在本书图片拍摄过程中,不仅要感谢摄影师高玉德先生的精心设计拍摄,还要感谢张滋坤、李洋二位年轻朋友,他们不仅将自己香铺中的香材、香具借予我,还亲自开车将其送至拍摄处,令我感动。在此,也应向在深圳礼品博览会上认识的上海周雨征女士、景德镇的李善明先生表示感谢。当周雨征女士知道我需要为这本书配图时,当场慷慨将莲花香盘、香插赠送予我,分文不取。李善明先生在返回景德镇后,将自己拍摄香具套组的原始照片传到我的邮箱之中,以供选用。除此之外,西藏的扎西先生也应在感谢之列。最初,他提供了自己的麝香供我拍摄。尽管后来我将此麝香购为己有,但对当初的他的殷勤帮助,仍难忘怀。

2013年12月

鄢敬新

记于青岛云浮山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