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国家地理/图知天下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郭漫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高山到峡谷,从森林到沙漠,从河流湖泊到瀑布泉池……复杂多样的地理景观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内容繁复的壮丽画卷,勾勒出涤荡心魄的中华大地之美和这片疆土最完美的曲线。

郭漫主编的《中国国家地理》是地理知识的大汇集,是视觉审美的豪门盛宴,浓缩中华锦绣江山之精华,使您在快速纵览华夏山川,了解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审美感受。

内容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由郭漫主编,是“图知天下”丛书之一。

《中国国家地理》是地理知识的大汇集,是视觉审美的豪门盛宴,浓缩中华锦绣江山之精华,使您在快速纵览华夏山川,了解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审美感受。

目录

Part 1 中华名山

泰山——五岳独尊002

华山——奇险天下005

衡山——南岳独秀007

恒山——塞外第一山008

嵩山——峻极于天009

黄山——天下第一奇山012

庐山——奇秀甲天下014

五台山——华北屋脊016

峨眉山——高凌五岳018

普陀山——海天佛国020

九华山——佛国仙城021

武当山——道教仙山022

青城山——青城天下023

龙虎山——道教祖庭024

齐云山——中国道教第一村025

喜马拉雅山——最年轻的山脉026

武夷山——奇秀甲东南027

玉山——台湾第一高峰029

长白山——生态博物馆030

秦岭——天下之大阻032

云台山——海上仙山034

雁荡山——寰中绝胜035

昆仑山——中华龙祖之脉1036

天山——众山之神038

梅里雪山——云南第一山040

四姑娘山——东方的阿尔卑斯山041

祁连山—一牧区江南042

阿尔泰山——岩壁上的敦煌043

玉龙雪山——天然高山生物园045

千山——东北明珠047

Part 2 高原盆地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049

内蒙古高原——中国第二大高原050

黄土高原——华夏文明的摇篮051

云贵高原——喀斯特之子052

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053

准噶尔盆地——中国的史前地质博物馆055

柴达木盆地——神秘多彩的“聚宝盆”056

四川盆地——夭府之国058

Part 3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富饶的黑土地061

华北平原——中国第二大平原062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064

辽东低山丘陵——辽东明珠065

山东丘陵——盛产苹果和梨的地方067

东南丘陵——有为之丘068

Part 4 岛屿半岛

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070

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072

粜明岛——长江口的明珠074

舟山群岛——中国最大的群岛075

山东半岛——中国最大的半岛076

辽东半岛——中国第二大半岛077

Part 5 河流湖泊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079

黄河——中华母亲河082

珠江——中国南部的一条大河084

黑龙江——最大的界河086

准河——蓄泄兼筹087

京杭运河——世界最长的人工河088

塔里木河——中国最大的内陆河089

额尔齐斯河——国际水道091

伊犁河——塞外江南092

怒江——中国的国际河流094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095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097

太湖—一中国第三大淡水湖098

巢湖——皖中明珠099

洪泽湖——银水金岸100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咸水湖101

纳木错——天湖之湖102

喀纳斯湖——东方瑞士103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104

泸沽湖——未被污染的处女湖105

滇池——高原江南106

五大连池——火山博物馆107

长白山天池——中国最深的期108

雅砻江——金沙江最大支琉109

Part 6 瀑布泉池

黄河壶口瀑布——千里黄河一壶收111

黄果树瀑布——神州第一瀑113

镜泊湖瀑布——中国最大的火山瀑布115

九寨沟瀑布群——最洁净的瀑布群116

庐山瀑布群——最壮美的瀑布群117

趵突泉——大明湖畔第一泉118

玉泉——乾隆御赐第一泉119

谷帘泉——陆羽赞赏第一泉120

虎跑泉——杭州名泉121

华清池——玄宗避寒温泉122

Part 7 森林沙漠

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边疆的翡翠珍宝124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天然植物博物馆125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奇观126

轮台胡杨林——沙漠英雄128

塔克拉玛干沙漠——死亡之海12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大漠的血脉130

巴丹吉林沙漠——鸣沙王国131

腾格里沙漠——世界沙都132

敦煌鸣沙山——塞外风光一绝133

Part 8 草原湿地

呼伦贝尔草原——绿色净土、北国碧玉135

锡林郭勒草原——绿色的宝地136

祁连山草原——温情与丰美并存138

三江平原湿地——残存的壮美139

青海湖鸟岛湿地——鸟的王国140

广湛江红树林湿地——海洋天然湿地乐园141

向海湿地——丹顶鹤的故乡142

Part 9 峡谷洞穴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屋脊上的奇迹144

虎跳峡——长江第一峡146

长-工三峡——中国最长最完整的峡谷147

库车峡谷——天山神秘大峡谷149

石佛洞——首都明珠150

蓬莱洞——古洞紫烟151

织金洞——神州瑰宝152

九龙洞——地下仙境153

Part 10 地质公园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奇峰筑神奇艺术殿堂155

丹霞露窆山世界地质公园——色如渥丹,灿若明霞156

黄山世界地质公园——黄山归来不看岳157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千种风情,万般姿态158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丛丛石峰,翻腾林海159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古火山立体模型160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神奇的天然盆景161

四川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三绝其生之地162

大渡河峡谷地质公园——峡谷有三奇164

刘家峡恐龙地质公园——恐龙的遗迹165

海螺沟地质公园——贡嘎山的现代冰川167

鸟化石地质公园——大自然的奇迹169

Part 11 自然保护区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华中屋脊172

九察沟自然保护区——神山圣水174

张家界自然保护区——世外桃源176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大树华盖闻九州177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王国179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处女地”181

木论自然保护区——“植物熊猫”的故乡183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武陵第一峰184

Part 12 考古发现

罗布泊187

古滇国遗迹189

夜郎古国191

尼雅遗址192

秦始皇兵马俑194

三星堆遗址196

抚仙湖水下古迹198

试读章节

黄山——天下第一奇山

徐霞客游览黄山后写下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南部,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的洗礼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山中的温泉、云谷、松谷、北海、玉屏、钓桥六大景区,风光旖旎,美不胜收。自然造化中的奇迹

1990年,世界遗产大会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把黄山列为“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山,从而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分类,黄山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有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73米,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的、气势磅礴的立体画面。

黄山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是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迹。

宗教文化

黄山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唐代道教旧籍中,关于轩辕黄帝和容成子、浮丘公来山炼丹、得道升天的仙道故事,流传千年,影响深广,至今还留下与上述神仙故事有关的许多峰名,如轩辕峰、浮丘峰以及炼丹、仙人、上升、仙都、道人、望仙诸峰。

黄山山名,亦与黄帝炼丹之说有关。道教在黄山建立较早的道观有浮丘观、九龙观等。宋末道士张尹甫在黄山修炼,创建松谷道场。明末以后,全山范围内已无道教活动的踪迹。

据《黄山图经》记载,佛教早在南朝刘宋间就传入黄山,历代先后修建寺庙近百座。

冰川遗迹

黄山有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残留的刀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挡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地貌特征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飞瀑如练

黄山高差大,山水进泻,形成飞瀑,悬垂如练,溅珠喷玉,构成黄山最积极、最有生命力的景观,著名的瀑布有“人字瀑”、“百丈瀑”和“九龙瀑”。

黄山的一大优势特色是钱塘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水资源十分丰富,自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展现着众多的山涧沟谷,其中大谷36条,形成36源,汇入24溪水,以桃花、云门二峰为界,分别流入新安江、钱塘江和青弋江、长江。

天然园林

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群落完整,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

黄山野生植物有145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0个物种属濒临灭绝的物种,6种为中国特有种,黄山特有2种,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尤以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驰名中外。

黄山古树名木众多,以古、大、珍、奇、多著称于世,又以黄山松最负盛名。

黄山还是动物憩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已知的有鱼类24种、两栖类20种、爬行类38种、鸟类170种(隶属17目40科)、脊椎动物300种。

庐山——奇秀甲天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名句成为认识庐山的一句开场白。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位于中国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千米,南北长、东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人文荟萃

庐山是中国山水文化的杰出代表。山水文化,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

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庐山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庐山文化中另一个特色,就是它的科技内涵,最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的道家的炼丹术及后来历代的医药采集应用活动,最著名的当推李时珍在1554年于庐山所做的医药研制工作。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于一体的千古名山。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庐山,为其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晋代高僧慧远在山中建立东林寺,开创了佛教中的“净土宗”,使庐山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圣地。唐代诗人李白,五游庐山,留下了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庐山上还荟萃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包括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

庐山不但拥有“奇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

 庐山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泉、岩洞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巍峨峻奇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如岩层的形状、溪泉的流向以及山势的‘起伏,都与冰川运动有关。

庐山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主要有北东向华夏式构造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许许多多的断裂构造,形成众多的山峰。庐山是第四纪强烈上升的断块山,当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盆地进一步发展,继而形成鄱阳湖。

北部以招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秀丽的岭谷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由一系列的断层崖形成雄伟高峻的五老峰、秀峰、石门涧。

庐山的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着阶地和谷阶。山上和山麓地带都存在着古地面。在庐山与长江的交接地带,鄱阳湖的形成与扩张塑造。出一系列独特的湖滨地貌与之相连。长江、九江河段的地貌演变,湖洲交错的鄱阳湖大平原,形成了多种地貌的汇集,表现出极高的地理地质科学价值与旅游观赏价值。

珍稀动植物

庐山气候夏季凉爽,云雾频繁,植物显示出中国第三纪植被特征。庐山植物园建于1934年,是中国长江中下游植物种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庐山有鸟类171种,在鄱阳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越冬的候鸟达100余万只,其中有世界最大的大白鹤群,占世界白鹤总数的95%。

P12-15

序言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我国幅员辽阔,鬼斧神工的地理奇观,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正是沧海桑田、地质变迁的浓浓见证。从高山到峡谷,从森林到沙漠,从河流湖泊到瀑布泉池……复杂多样的地理景观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内容繁复的壮丽画卷,勾勒出涤荡心魂的中华大地之美和这片疆土最完美的曲线。

我国自古以天地为大美,天地者,自然也,把自然呈现在人们面前,领略山川之秀丽壮美,一定会让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建筑里的都市人们震撼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无穷魅力。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兀立不语,但胸怀天下,水川流不息,但泽被四方,山水相间,仁智相连,令人神往之。

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而人类在与自然相处这个问题上,并未表现出应有的明智,人类以为科学技术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结果是,物质文明的大厅确实更加富丽堂皇,但自然界却日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负效应不断积累扩大,给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带来无限痛楚,使今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人和自然必须建立起协调的关系,融为和谐的一体,由此缔造的文明之光必将是自开天辟地以来自然界最瑰丽的景色。

本书是地理知识的大汇集,是视觉审美的豪门盛宴,浓缩中华锦绣江山之精华,使您在快速纵览华夏山川,了解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审美感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