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天才李孟元的母亲,这本《牵着蜗牛慢慢走--分享二十年陪伴儿子走过的每一步》的作者俞雨蕾将培养孩子的20年心得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孩子的爱。书中没有名言警句、高深理论,内容也不会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每一位家长,但读过之后,你或会感到作者爱儿子的心之诚之切,其实有了这个最根本的东西,你自己就会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这便是作者写此文的初衷,也是教育的根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牵着蜗牛慢慢走--分享二十年陪伴儿子走过的每一步 |
分类 | |
作者 | 俞雨蕾 |
出版社 | 希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耶鲁天才李孟元的母亲,这本《牵着蜗牛慢慢走--分享二十年陪伴儿子走过的每一步》的作者俞雨蕾将培养孩子的20年心得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孩子的爱。书中没有名言警句、高深理论,内容也不会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每一位家长,但读过之后,你或会感到作者爱儿子的心之诚之切,其实有了这个最根本的东西,你自己就会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这便是作者写此文的初衷,也是教育的根本。 内容推荐 1000个孩子有1000耐教育方法,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我有一个奢望,希望这本俞雨蕾编著的《牵着蜗牛慢慢走--分享二十年陪伴儿子走过的每一步》对读者有实际的帮助,哪怕只在某一个方面所以,我尽可能做到两点:一是有针对性,主要着眼于大部分家长都非常关注的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如何辅导孩子写作文,如何把孩子的英语教得像母语一样好。如何做好留学申请准备工作……二是有可操作性,描述方法时尽可能详尽,有例子和图表的尽可能附上。《牵着蜗牛慢慢走--分享二十年陪伴儿子走过的每一步》罗列的各种教子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但读过之后。你或许会感到我爱儿子的心之诚之切,其实有了这个最根本的东西,读者自己就会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目录 序 早教篇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亲力亲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提前一点点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有趣”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 数学篇 如何引导孩子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 先教孩子感兴趣、能接受的东西 勤练口算并记住一些常用的结果 只做例题或少量精选题,只报一个适合自己的奥数班 作文篇 手把手,教孩子用心写文章 六种方式方法,手把手教孩子写文章 无忧无虑,书写金色童年 多姿多彩,镌刻中学时光 英语篇 怎样把孩子的英语教到母语水平 “听得懂”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说”是听懂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情 “读”原汁原味、杂七杂八的东西 “写”是模仿喜欢的作家,讲出自己故事的过程 家长关心的其他有关学习英语的问题 留学篇 做更好的自己 把最精彩的部分放在简历最醒目的位置 申请大学的文书要能体现自己的特质 了解你的人写的推荐信才最有价值 课外活动是尽情享受自己爱好的同时,收获独特感悟 面试是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也是学生与学校的双向选择 试读章节 学校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正规的主流教育,无论是大纲也好,师资配备也罢,多年来一直按照固定的模式运行。在这种模式下运行着的是一种通才教育,学校的教材要编写得98%以上的学生能读懂学会,考试题目要设计得保证95%左右的学生及格。这种教育延续了多年,没有什么不好,但也不见得卓有成效。流水作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批量生产,质量如何却往往落在其次。这种方法倒是省时省力省心,但不会过多考虑每个孩子的个性。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则实行所谓“精英教育”的模式,从小学高年级起就开始将孩子分流,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 这两种教育各有优缺点。但不管是哪一种教育,学校教育都不应该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才是教育的核心。就像我们请小阿姨来帮助看护孩子时,普遍都能接受的一个观点是,我们不会让雇请来的阿姨担负教育孩子的任务。但大部分家长却不能接受不该让学校担负教育孩子全责的道理,觉得既然我一大早把孩子送到学校,晚上才把孩子接回家,学校就理应把我的孩子教育好。 这种“正规的主流教育”在师资配备上也难说合理。目前,我国公立幼儿园里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的,鲜有硕士生,更不要说博士生了,甚至一些没有资质的幼儿园聘请的老师根本就只会照看孩子。但事实却是,零至五岁是婴幼儿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是“成材”至关重要的阶段。 所以,我一直不敢把孩子完完全全交给幼儿园,甚至可以说,当年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一定会选择做全职妈妈。小学情况也差不多,虽然老师的整体水平比幼儿园要好许多,但我仍然不敢冒险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尽管送儿子上的是北京市名列前茅的小学。我如此小心翼翼,并不是担心学校不好或者老师不尽责,而是因为我能够理解的原因:当一名老师面对班上60多名学生,以同一速度讲着同一个问题时,他只是在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除此之外,家长似乎不应该再有任何非分之想。 但偏偏我和许多家长是有“非分之想”的。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每个周六下午,儿子都到人大附中的华罗庚数学学校(当年著名的华校,现称仁华学校)学习,我则和几百名孩子家长仪式一般围坐在一层食堂里等候,历时近两年时间,场面蔚为壮观。我认真回忆了一下,当年在一起交流“折磨孩子”(儿子挖苦我的话)方法的家长都收获颇丰:有儿子四年级就考上八中少年班的,有女儿高二就被普林斯顿全奖录取的,更有许多家长的儿女已就读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 前几天读了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不同》,始知李妈妈很重视家庭教育,也非常有胆识,早在儿子12岁时就送他到美国读书。如果开复按部就班地在台湾接受传统教育,应该无法做到让“世界因他而不同”。就连一直告诉儿子“分数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事情”的郑渊洁其实也是重视家庭教育的典范,因为他给孩子设计了更适合他们父子的教育方法。在那个年代,有胆识让孩子只读完小学就回家接受家庭教育的恐怕为数不多,让郑渊洁颇为自豪和有成就感的是,儿子郑亚旗从18岁起就不再伸手向家里要钱,如今有了自己的事业。 我在本书中所讲述的大多是语文、数学、外语等专业学科的教育方法,其实道德品德教育更应该以家庭教育为核心:一方面父母本身的行为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督导,对优缺点或褒奖或批评,使孩子的行为日臻规范,而在这一方面,老师却很难做到及时有效。 亲力亲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小时候,我最盼望学校组织春游,因为爸爸每次都会给我烹制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午餐。那时候还没有保温瓶,爸爸怕我吃冷菜冷饭闹肚子,总是在活动的前一天晚上亲自给我做点心。20世纪70年代的东北,你能想到的所有东西都凭票供应,但爸爸却像变戏法似的找来了青红丝、果仁、冰糖等做馅儿,用柔软的发面裹上,擀成馅饼大小的圆形,两面粘上黑芝麻后,放到平底锅里煎烤,直到满屋飘香。第二天中午,同学们打开饭盒,大部分都是米饭炒鸡蛋,唯独我的与众不同!我有滋有味地享用爸爸专门为我制作的点心,心里充满了对爸爸的感激。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爸爸为了我们能吃得饱、甚至偶尔吃得好,想了很多办法,我经常在厨房里给爸爸打下手,也因此得了爸爸的真传,只要是吃过的东西基本上都会想方设法烹制出来。P3-6 序言 我猜想,所有的一切都缘于爱吧。 儿子出生那一刻,我没有询问医生孩子的性别,只默默祈祷:健康就好,别多了什么,也别少了什么。所以我对许多教育专家从零岁起就开始有计划地培养孩子一直充满敬意,因为我自己在生孩子的当天还没心没肺地推着自行车买生产用的东西,整个孕期更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的东西即使被告知对胎儿再有营养也不会去吃。 所以,我和大部分后知后觉的母亲一样,直到笨手笨脚地把看起来那么小的婴儿拥人怀中,才意识到自己做了母亲,待到那一双清澈的眼睛盯着我看时,就从此没有了自我。 我也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只会变着法儿地溺爱他:满屋子追逐,只为了能多喂一口饭给他吃;无时无刻不牵着他的衣襟,唯恐他摔倒;买满地的玩具,买满柜子的书…… 很小的时候,当儿子问我最好的大学是哪一所时,我就暗下决心,要帮孩子上清华北大。多年以后,当儿子告诉我他想上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时,我也不自觉地把目标瞄向了哈佛和耶鲁。 我是那种不可救药的妈妈:如果孩子要天上的星星,我一定会帮他摘下最亮的那一颗。 所以我先要诚实地告诉你,我不懂教育,更不是教育家,从来没有刻意地去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人物,我只是一味地溺爱孩子,并想出许多溺爱他的方法,我知道教育家会对此不屑。 可是,母亲不就是用来爱孩子的吗? 所以,因为爱,面临再多困难我也一直坚持自己带孩子,而没有让更加溺爱他的老人来看护他;因为爱,我即使困得合上了眼睛,手里还依然托着正给他读着的已经讲了百十遍的故事书;因为爱,我先自学了英语,再把他的英语教到了母语水平;因为爱,我虽然连加减法都懒得做,却领他进入了美妙的数学花园…… 我不是教育家,所以我无法告诉你为什么,就像中医的药方子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几味看似不相干的花花草草合在一起就能强身健体甚至治病救人;我无法告诉你为什么,就像电脑的说明书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密密麻麻的芯片只用0和1两个数字就完成了世上许多被认为最难完成的事情。 如果你一定要问为什么,那一定是爱。 我能做的只是把我近二十年来所做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读过之后,你或许在教育孩子时就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英语和我一样糟糕了,可以不用担心自己和我一样做不出只有一颗星难度的奥数题了…… 18岁那年,儿子真的去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耶鲁,她坐落在地球另一端一个叫纽黑文的小镇。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不解:为什么我把世界上最爱的人送得那么远?也是因为爱吗? 我想是的。 最近,刚刚掀起一番围绕美籍华人蔡美儿的讨论,她撰写的《虎妈战歌》一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蔡美儿也因此被冠以“虎妈”的称谓。该书介绍了身为耶鲁大学教授的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对女儿重口相向、强制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不准吃饭、不准参加学校社团,诸如此类。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美国教育界,并引发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虎妈的故事甚至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至此,讨论达到最高潮。虎妈的教育方法似乎无可厚非,因为她的大女儿已经入读哈佛大学。 然而,对虎妈教育子女的某些方法我实在不敢苟同,或者说不忍苟同。其实以蔡女士耶鲁大学教授的背景,她的孩子们应该不必整日生活在亲生母亲的铁腕政策下也能成长为她所期望成为的人,孩子们甚至可能因为妈妈的宽宏大量在心智上的发展比预期更高。 “虎妈的战斗”在我看来略显残忍,倒是“以父亲为职业”,精心培育五个子女的蔡爸爸的做法更值得称道。但是,对我和绝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的工薪阶层的家长来说,说服学校让孩子频频跳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自己的学识水平、时间精力等客观条件也不足以放心到亲自在家教授孩子读书,所以主流教育才是我和中国大部分家长的唯一选择。 即便如此,我也不敢说儿子未经波折就被两所美国常春藤大学、一所排名第一的文理学院录取,不见硝烟就被保送清华……近二十年来,我和儿子也一直在战斗,所不同的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始终弥漫“疆场”的是爱的战歌。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意外惊喜:就像台湾诗人张文亮在其“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一诗中描绘的那样: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本以为牵着蜗牛行走是一个漫长的、耗费生命的过程,结果引导者却同蜗牛一道,在旅途中领略了许多走得太快就会错过的风景!多年来,我读了许多教子书,但并不是每本书在技术上都对我有帮助,包括那些在排行榜上居高不下的。原因不是作者写得不够好或者没有诚意,而是作者介绍的方法不适合我或者我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无论性别相貌、身体素质、性格特点,还是智力水平、兴趣爱好、领悟能力,都或多或少有些差异,即便是同卵双胞胎差异都很大。我大学有个同学,她和胞妹举手投足简直像极了,但两人不但性格截然不同,学习成绩也相差甚远。所以我知道自己无论多努力,也不可能让儿子把篮球打得像姚明那样好,无论怎么训练,也不会让儿子跑得像刘翔那么快。即便是以父亲为事业的蔡笑晚先生,也并没有把五个孩子送到同一所大学里。但在技术上,我们应该有办法像蔡爸爸那样,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此外,每个孩子的生活、成长环境不同,家长的教育背景、经济条件迥异,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大影响。比如全职爸爸或妈妈显然在教育孩子时更有优势。儿子有一个好朋友,爸爸是北大物理系的,妈妈是北大化学系的,所以他学习理科课程乃至考取北大都会较旁人更具竞争力;姚明的女儿更是甫一出世就生活在篮球的世界里,因此无论将来是否追随爸爸妈妈驰骋球场,她对篮球也应该会有与生俱来的感悟;蔡笑晚先生如果目不识丁的话,即使再执著于“父亲的职业”,也难以对孩子实施卓有成效的早教,更不会做到让女儿天西频频跳级,二十岁就到哈佛攻读博士。 正像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郑方贤所说的:1000个孩子有1000种教育方法,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论是“哈佛女孩”抑或是“耶鲁男孩”都只是特例。他们“成功”的背后,是许许多多不“成功”的个案。试想,我们看到的,无一例外的是光鲜亮丽的教子成果,但看不到的是更多的、按照同样方式培养却并不奏效的例子。所以无论哪种教子方法,都不应该盲目地推而广之,只有根据自己孩子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实际上,有三本并不是非常畅销的书对我教育孩子帮助颇大。一本是作家肖复兴著的《我教儿子写作文》,这本书与其说是在教读者怎样辅导孩子写文章,倒不如说是在告诉家长怎样做一名好家长;第二本书是当年一个名叫成寒的台湾女作者写的,书名很有意思:《躺着学英语》,书薄薄的,写得轻松写意,颠覆了那个年代把英语作为一门学问来做的观念,让儿子听有声书学习英语就是这本书给我的启发,而听英文有声书可以说让儿子受益一生;第三本书严格地说算不得是教子书,因为作者黄矿岩当时还只是个孩子,但正是他的《放飞美国》让我萌生了送儿子去美国读书的念头。应该说,这三本书都不能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当时都满足了我在某些方面的需求,而且回过头来看,对我教育儿子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 我有一个奢望,希望我的书也能这样,对读者有实际的帮助,哪怕只在某一个方面。所以,我尽可能做到两点:一是有针对性,主要着眼于大部分家长都非常关注的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如何辅导孩子写作文,如何把孩子的英语教得像母语一样好,如何做好留学申请准备工作……二是有可操作性,描述方法时尽可能详尽,有例子和图表的尽可能附上。书中没有名言警句、大家之道,没有专业术语、高深理论,内容也不会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书中罗列的各种教子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但读过之后,你或会感到我爱儿子的心之诚之切,其实有了这个最根本的东西,读者自己就会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这便是我写此文的初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