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
分类
作者 仇国新//杨晓君
出版社 云南科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仇国新、杨晓君主编的《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调查内容除对主要保护对象进行重点调查外,补充了水生生物的调查,并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及兽类动物再次进行了实地调查;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进行了复核;并根据调查结果对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本书是根据2011年的最新调查结果,并结合历年来的调查资料整理汇编而成。

内容推荐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东北的长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牛栏江流域。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和其他越冬水禽及其越冬栖息地——湿地的生态环境。

仇国新、杨晓君主编的《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汇集多年的实地调查资料,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社区及社会经济、植被与植物资源、陆生脊椎动物资源、黑颈鹤生态行为及其栖息生境、水生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等相关内容,特别是对中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及保护区在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可供从事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生态旅游、环境科学的研究人员以及保护区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阅。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地理位置

 1.2 面积及范围

1.2.1 面 积

1.2.2 范 围

 1.3 自然环境概况

 1.4 自然资源概况

1.4.1 植被与植物资源概况

1.4.2 陆生脊椎动物资源概况

1.4.3 水生生物资源概况

 1.5 主要保护对象

 1.6 保护区的类型

 1.7 保护区的功能区划

1.7.1 核心区

1.7.2 缓冲区

1.7.3 实验区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

 2.1 地质地貌

2.1.1 地形地貌

2.1.2 区域地质概况

 2.2 气候

2.2.1 气候类型及特点

2.2.2 气候资源

 2.3 水文

2.3.1 水系及主要河流

2.3.2 水库

2.3.3 地下水文特征

 2.4 土壤

2.4.1 成土条件

2.4.2 保护区内土壤分布规律

第3章 社区及社会经济

 3.1 会泽县社会经济概况

 3.2 保护区的社区人口

3.2.1 社区与人口 

3.2.2 民族及其文化

 3.3 社区经济

3.3.1 社区经济发展概况

3.3.2 主要生产力的产业结构

 3.4 社区基础设施现状

3.4.1 交通概况

3.4.2 商贸、文化、娱乐、学校、医院状况

3.4.3 社区公益基础设施状况

3.4.4 通讯状况

 3.5 土地利用现状

 3.6 分析与评价

3.6.1 不利因素 

3.6.2 发展变化

3.6.3 发展潜力 

第4章 植被与植物资源

 4.1 植被

4.1.1 植被调查方法

4.1.2 植被的演化历史

4.1.3 植被分类系统

4.1.4 植被类型特征

4.1.5 植被类型发展趋势

4.1.6 植被的保护价值

 4.2 植物

4.2.1 调查方法

4.2.2 植物区系

4.2.3 资源植物

4.2.4 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

第5章 陆生脊椎动物

 5.1 两栖动物

5.1.1 调查方法

5.1.2 调查结果

5.1.3 两栖类资源评价

5.1.4 保护建议

 5.2 爬行动物

5.2.1 调查方法

5.2.2 调查结果

5.2.3 爬行类资源评价

5.2.4 保护建议

 5.3 鸟类

5.3.1 调查方法

5.3.2 调查结果

5.3.3 珍稀濒危及特有鸟类

5.3.4 水禽及其资源变化

5.3.5 鸟类资源评价

5.3.6 保护建议

 5.4 兽类

5.4.1 调查方法

5.4.2 调查结果

5.4.3 兽类资源评价和保护建议

第6章 黑颈鹤及其生境

 6.1 黑颈鹤的分布与数量

6.1.1 中国黑颈鹤的分布与数量

6.1.2 云南黑颈鹤的分布与数量

6.1.3 会泽县的黑颈鹤

 6.2 黑颈鹤的食物与食物资源

6.2.1 食性

6.2.2 食物资源

6.2.3 觅食地

6.2.4 植物资源与黑颈鹤保护

 6.3 黑颈鹤越冬生境及其变化

6.3.1 黑颈鹤越冬生境特点

6.3.2 黑颈鹤栖息地现状

 6.4 主要保护对象动态变化评价

 6.5 保护管理

6.5.1 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

6.5.2 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

6.5.3 加强基础研究工作

6.5.4 缓减人鹤争地矛盾

6.5.5 开展生态旅游和社区共管

第7章 水生生物

 7.1 藻类植物

7.1.1 调查方法

7.1.2 大桥片区

7.1.3 长海子片区

7.1.4 藻类与水体营养状态的关系

 7.2 浮游动物

7.2.1 调查方法

7.2.2 大桥片区浮游动物

7.2.3 长海子片区浮游动物

 7.3 底栖动物

7.3.1 调查研究方法

7.3.2 大桥片区底栖动物

7.3.3 长海子片区底栖动物

 7.4 鱼类资源

7.4.1 调查方法

7.4.2 大桥片区

7.4.3 长海子片区

7.4.4 鱼类区系特点

7.4.5 与保护区鸟类相关的部分鱼类描述

7.4.6 鱼类保护建议

 7.5 水生生物与黑颈鹤的关系

7.5.1 藻类与黑颈鹤

7.5.2 水草与黑颈鹤

7.5.3 浮游动物与黑颈鹤

7.5.4 底栖动物与黑颈鹤

 7.6 水体环境变化趋势评估

7.6.1 贫营养与富营养湖的特点

7.6.2 水体富营养化趋势

7.6.3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第8章 旅游资源

 8.1 自然旅游资源

8.1.1 观鸟旅游资源

8.1.2 观光旅游资源

 8.2 人文旅游资源

8.2.1 赶街民俗

8.2.2 民间聚会

 8.3 旅游规划原则

8.3.1 地域特色原则

8.3.2 系统构建原则

8.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8.3.4 让利于社区原则

 8.4 旅游景点规划建议

8.4.1 旅游项目特性分析

8.4.2 旅游资源分析

8.4.3 旅游景点建设规划

 8.5 旅游管理与宣传

8.5.1 旅游管理措施

8.5.2 旅游宣传与营销

第9章 自然保护区管理

 9.1 保护与管理目标

 9.2 规范化建设

9.2.1 管护设施建设

9.2.2 科研监测设施建设

9.2.3 宣传教育设施建设

9.2.4 办公及附属设施建设

 9.3 规范化管理

9.3.1 行政管理

9.3.2 规 划

9.3.3 边界划定与土地权属

 9.4 资源管护

9.4.1 日常巡护

9.4.2 建设了三维空间管理系统

9.4.3 人工投食

9.4.4 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活动管理

 9.5 科研监测

9.5.1 湿地水环境监测

9.5.2 科学研究

 9.6 宣传教育

9.6.1 宣传资料

9.6.2 宣教活动

 9.7 生态恢复工程

9.7.1 湿地恢复

9.7.2 草地恢复

 9.8 开展社区共管,建设食源基地

第10章 自然保护区评价

 10.1 保护管理历史沿革

 10.2 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评价

10.2.1 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 

10.2.2 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评价

 10.3 管理有效性评价

10.3.1 保护与管理的主要成效

10.3.2 主要保护对象动态变化评价

10.3.3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

10.3.4 群众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人鹤和谐相处

 10.4 影响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因素

10.4.1 管理机构级别过低,人员编制较少

10.4.2 保护设施设备落后

10.4.3 建设资金短缺,管理经费不足

10.4.4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10.4.5 黑颈鹤夜栖地的湿地亟待恢复

10.4.6 补偿机制未建立,人鹤争食较突出 

10.4.7 水体污染

10.4.8 法规不完善

 10.5 保护区特色鲜明、效益明显

10.5.1 生态效益

10.5.2 社会效益

10.5.3 经济效益

 10.6 保护区综合评价

10.6.1 会泽黑颈鹤保护区是中国重要湿地

10.6.2 会泽黑颈鹤保护区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

10.6.3 会泽黑颈鹤保护区是黑颈鹤适宜的越冬栖息地

10.6.4 会泽黑颈鹤保护区是开展科研、教学和旅游的理想基地

附录一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

附录二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陆生脊椎动物名录

附录三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生物名录

附录四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