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出东南隅/吴越风流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善骁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万里长江奔泻东海,在八海口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上海就位于这片坦荡低平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前缘,因而人们也把上海称为“上海滩”。

长江冲击而成的上海滩,为上海先民提供了最初的繁衍生息之地,马家浜文化是六千年前“上海人”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的最早见证。上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时上海属吴国,吴王寿梦在今松江县建造了一座馆舍,命名“华亭”。战国时这一带成为楚国贵族春申君黄歇的领地,“申”的称呼也因此传了下来。上海另一简称为“沪”,“沪”的原意是近代上海渔民制作的一种专用于海边捕鱼的工具,这一称呼具有鲜明的滨海渔村特点。

几个世纪以来,上海一直是个小渔村。宋淳化年(991年)间,随着经济发展和商贸繁荣,商船选择了今天的黄浦外滩作为停靠码头,河西岸遂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港口和商业中心,上海镇也就应运而生。到南宋时,上海商船云集,运输繁忙,地位日益重要。当1292年元朝在此独立设县时,浦江两岸已成了市廛繁盛、商舶云集之地,上海也成为在海内外与泉州、广州齐名的开放港口城市。

上海的经济发展史,在明朝翻开了新的一页,逐渐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纺织和手工业中心。正当上海一步步走向成功时,明清统治者推行的“海禁”政策,釜底抽薪般地扼杀了上海借以发展的对外贸易和沿海商业。在欧洲千帆竞驶世界的年代,中国却逆流而行进人了锁国时代,也把上海逼进了死胡同。

1842年8月,英国舰队开到南京城下,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接着又迫使清政府订立了《虎门条约》。根据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上海成为英国指定的通商口岸之一,同时英国还攫取了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的特权。1843年11月27日,上海正式开港通商,史称“‘开埠”,从此上海翻开了血和泪的一页,也开始了历史的变革和发展。

开埠后的上海,经济上走上了一条畸形发展的道路,政治上则不得不忍受半殖民地化的屈辱。租界作为西方列强建立在中国土地上的“国中之国”,成为各国骗子、流氓、罪犯、投机商麇集和发家致富的“冒险家的乐园”。历史不会忘记烟、赌、嫖在租界内的泛滥和酿成的无数悲剧,历史也不会忘记那些靠贩卖军火、鸦片和经营房地产一跃而成百万富翁的西方诈骗犯,历史更不会忘记外滩公园门外“华人与狗不得人内”的英文告示留下的耻辱。学者、诗人何绍基目睹上海的租界,在《沪上杂书》(五首之一)诗中流露了深深的忧国之叹:

新闸才开老闸过,楼台金碧照江波。

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李鸿章在上海设立制炮局,继而成立了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滥觞”的江南制造总厂。十年后,他又邀请华商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19世纪后期,上海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应运而生,先后涌现出一批民族资本企业,其中有发昌机器厂、公和永丝广、同文书局。20世纪初以“四大公司”著称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共同创造了近代上海商业的繁荣。而近代中国两大私人民族资本企业——被称为“面粉、纺织大王”的荣氏兄弟集团和被称为“煤炭、火柴大王”的刘荣生集团,也是在这个时候崛起的。

开埠通商客观上也产生了一个结果,使上海率先走出了与世隔绝的闭锁状态,成为近代科学和西方文化最早落根和传播的地方。1843年,上海诞生了第一个译书机构——墨海书馆,随后叉陆续出现了美华书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格致汇编社、益智书会、广学会、译书公会等机构,出版了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科学家为代表的科技著作。

为了达到按西方模式改造中国、扩大政治影响的目的,欧美各国在上海创办了一系列学校、报刊和医疗卫生机构。徐汇公学、裨文女塾、文化女塾、明德学校以及圣约翰大学、震旦公学、沪江大学等学校,英文的《北华捷报》、《字林西报》和中文的《上海新报》、《申报》、《万国公报》、《中西教会报》、《大同报》等报刊,徐家汇藏书楼、震旦博物院、亚洲文化北华会图书馆、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等图书馆和博物院,以及仁济医院和其他16家教会医院,这些早期的文教机构,都为传播西方文化做出了贡献。

较少传统观念和保守思想的上海人,以平静的心态和开放的态度,审视、吸收了这一股来自异域的文化潮,并使之融合于本土文化。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专家和文化艺术界的名流云集上海,使上海成为与北京齐名的中国又一文化中心,并创造出了具有兼收并蓄、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特点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发端于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的艺术创作,经京剧艺术家周信芳引入舞台机关布景后,继而扩大到戏曲文艺、学林百科、商品百货、中西餐饮。在趣味上雅俗共赏及在技巧上融会中西的海派文化,已经成为近代上海都市文化的象征和生活景观的映照。

开埠后的上海,失去了渔舟夕归、牧歌晚唱的宁静时日,西方国家的压榨和剥削,外国商品经济对中国传统经济的冲击,使上海的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人民生活日趋贫困。1853年9月7日,以上海下层民众为主体的小刀会举起义旗,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城市里,演出了一幕威武雄壮的历史剧。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成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主要策源地之一,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等人,是最先在上海历史舞台上登场的革命者。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相继在上海问世。随着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由日归来,1904年,江浙一带知识分子在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推动了华东五省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1911年7月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人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直接策动了武昌起义。为响应武昌起义,于右任等同盟会和光复会会员于111月3日发动上海起义,革命党人随即成立了沪军都督府。P17-19

目录

日出东南隅

 ——我说浙沪

寸草心焉报三春晖

 ——唐朝诗人孟郊

升官莫作殃民郎

 ——南宋政治家、诗人王十朋

风雪夜归人

 ——元朝棉纺织家黄道婆

荣耀并痛苦着

 ——元朝书画家、文学家赵孟頫

墙内开花墙外香

 ——明朝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

第一个称呼“几何”的人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

一字激起千秋业

 ——明朝书画家董其昌

日本的孔夫子

 ——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朱之瑜

万劫不废我弦歌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黄宗羲

西子湖头有我师

 ——南明大臣张煌言

空中传恨

 ——清朝词人朱彝尊

不求五鼎食

 ——清朝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

三十学诗五十习画

 ——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吴昌硕

古今“人间”之宝

 ——近代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王国维

序言

照惯例,序言需请名家来写。名家倘肯赏脸写序,彼能笔下生花,余则脸上有光。然而思忖再三,还是决定由自己动手做这道菜了。并非孤而自恃、目中无人,而是觉得最了解书之内容的莫过于作者,能诠释文之情感的应当是自己。

这套“吴越风流”丛书,顾名思义,其内容自然是论吴谈越,说浙道苏,也涉及十里洋场上海滩。简言之,是写长江三角洲的。这套书讲的是吴越文化,江南佳话,湖山美女,苏浙先哲。

坦白说,我和易乾兄写这套书的动机并不纯粹。动机之一,我是绍兴人,在绍兴、杭州度过了青少年时代;易乾兄是无锡人,把一生的留影几乎都放进了无锡、苏州的相册。我们两人又曾不断地客居或旅次于江南诸地,吴越文化、江南胜景,在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抹之仍留的难忘印象。文人怀古,老人忆旧,仿佛成了一种人生的必然,对我们来说,昔日熟谙的名城旧事,经常跃入脑海,时而进入梦乡,乃是不言而喻的事。这种心情颇有点儿像白居易暮年的《忆江南》所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动笔写这套书的动机之一,就是了却自己的乡思。

动机之二,也许比较冠冕堂皇。我和易乾兄一直认为,经济上堪称全国首富、文化底蕴又十分深厚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迫切需要一套较系统和全面地宣扬、描述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作品。再者,辉煌悠久的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主线,应当让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多多了解,以期对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有所裨益;也希望通过弘扬吴越文化,联络和团结旅次于家乡内外的吴越乡贤,联手演绎并创造更靓丽的后吴越文化。

古老的吴越文化,一个永不枯竭、情趣无穷的话题,在演绎数千年、翻新几百遍之后,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已经变成了平淡无味的老生常谈。对此,我和易乾兄却并不以为然,带着一种不甘心、不服输的“赌徒”心态决定另辟蹊径。故而我们写了这套以古代历史人物为主体,融情、景、史、诗为一体的历史散文作品,希冀以一种新的思路和文笔,给吴越文化带来一股新风。

由《月是西湖明》、《小城故事多》、《日出东南隅》、《太湖草木深》、《漫溯秦淮梦》、《诗满绿杨城》六部书组成的“吴越风流”丛书,以浙江省的杭州、绍兴、宁波、嘉兴、湖州、温州,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南京、扬州、镇江以及上海市等十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为背景,描述了众多吴越先贤的人生遭遇和盖世才情,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多层次的探讨和评估。书中还荟萃了古今诗人挥洒在江浙沪山川的大量优秀诗词,与瑰丽多彩的吴越风情交相辉映,让你有机会尽情地欣赏五彩缤纷的江南风情,并有缘与自己仰慕已久的古代名士邂逅相逢。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越风流”丛书为你展示了桃花源的仙境、迪斯尼的世界。这里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神奇,“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绝胜,“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的苍莽,“水天向晚碧沉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幽深以及“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梦幻。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吴越风流”丛书将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呈现在你眼前。在“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之春,与之一起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足以让你如痴如醉,乐而忘返。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吴越风流”丛书又将如歌如泣的先贤悲欢在你耳边倾诉。在“乌衣巷口夕阳斜”的余晖中,聆听那一曲曲“忧忡为国痛断肠”的歌吟,也必将让你悲愤填膺,泣下沾襟。

谢善骁

2011年3月于北京人济山庄

内容推荐

由《月是西湖明》、《小城故事多》、《日出东南隅》、《太湖草木深》、《漫溯秦淮梦》、《诗满绿杨城》六部书组成的“吴越风流”丛书,以浙江省的杭州、绍兴、宁波、嘉兴、湖州、温州,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南京、扬州、镇江以及上海市等十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为背景,描述了众多吴越先贤的人生遭遇和盖世才情,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多层次的探讨和评估。书中还荟萃了古今诗人挥洒在江浙沪山川的大量优秀诗词,与瑰丽多彩的吴越风情交相辉映,让你有机会尽情地欣赏五彩缤纷的江南风情,并有缘与自己仰慕已久的古代名士邂逅相逢。

《日出东南隅》为该丛书中的一本,由谢善骁所著。

《日出东南隅》以其朴实的乡情、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哲理和流畅的文笔,为浙沪文化带来了一股新风。

编辑推荐

古老的吴越文化,一个永不枯竭、情趣无穷的话题,在演绎数千年、翻新几百遍之后,似乎变成了平淡无味的老生常谈。然而于无声中听惊雷,历史散文丛书“吴越风流”以其朴实的乡情、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哲理和流畅的文笔,独辟蹊径,更上层楼,为吴越文化带来了一股新风。

谢善骁的这本《日出东南隅》为该丛书之一,为你展示了桃花源的仙境、迪斯尼的世界。

那还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本书,来欣赏这美丽的盛宴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8: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