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欣赏杂志社编著的《人生的细节(民国才女近代画家与旧时文人)》内容介绍:有人说,民国之后无大师。民国确实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中西文化、新旧制度、古今思想在那个时代交融,产生了一大批名留史册、值得今人学习的学者大师。他们的一生就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比他们的作品更加丰富鲜活。通过他们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者、名流的身上,除了名声的光环以外,真正熠熠发光的东西。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精彩的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生的细节(民国才女近代画家与旧时文人)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读者欣赏杂志社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读者欣赏杂志社编著的《人生的细节(民国才女近代画家与旧时文人)》内容介绍:有人说,民国之后无大师。民国确实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中西文化、新旧制度、古今思想在那个时代交融,产生了一大批名留史册、值得今人学习的学者大师。他们的一生就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比他们的作品更加丰富鲜活。通过他们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者、名流的身上,除了名声的光环以外,真正熠熠发光的东西。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精彩的人生。 内容推荐 读者欣赏杂志社编著的《人生的细节(民国才女近代画家与旧时文人)》内容简介:20世纪初的中国,一直被蒙上了谜一样朦胧且神秘的色彩。时代造就人,置身于风云变化的时代,人生的张力似乎被最大限度地拉开,其中的每一个沟壑和分岔,都异常清晰地呈现在后人面前。 梅兰芳、张爱玲、梁思成……他们都是各自行业的翘楚,但与他们的作品相比,其各自的人生,就是给后人留下的最大财富。那些潜藏在他们一生中的种种细节,都在书写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汇成了后人眼中一道独特的景致。 《人生的细节(民国才女近代画家与旧时文人)》是一本畅销的民国历史。 目录 自有芳名昭史册 宋美龄画传 一代才女张爱玲 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 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林海音:从城南走来 红墙名媛 优雅谢幕 双清楼主何香凝 总是玉关情 人生的N种可能 沧桑润染丹青笔 忆白石老人 中国现代美术的一代宗师:徐悲鸿 追忆苦禅大师 东方神韵,时代精神 丁悚的《百美图》 绘画名师吕凤子 砉然笔落纸 若刀解牛声 融会中西绘画之先驱 不可湮没的东方明珠 陆俨少先生的艺术 漫画大师廖冰兄的侠义人生 潘天寿其人其艺与定位 云表奇峰 不谒鸿儒更谒谁 巴金 :理想从未在眼前隐去 一代名师:梅兰芳 雪后孤松别样翠 山间野水自然清 建筑学家梁思成 千里流民 一代丹青 怪人刘文典 民国收藏第一人:张伯驹 沙飞传奇 收藏大家庞莱臣 和王世襄老人聊天 巨匠一园丁:林风眠 棋士吴清源 试读章节 宋美龄的故事从她的父亲宋嘉树开始。 宋嘉树原名为韩教准,由于家境困难,自幼即随兄到爪哇当学徒,后又远渡重洋至美国波士顿投靠宋姓堂舅,被其收养,乃改姓宋。宋嘉树在丝茶店当学徒,因具有强烈上进心,不久即出走当水手,随后进入北卡罗来纳州三一学院(今杜克大学)和田纳西州范德比特大学神学院就读。1885年返国,在上海当牧师,并在中国公学教英文,胡适为其学生。 1887年夏,22岁的宋嘉树和明代学者徐光启后裔、19岁的浙江名媛倪桂珍结婚。宋嘉树能力高强,长袖善舞,以神职工作为中心,开创了多元文化的事业:代售英文《圣经》及宗教刊物,翻译中文《圣经》,承印宗教书籍;同时担任上海福丰面粉厂经理,并成为上海第一个代办外国机器的商人,也是第一批拥有重型机器的中国企业家之一。 1892年,经陆皓东介绍,宋嘉树结识孙中山。 精力充沛的宋嘉树在上海滩的日子过得极为充实,做生意、教会活动和地下革命工作,使他忙得不亦乐乎。他和倪桂珍的家庭生活颇为美满,在17年内,宋家添了六个子女,长女霭龄(1889年生)、次女庆龄(1893年生)、长子子文(1894年生)、三女美龄(1897年生)、次子子良(1899年生)、三子子安(1906年生),这六个子女就是日后“宋家王朝”的基本成员。 美国启蒙全盘西化 宋家姊妹幼时皆就读于著名的上海中西女塾,这是外国教会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收费女子学校。中西女塾教学一律使用英语。庆龄、美龄于1907年(一说1908年)7月搭乘“满洲号”轮船自上海出发,抵达旧金山,再坐火车横贯新大陆到了美国东岸的新泽西州。其时,庆龄14岁,美龄10岁。1908年秋天,庆龄一个人前往卫斯里安学院,美龄则留在狄摩瑞斯的皮得蒙学校念书。宋美 精力充沛的宋嘉树在上海滩的日子过得极为充实,做生意、教会活动和地下革命T作,使他忙得不亦乐乎。他和倪桂珍的家庭生活颇为美满,在17年内,宋家添了六个子女,长女霭龄(1889年生)、次女庆龄(1893年生)、长子子文(1894年生)、三女美龄(1897~~F生)、次子子良(1899年生)、三子子安(1906年生),这六个子女就是日后“宋家王朝”的基本成员。 美国启蒙全盘西化 宋家姊妹幼时皆就读于著名的上海中西女塾,这是外国教会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收费女子学校。中西女塾教学一律使用英语。庆龄、美龄于1907年(—说1908年)7月搭乘“满洲号”轮船自上海出发,抵达旧金山,再坐火车横贯新大陆到了美国东岸的新洋西州。其时,庆龄14岁,美龄10岁。1908年秋天,庆龄一个人前往卫斯里安学院,美龄则留在狄摩瑞斯的皮得蒙学校念书。宋美龄在皮得蒙待了仅9个月,却奠定了她“美国化”的基础。1912年,宋美龄正式注册为卫斯里安学院大一新生,选读英国文学、哲学、法文等课,那年美龄15岁,第二年,美龄即北上马萨诸塞州,转学到韦尔斯利女子学院。 卫斯里安学院为宋美龄带来了温馨、快乐的少女时代,同时也是她在知识上的启蒙阶段;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则使她扩大视野,在教育殿堂上更上层楼,亦使她从少女变成淑女。这两个学府的校园生活塑造了宋美龄的人生观和生活哲学。 蒋宋联姻进入核心 宋美龄去国10载,在美国教育、文化和社会中充分浸染,彻底陶冶。这10年对她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1917年,宋美龄学成返国,1927年12月1日与蒋介石成婚。 宋美龄在外交舞台上的最大表现,当为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和同年11月的中美英三巨头开罗会议。然就冲击性和影响力而论,美国之行远超过埃及之旅。1950年以后,台湾对美外交的幕后最高指导人之一即是宋美龄。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同年9月16日,宋美龄搭乘专机赴美。翌年4月,宋美龄返台参加蒋介石追思逝世一周年纪念,8月赴美。 母子不和长居异乡 1978年3月,蒋经国当选“总统”,旅居纽约的宋美龄未参加其就职典礼。 然而,宋美龄和蒋经国在一些政策理念和执行上的摩擦,至少是促成宋美龄决定长居异邦的部分主因。蒋介石的医生熊丸透露:“先总统过世后,经国先生接任总统。当时他与夫人对外交的意见不一致,夫人便对经国先生说:‘好,如果你坚持己见,那就全由你管,我就不管,我走了。’自此夫人便到纽约,一直都不回来。而经国先生的个性一直都很强,他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所以也不大管夫人的意见。” 1986年10月31日,适逢蒋介石百岁冥诞,在纽约住了10年6个月的宋美龄回台,陆续发表《我将再起》等文章。 蒋经国时代的来临和蒋氏母子间的分歧,注定了强势的“第一夫人”终有“临晚境、伤流景”之叹;而李登辉“国民党台湾化”的政治理念,徒使“我将再起”的宋美龄油然生“百年世事不胜悲”的感慨。 重返华府重温旧梦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大部分国民党高层人士推举李登辉代理“主席”,但宋美龄以“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之一的身份致甬(由孔令侃代笔)国民党秘书长李焕,表示异议。蒋夫人认为党魁人选不宜仓促决定。应依党章规定,俟7月间召开代表大会时始予定夺。 但国民党中常会于1月27日如期开会,全体中常委以起立方式无异议通过李登辉出任代理主席。这次“未开始即已结束”的党争,充分衬托出宋美龄影响力衰落,及旧国民党被迫转型为新国民党的时代背景。 1991年9月21日,宋美龄告别了驻足5年的台北,返回纽约。这是她生前最后一次在士林官邸长住。P2-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