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到大学,从电影到文字,从上海到香港……毛尖在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时说:“没有人看见草生长”,也没有人看到她如何从一个青涩的新锐作家成长为通行于两岸三地华文世界的学者兼专栏作家。
《永远和三秒半》为此次十年专栏精选结集,或许能提供一个角度够全、距离够近的了解毛尖的可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永远和三秒半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毛尖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童年到大学,从电影到文字,从上海到香港……毛尖在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时说:“没有人看见草生长”,也没有人看到她如何从一个青涩的新锐作家成长为通行于两岸三地华文世界的学者兼专栏作家。 《永远和三秒半》为此次十年专栏精选结集,或许能提供一个角度够全、距离够近的了解毛尖的可能。 内容推荐 《永远和三秒半》为知名作家毛尖的专栏结集,包括代表作和最近原创新作。毛尖从儿时对电影的观感谈起,谈大学生活、六十年代的中国电影,谈欧美电影与文学、上海与香港的“双城记”……作品对世界著名电影和经典文艺片的评论,见解独特、笔调别致。 《永远和三秒半》由知名学者陈子善作序并倾力推荐。 目录 序 陈子善 第一辑 从童年到大学 普普通通的愿望 没有人看见草生长 共同记忆:六十年中国银幕 第二辑 欧美电影与文学 瑞芬舒丹:非常罪非常美 鲍嘉:永远和三秒半 钱德勒:来到好莱坞 希区柯克:比胖还胖 伯格曼与乌曼:看看我,了解我,原谅我 梅塞德斯:别说我从没给过你花 你的心已经干涸在你的写作中 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重复,坚持重复 和凡奈莎在一起 快乐、放荡、鲜艳、同性恋的邓肯 没有人能和你相比. 十问:关于罗杰弗莱 第三辑 上海—香港及其他 所有能发生的关系 人民不怕贪官 踏了这些铁蒺藜向前进 二十世纪感情备忘录 上海,1930 它到底是我们的 四季故事 上海没有过去时 香港时态——也谈《胭脂扣》 香港制造 香港电影 第四辑 导演三论 《女篮5号》的房间:谢晋的美学 例外:论小津安二郎 《大路》变窄:费里尼和新现实 后记 试读章节 电影院 参加工作以前,最美好的记忆都和电影院有关,它见证了我最辉煌的人生经历。我在那里出席了一次又一次市级三好学生表彰大会,参加了一场又一场文艺汇报演出。在那里,我们听时代偶像们演讲,灯光那么明亮,主席台铺着红色的桌布,我们都穿着白衬衫戴着红领巾,跟着主持人说,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准备什么,其实我们也说不清楚,但站在电影院的舞台上,我们自己把自己点石成金了。《看电影的人》里有一个细节,在新奥尔良,一对度蜜月的普通夫妻意外地遇到了大明星威廉·霍尔登。年轻的丈夫不露声色地给霍尔登点烟,甚至和霍尔登一起漫步,还谈了谈天气,最后霍尔登拍了拍他的肩道别。从此以后,他们的蜜月焕然一新,因为和电影的关系,这一对夫妻在新奥尔良获得了存在权,“现在,完全可以像霍尔登那样存在了,世界顿时向他敞开。街头巷尾一无可畏之徒”,而新娘对自己的丈夫亦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情爱,一切都变了。 从舞台上下来,铃声响三下,灯光黑下来,然后主持人宣布,表彰大会结束,现在,请大家观赏《简·爱》。黑暗中,我很多次抬头看头顶上的那束光,觉得这就是上帝说的那个“要有光”,而且,靠近这束光的人,也经常是不错的人。 一次,《神秘的大佛》公映,但父母说,这是恐怖片,小孩不能看,而他们自己却完全不顾我们的感受,吃完晚饭就往电影院赶。恐怖片!对于小学二三年级的我们,它就像色情召唤二三十岁的兄长。我们心急如焚地在家里找钱,一分两分都好,只要凑够一毛钱,就能买一张儿童票,而且,只要买到一张儿童票,我们就有本事把两三个人轮流弄进电影院。 我们翻箱倒柜地找钱,妈妈的抽屉,没有;外婆的席垫,没有;爸爸的书架,没有。电影就要开始了!大概是被绝望弄疯了,我们决定空手前往电影院。电影已经开始,门口就站一个老头把门。我走过去,对他说,我是刚才出来买冰棍的。老头问,你的冰棍呢?我说,掉地上了,并且舔了舔嘴。老头同情地看看我,让我进去了。我一进去,就被电影吸引,完全忘了自己还有责任引开老头,让姐姐和表弟进来。 我就站在最后一排的角落,看完了整场电影,在海能法师被蒙面人挖去眼睛的刹那,我还一头躲到了旁边陌生人的怀里,把那女人吓得魂飞魄散。 电影散场,我发现姐姐和表弟就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他们也进来了,是看门老头放他们进来的。那个年头,电影院的看门人就是圣诞老人,他知道我们撒谎,知道我们耍的小小诡计,但他不拆穿,他慈悲,把我们当自己家的孩子。再说,样板戏时代的记忆还在,李奶奶的邻居慧莲过来,她的孩子饿得直哭,她还没开口,铁梅就把家里最后一点面递了上去。 慧莲:“您待我们太好啦!” 李奶奶:“别说这个。有堵墙是两家,拆了墙咱们就是一家子。” 铁梅:“奶奶,不拆墙咱们也是一家子。” 李奶奶:“铁梅说得对!” 铁梅对了二十年,现在,拆了墙不是一家人,不拆墙更不是了。声光化电里,过去的动力机厂电影院随着动力机厂的倒闭,消失了;过去电影院的看门老头,则被露着大腿的美女取代,就算不取代,老头自己也不愿干了。我们有个邻居大爷,一直看管街道浴室,但改革开放后,“五一浴室”改成了“曼妙桑拿”。他在门口值班,晚上十点,一对狗男女过来问,有没有男女同浴?大爷第二天就不干了,老脸没地儿搁呀。 电影院也自暴自弃了,先是搞情侣双入座,后来又搞恋人专场。服务越来越好,但不为人民服务了,人民就自己服务,自己买碟自己放映,而看电影在今天的全部意思,就是高消费。所以,有时候回宁波,走过中山公园,想起那个早已蒸发了的录像厅,竟然会涌起一个念头。相比今天的电影院,录像厅多么纯洁,就像淫欲,在一个高度“性”化的时代,倒可能是一种反抗,呵,我要涌起无边无际无远弗届的欲望,突破你物质主义的天罗地网! 所以,如今重温马龙·白兰度,他的淫荡显得多么天真,就像玛丽莲·梦露的性感像悼词,提醒我们曾经有过多么不会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投资的好姑娘。甚至,那个年代的百万富翁都豪情万丈,鸭嘴兽一样的大金主布朗爱上了假女人莱蒙,他对他说:“妈妈要你穿她的白纱礼服。” 莱蒙:“奥斯古,我不能穿你妈妈的礼服结婚,我们两个的身材不同。” 布朗:“礼服可以改。” 菜蒙:“不行。奥斯古,老实说吧,我们不能结婚。”他吸一口气,继续:“第一,我不是天生金发。” 布朗:“我不在乎。” 莱蒙:“我的过去不堪回首,我跟萨克斯风乐手同居了三年。” 布朗:“我不在乎。” 莱蒙:“我们不会有孩子。” 布朗:“我们可以领养。” 菜蒙:“奥斯古,我是男的。” 布朗:“没有人是完美的。” 没有人是完美的。希区柯克的梦想是,有一天,他走进一家普通的男装商店,从货架上买到一套西装,可每一次对着镜子,他都发现,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有一百多磅的差距。这些都没什么,因为我们有电影,就像希区柯克拍出了银幕上“最高最瘦最美”的电影,我们藉着英格丽·褒曼、亨弗莱·鲍嘉走出自己的躯壳,但是,让我们回到现实吧。我们背后已经没有光,我们也没有录像厅,我们的电视机也被糟蹋,我们一无所有,除了盗版。 所以,我的愿望是,有一天,还能走进一家普通的电影院,虽然北岛的诗歌马上就在耳边:这普普通通的愿望,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价。 P9-12 序言 作家孙甘露兄说过,为毛尖作序是自取其辱。我正在做这件自取其辱的事,没办法,谁叫我给她上过课呢。 话得从头说起。毛尖在华东师大中文系攻读文学硕士学位时,导师是王晓明兄,我只给她上过一学期现代文学史料学课而已。时光飞逝,那已是决二十年前的事了,具体情景早已不复记忆。印象中她并不是特别出众,好像还很调皮。她本科学的是英文,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毛尖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就去了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国球兄。接着又跑去旁听李欧梵教授的课,这一听非同小可,催生了李著《上海摩登》的中译本。转益多师,取法乎上的道理,她懂,而中文、英文也都派上了用场,初露锋芒,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 士别三日,真的该刮目相看。等到我在深圳与她见面,在太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年会上与她见面,我发现她好像换了一个人,已自成一番新气象了。而且,她学问越做越大,语速也越来越快。她拿到博士学位后,重返母校,这有点出我意外,我原以为她要远走高飞了。直到去年华东师大校庆六十周年,她应邀上台发言,语出惊人,“生为华东师大人,死为华东师大鬼”,我的疑团才完全解开。 毛尖当然能耍术语,秀理论,从马克思到本雅明,即使不头头是道,至少也是独有会心,但她好像志不在学院式的论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写起了专栏,长长短短的专栏,从内地一路写到香港,写到台北,两岸三地通吃不说,还远达新加坡。这是要有能耐的,不是一般的能耐,是大能耐,也不知她从哪里修炼成这样的大能耐。她原先弄文学,后来又弄电影,都有声有色,不同凡响。她是当年《万象》的重要台柱,她的电影笔记《非常罪,非常美》一经问世,就洛阳纸贵。她的文字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影评家,或许,可以换一种说法,毛尖写得太好了。 对毛尖的文字,大家都说精彩,都说犀利泼辣,不可名状,但包括我在内,恐怕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一次与华东师大另一“尖”——倪文尖兄谈起,他说要写篇文章好好分析一下“毛尖现象”,结果至今未见他写出,可见讨论毛尖文字之不易。毛尖虽然富于正义感、同情心,但冰雪聪明,不论写人还是写事,总是东一搭西一搭,有正经没正经,从古到今,从雅到俗,有时不动声色,有时又义愤填膺,经常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把人写活了,把事说绝了,把读者搞得晕头转向之后还啧啧称奇。 说毛尖是文体家,可能还为时过早,但说她开了一个风气,大概不会有多大的争议。不过,读毛尖的文字,千万要小心,她妙笔生花,往往玩纪实混杂虚构玩到了家。比如承她看得起,笔下多次写到我,有实有虚,虚虚实实,你如不信,无疑不对,但你如全信,也就真的上了她的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才是毛尖,这才是毛尖的文学创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哪。 文章高手董桥先生对毛尖不吝赞词,认为当今文章写得机灵的已经越来越少,但毛尖是机灵的,灵光的,他“读毛尖文章于是惊叹,于是拍案,于是折服”。另一位被毛尖尊为“半仙刘公”的刘绍铭教授,每说到毛尖,也总是Dr.Mao长,Dr.Mao短,十分欣赏。刘先生不轻易赞许人,但他却认为毛尖有“独门武功”。看电影无数的郑树森教授也是毛尖香港科大的老师,他说,“毛尖笔下不时令人眼前一亮的比喻,加上皮里阳秋的机锋,每回都不禁忆起当年最爱看的Pauline Kael(宝琳·凯尔)”,并希望毛尖继续“迷失在电影中”。毛尖真是太厉害了,不服不行。 最近毛尖接受采访,表示香港专栏作家往往写专栏写了一辈子,她只不过写了十多年而已,言下之意,她也要把专栏进行到底,要继续专栏语不惊人不惊艳不罢休了。毛尖这部精选集《永远和三秒半》就是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证明。 跟毛尖太熟了,越熟这序就越不好写,硬着头皮,东拉西扯,胡诌一通,只能请毛尖和读者诸君多多原谅则个。 陈子善 二○一二年五月四日 后记 一九八八年踏入华东师大校门的时候,我没想到会在这里度过这么长时间。二十多年来,在师大散过的步有一万里,在师大吃过的肉圆有一万个,认识了一万个师大人,一万次,我走过华东师大出版社的门。 终于,“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也要让我走进亲爱的学校出版社。感谢阮光页老师,是他的鼓励和耐心让我有勇气从十来年的写作中挑选出部分,加上新近写就的文章,有了这本书。不过,其实我也只是提供了一个杂乱的篇目,文章的组合筛选,目录的编排改定,都出自阮老师的亲自策划与编辑。 二十多年来,师大的老师和同学向我馈赠了无尽的帮助和友谊,尤其是我的导师王晓明和我的师兄妹,炼红、丽敏、罗岗、文尖、启立、薛毅、倪伟、晓忠、春林等等。有时候,我觉得,我写啊写,就是想让你们说一声“不错”,虽然我经常得到的是批评。不过每一次,饭桌上和你们在一起,我就感觉幸福。 感谢陈子善老师为小书赐序。陈老师是世界上最可爱的老师,我们和他没大没小,他不生气,我们称呼他张爱玲的男朋友,叫他“张陈子善”,他也不生气。这些年,他的工作其实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文学地平线,他自己却始终没有一点点架子。感谢朱杰人老师,多年来一直关心与督促我的写作。感谢对外汉语系的所有师生,你们的包容和鼓励对我很重要。感谢母校。 毛尖 二○一二年五月四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