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闲情文化/新版雅俗文化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杜辛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套精品文化图书,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引领普通大众,沿着历史的轨迹,与文化对话,近距离探求文化的内涵。书系还是少年儿童了解传统文化、亲近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优秀读本,使他们在乐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这本《闲情文化》(作者杜辛)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闲情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的独特的休闲文化。只有拥有闲情,人们才能暂时脱离俗事的困扰和生存的压力,在纷繁的世事中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自然与红尘之中独具慧眼,发现不为人知的美丽和感动。中国人乐于享受闲适生活,追求雅趣,从吟诗、读书、醉酒、品茶到清谈悠游;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纵情山水、回归田园:从崇尚琴棋书画、金石篆刻,到钟情花鸟虫鱼、收藏古玩,生活中处处都有闲情文化的身影。

《闲情文化》(作者杜辛)从闲情文化的起源说起,从一个个生动的文人典故、生活趣事入手,介绍了闲情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过程,以及闲情对艺术、文学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影响。

《闲情文化》不仅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人闲情,更对大众生活中的闲情娓娓道来,以通俗风趣的语言将丰富多彩的闲情文化展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序一 季羡林序(第一版“雅俗文化书系”序)

序二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序

前言 闲情是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章 情之为情,何为闲情

第一节 我心本已闲——个人的闲情

闲情来自体闲文化/闲情的心灵感受

第二节 欢愁有闲情——闲情的类别

闲情的审美基础/奈何闲愁之情/流连光景之情/

游戏消遣之情

第三节 清影照闲情——闲情的表现

生活处处有闲情/追求品质的生活闲情/细微之处

见闲情

第二章 文人闲情的表现方式

第一节 高韵寄闲情——诗词歌赋

闲情推动诗歌创作/文人的创作趣事/宋词中的闲

情表达/闲说歌诗曲赋

第二节 尽日话闲情——清谈雅集加

古人的雅集传统/魏晋文人的清谈之趣/《兰亭集

序》与“奋掷□尾”

第三节 尊酒赏闲情——把酒尽欢l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唐代文人的创作与酒/《滕

王阁序》的写作

第四节 闲情在山水——隐逸风流

臆士的闲情追求/魏晋的隐逸之风/田园生活的闲

情体验/隐逸与入仕

第三章 个人生活中的闲情

第一节 闲情寄丝竹——琴棋书画

四艺的发展/高山流水之音/对弈手谈之乐/浓墨

重彩之意

第二节 夜雨剪春韭——饮食文化

食不厌精的饮食追求/文人的饮食故事/持蟹赏菊

的雅趣/风雅的茶文化

第三节 闲情狎鱼乌——花鸟虫鱼

欣赏花木之美/禽鸟与文人哲学/闲情逗虫鱼

第四章 闲情文化与文学

第一节 秦淮风月忆闲情——风花雪月之地的

闲情

文学中的闲情之地/秦淮八艳的风流逸事/风景如

画的西湖

第二节 一笔添出称闲情——写作之中的闲笔

闲趣

消解闲情的创作心态/闲笔的运用

第三节 书写闲情易为好——闲情对文学创作的

推动

抒写闲情的创作动力/小说的发展与娱乐性

第五章 闲情与其他艺术形式

第一节 薄妆小靥闲情素——服饰装扮

闲情与服饰文化的审美追求/自由多变的衣饰

潮流

第二节 一事聊复寄闲情——园林艺术

施法自然的园林艺术/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

第三节 高情闲出任君弹——戏曲艺术

古代戏曲的流行与发展/元杂剧与明清传奇/缠绵

悱恻《牡丹亭》

试读章节

闲情逸致是中国人特有的休闲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习俗和风气都透露出人们对闲暇时光的渴求与满足。文人雅士享受闲适生活时,追求雅趣,表现在字里行间的是一种满足和喜悦,一直被人们向往和模仿。从吟诗、读书、醉酒、品茶到清谈悠游;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纵情山水回归田园;从崇尚琴、棋、书、画、金石、篆刻,到钟情花、鸟、虫、鱼、收藏古玩。这种闲适与闲情将文人申舒性灵、情好山水、不屑功名、抛弃世俗的洒脱性格表现到了极致。当然,不仅古代文人和现代知识分子有这种心理体验,当今社会,人们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也会追求多彩多姿的雅趣,寻找自我快慰的寄托。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的《闲情赋》,将“闲情”进一步带入文人写作题材之中,也使得“闲情”一词更加为大众所了解。自居易为自己的诗歌编集时专门分出“闲适诗”一类,主要为描写个人感情的“吟玩性情”之作。“老更请时事,闲多见物情”,闲情之所以为“闲”,正因为这种情感与家国大事往往并无关系,而是以闲情逸致为中心,更重视人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而不与名利相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闲情文化形成了平和淡然、超然物外的风格,因此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向往。

“黄金难买一生闲”,在闲暇时光中,人们可以思考人生、排遣心绪,能够驻足欣赏自然或生活中的美,将情感寄托在这些美好的事物之上。这不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闲情的主体是个人,因为“闲”代表了个人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追求闲暇、享受闲暇、描述闲暇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主体,闲情便悄悄地产生了。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对闲情的追求,却下意识地已经这样做了。当人们在假期出门游玩,为沿途的一株野花、一粒野果驻足惊叹之时,闲情已经悄悄地在他们心中绽放。它超越了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使得人们的情感更加丰富,生命更加完整。韩奕《柳梢青·梁溪道中》中有这样的句子:“柳暗花明,江村小路,微雨才晴。一个扁舟,尽容渔叟,到处闲情。”这种将情绪寄托在山水风景、日常娱乐,甚至文字之中的过程,就是闲情产生和保存的过程。

闲情文化本质上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诗人将闲情寄托山水田园之上,置身自然之中欣赏原生万物,体会心灵的平静和安适,培养宁静淡泊的精神。他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创作了一大批性耽山水的诗文,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审美休闲基础上发展的雕刻艺术、园林艺术、剪纸艺术等,都是在闲暇之余对美的追求,为艺术的丰富做出了极大贡献。

古代百姓不像文人士大夫那样有钱,平日生活所需都是自己辛苦劳动所得,没有或少有精力享受闲情,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闲暇和娱乐。男子平日辛苦劳作,归家之后或小酌几杯,或三五好友打牌闲聊,都是很好的休闲方式。女子平日料理家务,哺育孩子,养鸡喂鸭,闲时与邻里家人聊天,与孩子玩乐,也都是休闲。

老百姓的悠闲生活虽然令他们乐在其中,但休闲只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成为生活的全部,否则就会失去生活来源,成为被人鄙视的游手好闲之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曾被薛宝钗戏谑为“富贵闲人”,只因宝玉从不知柴米油盐的琐事,完全无需为生活操心,更不关注经济仕途。他拥有大把时间和精力消遣游戏,写诗作赋,进行种种“不务正业”的行为。可见闲情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只有当人们不需要为生存忙碌奔波之时,才能有闲暇时间进行娱乐消遣,抒发闲情。因此,在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更有条件追求和体会闲情。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文人的闲情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与一般人的生活并不相干。一些古代文人确实追求闲情到了比较极端的程度。他们消极遁世,远离世事,隐居在山林原野之中,饥餐渴饮。以此来追求内心的安宁。但是这种完全避世的态度是非常少见的。更多的是如陶渊明那样回归田园,回归自给自足的简单生活,以此远离朝堂官场之上的尔虞我诈和鸟烟瘴气。P3-5

序言

在中国,在文学艺术,包括音乐、绘画、书法、舞蹈、歌唱等等方面,甚至在衣、食、住、行,园林布置,居室装修,言谈举止,应对进退等方面,都有所谓雅俗之分。

什么叫“雅”?什么叫“俗”?大家一听就明白,但可惜的是,一问就糊涂。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来说明二者的差别,还真不容易。我想借用当今国际上流行的模糊学的概念说,雅俗之间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决非楚河汉界,畛域分明。

说雅说俗,好像隐含着一种评价。雅,好像是高一等的,所谓“阳春白雪”者就是。俗,好像是低一等的,所谓“下里巴人”者就是。然而高一等的“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低一等的“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究竟是谁高谁低呢?评价用什么来做标准呢?

目前,我国的文学界和艺术界正在起劲地张扬严肃文学和严肃音乐与歌唱,而对它们的对立面俗文学和流行音乐与歌唱则不免有点贬意。这种努力是未可厚非的,是有其意义的。俗文学和流行的音乐与歌唱中确实有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东西。但是其中也确实有一些能对读者和听众提供美的享受的东西,不能一笔抹煞,一棍子打死。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严肃的文学和音乐歌唱,还是俗文学和流行音乐与歌唱,所谓雅与俗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只能是:能在美的享受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心灵,健全人们的心理素质,促使人们向前看,向上看,向未来看,让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类,愿意为实现人类的大同之域的理想而尽上自己的力量。

我想,我们这一套书系的目的就是这样,故乐而为之序。

季羡林

1994年6月2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