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夫编著的《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十二册,以中国国学的重要内容——兵家学说为核心,从中选出12个核心命题,即“形势、用间、地形、庙算、谋攻、战备、虚实、变化、奇正、争战、水火、军旅”,每一命题为一分册。
《形势》为其中一册,梳理了传统兵家学说的脉络,采取文白对照的方式,以清晰而系统的方式,讲解中华民族千年积累的兵家的优秀智慧。同时以历史战例对学说进行横向阐释。并拓展相关历史背景及历史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形势/国学百家讲坛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现代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一夫编著的《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十二册,以中国国学的重要内容——兵家学说为核心,从中选出12个核心命题,即“形势、用间、地形、庙算、谋攻、战备、虚实、变化、奇正、争战、水火、军旅”,每一命题为一分册。 《形势》为其中一册,梳理了传统兵家学说的脉络,采取文白对照的方式,以清晰而系统的方式,讲解中华民族千年积累的兵家的优秀智慧。同时以历史战例对学说进行横向阐释。并拓展相关历史背景及历史知识。 内容推荐 《形势》是“国学百家讲坛”系列之一,由宋一夫编著。 《形势》简介: 《说文解字》:“形,象形也。”军事理论家和实践家运用“形”这一概念,指的是有形的物质,即客观存在的各种物质力量和物质条件。“势”这一概念,古代兵家用来指战争中的态势。具体地说,“势”是对“形”的运用,就是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实施作战的指挥,从而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实际作战能力。 目录 国学漫谈 形势 孙武·说形势(一) 历史战例 庞涓轻敌遭兵败 韩魏联军伊阙败绩 孙武·说形势(二) 历史战例 李元昊巧用家鸽 镇南关大捷 孙武·说形势(三) 历史战例 窦宪大破北匈奴 康熙大帝平“三藩” 卻至·说形势 历史战例 战鄢陵楚师败绩 周武王牧野伐商兵 司马穰苴·说形势 历史战例 秦昭襄王兵败邯郸 马燧架桥又烧桥 吴起·说形势 历史战例 汉武帝北击匈奴 明英宗被俘土木堡 孙膑·说形势(一) 历史战例 刘秀巧解昆阳围 宇文泰苇丛出伏兵 孙膑·说形势(二) 历史战例 秦军毅山遇伏兵 雅克萨大战沙俄 曹操·说形势 历史战例 郑庄公繻葛破敌 刘秀水陆入巴蜀 《百战奇法》·说形势 历史战例 楚汉五战成皋 李世民巧选战机 《太公六韬》·说形势 历史战例 李靖穷追吐谷浑 后唐军奇袭汴州城 赵蕤·说形势 历史战例 楚霸王彭城大捷 唐军六路攻突厥 试读章节 庞涓轻敌遭兵败 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统帅大军,去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魏军,被迫向齐国求援。齐王召集大臣们商议,是否出兵去救韩国。 齐国的大将田忌说:“如果不出兵救韩,韩国抵抗不住魏国,就可能要归顺魏国,韩、魏连手,就会威胁齐国,对齐国不利。” 相国邹忌说:“无论韩、。魏之战谁胜,实力都会受损,那就会有利于齐国。”大臣们有的主张出兵,有的主张静观其变,齐王一时没了主意。 这时,谋士孙膑出列说:“韩、魏两国正在交锋,胜败难测,若现在出兵去救援韩国,就是替韩国挨魏军的打,使齐国军队受损,如果兵败,国家就会有危险。魏国出兵,意在攻韩。我们应该先向韩国表示我们一定出兵,韩国寄希望于我们,就会有信心抵抗,魏军就会受到消耗。当韩国处境危险时,我们再出兵,一则可以减少我们的力量消耗,二则也会使韩国对我国感恩戴德。” 齐王听了,连连点头,决定接孙膑的办法办。 韩国军民听说齐国答应出兵救援,士气大振。魏军攻打韩军,虽然五战五胜,但也是伤亡惨重。齐国抓住时机,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韩。这次救韩,仍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大军直指魏都大梁。魏王见国都受到齐军的威胁,忙命庞涓速率大军回国抗齐。 庞涓率大军回国时,齐军已进入魏国国境。孙膑见庞涓领兵回来,对田忌说:“庞涓带兵骄傲轻敌,急于决战,我们可以利用他这一弱点,诱敌冒进,然后再设埋伏消灭他们。兵书上说:如果走100里去争利,就有使大将军受挫的危险;如果走50里去争利,也只有一半军队能够赶到。我们可以第一天造锅灶10万个,第二天减少为5万个,第三天减少到3万个,让庞涓以为我们的士兵一天天地在逃走。,,田忌便按着孙膑的话去做了。 这样,齐军与魏军稍一接触,便立即后撤,魏军连追了三天。庞涓见齐军锅灶数目一天天减少,果然以为齐军不敢与魏军对抗逃走了。庞涓得意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懦,不敢打仗,我们才追他们三天,士兵们已逃跑了一大半,这样的军队,还用得着我带这么多军士去追击吗?”于是,庞涓丢下步兵,只率领一部分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追赶齐兵。 孙膑根据魏军的行军速度,推算出庞涓将于当天日落后到达马陵。马陵附近,道路狭窄,地势险要,便于设伏。孙膑派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旁,告诉他们:“夜间看到火光一齐放箭。”孙膑另派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率领的追兵,果然在预定的时间进入伏击区。庞涓见树上写着字,但天黑看不清楚,就命人点起火把来照明。齐军一见火光,立即万箭齐发,魏军没有任何防备,乱成一团,庞涓这才知道中了埋伏。他一看败局已定,又恨又悔,便拔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击。又接连大败魏军,前后共歼火魏军十万多人,也解了韩国的围。 孙膑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选择了最适宜的出兵时机,而庞涓的失败则在于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善于作战的人,在战争中总是让自己处在有利、主动的形势之下,而绝不放过任何出击敌人的机会。 韩巍联军伊阙败绩 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日益强大,农业、手工业、商业持续发展,三陕之地早已不够秦国连年增长的人口所耕种。向东扩张,早已是秦国的治国大略。中原各国都看清了秦国的野心,齐、魏、韩、赵、宋五国合纵联军出兵,秦国被迫归还了侵占魏国的封陵和韩国的武遂,五国联军才算善罢甘休。 经过这次战事,秦国认为韩、魏两国已是扼守觳山东部和伊洛山地、阻止秦军东出的最主要敌人,必须出兵予以狠狠打击,否则,秦国就只能困在三秦,无法进入中原这块肥沃的宝地,更不可能图谋统一天下。所以,秦国一直在寻找时机,准备与韩、魏军决一死战。 虽然秦国将封陵、武遂归还了魏、韩两国,但黄河南岸的宜阳仍被秦军占领着。宜阳西有殽山,南有伊阙山,东有嵩山山脉,北有黄河,地势十分险要。所以秦军便以宜阳西部山地为依托,准备寻找借口与韩国、魏国在伊阙决战。 公元前295年,魏襄王和韩襄王相继谢世。秦国看到东进中原的机会来了,便先派大将司马错出武关,以威胁韩、魏两翼,然后再出兵攻击解邑,以威胁魏国的安邑。秦国如此步步紧逼,就是想让韩、魏两国感到秦国的威胁,激怒两国发兵攻打秦国,以挑起战争。 面对秦军咄咄逼人的军事进攻,韩、魏两国也已无法容忍。两国各自倾尽全国兵力进攻秦国,希望能夺回秦国占据的宜阳。秦国在宜阳集结大量的军队,同时还继续派兵进攻武遂,又另派兵由白起率领进攻伊阙以北的新城。韩釐王忍无可忍,命公孙喜为主将,统率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向新城进发。 白起这时已升为秦军的主将。他是秦国郿人,自幼熟读兵书,深通战法。秦国相国魏冉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推荐他任这次攻韩、魏联军的主将。伊阙之战,是白起作为著名军事家所指挥的第一仗。当时,秦军人数不足十万,还不到韩、魏联军的一半,且联军已恃险固守。白起率秦军主力绕至联军背后,将联军压制在伊阙地带,并针对韩、魏联军相互观望、不愿首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牵制联军的主力——韩军,而挥师直指实力较弱的魏军。魏军没有准备,遭到突然袭击后仓促应战,随即大败。韩军见魏军大败,惊慌失措。没等韩军弄清形势,击魏获胜的秦军已对韩军发动了进攻。秦军前后夹击,韩军大败。.白起指挥大军一路追杀,全歼韩、魏联军,生俘主将公孙喜,占领了伊阙,又夺得伊洛一带韩国五座城池。韩国的精锐损失殆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顺利地向中原扩展。 伊阙之战以后,秦国利用这次大捷的声威进一步向外扩张。楚国在秦国的威慑下被迫与齐疏远、与秦和亲,韩国和魏国竞相向秦国割地求和。秦国经此一战,不但得到了大片的国土,也加强了制服楚、韩、魏的基础。 伊阙一战,秦将白起作为一个年轻的将领,面对倍于己的敌人,为什么敢于向敌人主动进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呢?正所谓“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就是说:“他的取胜不会有差错。之所以没有差错,是因为他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是战胜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P6-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