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解读蒋介石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庹平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那么,蒋介石到底要用“礼义廉耻”培养一般国民实实在在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这一点上,蒋介石的用意是十分清楚的。他希望一般国民能够按照他所给定“礼义廉耻”的特殊含义和精神来塑造自己。根据蒋介石的言论,他提倡的“礼义廉耻”的具体含义,虽然常常在字面解释上沿袭了一些传统的说法,但他更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礼义廉耻”有一个基本的定义和解释。他说:“‘礼、义、廉、耻’,古今立国之常经,然依时间与空间之不同,自各成其义。”蒋介石根据国民党政权统治的政治需要,对“礼义廉耻”也有一个自成其义的定义和解释。蒋介石解释“礼”说:“‘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他还进一步具体解释说:“礼者,理也。理之在自然界者,谓之定律;礼之在社会中,谓之规矩;礼之在国家,谓之纪律。人之行为,能以此三律为准绳谓之守规矩;凡守规矩之行为和表现,谓之规规矩矩的态度。”质言之,这种“礼”就是指遵守国民党统治秩序的“规规矩矩的态度。”蒋介石解释“义”说:“‘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他还进一步具体解释说:“义者,宜也。宜即人之正当行为。依乎理,即合于自然定律与国家纪律者,谓之正当行为;行而不正当者,或知其正当而不行,皆不得谓之义。”显然,这种“义”就是指人们自觉遵守或维护国民党政权统治秩序的“正正当当的行为”。关于“廉”,蒋介石这样解释说:“廉者,明也。能辨别是非之谓也。合乎礼、义为是,反乎礼、义为非;知其是而取之,知其非而舍之,此之为清清白白的辨别。”可见,“廉”,也就是指国民对己和对他人的言行是否违反国民党统治秩序的“清清白白的辨别”。关于“耻”,蒋介石认为“‘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他还进一步具体解释说:“耻者,知也,即有羞恶之心也。己之行为,若不合礼、义与廉,而觉其可耻,谓之羞;人之行为,若不合礼、义与廉,而觉其可耻者,谓之恶。惟羞恶之念,恒有过与不及之弊,故觉悟要在切实,有切实之羞,必力图上进;有切实之恶,必力行湔雪,此谓之切切实实的觉悟”。很清楚,所谓“耻”,就是要人们对己和对他人违反国民党统治秩序的言行既要有“羞恶之心”,还要有“切切实实的觉悟”。蒋介石还认为,“礼义廉耻”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不可缺其一。因为耻是行为的动机,廉是行为之向导,义是行为之履践,礼是行为之表现。“四者相连贯,发于耻,明于廉,行于义,而形之于礼,相需相成,缺一不可;否则礼无义则奸,礼无廉则侈,礼无耻则谄,此奸、侈、谄,皆似礼非礼者也”。“如果其礼为非礼之礼,义为不义之义,廉为无廉之廉,则‘礼、义、廉、耻’适足以济其奸,犯伪乱之私而已,不可辨乎”。因此,蒋介石要求每个国民必须从“礼义廉耻”四个方面全面塑造自己,既知道“礼义廉耻”的道理,又能按照“礼义廉耻”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一个人。

事实上,由于蒋介石基本上把“礼”看成国民党的一切统治秩序,所以他尤为重视“礼”,还特别强调每一个国民都能知“礼”、守“礼”。他说:“‘礼、义、廉、耻’的四维,是以‘礼’为首要;‘仁、义、礼、智、信’五德,也是以礼为中心。”那么,为什么要把“礼”放到这种首要位置和中心位置呢?蒋介石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凡是崇尚廉耻的人,必注重礼节,而不知礼的人,亦必不知廉耻;还因为“礼”就是古人所说的“可移易的道理”,是“人情的节度”,“是人人必能依照四维五德去做”。对于生活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之下的国民,在懂得“礼”的重要性后,怎样才能把“礼”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呢?蒋介石要求国民认识到“礼的重要既是如此,所以我们对于纪律、秩序与法令、规章,必须严格遵守,始终不渝”。蒋介石觉得,只要国民能够懂“礼”守“礼”,就一定有利于国民党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为在蒋介石看来,国民党政权之所以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统治危机,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国民不守“礼”。按蒋介石自己的话说,就是“现在我们中国军队之不良,社会之腐败,国家之纷乱,就是我们一般国民,尤其是一般知识分子不讲礼的缘故”。因此,蒋介石要求一般国民和一般知识分子都能自觉地讲“礼”和守“礼”。与此同时,蒋介石还认为只有从“礼”字人手,才能更好地维持社会秩序和振作国家的纲纪。因为礼者,节也,节者,节制也。军队无礼节,便无上下,更无纪律,就不能成为节制之师。社会国家无礼,便要成为无秩序无组织的腐败的社会和纷乱的国家,而改造社会,整顿国家,最必要的手段,就是首先要维持社会秩序,振作国家的纲纪。所以,“我们要整理军队,要改造社会,要整顿国家,首先就要从礼字着手,每一个人一定要知道礼”。

怎样才能使一般国民和军人都能自觉自愿地做到知“礼”和守“礼”呢?蒋介石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必须把“礼”当作国家培养人才的最高标准,把“礼”的教育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

在如何培养一般国民知“礼”守“礼”的问题上,蒋介石主张要从培养学生入手。虽然学生要学的东西很多,但应当把学“礼”放在首位。蒋介石是从一个学生应当如何学做人的道理来强调这个问题的。他认为,虽然学生学习的种种教育科目都重要,但从学做人的道理来说,比较而言,“礼”的教育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所谓做人的道理,就是“礼义廉耻”的“四维”,而教育的基本科目,就是从前孔子拿来教学生的所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这“六艺”虽同为基本科目之内容,但是无论孔子讲的“六艺”还是管子倡导的“四维”,都以“礼”为首,“可见礼是为学与做人的第一要件,亦即基本教育之中心。至于书数之学术,还在最后,乃为技术之末”。蒋介石严厉批评普通学校的教育是舍本逐末,只注重“书”“数”,而将其他最重要的“礼”“乐”“御”“射”四种基本教育,尤其是“礼”的教育,看作不重要,甚至完全废弃,结果造出一般不文不武、不三不四的人。因此,蒋介石得出学校的教育“如果不先讲礼,则一切学问与技能,都没有用处”的结论。当然,就教育学生如何学做人的道理方面,有时,蒋介石也把“礼义廉耻”并称,将其一同作为培养人才的标准。这时,蒋介石把学习现代文化知识和学习“四维”道德严格区分开来。他认为,学习现代文化知识亦不如学“四维”重要。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蒋介石的眼里,虽然学习国文、史地、物理、化学、算学、英文这些功课,当然也是为学。但是,“这些东西不过是书本上的比较死板的知识”,“并非立身行道之本”。蒋介石要求从所有学生到全国国民,都要学“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基本修养”,即要学“礼、义、廉、耻”。他批评以往没有抓好“四维”教育,认为这是教育上的一个很大的失败。他说:“近年来,我们中国教育就是失败在此,差不多所有教出来的人,都不懂做人的道理,没有做人的基本修养,因此整个的社会、国家,要一天一天衰败堕落下来,内忧外患,交乘迭至。”

在如何培养一般军人知“礼”守“礼”的问题上,蒋介石认为目前对一般军人的各种教育,如同学校教育一样,也可以总结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教育也是“礼”的教育。因此,他强调军队的教育必须贯彻以“礼”为中心的主旨。蒋介石具体阐述说:“今后我们的军事教育一定要以‘六艺’为基本科目,尤其是要以‘礼’为中心的主旨”。因为在蒋介石的心目中,对于教育一般军人来说,“书”“数”的教育,只是技艺之末的教育,既不如“礼乐射御”的教育那样重要,更不如“礼”的教育之重要。因为蒋介石衡量一个军人的标准,不只是“徒然会写几个字念几本书,懂得一点外文,知道一点计算方法”,他认为即使能够这样做的军人,仍然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人,更不能算是一个军人。蒋介石甚至有点荒唐地把一个只知算数等技能却不知“礼”的军人,与一个受过训练的禽兽相提并论。在这里,他把知“礼”与否视为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他看来,现在很多禽兽,经过训练之后,居然也知道算数,所以要以能写会算来区别人和禽兽,现在已不正确。而人与禽兽之分,就在于知礼与否;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在于知“礼”。P22-25

目录

第一章 伦理观解读

第一节 复活孔家店

孔孟之道——“新生活运动”的实质

“忠孝”与一党专政

革命—党·个人英雄主义

王阳明·曾国藩·孙中山

民族固有道德丧失论

五四运动“简直是一个大罪过”

“谋中国人的思想统一”

第二节 国民党党员守则中的封建道德

四维乃“维系军心之道”

八德是“革命精神”之基础

“伦理建设”即“国民精神建设”

以“礼”为中心的伦理道德网

诚与行的哲学

党员守则即为国民守则

发起“新生活运动”竟是为了“剿共”

抗战军兴,改变了“新生活运动”的初衷

第三节 “杀身成仁”——蒋介石倡导的“革命的人生观”

从黄埔军校开始的教育

以个人崇拜反对个人崇拜

以“革命”的名义将人们引入生与死的迷津

塑造“中华民国的岳武穆”

要求军人和党员,为统帅为国民党而死

要求一般国民,“只知有国家,不知有个人”

第二章 民众观解读

第一节 工农商学兵——以职业模糊阶级概念

“国民中的知识分子,都负有教导一般国民的责任”

并非不知民间疾苦

北伐印象:工农能来革命,这个革命才能成功

因“争民”而“重民”

因“不满”而“轻民”

重社稷,轻庶民

第二节 “教民”方能“用民”

注重民众教育

教育民众的方法

“用民”在于“剿共”和“御侮”

保甲制度是“用民”的最好方式

“教民”—“用民”论的失败

第三节 “革命的中心目的,即在民生”

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诠释民生

坦陈国民党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国民经济建设上

在“中国国民党旗帜之下”资本家“完全是在保护之列”

中国土地的经营及整理“更急于分配问题”

处置土地问题,应以“补助剿匪进行为前提”

二五减租——“反其的最后有效的武器”

带有明显阶级特征的民生主义

第三章 民族观解读

第一节 复兴民族论

中华民族的绝对统一性——复兴前提

自强自立——复兴途径

民族的固有道德——复兴关键

自强自立包含精神和物质双重层面

复兴愿望的落空

提倡“哲学运动”无果

第二节 “卧薪尝胆”论

“我们的敌人是帝国主义”

扮左派:在民族观上不乏反帝亲共词藻

转向社会达尔文主义

妥协退让,将全民族置于空前的危机之中

“卧薪尝胆”论成为国民党政权的对外政策

第三节 “不抵抗”论

对日方针和政策:不抵抗论

“日本人要你几时死,就可以几时死”

一度认为:日本对中国“压迫得越厉害,我们中国革命就成功得越快当”

“东北沦丧了,东北军队反而得以完全统一于中央”——九一八价值观

中日“提携”,可以消弭世界大战

对日外交提出“四不原则”

对日外交的妥协、恐惧、侥幸心态

第四节 “安内攘外”论

“安内攘外”理论和政策同时形成

安内首要目标是“剿共”:“赤匪一日未灭,则中正之责任一天未尽”

安内另一目标是统一:“在我一个人意志之下统一起来”

攘外即“攘日”:“一息尚存,亦惟竭力抵抗”

攘外之心与御侮之策

对日政策的变化——不轻言牺牲

第四章 政治观解读

第一节 “以党治国”论

孙中山认为“以党治国”是“向宪政过渡的一个特殊方法”

蒋介石在阐释“党员与政府的关系”时,重提“以党治国”

以党治国——一党专制——以党训政

第二节 “信仰领袖”论

从忠君思想推衍出的忠于国家元首和政党领袖的现代政治观

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

对军队提出“三信心”

痛说革命史的背后

儒家伦理道德与法西斯主义的怪胎

注释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蒋介石曾经作为国民党的领袖,操纵中国政权20余年。他的特殊历史地位及其扮演的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使其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蒋介石统治中国的时间较长,要研究他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学术界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本书所研究的主要是蒋介石的政治灵魂。选择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灵魂作透视,试图从思想言论的角度来探寻蒋的政治动机与目的,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蒋的认识。这是作者的主要意图。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乘飞机离开大陆逃往台湾,结束了其在大陆长达20余年的统治。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不管蒋介石是否承认这个道理,他的的确确在人民面前栽了一个大跟头,其政权之舟也同样在人民的汪洋大海里覆没了。

蒋介石逃跑了,但他给人民留下的创痛是至深的。谁也无法否认蒋走后给大陆留下的是一个隐隐约约却又十分庞大的身影:蒋介石为什么能在大陆独裁统治22年,最终又为何逃不脱失败的厄运等等,类似的问题似乎至今仍然在好思考的人们的大脑中萦绕着。在蒋介石统治中国的20余年里,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急剧震荡的年代。在当时中国这个宽广无垠的历史舞台上,蒋介石以其反共反人民的言行扮演了一个极其反动的政治角色。对政治上反动的蒋介石无疑是要否定的,但用辩证唯物主义看问题便可知,在蒋介石的思想中存在一些矛盾的东西。他既有鲜明的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阶级倾向性,又有想争取民众以稳定和巩固国民党政权的“用民”心理;既有在帝国主义威胁和利诱下出于个人利益高于民族利益的考虑而表现出来的无奈或有意的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态度,又有在广大民众强烈要求抗日的巨大压力下和个人民族情感或民族主义支配下产生出来的一定的反帝愿望:既能够根据此一时的政治需要极力歪曲孙中山的主张,又能够为了彼一时的政治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正确解释孙中山的思想。对蒋介石思想中这些矛盾现像的简单肯定和否定,或者干脆回避它,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所应采取的态度。

当然,蒋介石在独揽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时期,总是在自己的政治灵魂上蒙起一层又一层的面纱,由政治灵魂透射出来的是一张堂而皇之的束缚人们心灵的精神罗网。揭开其面纱和撕碎其罗网至今也许仍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

平心而论,蒋介石虽然有些言论赋有一定的个人特色,但从根本上说,他却不能认识时代的需要或者是不愿根据时代的需要,来继往开来地批判与吸收古今中外文化宝库中有益的东西,以至在某一方面形成具有独创性且自成体系的思想。他主要是以政治家的身份来利用各种思想为己服务。就像蒋自己所言:“学术上,我是一个没有造诣的人。”“领袖的思想是常常变动的”。因此,蒋介石的思想具有因各种政治需要而“常常变动”的十分突出的特点。这就为研究其思想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陈铁健先生在《蒋介石与中国文化》一书的绪论中说:“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蒋介石的很多行动都以实现其既定的政治目标为出发点,因此,他的文化观念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只有透过政治的帷幕,深窥其文化意义,才能对现代中国历史行程中出现的蒋介石现象进行深入的了解,作出科学的评估。”同样,也只有从蒋介石的言论着手研究,把握其思想脉博,才有助于掀开他的政治帷幕,科学地探究其政治动机。这当然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本书大致按蒋介石言论的类别,主要从伦理观、民众观、民族观、政治观4个方面对蒋介石的言论分别加以研究,力图从言行结合的角度探究蒋介石的政治灵魂。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当年统治中国大陆的蒋介石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最终被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所推翻,并能够从中引发思考。不当之处,祈望指正。

内容推荐

《解读蒋介石》所研究的主要是蒋介石的政治灵魂。选择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灵魂作透视,试图从思想言论的角度来探寻蒋的政治动机与目的,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蒋的认识。

《解读蒋介石》大致按蒋介石言论的类别,主要从伦理观、民众观、民族观、政治观4个方面对蒋介石的言论分别加以研究,力图从言行结合的角度探究蒋介石的政治灵魂。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当年统治中国大陆的蒋介石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最终被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所推翻,并能够从中引发思考。本书由庹平著。

编辑推荐

蒋介石曾经作为国民党的领袖,操纵中国政权20余年。他的特殊历史地位及其扮演的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使其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蒋介石统治中国的时间较长,要研究他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学术界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解读蒋介石》所研究的主要是蒋介石的政治灵魂。选择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灵魂作透视,试图从思想言论的角度来探寻蒋的政治动机与目的,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蒋的认识。这是作者庹平的主要意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