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宗编著的《领导要干好3件事(抓要害办实事管住人)》内容简介:眼光的不同展示的是领导层次的不同。有的领导者看人看事喜欢看小处抠细节,以至于将自己淹没在繁节琐事中无法抽身,从而失去了对大局清晰的认识;有的领导者看人看事只看局部和眼前,这样得出的结论必然有失偏颇。
领导工作复杂多变,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干好三件事。并以此来统领大局。抓要害是让组织成员做对的事;办实事就是让组织成员做对事;管住人就是让组织中的成员做成事。
领导者只要掌握好这三张“王牌”,并在这三项工作上下工夫,就一定能使组织绩效有所突破,而自身的领导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领导要干好3件事(抓要害办实事管住人)》内容介绍:领导者想要把工作做得卓有成效,需要做好三件事:抓要害、办实事、管住人。在组织中,领导者只要在这三门功课上不断修炼,专注于这三件事并有所领悟,必定能使组织的绩效有所突破,自身的领导力不断提高。方宗编著的《领导要干好3件事(抓要害办实事管住人)》系统地阐述了领导者最应进行的三项修炼:抓要害——做对的事,办实事——把事做对,管住人——使团队高效成事,从而帮助领导者革新管理方式,引爆组织的持续繁荣。
第一件事 抓要害——做对的事
第一章 认清基本职责 2
1.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形象 2
2.领导者要懂得以身作则 4
3.领导者要有思想和适应未来的能力 8
4.领导者要具备的素质 12
第二章 科学认识“要害” 20
1.领导者要认清自己和公司的现状 20
2.领导者要明白“月盈则亏,物极必反”的道理 27
3.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愿景的时候要有策略 33
4.领导者要有“野心”,并且传递给员工 42
5.领导者要有归零和揽过的心态 52
第三章 努力改进领导方法 57
1.领导者要善于指引并带领团队 57
2.领导者要学会运用“声东击西”法 61
3.领导者要提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 65
4.领导者要学会如何布置任务 74
5.领导者不能一个人“单打独斗” 79
第二件事 办实事——把事做对
第一章 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84
1.领导者要认真用心去做事 84
2.领导者要懂得如何去做 91
3.领导者要做到以心换心 94
4.领导者不能一味地迁就别人 98
第二章 深入实际,狠抓落实 102
1.领导者要起着典范作用 102
2.领导者要兑现承诺,做好表率 105
3.领导者在制度面前要保持清醒 113
4.领导者要懂得高效做事、低调做人 121
第三章 说到做到,一心为民 125
1.领导者要把员工利益看成大事 125
2.领导者要切实采取减轻负担的措施 129
3.领导者要做到以员工为本 133
4.领导者要尊重和保护员工 139
第三件事 管住人——让团队高效成事
第一章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 158
1.领导者要用规矩去管人 158
2.领导者不要害怕被孤立 163
3.领导者必须做到“大权”在握 165
4.领导者放权要有度 167
5.领导者要学会分权制衡 169
6.领导者要明白员工各有所长,优势互补 175
第二章 有规有矩,制度管人 181
1.领导者要做到奖惩合理 181
2.领导者自己也要遵循制度 185
3.领导者要将制度转化为激励 189
4.领导者要学会合理化管理 195
第三章 情暖人心,柔性管理 202
1.领导者要充分运用感情投资 202
2.领导者要掌握温情的管人方法 205
3.领导者要赢得员工的信赖 209
4.领导者要用真情去打动下属的心 212
5.领导者要时刻关心手下员工的情绪 215
6.领导者要用微笑来管理下属 219
第四章 掌握方法,策略管人 222
1.领导者要打造顶级团队 222
2.领导者要让员工乐于工作 226
3.领导者要结合实际引导员工 231
4.领导者要虚心向下属学习 240
5.领导者要冷面掌权和铁腕立威 243
1.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形象
领导者作为一个公司、一个团队或者一个部门的带头人,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下属的心理走向和行为走向,影响着自己所领导的部门的工作氛围;同时也影响着自身在组织中的威信,甚至决定着自己能否胜任领导工作。这就要求领导者本人在思想品质上、为人处世上、工作作风上、举止言谈上都必须是最优秀的,是团队的楷模。大家很难想象,一个言行不端、举止粗俗、玩世不恭的领导者能够领导好一个团队。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符合现代职场规范要求的领导者,必须时时处处注意在下属的面前展现出自己的好形象,让下属感到敬重和服从。而领导者想要在下属中展现其良好的形象,自身所要具备的素质修养是不可或缺的。领导者的目标志向,影响并制约着领导者的自身素质。但凡高素质的领导者往往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一是人生志向高远。凡是杰出的领导人物在步入人生旅途之初,就具有志存高远的个性特征。
二是事业目标坚定。那些具有良好素质修养的领导者在追求事业上,一旦认准了目标绝不放弃,绝不改变,即使遇到艰难困苦,遭受打击和误会,也绝不气馁、绝不灰心。对于认准了的目标不管别人说什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能够走下去,直至取得理想的成绩。
要树立起好的形象,就要谋划好行动策略。因为领导者的行动策略实际上就是领导者思维素质的反映。首先,精明的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会把客观环境看成是多因素的动态系统,能够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去处理问题和矛盾。为了顺利实现目标,领导者有时会有某些舍弃,会有一些迁就,甚至会有暂时性的让步或退却。其次,在行动目标和决策方案的确定上,明智的领导者善于进行反复分析和比较,能够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知己知彼,从而把握主客观条件全方位地去考虑问题,并从中作出最佳的选择。再次,在行动决策的实施中,成功的领导者常常会不断地进行修正,不断地进行补充,不断地进行完善。他们有集思广益、择善而从、知错就改的气度和作风,不固执己见,不抱残守缺。
在对待职场现实的态度或者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与人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很强的进取精神;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的态度,自始至终都能够勤奋认真。
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思维上有很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与人他相处时能够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感到精神舒畅。
在意志上,表现出诸如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想要做一个好的领导者,还要具备公仆意识,愿意为下属服务,为下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表现出领导者在道德情操上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有崇高的思想境界。
总之,作为一个企业或部门的领导者,特别是作为一名新提拔的或者是刚刚接手一个部门的领导者,首先就要用一个良好的形象来征服下属,让他们通过对你的第一印象就信赖你,并愿意在你的领导下工作。P2-4
从基层员工到组织领导者,需要完成至少三次角色转换:从职业学徒到独立贡献业绩的骨干、从独立贡献业绩的骨干到带领团队做贡献的团队管理者;从团队管理者到组织的领导者。而领导者是组织的核心所在,组织的成败取决于领导者。领导者有能量、有魅力、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组织就会一路飞奔;领导者的工作缺乏成效,组织就会陷入停滞。就像拥有乔布斯的苹果、拥有比尔·盖茨的微软、拥有马云的阿里巴巴……可以说,是否拥有卓越的领导者决定了组织今天表现的好坏和未来的舞台有多大。
卓越的领导者之所以从优秀蜕变到卓越,是因为他们能够抓住管理的精髓:即会抓要害、能办实事、懂管住人。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领导者只要专注于这三件事并在这三门功课上成绩超然,必然能够指挥一支“尖刀雄狮”,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无往不利。
因为领导者是组织的大脑、核心、灵魂,所以,领导者行为的成功与否决定了组织效率的高低。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领导者的思想决定着企业的行为,左右着组织的决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且也决定了企业会把什么看做是有意义的结果。所谓愿景是领导者的商品,权利则是领导者手中的货币,所以,领导者要关注的是组织的使命、价值观、愿景、发展战略等要害问题。只有专注在“抓要害”上,组织的领导者才能将自己的精力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使本应该员工承担的任务的‘‘猴子”,不再跳回自己的背上。领导者要时刻清楚自己的定位,员工才是具体问题的执行者、解决者,领导要做的是布置猴子,猴子始终应该在下属背上,不要替下属养猴子。否则,领导者会失去对大局的把控,使组织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
战略和执行是相辅相成的,好的战略需要好的执行才能够落实,好的执行同样需要好的战略规划指引方向。对于组织的领导者来说,一流的执行必有一流的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建设和流程规范才能确保执行到位。同时,没有执行或者执行流于形式,在执行中虎头蛇尾,那么制度就会形同虚设,领导者的战略决策也就失去了意义。对于领导者来说,如何将组织的愿景、战略规划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领导者除了要抓住组织发展的要害问题,还要重视执行,为推动组织的繁荣“办实事”。
管理的问题,说到底都是“人”的问题。员工的动力与能力,是决定业绩的两个关键因素。领导者的任务,就是激励员工心中有动力,为组织的发展全力以赴;引爆员工的潜在能力,为组织的高速推进提供燃料。倘若领导者能够将组织中每个员工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能在管理工作中“管住人”,组织的高效发展、快速繁荣,就不会遥不可及。
优秀的领导者靠天赋,卓越的领导者靠修炼。“抓要害”为的是让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做对的事;“办实事”为的是让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做对事;而“管住人”则为的是让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做成事。组织的领导者倘若能够紧握这三张王牌,专注于这三项修炼并有所领悟,必定能使组织的绩效有所突破,自身的领导力不断提升。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