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帝王州(千载沧桑话南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思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是一部围绕南京从古到今的历史展开的文化散文集。本书从公元229年东吴大帝孙权定都建业讲起,写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着墨于南京各个历史阶段的“亮点”,跨越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一千七百余年的沧桑起落。魏晋之风骨、六朝之文章、南朝之佛寺、唐宋之怀古、诗仙与荆公、大明之风华、海上之丝路、治世之修典、觉醒之呐喊……千年沧桑已成过往,经过岁月淘洗而最终沉淀的,是国人心中永不可忘却的报国之志、忧国之叹和故土之思。
目录
第一章 东吴都会
第二章 衣冠南渡
第三章 千古文章
第四章 风雨梵唱
第五章 妙笔丹青
第六章 绣口盛唐
第七章 熙宁旧事
第八章 洪武京城
第九章 永乐大典
第十章 海上丝路
第十一章 南都繁会
第十二章 一梦红楼
第十三章 太平天京
第十四章 资政新篇
第十五章 走向共和
第十六章 首都计划
第十七章 红色火种
南京历代正式名号
参考文献

后 记
序言
应邀为李思《帝王州:
千载沧桑话南京》作序之时
,正值初夏芒种时分。于我
也正是勤耕之日,如果说文
学是春华秋实,最近我正“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胸中又有几缕思绪萌芽酝
酿,正所谓忙忙碌碌、不亦
乐乎。
这份邀请让我感到了忙
碌中稍作停留的快乐。这本
小书就似一缕清风,又伴着
三分怀古的幽思,有着让人
停驻脚步的魔力。
实话实说,当初这本《
帝王州》放在我的案头时,
我的内心并未掀起太多波澜
。这也是正常不过的事——
南京是“文学之都”,是个有
故事的城市,古往今来文人
墨客如过江之鲫,争相一睹
“金陵帝王州”的风采,留下
的名篇也浩如烟海。即便我
本人亦不能免俗,当年初来
南京时,得空便喜欢在城中
闲逛,尤其喜爱那些带着历
史味道的街巷角落,如城南
的小巷、秦淮河畔、明城墙
边等等,也曾有感而写下《
文华金陵》《南京魅力街镇
》,后来还为80集纪录片《
重读南京》写过解说词。今
又见《帝王州》一书,略听
其文章主旨,虽欣慰又有喜
爱文学的后辈出现,却也不
免“冷饭重炒”的顾虑。所以
,我并没有动笔。
后来因缘际会,经友人
、也是江北新区作家协会散
文部朱兆华先生的引荐,我
见到了李思。这次会面,让
我了解到她创作这本书的初
衷。
如今提到南京,人们更
多的联想是惨痛的近代磨难
,“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
浮华如梦,这些南京历史记
忆中最鲜明的刻印,为南京
留下了悲情的城市烙痕,这
些印象已经深入人心。但南
京也是中华民族三次南渡的
栖息地,是中华文脉的存续
处,是东西文化的交流地,
在南京的城市文化内核中,
还有不灭的爱国热忱、文脉
传承、风霜傲骨、除旧鼎新
以及东西文化的交融碰撞等
等,也值得我们永久铭记。
南京是多元的,是兼容并包
的,但最最鲜明的,莫过于
它是古往今来最具爱国主义
色彩的城市之一。李思说,
她想尽其所能,通过从古到
今、娓娓道来的写法,去找
回那些不曾止息的历史记忆
,去进一步丰富南京的人文
精神内涵。
这个想法很单纯,很真
诚,也打动了我。城市是生
活,是记忆,是朱自清笔下
的“古董铺子”,李思的这种
感受,与我过去生涯中的一
些感触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我
理解了作者的写作动机。作
为一名笔耕多年的作家,在
发现了这条道路上默默耕耘
的后辈的欣喜之余,我也有
一种欣慰,关于城市的精神
,关于人文的延续,关于那
种“我生活在这里,想要为
这座城市做点什么”的朴实
初心。
《帝王州》确实做到了
从古到今,它从东吴孙权定
都建业,写到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文章并没有拘泥于
某个侧面,而是有人有事,
有诗有画,有家国有情怀。
魏晋风骨、六朝文章、南朝
佛寺、唐宋怀古、大明风华
、海上丝路、觉醒呐喊、近
代“三峡”……这些文章比起
前人或许不够精深,却尝试
从更诗意的话语中、更丰富
的视角下去解读南京文化,
这个尝试我是鼓励的,认可
的。当然,这样完整的“从
古到今”毕竟并不多见,其
过程也非一帆风顺,个中曲
折不多赘述,但值得欣喜的
是,在这本书成书到出版的
过程中,期间每一个环节、
每一位同仁都对它表现出了
一种包容,这是一种传承的
包容,是一种责任的包容,
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文人
们的共同情怀。
李思打动我的除了她的
单纯、真诚与谦逊,更让我
欣赏的还是她出众的文字才
华。《帝王州》文辞华美,
妙语连珠,渐进渐精,耐人
寻味。读过往历史常觉苦涩
,阅读《帝王州》对于我来
讲却是享受,如甘露浸过心
田,挠着了心底深处痒痒般
的舒畅。在我看来,写南京
历史文化的瀚海文章中,《
帝王州》是一部难得的精品
之作。
最后,衷心祝贺李思小
友这本《帝王州:千载沧桑
话南京》顺利出版!
邹雷于2023年6月
导语
《帝王州》从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写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文章并没有拘泥于某个侧面,而是有人有事,有诗有画,有家国有情怀。魏晋风骨、六朝文章、南朝佛寺、唐宋怀古、大明风华、海上丝路、觉醒呐喊、近代“三峡”……这些文章比起前人或许不够精深,却尝试从更诗意的话语中、更丰富的视角下去解读南京文化。
后记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
正是读史好时节。
读史,不外乎读人。那
一年的夜半虚前席,榻上从
容对;那一年的凤凰忆旧游
,夜色凉如水;那一年的半
山听雨路,离宫转夕晖;那
一年的暮霭龙江关,十里绕
秦淮。千百年云烟过眼,钩
沉于历史长河的深处,我回
望着南京这座古城,忽觉此
生相逢有幸。
此作始于去岁七月,偶
然观之的一部纪录片《河西
走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
,却为我开一窗:何不为我
寓居十年的南京写些什么?
前人之述已是备极精要,我
或可不必太过艰深,就比照
《河西走廊》架构,从历史
的深处娓娓道来,一桩一件
,也不失为一大乐事。毕竟
之于世人熟知的“六朝金粉”
“十里秦淮”与惨痛的近代磨
难外,之于南京,亦有古往
今来不灭的报国之志、故土
之叹、士人之风与怀古之思
,这些南京的人文记忆,历
经时间长河的淘洗,仍熠熠
生辉。遂就此动笔,至今半
岁有余矣,写作有苦有乐,
总体而言,其乐甚多,难以
言喻。
文中涉及古代文学的篇
章,多参考郭预衡先生《中
国古代文学史》。此为我大
学时教材,十数载又重读,
仍觉字字珠玑,慨叹于先生
学识之广博。叶皓老师《重
读南京》亦对本文的整体架
构有影响。此外各篇章亦针
对细节,多有引用参研,皆
列于文末。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知乎网友“软件园的大
肥猫”所作“关于南京的一些
历史和名人”和知乎网友“艺
术观察员”在“为什么说‘中国
近代史始于南京,终于南京
’”下的回答,对于本文、特
别是近代史部分的整体架构
多有参考意义。
历史长河渊远广博,南
京置身于其中,以一身道尽
六朝兴亡事,又前后跨越近
代史百年风云,这样的城市
,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
此文兴之所至,虽怀一腔热
血而为之,亦难免浅薄粗陋
之弊。诸君明眼,可付之一
笑。回首成文八个月间,家
人鼎力支持,挚友殷切鼓励
,感激之情,难以尽述。唯
愿安得寂寞,且尽人事,不
负亲恩,不负师友之托。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
岁岁一床书。
唯有南山桂花发,飞来
飞去袭人裾。
写于壬寅年清明前。
精彩页
东吴都会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有一处由各路水系、山川、丘陵和湖泊润养的故地。这里襟江带河,北联辽阔的江淮平原,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秦淮河水穿城而过,汇入滚滚长江。它东倚钟山,气势雄伟,有龙蟠之势;西筑石城为险,秦淮横贯,有虎踞之威。它沧桑满眼,见证过华夏大地上两千五百余年封建王朝的风雨行进,亲历过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跌宕起伏的近代烙痕,它,就是被称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的古城,南京。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南北朝著名诗人,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的谢朓,曾在《入朝曲》中如此描述南京的山川富丽与政治地位。此处的“金陵帝王州”,即指南京“六朝古都”称谓的肇始,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前,赋予南京城政治文化中心地位的第一人——“东吴大帝”孙权,给予了这片土地那个充满了希望与寄托的名称:建业。
让我们把历史的书页倒回至东汉末年。
那是建安二十五年(220),一代枭雄曹操与世长辞,其子曹丕继位。汉献帝被迫禅位,曹丕称帝建魏,东汉自此而亡。一年后,蜀汉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季汉”。至此,天下三分“三足鼎立”的两“足”已成。 就后世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三国”历史而言,此时东汉即灭,二帝并立,似乎东吴之主孙权称帝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殊不知,待孙权最终于吴黄武八年(229)四月于武昌称帝,至同年九月又迁都于建业,已是过去了八载春秋。这八年间,孙权不仅没有贸然称帝,甚至主动向曹丕俯首称臣,因而受封“吴王”,过起了偏安一隅的小日子。
这八年的隐忍不发、俯首称臣,难道是因为孙权野心不够、没有称帝之心么?同样,称帝仅五个月后又做出迁都之举,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的故事,从赤壁之战前夕的某个深夜,抵足而眠的君臣二人谈起。这二人,一人正是孙策病逝后,十五而立,少年统业的东吴幼主孙权,而另一人,则是被孙策评价为“为人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的临淮名士——鲁肃。在鲁肃即将对孙权说出“榻上对”的这个夜晚,或许我们应该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天下大势。事实上,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时期,曾出现过三种足以影响天下大势的战略方针,最早的,是名士沮授向袁绍提出的“邺城对”,其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虽不为袁绍所用,却成为后来曹操政治操作的经典案例和“发家之本”;其次,是诸葛亮为刘备献上的“隆中对”,意为占据荆州、益州以对峙曹魏,奠定了“二分天下”的蓝图;第三,则是周瑜的“二分天下”论,即在孙策“举贤任能,以保江东”的遗言基础上,明确提出的以长江为界、二分天下的战略。
当时明月,清风朗朗。
在这样一个夜晚,君臣二人意兴勃发,不觉夜之已深。鲁肃对孙权侃侃而谈,条分缕析,他在认可了周瑜“二分天下”之策的同时更进一步,明确指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他劝幼主联合蜀汉,合力抗曹,为孙权打造出一条“鼎足江东,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称帝之路。这段著名的战略宏论的由来如此平凡,不过是榻上一场看似随意的君臣对话,故名《榻上对》。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难揣测出当年孙权听到“榻上对”时的真实态度。但从孙策的“保江东”,到周瑜的“二分天下”,再到鲁肃的“榻上对”,江东君臣雄踞一方以图天下的决心和行动却是一脉相承、有迹可循的。“榻上对”后不久,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爆发,孙刘联盟携手共赢,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奠定了日后三分天下的基础。赤壁之战后曹操北上,以曹仁据守江陵,孙刘再次战略合作,周瑜、程普合攻南郡。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