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外科学普及名著欣赏/青少年课外必读书丛书
分类
作者 舒静庐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蛋白体是生命的起点,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原始蛋白体进一步发展,就出现了细胞。最早的动物都是单细胞动物,在5亿到6亿年以前,所有的最重要的无脊椎动物都已发展出来了。6亿或4亿年以前,统治海洋的是一种样子像虾的动物,叫三叶虫。在2亿年前,三叶虫还是动物界之王,但是后来全灭绝了。有一种三叶虫进化成为水蝎,同时淡水溪……”这是来自舒静庐的《中外科学普及名著欣赏》的节选部分。

内容推荐

《中外科学普及名著欣赏》的作者是舒静庐。

《中外科学普及名著欣赏》是“青少年课外书必读书文库”的一种,汇集了36本中外科学普及名著的简介,如《鸟与文学》《菌儿自传》《奇妙的人体》《人类的故事》《趣味物理》《时间简史》《宇宙的起源》《人脑之谜》《生命的未来》等等,通过“书海导航”“内容精要”“欣赏与评析”等形式展示了这些科普名著的特色和魅力,内容丰富多彩,是广大青少年了解科普图书的一把钥匙。

目录

一、中国科学普及名著欣赏

1.《鸟与文学》 

2.《菌儿自传》 

3.《古猿怎样变成人》 

4.《拙匠随笔》 

5.《奇妙的人体》 

6.《气象万千》 

7.《北极日记》 

二、外国科学普及名著欣赏

1.《森林报》 

2.《房龙地理》 

3.《人类的故事》 

4.《所罗门王的指环》 

5.《从一到无穷大》

6.《物理世界奇遇记》 

7.《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8.《寂静的春天》

9.《啊哈!灵机一动》

10.《昆虫记》

11.《发明的故事》

12.《西方科学的起源》

13.《自私的基因》

14.《未来之路》

15.《趣味物理》

16.《理解宇宙——宇宙哲学与科学》

17.《混沌:开创新科学》

18.《时间简史》

19.《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

20.《上帝的指纹》 

21.《宇宙的起源》

22.《皇帝新脑》

23.《魔鬼出没的世界》

24.《人脑之谜》

25.《数字化生存》

26.《斯骗时间》

27.《生命的未来》

28.《万物简史》

29.《古海荒漠——科学史上的大发现》

30.《趣味地球化学》

试读章节

3.《古猿怎样变成人》

方宗熙

书海导航

《古猿怎样变成人》第一版出版于1952年。国家“九五”重点图书规划中专门设立了科普读物出版的子规划,《中国科普佳作精选》系列丛书的出版,就是该子规划的成果之一,本书就收录于该系列丛书。该书作者方宗熙(1912—1985),笔名方少青,福建省云霄县人。曾任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民盟中央委员,全国三、五、六届人大代表。他于193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曾留校任助教,后去南洋教书。1947年秋去英国伦敦大学深造,获遗传学博士学位,后又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半年,写出《人类指纹遗传》的论文数篇。1950年冬回到祖国,任职于国家出版总署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他在海藻遗传育种方面也有所建树,先后培育出“海育一号”、“海育二号”、“海育三号”3个海带优良品种,以及“单海一号”、“单杂十号”等新品种,在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方面获得成功。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先后撰写了《达尔文主义基础》等中学教科书4种,撰写《普通遗传学》等大学教科书和参考书7种,翻译《物种起源》等世界名著3种,撰写《古猿怎样变成人》等科普图书8种,是一位勤奋工作,热爱祖国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知名的科普作家。

本书可以算得上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优秀的科普作品之一,在新的世纪,本书重新修改,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以崭新的面貌给读者以新的感觉,将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生物进化方面的科普知识。

A内容精要

《古猿怎样变成人》是一本讲述人类进化演变过程的科普读物,该书分为三部,收进了方宗熙先生几十年来创作的众多科普图书中的3种小册子。  第一部讲述了古猿变成人的过程。达尔文学说认为,人类跟其他生物一样,都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产物。而按恩格斯的观点,认为把古猿变成人的主导力量是劳动。在对错的论证方面,作者认为承认劳动创造人的观点并不需要同时承认获得性遗传的理论。千百年来,科学和迷信的斗争从未停止过。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却击败了反动势力。恩格斯写下了著名的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提供了丰富材料,证实从古猿变成人经历的过程大抵是这样: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类人猿就是人类的近亲。直立的姿态和用两脚行走是入与其他一般动物的区别。在生活方式和活动能力方面,人类跟其他一般动物也有原则性的区别:人类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生产;人类会用火;人类有语言,人类有思想。

类人猿属于高级的灵长类,主要种类就是: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类人猿的所谓“劳动”跟人的劳动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不会制造比较复杂的工具。

地壳的表面不是一成不变的,森林里的古猿的后代逐渐分成了几支,一支是现代类人猿的方向,另一支是人类的方向。

猿人逐渐改进了工具,发展了劳动。这些因素也改造了猿人自身的身体结构。逐渐出现了新的人种——“智人”。在猿人怎样变成现代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关键作用。

第二部讲述了生命进行曲的历史演变。蛋白体是生命的起点,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原始蛋白体进一步发展,就出现了细胞。最早的动物都是单细胞动物,在5亿到6亿年以前,所有的最重要的无脊椎动物都已发展出来了。6亿或4亿年以前,统治海洋的是一种样子像虾的动物,叫三叶虫。在2亿年前,三叶虫还是动物界之王,但是后来全灭绝了。有一种三叶虫进化成为水蝎,同时淡水溪流的泥底里,已经出现了一种,1甲胄鱼的动物。大约过了‘7500万年,有一种甲胄鱼又向前发展而变成了差不多是真正的鱼类。在以后的5000万年(也称鱼世纪)中有两类重要的鱼——软骨鱼和硬骨鱼。生活在淡水中的硬骨鱼,出现了一些对将来特别有希望的总鳍鱼。它的产生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与此同时,陆地上开始出现植物,是之后陆地上动物的食物来源。爬上岸的总鳍鱼进化成了两栖动物,只在温带留下了青蛙、癞蛤蟆、蝾螈之类,这时出现了真正成功的在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原始的爬行类。从此恐龙上台了。乌的祖先是另一种爬行动物,叫始祖鸟。70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了。而长毛的热血动物却保存了下来,它们是最早的哺乳类动物。灵长类的祖先在6000万年前开始出现。古猿分为两支,一支是现代类人猿的祖先,一支是人类的近祖——猿人。

第三部讲述了科学的发现——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些谚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这里面包含了遗传生物学的常识。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是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孟德尔提出了相对性状中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原理。从1858年到1866年,孟德尔共进行8年……

P9-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7: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