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实效的礼仪经典,追求品位的魅力范本和礼仪教程。公司、学校、机关的黄金培训读本。提升品位的礼仪教程,追求优雅的魅力范本。
进入21世纪,公关礼仪在企业的公共关系、形象宣传、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是促销活动的纽带,是连接“客户—消费者—市场”的桥梁。如何发挥公关礼仪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如何确保企业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如何根据公关礼仪活动的要求和目标,培养合格的公关人员?《公关礼仪(礼仪金说修订本)》由金正昆所著,将从公关礼仪的常识入手,逐层深入解析公关的密码——礼仪,揭示公关礼仪的重要性。
《公关礼仪(礼仪金说修订本)》由金正昆所著。
“礼”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它是一种道德规范:尊重。孔子说过:“礼者,敬人也。”“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休形式。实际上,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别人也好;你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别人也好;都既要有礼,礼就是尊重;又要有仪,仪就是表达。也就是说:既要坚持尊重为本,又要掌握必要的表达方式。没有礼,是没有仪的。
《公关礼仪(礼仪金说修订本)》将从公关礼仪的常识入手,逐层深入解析公关的密码——礼仪,揭示公关礼仪的重要性。
作为公关人员来讲,化妆时有些基本的规则一定要认真遵守。不仅是化妆上岗、淡妆上岗,而且还有些规则不可不知。以下五个重要的规则,要特别强调一下。
第一,自然。化妆是一种美化自身的行为,美容尤其如此,但是一定要明白,美在含蓄,美在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关于化妆,我经常喜欢讲一句话,我们的工作妆、生活妆要力求妆成有却无,这是最重要的。什么叫妆成有却无?化妆之后自然而然,让别人感觉到你长得天然如此地美丽,那才是高手。也就是所谓的天生丽质难自弃。但确实有些女孩子有误个误区,她认为:既然化了妆,就得让别人知道化了妆,不然干吗化妆?她会光天化日之下,浓浓地涂着腮红。如果不是参加宴会,又不是在晚间的灯光照射下,此举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当然淡点儿也可以。我昨天出去又碰到一位,她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涂了一个红脸蛋,说好听点儿像是发烧。
现在,有很多人就喜欢打扮得很奇奇怪怪的,染彩色头发,化乱妆。如果你是休闲、度假、或者参加化妆舞会,那么你随意。但是作为公关人员你化妆就不能出格。自然是其第一宗旨。
第二,美化。什么叫美化,美化就是你的化妆要符合常规的审美标准。不能够和人们常规的审美标准不一样,要让大多数人喜欢,说白了就是不能脱离群众。
有一天,我家里来了一位女同志,找我太太的。我太太不在,外面又下着大雪,我说要么你一会儿再来,要么你在我这儿等一会儿也可以。她到很大方地说:金教授咱们聊聊吧。我说那聊聊就聊聊吧,她就坐我对面。我这个人喜欢观察,当时,我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人我见过,但是和上次见到的不大一样。大概我这个眼神比较怪,她就问我:金教授,您是不是觉得我变样了?当然我也打哈哈,我说,你变得更可爱了。她说,你那眼神不对,你是不是觉得我什么地方有点儿重大变化?我说,你确实有点而重大变化,她说,哪儿变了?我说,我老婆不在我不敢多看。她说,你看吧。结果我认认真真端详她,端详二三分钟,我还是发现不了哪儿不同。但是我感觉就是跟以前不一样。人家挺自得,老金我把你都蒙住了,回家一定有牛可吹了。她说:告诉你吧,我把眉毛刮了。我总觉得她脸上少东西了,不知道什么少掉了?据说是和丈夫抬杠,一生气把眉毛刮了。这个就有点不伦不类,简直是另类了。
如果你是个公关人员,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眉毛没有了,终归是不合适吧。一个女孩子如果留上一撮胡子也不合适,出格了,不符合常规的审美标准。
第三,协调。美在和谐,化妆者一定要懂得一些常规的搭配。比如,腮红和眼影应该是一个色系。再比如,涂彩色唇彩和彩色指甲油时,其具体色彩是不是也要一样呢?平时所使用的化妆品,是不是整体上它的香型要相似?所以如果经济能力允许的话,使用化妆品最好还是系列化比较好,别乱来。比如:
有的女孩子洗手用的香皂是茉莉香型的,浴液用的是玫瑰香型的,洗发香波用的是檀香型的,香水用的则是混合型的。把这几种香型用在一起,就是一个菜园子香型,它们相互串味了,不和谐。如果我用的男用化妆品都是同一个系列的,松针香型、烟草香型或海洋香型,就比较和谐。否则很多味混杂在一块儿,它串不串味?跟厨房的味儿一样,肯定不好。
所以化妆一定要讲究协调,惟此才有品位。
第四,得法。要掌握常规的化妆方法,此即所谓化妆得体。一些最基本的化妆方法一定要知道。举个例子,使用香水,香水分为很多类型,有浓香型、清香型、淡香型、微香型。最老土的说法,不带喷头的那种香水,瓶子又小的那是香精。一般来讲,那是抹的,一般都抹在手腕、膝后、耳根。带喷头的那种一般是古龙水、化妆水或者是淡香型香水。那个是喷的,抹的和喷的具体用法不大一样。经常见到有的女同志拿起香水瓶跟敌杀死似的,把自己搞得和一盘蚊香一样,可以熏死耗子,其实没有这么用的。严格来讲,香精、浓香型香水或者清香型香水,就是小瓶的,一般都不带喷头,一般都是抹的,抹在什么地方呢?其一,双耳耳垂之后。它实际上是控制自己头发的味道的,夏天容易出汗,有的时候头发会有异味,特别是一些特殊生理周期,它会有异味。这样的话,会使自己身上有一种芬芳的气味。其二,下颌之下。根据领子或者衬衫的高度,一般来讲距离衣领一到两指之间。有时候汗流浃背,就会很担心自己的体味被别人闻到,那样不好,但是又不好意思当着面去擦。这个时候在这个位置涂上一两滴香水的话,就容易控制气味。其三,穿裙子的时候。长裙也好,短裙也好,一般根据裙长,在裙摆附近一些地方涂。比如,中裙,裙摆在膝盖附近,我们叫它及膝裙。如果是穿及膝裙的话,香水应该喷在膝盖后面的那个膝窝。如果要穿长裙,裙摆到脚脖子附近了,那么就可以在踝骨附近。踝骨就我们老百姓说的脚脖子骨,在踝骨这个地方抹一两滴香水,这样行进之时,裙摆摇曳,就会把香味自然地推出来。那时香就是你,你就是香,和“大蚊香”的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第五,避人。所谓避人,即回避他人,不要在人前化妆。它是化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我特别想提醒我们每一位公关人员,尤其是公关小姐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不在他人前化妆。有极个别的女同志不大懂得这个道理,她觉得自己很大方,不见外,随时随地都敢化妆。其实化妆是一种美化自身的私人行为,不仅不要在外人面前化妆,一个有教养的女士,甚至在老公面前、男朋友面前也是不化妆的。如果被别人发现你漂亮起来的秘密,那么你在对方心目中的美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影响他人对你的印象。美是一种距离。你在外人面前化妆,会让人有一种招摇过市、不够自尊的感觉。有一些女同志不大注意这个问题,化妆随时化,掏出小镜子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是非常不合适的。这一点在国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在外国人眼里,一个女人,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化妆,不仅失之于庄重,而且往往会让人认为身份可疑。在一些西方国家,一个女人在酒店、歌厅、大堂里独自徘徊,已经是非常可疑的了。她再拿起化妆品化妆、补妆那么就更加行迹不端。一般的西方人往往将此举视为黄色娘子军的基本特征。
P74-77
2006年5月与10月,我的谈话体礼仪著作《礼仪金说》、《礼仪金说Ⅱ》相继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根据该出版社反馈给我的消息,它们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其中的证据之一,就是它们均已再版。
现在,应出版社与广大读者的要求,我对自己有关礼仪讲座、报告的记录稿进一步进行了修改、补充与调整,并汇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公关礼仪》一书交付出版,希望它能够继续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关注。
从总体上讲,《公关礼仪》一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它依旧是一部有关现代礼仪的谈话体著作。就体裁而言,它与《礼仪金说》、《礼仪金说Ⅱ》并无任何本质上区别。在写作风格上,三者殊途同归。
其二,它是一部有关公关礼仪的专门性著作。如果说,《礼仪金说》、《礼仪金说Ⅱ》属于现代交际礼仪概论的话,那么《公关礼仪》则属于一部以公关人员为主体、以公关活动为主要领域的行业礼仪专著。换言之,它是一部有关公关礼仪的专著。
其三,它是一部以有效沟通为主要侧重点的实用性著作。简而言之,公共关系所协调的是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关系,而此种关系的协调又有赖于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所谓公关礼仪,在此特指公关人员在其人际交往中所须遵守的相关沟通技巧。本书着重从来宾接待与外出应酬等两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各种公关人员所应掌握的公关礼仪规范。其目的,在于有助于公关人员内强个人素质、外塑组织形象。
具体而言,本书仍存在着不少疏漏与不足之外。其主要问题有一:
一是语言上不够严谨。作为一部谈话体著作,《公关礼仪》一书难免口语化甚强、逻辑上疏于严谨、体系上不够系统。为了维护谈话体著作自身所特有的风格,我尽量不在语言上刻意进行雕琢。此点务请广大读者见谅。
二是素材上小有重复。公关礼仪所关注的许多具体问题,与其他行业礼仪难免有所重合。因此,本书与此前出版的两部《礼仪金说》在规范的介绍、案例的选择等方面必然有个别之处小有重复。虽然我对此点尽量加以避免,但难以保证完全无此问题。
最后,深深地感谢广大读者对我的厚爱!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思考者(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及本书特约编辑杨磊先生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作者
2007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