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蠹余谈/大家史说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苏同炳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去年四月间,台湾省立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罕见的清代文物。某报记者称为“圣旨”。他在撰文介绍时说:“这可能是国内第一次展出的皇帝圣旨”。为了强调其重要性,又说:“这道圣旨的历史价值,远高于古董的行情”云。揆之事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太符合实际情形。

所谓“圣旨”,通常意指皇帝对某一事件有特定指挥时所颁降的文书,如任命重要官员,宣布某些重要规定,以及对某些事件表示其意向之类。而在台湾省立博物馆展出的这件文物,其主要内容只是实施某一种例行公事——诰封,其名谓之“诰敕”,虽亦是以皇帝名义所颁文书之一,究与习惯上所称的“圣旨”大有差别。把这种含义甚浅而用途甚窄的诰敕视为历史价值甚高的古董,只显示出一种意义——现代的中国人,对于古代的典章制度实在所知太少了。

“诰敕”又称“诰命”,乃是古代皇帝对待政府官员的一种恩典,目的在于提高官员在社会人士心目中的地位,发挥其荣宗耀祖,光显门楣的精神作用。按照颁赐诰敕的规定,现任官员服务一定年限以上,经“考满”而视为“称职”的,都有资格得到皇帝的诰封。正一品封“光禄大夫”,从一品封“荣禄大夫”,依次递降至正九品之“登仕郎”,从九品之“登仕佐郎”。如果希望荣及先人,亦可以将本人所得封典移赠其父母或祖父母。如此则即使是一介庶民,在得到封典之后亦可以按照所封赠的品级穿着官服,俨然老爷太太。所谓荣宗耀祖,光显门楣者,在这里发生了实际作用。台湾省立博物馆所展出的这一件诰敕,乃是乾隆年间捐职布政司经历鲍宜佩移赠其已故祖父鲍士臣及祖母程氏之封典,其文字内容悉依固定的格式,由内阁撰文中书照式抄录一遍,填入受封人之姓名及官品即可,既非实际的褒奖,自然谈不上有什么史料价值。至于它与实际推行政令的所谓皇帝圣旨,究竟有哪些重大的区别,则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都还有大量的实物保存,可供读者参看。

一九六一年前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曾经根据所保存的清代内阁档案原件,编印过《明清档案存真选辑》三集,书中所收,都是档案原件之摄影,其中不乏当时所谓之“圣旨”。翻出这本书来看看,便可知道所谓“圣旨”的“敕谕”或“诏书”之类,所钤盖的宝印,乃是“敕命之宝”或“皇帝之宝”,与盖在诰敕上的“制诰之宝”显然不同。可见盖用“制诰之宝”的诰敕只是例行文书,盖有“敕命之宝”或“皇帝之宝”的,才是内容较为重要的皇帝圣旨。说得更明白一点,“诰敕”只是填入受文者姓名的官样文章,“敕”则好似以大总统名义颁给某人的训令,而“诏书”则有如民国时代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发的文告,不但其用途明显不同,其重要性也大有差别。殊不能因为上面盖有皇帝印信之故,一概视之为“富有历史价值”的重要文献。  按照唐宋以来的制度,皇帝任免政府重要官员,如宰相、枢密使之类,必先传召“知制诏”的翰林学士入宫,由皇帝亲自告知任免的内容,然后由“承旨”的翰林学士草拟敕稿,呈由皇帝认可后交由门下省执行。这一套手续,在当时谓之“锁院”、“草麻”。其制词内容极有讲究,总要适当地显示被任命者的品德才能,方为合适。文字的本身更需要富丽堂皇,典雅大方。《文苑英华》载有裴度由刑部侍郎拜相的制敕一道,可为实际例证。敕云:

敕门下。辅相之任重,作于股肱,经济之才难,注人耳目。苟非虑周物表,识洞事先,则何以出纳中枢,平章大任?询于时论,佥日汝谐。朝议郎守御史中丞兼尚书刑部侍郎裴度,劲直循道,清通秉彝,文融清华,行茂枝叶,居然廊庙之器,出于领袖之门。西掖司言,南台执宪,常怀远略,屡告嘉猷,实宣力以徇公,况外身而忧国。霜雪无改,雷风有恒,人具瞻尔,天方赍予,昆命于龟,爰立作相。尔其展四体,坚一心,广其道以用贤,厚其风以易俗。五兵未戢,尔唯保定武功;百姓未康,尔唯勤恤民隐。临事必断,当官而行,齐台阶于底平,补衰职之有阙,光膺慎选,其戒之哉!可朝议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勋赐如故。

经由门下、中书二省层递发出的皇帝敕谕,方是真正的圣旨。武则天时,肃州刺史王本立奉密旨推鞫刑狱,王本立将所奉密旨出示宰相刘祎之。祎之说:“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中书省在武则天时改名凤阁,门下省改名鸾台。)这是历史上极有名的一个典故,说明唐朝皇帝的圣旨必须经由门下、中书二省发出,方为合法。这当然寓有以相权制衡君权的意义在内,非明清两朝绝对专制的君主时代可以比拟。所以明朝的皇帝常常亲写手诏,命文书房太监交付内阁大学士遵照办理。清朝的皇帝太阿独操,所有臣下的奏折都由皇帝亲看亲批,其名谓之“朱批”,这更是最直接亦最真实的“圣旨”,丝毫不假手于他人。最有名的《雍正朱批谕旨》,便是由这种雍正帝亲批的奏折汇辑而成。此书中收有一件出差四川的刑部侍郎黄炳所上奏折,乃是在四川听说西藏有警,请旨前往藏地效力办事,以仰答圣明知遇之恩。雍正帝在奏折上批了如下的一段话:

览奏可发一大噱。文事若不克修,恐武功亦不易建。汝奉命鞫狱,尚未复命,何必作此分外之想?仍遵前旨来京可也!

如果我们承认这才是不折不扣的皇帝圣旨,则类此实物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台湾中央研究院的还有许多,岂是罕见的稀世之珍?问题是现代人大多只习闻圣旨之名而不知真正的圣旨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所以才会把例行文书中的一件诰命,当作是历史上的无价之宝。圣旨,希望不要被看成陌生的古董才好。P1-5

目录

圣旨

清代的皇冠

顶戴

花翎

左衽

内阁

太监

永乐大典

外班翰林

廷杖

翰林怕大考

秀才怕岁考

半个翰林庶吉士

考差

生员

连中三元

金榜

搢绅录

乌纱帽

甲胄和铠靠

行头

丐户

伸手的生意丐帮

通判

笔帖式

火耗

樗蒲与五木

“打毬”是“打球”吗

象棋

打油诗

九九消寒图

三姑六婆

门斗

鸳鸯蝴蝶派

剔红

牙祭

籍贯

扶乩

古今图书集成

路引

雌黄

纸钱

团拜

宣麻

牙牌

画行

画押

桃符与春联

拜年考

新年歌杂谈

白切肉、黏谷米糕与灯笼杆——残留在吉林民间的满族新年风俗

清明寒食典故多

角黍龙舟迎端午

米粽与煎髓——遗留在端午风俗中的郑成功征台故事

三秋习俗今昔谈

除夕今古谈

洞房花烛夜

花轿

内容推荐

《书蠹余谈》汇集苏同炳先生所撰写的掌故,内容有历代状元故事,古代名词的阐读,民俗节日的考证,内容丰富,妙趣横生。作为纯文字书,本文文字考究简洁,紧凑充实,冷峻清丽。文笔流畅,结构严谨。《书蠹余谈》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所引资料,出处详尽,所述故事,多有依据。作者难得的将历史考据于平易的文字,使读者只有有趣的感受,毫无考据文字的枯燥感。他将死板的史料有理有据不加主观渲染的演绎成为生动鲜活、引人入胜的故事,在不牺牲知识性的前提下,大大增加本书的可读性。

编辑推荐

苏同炳编著的《书蠹余谈》是“大家史说”系列之一,本书主要收录了播绅录、乌纱帽、甲胄和铠靠、行头、丐户、伸手的生意、通判、笔帖式、火耗、樗蒲与五木、“打毬”是“打球”吗、象棋、打油诗、九九消寒图、扶乩、古今图书集成等内容。本书文笔流畅,结构严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3: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