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童年/好孩子世界经典励志名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苏联)高尔基
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高尔基所著的《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内容推荐

《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小说记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童年》以“我”丧父后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到“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9世纪中晚期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试读章节

我、妈妈、爸爸,还有外祖母待在一间昏暗的小屋里。我们围在爸爸身边,看着他。

爸爸靠窗平躺着,身上穿着白色衣服,脚上没有穿袜子,也没穿鞋子,这让我觉得有点儿不舒服。他眼睛紧闭,脸色发黑,嘴巴张开着,露出一排牙齿,弯曲着的手指放在胸口上。这副模样让我忽然觉得既陌生又害怕。我躲在了外祖母身后。

妈妈跪在爸爸身边,夸张地自言自语,声音哑哑的,听不明白她在唠叨些什么。她用那把黑色梳子给爸爸梳头。那把梳子很眼熟,我记起曾经用它成功锯断过几块西瓜皮的事情。当妈妈在梳头的时候,我脑子里想象着她也在反复锯西瓜皮的场景。这个想象长时间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妈妈眼睛红肿,泪水不住地从她的脸颊上往下滚。外祖母也和妈妈一样,奇怪地哭着,还浑身发抖,像是在给妈妈伴奏一样。外祖母一个劲地把我往父亲身边推,我死活不愿意挪动步子,因为爸爸的模样好像在吓唬我。

外祖母穿着一身黑衣服,圆圆的个头,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大大的鼻子。她反复低声对我说:“你爸爸还这样年轻就死了,跟他道别吧,你以后再也见不到他啦。”

不知道外祖母和妈妈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也不明白为什么外祖母老是要拽着我到爸爸身边去,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很别扭。

记得三岁的那年,我得过一场大病。那个时候,爸爸在我身边看护,他可不像现在这样安安静静地躺在地上。那时他脸色红润而不是现在的青黑色。他大声笑着逗我开心。但是后来,他忽然不来看我了,换了一个高大壮实、快乐亲切的老太婆天天守在我身边,我问她:“你是谁?”

“我是你外祖母。”

“你从哪里来?”

她回答:“我从上边,从尼日尼来的,不是用脚走过来的,而是从水上,坐船来的。”

我觉得很有趣,她肯定在和我开玩笑。因为我知道:在我们家楼上住着几个染发的波斯人,有着大大的胡子。在地下室里住着加尔梅克老头子,他脸色黄黄的,和他卖的羊皮颜色差不多。我经常骑在楼梯栏杆上,哧溜一下从顶楼溜到地下室,非常好玩。所以我知道楼上、楼下都住着些什么人。

“可是,这和水有什么关系呢?”我好奇地询问。

“多嘴的小鬼!”外祖母笑着说道。我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她的快乐也迅速地感染了我。

可是,现在外祖母看上去一点儿都不开心。我很希望那个在我生病的时候看护我的快乐的老太婆能够带着我离开这间阴暗的小屋子,我很不喜欢这个屋子里的感觉:冷冷的,很压抑。

妈妈还在那里哭泣。我第一次看到妈妈这个样子,全身乱糟糟的,衣服破破烂烂,头发披散到肩膀上,不时触碰着爸爸的脸。可是爸爸好像睡得太死,一点儿都没有感觉到痒。

我一直躲在外祖母身后,妈妈也不抬头看我一眼。她一直保持着那种姿势,梳着爸爸的头发,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哭声越来越大,最后成了号啕大哭。

在我印象中,妈妈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邋遢过。她一直是高高大大、体格强壮的人,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光亮整洁,可是现在……

门缝外面有一些穿着黑衣服的乡下人伸头往屋里看着,警察也夹在其中。这名警察的语气显得很不耐烦:“快点收拾!”

我看到遮窗户的黑色披肩在风中摇摆鼓胀着,就像船帆一样。记得有一次,爸爸带着我去划帆船,开始还风和日丽,但是忽然一声霹雳,吓得我尖叫起来。爸爸用膝盖夹紧我,笑着,大声说:“小阿廖沙不要怕,没有关系,响过了就什么都没事儿了。”

P1-4

序言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庭。幼年丧父,由外祖父一家将他抚养成人。十岁开始就在外面闯荡:他做过鞋店学徒,在轮船、码头上干过苦力,还做过铁路工、面包工、园丁和看门人,也参加过大学生秘密团体,生活阅历丰富。他还通过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知识积累,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92年,高尔基发表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在这个时期,高尔基的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主要描绘“底层”社会现实(如《柯诺瓦洛夫》《切尔卡什》等),在这些早期作品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式的故事占有突出位置。19世纪90年代末,高尔基的创作思想日渐成熟,这一时期他发表了第一部著名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捷耶夫》。此外,高尔基还写了许多具有极大社会意义的剧本,如《小市民》《在底层》《太阳的孩子们》《仇敌》等。紧接着,在1906年,高尔基完成了长篇小说《母亲》,这是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

十月革命之前,高尔基接受列宁的建议,完成了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第三部《我的大学》于1923年写成)。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完成了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同时又创作了包括《叶戈尔·布雷乔夫及其他》在内的几个剧本。《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史诗式的创作。

高尔基一生创作了各种体裁的作品,是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也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他的文艺论著还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小说《童年》创作于1913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的素材来源于高尔基三岁至七岁之间,在外祖父家的童年岁月。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逝世后,跟着母亲投奔住在尼日尼的外祖父。在外祖父的家中,阿廖沙通过和染坊伙计、邻居、房客等人的交往,接触到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他用自己天真无邪的双眼来认识生活中的丑恶和善良。小说从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他到“人间”混饭吃结束,讲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小说以正处在封建农奴制继续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形成的历史变革时代的俄国为背景,真实描绘了那时俄国人民“铅样沉重”的灰色生活和庸俗无聊的小市民社会,同时也展示了小人物们相互帮助、乐观快活的卑微生活场景,从而给予处在绝望生活中的人们一丝暖意。而文中出现的对于宗教、丧葬、游乐场面等的描绘,也为我们了解19世纪70年代俄国民俗风貌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童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苏俄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小说几乎以回忆和讲故事贯穿始终,整个《童年》如同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一丝不苟地讲述美妙又悲伤的童话故事,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孩子也一点点长大。故事由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深刻记忆的过程和细节组成。同时,《童年》作为一部自传,并不像其他自传那样,仅仅满足于刻画主人公的生活肖像,它展示出的也是一个家庭、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

小说的人物对话个性鲜明,叙述语言准确形象。从儿童的视角,以第一人称为描述视角,生动灵活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用成人视角加以补充,给读者全方位的阅读体验。其中,儿童的视角是主要的观察角度,通过儿童的所见所闻,使主人翁的童年生活跃然纸上,从而真实可信、生动有趣;而成人的评点视角,富有思想和哲理。

在《童年》中,外祖母的形象一直为人所称道,成为了世界文学典型人物形象之一。外祖母阿库琳娜是一位善良、勤劳、乐观的妇人,她用爱心对待每一个人,并且有一颗宽容的心。她对自己的儿女和丈夫充满怜爱,大度地原谅他们犯下的错误。她胸怀仁慈,对穷人和弱者充满同情,她甚至会对一些错误的做法加以隐忍以至逆来顺受。她那些生动的童话故事滋养着阿廖沙的幼小心灵。她的形象综合了俄罗斯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缺点,被人们称为“俄罗斯老祖母”。

小说中的“外祖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形象。外祖父是一个自私、吝啬、勤奋、精明的实干家,年轻时踏实奋斗,到了老年却逐渐陷入刻薄和自负的无聊生活之中。同时,他也是一个有不少学识的城市小市民,他拥有小市民的各种明显的缺点和优点,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世界文学形象。

在小说中,诸如母亲瓦尔瓦拉、父亲马克西姆,以及房客“好事情”、两个无所事事的舅舅等人物,都具有丰厚的文学特色,塑造得相当成功。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苏联文学批评家 丘科特斯基

在俄罗斯的文学中,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

——法国著名作家 罗曼·罗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