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曼编著的《死于威尼斯》采撷了作者两篇精彩的中篇小说,读者从中可领略到这位大文豪的创作特点。居首之篇《死于威尼斯》属“艺术家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文字优美,是作者本人的得意之作,也得到评论界的大力推崇。
《死于威尼斯》是托马斯·曼流传最广、最具知名度的中篇小说。从《死于威尼斯》中可看出他在思想和情感上经历的矛盾、痛苦和追求,看到他逐渐形成文字精雕细刻,语言幽默讽刺,略带夸张、揶揄的独特叙事风格,为他以后的长篇巨著奠定了基础。本书还收入作者的中篇小说《受骗的女人》。
这天以后,一切都一如既往。米佳送卡佳去艺术剧院的艺术学校,一起去听音乐会,一起出席文学晚会,或者在她基斯洛夫卡大街的家里坐到半夜两点,享受着她母亲给她的奇怪的自由。她的母亲是个抽烟抹粉、一头红发的女人,可爱而且善良(早就跟已经另立家室的丈夫分居了)。卡佳也会常常去马尔洽诺夫卡大街的学生宿舍找米佳。他们的约会仍跟从前一样,几乎是在缠绵接吻中度过的。可是,米佳坚持认为某种可怕的东西突然从天而降,觉得发生了某些变化,而卡佳身上也发生着变化。
那段轻松难忘的时光已飞逝。他们相识不久就觉得世上最有趣的事莫过于跟对方聊天(哪怕是从早晨谈到晚上),米佳意想不到地进入了他从童年和少年时期就暗自期待的童话般的爱情世界里。那时是严寒而晴朗的十二月。浓霜和低悬的太阳点缀着莫斯科。一月和二月将米佳的爱情卷入了似乎已经实现了或者说至少也即将实现的连绵的幸福旋涡中.但是那时就有某种东西开始(而且越来越频繁地)扰乱和危害着这种幸福。米佳那时就常常觉得有两个卡佳:一个是他从相识的第一分钟开始就坚决渴望和需要的卡佳,另一个是现实的、平凡的、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的卡佳。可是,米佳当时还丝毫没有现在这样的体会。
一切都好解释。女人们开始忙碌春天的操心事,购置东西,订做衣服,没完没了地改这改那。卡佳也确实不得不经常陪母亲去找裁缝,此外她还面临着所就读的私立戏剧学校的考试。因此她忧心忡忡和精神恍惚十分自然。米佳正是时刻用这些念头来宽慰自己。可是这些宽慰没有多大作用——他多疑的心在唱反调,有力地证实着一件越来越明显的事:卡佳心里对他越来越冷淡了。与此同时他的多疑和妒忌心也在日益增长。卡佳为校长的赞扬而陶醉,跟米佳提及时,她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校长对她说:“你是我们学校的骄傲。”——他对全校女生都称呼“你”。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外,自大斋节起他就开始给她单独辅导,希望她能在考试中一鸣惊人。众所周知,这个校长一直玩弄女学生,每年夏天都要带一个女学生去高加索、芬兰或者国外旅游。米佳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校长准备打卡佳的主意了,虽然她在这方面并没有错。但是她一定已经感觉并了解了校长的居心叵测,因此她仿佛已经跟校长处在一种令人厌恶的不道德的关系中了。卡佳对他的注意力明显减弱,这个念头使他越来越痛苦。
他感觉到,仿佛有什么东西开始诱使她正离他而去。每当想起校长,他的内心就无法平静。可是,校长又算得了什么呢!米佳觉得,对卡佳来说,某些兴趣开始凌驾于他们爱情之上。她究竟对谁,对什么东西产生了兴趣?米佳不知道。于是,为了卡佳,他开始妒忌所有的人,妒忌所有的东西,主要是他想象中认为卡佳背着他迷恋上的一切。他觉得卡佳正被人拽着离他而去,而且很可能是去做他连想想都觉得可怕的事情。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