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荒煤文集(2散文上1934-1986)(精)
分类
作者 陈荒煤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可是,父亲对祖父却发了不少牢骚。他说他省吃俭用,省下薪金寄同家去,希望祖父在家乡搞点产业,好有个退路。可是祖父既没有在家乡盖一间房,也没有买一亩地,却跑到汉口开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店铺。据说,祖父到临死的时候,说不出话来,却不断用手比画着,要笔写字,但是当叔叔把笔递到他……”这是来自《陈荒煤文集(2散文上1934-1986)(精)》的节选部分。

内容推荐

《陈荒煤文集(2散文上1934-1986)(精)》汇集了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期间作者所著散文作品,内容涉及童年回忆、革命之路、友人怀念,有自我反思,细细读作品,完全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智慧、悲悯以及温情,情感真挚,读来催人泪下。

一起来《陈荒煤文集(2散文上1934-1986)(精)》欣赏他的作品吧!

目录

一颗被人撇弃的砂子

饿   

记十二月二十四日南京路

十二月二十四日续记

水巷

我们失去了什么

怀念 

年夜 

老头子

——纪念鲁迅先生

给进攻者以打击

“先生!天亮了没有?” 

悼闻一多先生

蒋匪军的一场噩梦

永恒的纪念

——回忆敬爱的周总理的一个片断

阿诗玛,你在哪里?

忆何其芳

怀念君里

忆老崔

——怀念崔嵬同志二三事

不能忘却的纪念

——怀念齐燕铭同志

伟大的历程和片断的回忆

——纪念左联成立50周年

时代·感情·风格

——关于我的散文创作的三封信

应该回到世界中来

——参加国际笔会散记

人民需要一个创新的大合唱

——悼念瞿白音同志逝世一周年

阿丹不死!

——悼念人民的演员赵丹

“为什么会这样呢?”

——悼念赵丹同志

一颗企望黎明的心

——回忆丽尼

拿起笔来,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而战斗

——悼念茅盾同志

从一件小事想到的

——怀念茅盾同志 

我对《丑小鸭》创刊的祝贺

我和天津    

心灵中仍燃烧着希望之火

她第一个向我打开了文学之门

在雾重庆的诀别

——怀念以群

花鼓不响粮满仓 

怀念赵树理同志

——《赵树理小说人物论》序

不会被遗忘的人

——怀念牧之同志

母亲给我留下的遗产

梦之歌

一颗革命种子的萌芽

“快乐之神”的离别

怀念宋之的同志

南京路上的徘侗

永远闪光的雷电 

你走得太快了,成荫

故乡情

“老虎”和翠婶

革命前夕的老大婶家

在大革命的风暴中

自由的火炬

难忘的岁月

在苦闷的年代

广玉兰赞

新文学的召唤

青海人昆仑魂

投入革命文学的洪流

流星虽逝,光在运转

——读《赵丹传》随感

奠基人

悼念玮若同志

朋友

大海的女儿

——怀念海丽

永远难忘的傅老

——悼念我的“团长”老傅

晋东南访问杂记

试读章节

一颗革命种子的萌芽

我的父亲是一个革命的失败者,可是,他不会想到,他仍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神秘而朦胧的革命种子。

自我记事以来,直到1925年随着母亲回到湖北之前,我很少见过我的父亲,他是一个经常流浪在外地的革命党人。

我只看见过他一张年轻时代的身穿军服的半身照片,给我较深的印象,足长脸宽额中有一双眼眶深凹的大眼睛,显得严峻和威武.

我不了解他的家庭出身。当我1927年左右在武汉的时候,有时候也去看过我的祖父。我父亲的亲生母亲早已去世,祖父和继祖母、两个叔叔住在一起,在汉口市硚口一条窄街上开了一个小小店铺,卖日用杂货,显然也不是一个富裕之家。

我现在只记得在中学的时候给我父亲填写过几次履历表,对他的经历还有一点印象。他在一个什么“讲武堂”学习过,在黎元洪部下当过团参谋长、粮饷科长。后来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中国同盟会,并参加了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后来又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的活动,受到通缉,逃亡到广州,1917年,当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并被推选为大元帅后,我的父亲就在大元帅府担任参事的职务。所以,他的青年时代的确是一个革命的军人。

我也还能回忆起来,他即使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有时淡起当年革命的气概和精神,还不胜感慨。例如他曾经自豪地讲到,在辛亥革命取得胜利的第二天早晨,他们要清除一批反抗革命的清廷军官,其中有一名军官是我父亲的同学和好朋友。他看见我父亲在法庭的审判席上,就大声呼号求饶。父亲说他当时也感到心酸难忍,但他仍然大喊'广一声:“拉下去!立即处决!”这种坚决态度使他的同僚也感到震惊。

当父亲感到穷困难耐,对当时各地政府部门“无官不贪”的现象极为小满的叫候,也发过感慨:他当粮饷科长的时候,没收满清官员的财产无数,自己的床下都堆满了银元、珠宝。可是他从来没有沾一个指头,拿来给自己安旨点什么家产。

“我们那时候年轻,是真的闹革命啊!”  可是,父亲对祖父却发了不少牢骚。他说他省吃俭用,省下薪金寄同家去,希望祖父在家乡搞点产业,好有个退路。可是祖父既没有在家乡盖一间房,也没有买一亩地,却跑到汉口开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店铺。据说,祖父到临死的时候,说不出话来,却不断用手比画着,要笔写字,但是当叔叔把笔递到他手里,他就去世了。

“这个老东西,肯定足把钱埋在哪里,还是借给谁了!”我父亲不止一次讲起过这个故事,也不止一次把祖父诅咒。

当然,我的父亲那时候也没有想到,即使祖父在家乡留下一点房产土地,究竟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但父亲常说的“革命”这两个字,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形成了一个神秘的谜。

就足在我发现母亲的那堆文学宝库里,我还发现过一部看不懂、也没有兴趣的书,就是《三民主义》。另外有一个小小的什么证件,正中有孙中山的一个照片。但是我已经知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

P234-235

序言

第2、3卷说明

第2、3卷为“散文”卷。收入作者自1934年至1996年写作的散文136篇(第2卷62篇,第3卷74篇),时间跨度62年,足作者主要的创作成就之一。其中多数作品曾收入作者生前编订的《荒煤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2月初版)、《荒野中的地火》(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12月初版)、《梦之歌》(花城出版社1987年12月初版)、《荒煤选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永恒的纪念》(重庆出版社1992年10初版)、《难忘的梦幻曲》(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8月初版)、《冬去春来》(江苏出版社1994年12月)。少数散见于报刊的作品在编辑文集时也一并选人。目次排列均以写作时间(或发表时间)为序。编辑文集时保留作品的原貌,除了对个别明显的错字做了更正外,不做任何修改,文巾注释均为作者原注。

自1964年文艺整风、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到1978年年初,作者长时间受到批判甚至入狱监禁,被迫辍笔14年。“文革”后复出,发表的第一篇散文作品是《永恒的纪念》(载于《人民文学》1978年第3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