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探索,这些探索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但由于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中国近代化一开始就在坎坷的道路上蹒跚跛行,曲折而又艰难。 本书收录研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相关的近30余篇论文,包括胡滨《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及其特点》、颜廷亮《维新变法运动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化》、吴承明《洋务运动与国内市场》、丁守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再认识》、仪平策《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等,向读者呈现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如何开始于洋务运动,如何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如何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作者简介 王学典,山东人,生于1950年代。历史学家,山东大学教授,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院常务副院长、《文史哲》中英文版主编,长期致力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思潮研究。著有《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良史的命运》《新史学与新汉学》《唯物史观与伦理史观的冲突——阶级观点问题研究》《翦伯赞学术思想评传》《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思想史上新启蒙时代——黎澍及其探索的问题》等,主编有《史学引论》《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等。 目录 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及其特点 鸦片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洋务运动与国内市场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兼论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 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关系的几点看法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笔谈) 戊戌维新三题议 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转向 维新悲剧与儒学情结 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的文化冲突 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个多重系列的历史发展 戊戌维新与新闻出版 戊戌维新与中国文化近代化(笔谈) 戊戌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 近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维新变法运动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化 戊戌维新与黄遵宪诗风新变 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与诗界革命的关系 晚清政府贫困化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受挫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 晚清自开商埠的分布特点及作用 德占胶澳对近代中国的双重影响 论租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影响 中日朝鲜通讯权之争与清朝外交政策的转变 从严复到胡适: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承与调适 孙中山民主主义的历史特点 谈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兼论中国文学的近代化 近代商人与教育变革 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再认识 关于西学东渐的经验教训——兼论话语霸权与“失语症”问题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