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的魔咒(上下封建王朝兴衰全记录)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帧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秦国虽自襄公起就位列诸侯,但因立国较晚,僻处关中,杂居戎狄,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习俗等方面都落后于东方各国,屡屡遭受东方诸侯歧视,以“夷狄遇之”,不与会盟。春秋战国之交,东方各国忙于变法图强,秦国内部政局动荡,国君如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换。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国君献公病死,21岁的渠梁即位,是为孝公。这位新登基的国君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位居关中的秦国长期处于落后的地位,西有戎、狄少数民族的骚扰,东受中原列国的欺辱。更有甚者,一些诸侯国视秦为未开化的野蛮人,不让秦参加中原各诸侯的会盟。对此,不甘落后的秦孝公感到一种刺激和挑战。他一登上王位,就决意富国强兵,推出招兵买马、赏赐有功之士等措施。其中,他颁布了一条极为重要的法令:凡能使秦国强盛的人,都可以得到官做,分到土地。

秦孝公励精图治的决心打动了商鞅。于是商鞅就向西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去求见秦孝公。

商鞅几次向秦孝公献策,最终以法家的改革主张取得了信任。

据说,在商鞅前两次献策时,为了试探秦孝公的意图,他介绍了其他一些学说。第一次商鞅以五帝之道劝说秦孝公,秦孝公对这一套毫无兴趣,商鞅一边讲,孝公一边打起了瞌睡。交谈结束后,秦孝公对引见商鞅的景监发怒说:“你的客人是个狂妄的人罢了,哪里值得任用呢?”

景监也责备商鞅。第二次商鞅向孝公说以“三王之道”,孝公仍感到厌烦,没有采纳。商鞅又第三次求见,说以“五霸之道”,这一次,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交谈结束后,秦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还不错,可以跟他交谈了。”

商鞅又一次进见秦孝公,向他鼓吹“强国之术”。孝公越听越有劲,不知不觉挪动膝盖到商鞅面前,如此交谈了几天,毫不厌倦。随后,商鞅就被任命为大夫,留在了秦国。对此,景监不解地问商鞅:“你凭什么迎合了我们国君的心意?我们国君特别高兴啊!”  商鞅说:“我用五帝、三王之道说服他,劝他跟三代相比,但国君说:‘太久远了,我不能等待。况且贤明的国君,每个人都想趁自己在位的时候扬名天下,怎么能够默默无闻地等待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之后才成就帝王大业呢?’由此,我用使国家富强的办法说服国君,国君对此就特别高兴了。”

此后,商鞅就被任命为大夫,留在秦国。

商鞅的“强国之术”,简单地说,就是要进行“变法”,即按照法家的主张对秦国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孝公赞同商鞅的观点,却又有疑虑,因为在秦国的贵族与官员中,有相当一些人顽固地反对变法。

面对强大的反对声浪,商鞅发挥其过人的口才及学识,坚定地表示:“行为上犹豫不决、遇事怀疑的人,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一般而言,高人一等的想法,势必无法为普通人所了解。合理性的独见,无法见容于现实主义者,因为智者能在事情尚未发生时便见其端倪,一般较愚钝者即使事情明显摆在那里,他也难以完全理解。所以对一般人来讲,不必和他们谈论计划,只要和他们共享政策的成果就好了。至德者的大理想主义必不合于世俗之见,建大功的人也不会处处和人们讨论他自己的计划,只要对人民有利的事,便应该努力去做,而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规范。”

秦孝公对商鞅的说法首先表示非常赞同。但王室重臣之一甘龙表示反对,他说:“圣人教化人民,绝不变其风俗,智者治理人民,也不随便改变制度,主要在顺乎自然。因风俗而行教化,才不会干扰民心,容易得到成功,顺乎原本体制来治理,不但官吏较熟悉,而人民也比较能够心安。”

商鞅立刻反驳说:“甘龙之言乃世俗之论。一般人的确较安于传统,如同研究学术的人,也容易囿于其所学,抱有这两种心态的人,做个遵守平常体制的官吏还可以胜任,却不可以用来议论需要改革时的形势。夏、商、周三代体制都不一样,但同样成就帝王之业。春秋五霸也采用不同的方法,却同样成为霸主。有智慧的人创制法制,愚钝者照章实施;贤能的人改变传统,让没有能力者遵行标准。”

大臣杜挚又警告说:“如果无法获得一百倍利益,不应奢谈变法;没有十倍的功能,不可随便更改制度。依照传统可以避免错误,遵循现有体制才不会走入邪道。”

商鞅大声疾呼说:“治理国家并不是只能遵循一种方法,要建设国家就不能够拘泥于古代制度。汤武革命推翻传统,反而成为帝王;夏桀王、殷纣王并未改变制度,却仍成为亡国之君。反对传统的不见得不对,依循现有体制的反而更难以建功,这一切都需要依照国家及环境的需要来作决定呀!”

从以上的议论中,我们可以更明显地看出,拘泥于现有体制、反对变法的甘龙及杜挚,应属现实论者。大喊“治世不一道、治国不法古”的商鞅,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急于革新强国的秦孝公自然坚决地站在商鞅这一边,在群臣的极力反对下,仍任商鞅为左庶长,推动秦国现有体制的全面变革。P18-20

目录

《历史的魔咒(上)》

大秦王朝 统一天下,引领时代

 帝国序幕

秦人的传说

秦人崛起

跻身诸侯之列

 一代霸主秦穆公

秦穆公治国

五投大夫

招纳贤才

 商鞅变法

魏惠王错失商鞅

秦孝公慧眼识人才

南门徙木

商鞅的两次变法

作法自毙

 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

合纵运动

连横战略

政客范雎与远交近攻

长平之战

 一统天下

大商人吕不韦

“逐客令”与《谏逐客书》

九鼎迁秦

建立君主专制帝国

 迅速衰亡

“天下皆为虏”

东巡的变故

胡亥和赵高的阴谋

火烧咸阳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秦始皇与秦二世

 骤兴速亡的大秦帝国

大汉王朝 长寿帝国,人才辈出

 楚汉之争

斩白蛇起义

称雄中原

大摆鸿门宴

垓下之战

 无为而治

登基建汉

博士叔孙通

汉初“三杰”

诛杀异姓王

萧规曹随

北和匈奴,南抚百越

 皇后专权

白马之盟

吕后的手段

周勃灭诸吕

 文景之治

文帝刘恒

文景之治

七王之乱

 汉武时代

汉武大帝

一位谋士和三员猛将

大探险家张骞

大丈夫苏武

昭君出塞

王莽篡政

 东汉王朝

光武中兴

马皇后母仪天下

黄巾起义

名存实亡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汉高祖与汉献帝

 昏君亡国的大汉帝国

 大隋王朝 短命王朝,承上启下

 大隋初立

国丈登基

南北统一

 迅速崛起

开皇之治

独孤皇后

杨广篡位

“真宰相”高颖

 二世而亡

炀帝无道

隋末大起义

江都喋血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隋文帝与隋炀帝

 强盛中轰然倾覆的大隋帝国

 大唐王朝 繁荣盛世,令人神律

 李渊开国

晋阳起兵

征服群雄

 贞观开元

玄武门之变

房谋杜断

一代诤臣

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国老狄仁杰

救时宰相

开元盛世

 残阳晚照

安史之乱

永贞革新

牛李党争

宦官专权

 残唐而亡

黄巢起义

朱温篡唐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唐高祖与唐僖宗

 在起义中瓦解的大唐帝国

《历史的魔咒(下)》

大宋王朝 传奇时代,风云变幻

 立国之初

黄袍加身

收回兵权

独制天下

兄终弟及

太平三宰相

 文官治国

澶渊之盟

庆历新政

黑脸包公

熙宁新法

 内忧外患

民众起义

海上之盟

靖康之耻

 赵构复宋

偏安一隅

岳飞抗金

奸相秦桧

压山之战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宋太祖与宋钦宗

 从锐意变法走向落寞苍凉的大宋帝国

大元王朝 游牧民族,一统天下

 蒙古崛起

青年勇士

艰苦创业

兄弟反目

成吉思汗

 强大帝国

三次西征

治天下匠

“活神仙”丘处机

汗位之争

旷世一帝

大将伯颜

敛财能手阿合马

五朝元老

脱脱更化

 强元败亡

白莲教起义

宦官朴不花

垂死挣扎

无力回天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元世祖与元顺帝

 暴亡于强盛之际的大元帝国

大明王朝 繁荣盛世,沧桑巨变

 开国肇基

乱世英雄

洪武大帝

统一之路

 危机中崛起

胡蓝之狱

靖难之役

七下西洋

仁宣之治

土木之变

北京保卫战

驱除权奸

扫除倭寇

张居正改革

 帝国暮色

明末三大疑案

铲除“阉党”

女真崛起

帝国远去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明太祖与明思宗

 源于农民起义,也亡于农民起义的大明帝国

大清王朝 妙趣横生,封建绝唱

 大清初建

清军人关

第一功臣——多尔衮

收复台湾

 太平盛世

智擒鳌拜

平定三藩

设台湾府

平叛除乱

康乾盛世

 痛苦挣扎

巨贪和珅

官逼民反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辛酉政变

中兴四大臣

百日维新

 帝国败亡

义和团运动

溥仪三度称帝

辛亥革命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清太宗与宣统帝

 以兵兴,亦以兵败的大清帝国

序言

为什么同样是封建王朝,有的衰落以致灭亡,而另一个却在勃勃兴起?

为什么同样是封建王朝,有的能持续三四百年,有的却只存在了一二十年,甚至胎死腹中?

为什么有的君主能开疆拓土,有的却只会割地赔款?

盛衰循环,这仿佛是一条无人可以打破的规律,王朝覆灭似乎成了过往帝国的“历史魔咒”。“各领风骚三百年”是对中国古代皇朝更替的一种宿命化的描写,即使最强大、繁荣的王朝,也难以破除这个“魔咒”一样的规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一个帝国的命运,一个王朝的兴衰,都不是朝夕间的事,而是有迹可循的。我们可以用辩证的观点去研究历史,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探讨王朝兴衰的历程,揭示王朝覆亡的真相。

读史使人睿智,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射着人类文明的一步步进程;历史是一个永远解不完的方程,其中有许多谜一般的未知事件和令人难以想象的空间;历史总是激动人心的,尽管它已成为过去,但它的博大精深、流光溢彩,依然深刻后人脑海,给人带来深深的思考。因此,历史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繁荣过程的坐标系,每一个王朝兴衰的产生,或点,或线,或面,都可以在坐标系中找到其相应的位置。

面对历史,我们总会有那么多的收获。感悟历史,更让我们倾听到历史前进的足音。历史无论对与错都已灰飞烟灭,重要的是如何面对现在和未来。对的可以激励我们创造更大的成就;错的可以警醒我们总结教训,减少失误。

的确,历史总会被人惦记,也不能不让人惦记。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进行创造。这样一来,谁对历史了解得更为深刻和透彻,谁就更可能成功。

这是一部简明的中国通史,共分上、下两册,以中国历史上八个主要朝代为宏大背景(上册:秦朝、汉朝、隋朝、唐朝;下册: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从把握相关历史时期的脉动和发展人手,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大事和兴亡嬗变,生动描写了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彩故事,将历史上那些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警醒后人,启示当今。

作者于北京

2013年6月1日

内容推荐

探究中国历代政权更替之规律!

揭开封建王朝政治兴衰之真相!

“各领风骚三百年”是对中国古代皇朝更替的一种宿命化的描写,基本上,“三百年”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难以打破的历史宿命,即使最强大、繁荣的王朝,都难以破除这个魔咒一样的规律。

影响盛衰兴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君主个人的道德、人格与才能是否决定国家的治乱兴亡?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鉴戒,却依然是一个又一个王朝由兴盛转向衰败的重蹈覆辙,中国为何没有“万世一系”?为何逃不出这个历史的魔咒?

王帧的《历史的魔咒(上下封建王朝兴衰全记录)》是一部简明的中国通史,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大事和兴亡嬗变,生动描写了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彩故事。

编辑推荐

历史与文学的最佳结合!使读者在历史长河中畅游的同时发知今之哲思!

王帧的《历史的魔咒(上下封建王朝兴衰全记录)》是一部简明的中国通史,分上、下两册,以中国历史上八个主要朝代为宏大背景(上册:秦朝、汉朝、隋朝、唐朝;下册: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从把握相关历史时期的脉动和发展人手,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大事和兴亡嬗变,生动描写了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彩故事,将历史上那些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警醒后人,启示当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