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庄子闲吹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流沙河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内篇,是指体现庄周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思想的核心部分。只有七篇内篇,历来研究者都承认,这是庄周本人写的无疑;而那些外篇和杂篇,其中可能有庄周写的,也可能是庄周的学生写的。本书讲的《庄子》就精讲内篇七篇。重在讲庄子的人生和思想精神,尤其是阐发对今天人们理解当下的文明制度、生存意义有帮助的思想和观点,振聋发聩。书中所有举例皆从生活中来,风趣幽默。

阅读本书,可以安慰现代都市人的心灵,特别是疲于奔命的上班族。

内容推荐

流沙河,人称沙老,原名余勋坦,著名诗人、作家,年逾七旬。看上去弱不禁风,但浑身透出精神,头脑睿智,神态超然。沙老阅读极广,从古今历史天文历法,到科普外星人,无所不知,每周都在成都大慈寺摆龙门阵,海阔天空,有问必答,亦庄亦谐。

沙老一生研读《庄子》,对庄子其人体悟最深,其行其性,堪称现代版庄子。

《庄子闲吹》依据沙老在成都图书馆系列讲座整理而成,看了书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内容远非“闲吹”二字可以言说,沙老对《庄子》的解读视角独特、深入浅出,不但让两千多年前那个不为人知的庄子活生生起来,更将庄子批判过度人为干涉自然、社会过度文明制度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精髓解说得振聋发聩,面对今天的现实,比起孔子,我们其实更需要庄子。

目录

序言 闲吹庄子

第一讲 庄周与《庄子》

第二讲 《逍遥游》(上)

第三讲 《逍遥游》(中)

第四讲 《逍遥游》(下)

第五讲 《齐物论》

第六讲 《养生主》

第七讲 人间世》

第八讲 《德充符》

第九讲 《大宗师》

第十讲 《应帝王》

附录一 《庄子》发挥二十三题

 鹏飞也不逍遥

 飞仙仿佛外星人

 洗耳与舔臀

 天籁没有声音

 环中与中庸

 道不明白是真道

 天府与葆光

 以梦境喻人生

 笼养野鸡想故林

 养好生命的火炷

 心斋与拍马术

 身处有用无用之间

 内德充实之美

 以失为得说坐忘

 编曲不是作曲

 浑沌一开窍就死了

 并趾与歧指

 人伪摧残天真

 圣人帮助盗贼

 审视无为主义

 抱瓮老人如是说

 古之读书无用论

 庄周笔下之龙

附录二 讲座问答

后记 四面看庄子

试读章节

帝尧时代天下治理得非常好。到晚年,尧就想,天下已经治理好了,我人也老了,当这个帝王当了一辈子,我不应该只做这一件事情。于是尧就去找一个隐士,名叫许由,道德水准很高。尧就跟许由说,我治天下治了几十年,现在天下已经走上正轨,什么都非常好了,我不想干了,是不是你来帮我干?“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尧的意思是说,你看太阳都出来了,你还不把那盏油灯吹熄,还让它点着,你不是和灯油为难吗?“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天都下及时雨了,所有的庄稼都得到灌溉了,你还在田间地头引水灌溉,你这样做,对于水说来,不是太操劳了吗?“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尧说因为你在社会上产生了好的影响,天下已经大治了,我还要去坐那个位子,坐在那里装模作样。许由说:“吾将为宾乎?”我是个主体,不是个客体,不是可以随便拿来拿去的。许由不干。许由说,你那些治天下的事情,在我们这些隐士听来,都是非常猥琐的事情,把我耳朵弄脏了,我要到江边去洗耳朵。他正在洗耳朵的时候,另外一个放牛的隐士说,你在这儿干什么。许由说,我耳朵听了脏话,把它洗了。隐士说,你去那边洗,我这边是牛喝的水。哈哈,这些故事编得好,把政治家嘲讽惨了。庄子没有做过官,他书中的这类故事就很多。他的意思是说,当今之世,像许由和放牛隐士这样,才是逍遥。他们用不着当什么帝王,更用不着去争什么,而且没有什么权欲,这个才叫逍遥。

庄子在书中把远古时代加以美化,说那个时代实在是好得很。庄子的很多说法,也不符合历史。真正的历史是,远古时代并没有太平岁月。庄子在编故事。他生活的时代,是战国,是乱世,那么多国家经常打仗,老百姓生活苦,所以生活在乱世的人,免不了对远古时代充满幻想。庄子要说明逍遥的境界,就把尧拿出来编故事。这些编造的故事被庄子称为“寓言”。所谓的“寓言”就是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到编造的故事里。庄子自己都声明,他的书里有很多“寓言”,当不得真。

那么这个许由就是在“逍遥游”。许由还嘲讽尧,说你知不知道越国那一边,就是现在浙江那一边,人都不戴帽子。宋国有一个瓜娃儿,要去做生意,在宋国买了很多漂亮帽子,弄到越国去卖,想着赚好多钱。结果一顶都卖不出,因为那个时候越国人连上身都是光着的,更别说戴帽子了。庄子说,文明这个东西,远古美好的自然社会就没有这个需要,就像越国的人不需要中原人戴的那些漂亮帽子一样。

后来尧就醒悟了,说自己这一辈子都没有逍遥过,干脆把天下交出来,“窗然丧其天下焉”。就是说尧在一种“得道”的恍惚状态中,把他的江山社稷全都忘得干干净净了。对了,这个就是逍遥游了。

但是庄子最好的朋友惠施的观点,恰好和这一套主张相反。惠施这个人是极有学问的,《庄子·天下》篇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就是说他自己著的成捆的竹简书都能装满五辆车子,可见是很有学问的,但是惠施的主张恰好和庄子相反。惠施主张要投人政治,他找到各国君王,使自己能够有所用。他强调的是有用,而庄子强调的是无用。于是,庄子和惠施一见面,就不免要发生一些语言冲突。有一次,惠施来看庄子,就对庄子说:唉,去年那个魏惠王(也就是梁惠王),给了我几颗种子,是那种大得很的葫芦的种子,我拿回去种,结果结了一个很大的葫芦,我把葫芦摘下来,让它干了,准备用它来装一些东西。后来发现,它太大了,不管是把酒还是水装到葫芦里边,葫芦本身都承受不起这个重量,它太大了,没有用。我把它剖成两片做瓜瓢,放在厨房拿来舀水,也太大了,手举不起。最后没有办法,我只好一锤把它打碎了。

庄子就知道,这个老朋友在讽刺他。大葫芦的意思就是太糊涂,说庄子这个人学问大得很,但是你大而无用啊,就像那个大葫芦一样。庄子说,你不会用大,只会用小,你不该把它砸了。你应该让这个葫芦干了以后,做腰舟(古人要渡过河,用两个大葫芦捆到腰带上,漂游过去)去漂荡江湖,岂不美哉!庄子说的漂荡江湖就是要惠施不要去做官,回到民间来,不要那些荣华富贵。

惠施当然听不进去,他接着说:我还种了一棵树,名叫樗。樗是什么树呢?南人、北人都吃椿叶芽炒蛋,椿芽是香椿。还有一种和香椿相似的树叫臭椿,臭椿就叫樗。为什么叫臭椿呢?是因为它的木材本身能发出一种臭气。我当过锯木头的解匠,我了解这两种树木,香椿树不但嫩芽可以吃,香椿树长大了,把它锯开,用木头做一个盆子,可以装饭,饭装到里头,夏天都不会馊、不会臭,它的木质芳香天生有杀菌能力。这是香椿。这个樗,就是臭椿,恰好相反,它能长很高,但是没用处,它是臭的。这是他又在挖苦庄子,就是说庄子你在发臭,你臭假寒酸。庄子说:你说臭,我就想起了黄鼠狼,黄鼠狼是很了不起的,黄鼠狼极有用,会逮耗子。请注意,为什么他不说猫,而说黄鼠狼?我告诉你们,那时候家猫还没传人中国。我们今天养的这种家猫是从埃及经过印度传过来的。中国古代也有猫,《诗经》上面也提到过,但是那种猫是豹猫,身躯很长的一种猛兽,不是家猫。从前的人要保护黄鼠狼,黄鼠狼又叫臭鼬,又叫鼬鼠,因为它能捉耗子。庄子说:黄鼠狼本事大,能逮耗子,比较起来,牦牛那么大,却逮不到一只耗子,它有啥子用处嘛,比用处它还不如黄鼠狼。但是老朋友,我告诉你,黄鼠狼逮耗子的时候东跳西跳,总有一天它会跳到捕兽的夹子里被夹死。

庄子的《逍遥游》通过理论、通过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怎样才能活得逍遥,就是要“无所待”。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人不求人品自高”,就是说你不要削尖脑袋这儿去拱那儿去拱,到处去拉关系,请别人来帮你疏通关系,你要自己努力,要自己创造,自己去找自己的快活。庄子所说的“逍遥游”,不是今天我们说的“玩的就是心跳”,这不叫逍遥游。庄子说人应该过一种高品位的生活,人应该有高雅的趣味,人应该和现实中的冲突与是非、名与利、得与失、荣与辱,保持远距离,只有在这种状况下,人才能活够天年。这个才叫真正的“逍遥游”。

P40-44

序言

闲吹庄子

闲吹庄子,只能是闲吹。是什么意思呢?我有空,诸位有空,就叫闲。吹不同于讲,讲是讲课,是讲道理,吹就是大家读后感觉很好玩。这里我们来闲吹庄子。

想起我少年时,空气没有污染,大气透明度非常高,夜晚,特别是夏夜,我这样的少年就爱在老家的院坝里面看星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时候感觉天空就像倒扣的锅盖,星星就像是一个个钉子,白银做的钉子。小时候的歌谣说:“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

那时候我想,长大以后一定要买一架望远镜,我要看看那些星星究竟是什么样子。可是后来进入社会,忙于人事,难得再抬头看天空。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才买了一架双筒望远镜,放大七十五倍,四百多元。

我晚上看星星,有了两个惊人的发现,一天,我看上弦月,突然清楚地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月亮上有环形山是我早知道的,但是那次是我亲眼看见了。那时候我意识到,眼睛看到的是距离我三十六万公里的环形山,非常激动。

后来我又看到了金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阿芙洛狄忒,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我有了更惊人的发现。当时非常惊奇,以为把望远镜方向瞄错了——金星怎么会像镰刀形的月亮?但那的确是金星,因为金星和月亮一样,有相位,即晦朔弦望,而我当时看到的是上弦。我一个小小的人居然能够看到这样遥远的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空间的距离有很清楚的感觉,但是我们还生活在另一维,除了空间之外,还有时间。对时间的遥远我们忽略了,也不感到惊奇。这里我要讲的,距离我们有两千三百七十五年,很遥远。那时候的一个人叫庄周,我们应该感到惊异:这样遥远的一个人会这样近,好像就是在望远镜里面看他。读了《庄子》我们理解他,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个像他这样的奇人。

这样的一个人非常之奇特,至今仍然是不解之谜。为什么要写《庄子》这部书?这部书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共三十三篇。有人说《杂篇》和《外篇》是他的弟子写的,但是从文字看,应该还是他写的,《内篇》就不用说了。

我们奇怪,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人,因为他的思想和文学想象力都是奇怪的。当时儒家、墨家、法家都在说社会应该怎样建设,只有庄子说这个社会已经建设得太多了,应该向后转,不能再向前去。他的学说,古往今来发人深省。他的事迹没有流传,我们不知道他做了什么。司马迁把他的传记附着在老子的后面,而传记里的内容几乎都是从《庄子》里面摘录下来的,所以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难以厘清。于是,我们不得不回头给大家讲讲战国时期是怎么一回事。

……

——截选自《序言:闲吹庄子》

后记

四面看庄子

此人活在距今两千三百多年前,人们叫他庄子。子者,男子之美称也。庄子,这是尊敬的称呼,亦即庄先生。庄先生活着时,履历不显,声名不彰,又厌烦交际,所以除了随身的几个弟子,少有人认得他。他死后两百年,司马迁著《史记》写老子列传,顺便把他的小传附录在老子列传之后。附录小传当然简略,仅有二百三十五字,字虽然少,也算难为司马迁了。你要知道,司马迁那时搜集庄子的材料,庄子已死近两百年了。两百年间,经历暴秦焚书,又遭楚汉厮杀,以及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先秦史料星散,搜集工作多么难做。试看我们今日,搜集一些两百年前曹雪芹的材料,立个小传,多难。偏偏传闻比事卖更有趣,向声背实,误假为真,笔下哪能无讹,又添益了存真之难。由是观之,这二百三十五字的庄子小传,真实程度恐怕不高。尤以其后半部分一百零二字写楚威王派人来请庄子去做相爷一事,最受今人质疑。的确,这像传闻,不像事实。由于所写庄子的答话很有趣,又能映照出庄子的清高与诙谐,便误假为真,被司马迁看晃眼了。二右三十五字减去一百零二字,可怜仅剩一百三十三字,小传就更小了。

庄先生的为人,概言之,四句可以说透。一日立场,站在环中。二日方法,信奉无为。三日理想,追慕泽雉。四日修养,谨守心斋。四句分说,唠叨如后,读者其谅。

“环中”一词,《庄子》书中两见。见于《内篇·齐物论》者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见于《杂篇·则阳》者云:“得其环中以随成。”庄先生用一只圆环比喻社会。人间一切冲突搏杀,你死我活,血溅泪洒,皆在环上进行。环上每一点都可能成为斗争双方之任一方的立场,所以你不要站上去。环上既然站不得,有危险,你只好悬浮在圆环中的空虚处了,这就是“得其环中”。动词的“得”做名词用就变成“德”。得了环中,算是有德。环上是非无穷,矛盾无穷,斗争无穷,都拿你莫奈何,你就能够活满天年,不亦乐乎。待到乱世转入治世,斗争缓和些了,秩序安定些了,你仍须谨守环中的空虚,切勿蹈实。环上的是非,你不必参与。对事物的演变,既不应去推动,也不应去抵制。最好是顺其自然以成之,这是“随成”。用儒家观点看,庄先生太滑头,算不得大丈夫。

“无为”一词,《庄子》书中频见。无为绝非是袖手不做事。你要吃饭穿衣,娶妻养子,成家立业,哪能不做事呢?无为的这个为,相当于加人旁的那个伪。伪者何?人为也。不要没事找事,吃饱了撑着似的,凭你那古怪的思想,今日红花,明日紫草,做不完的社会实验,违戾自然,折腾百姓。这是对官说的。你若做老百姓,亦宜各治其事,少去管东家长西家短,这也是无为嘛。作为行事接物的方法,无为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违反规律肆意妄为,徒孳人祸,贻笑青史。不过,用激进观点看,庄先生太保守,算不得革命家。

“泽雉”一词,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今呼野鸡者是。野鸡觅食林中,十步才得一啄,百步才得一饮,十分劳苦。虽然劳苦,也不愿被关入养禽苑,吃自来食。关在苑中,不愁觅食,精神旺盛,但是不自由,终归不快活。庄先生的理想就是做一只自由的野鸡,再劳苦也心甘情愿。在他眼中,自由比面包更重要。用市侩观点看,庄先生太愚蠢,算不得聪明汉。

“心斋”一词,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是指心灵的大扫除。心灵塞满种种成见、种种欲望、种种俗情,便昏暗了,这和房间塞满家具,室内光线便昏暗了,道理一样。家具搬走了,房间腾空了,室内就亮了,这便是庄先生“虚室生白”之说。心灵犹如室,扫除一空后,才亮得起来。所谓道德修养,绝不是叫你往脑袋里塞,愈塞愈满,而是叫你往外扫,愈扫愈净。心斋须用减法,修养并不麻烦。用实惠观点看,庄先生太自苦,算不得享福人。

庄先生为人既然是这样,必然上不受青睐于庙堂,下不被拥戴于闾阎,唯有贫穷退隐一途,愈走愈窄。他在世时,名利两空,一样也未捞到,已经非常寥落。身后寂寞,意料中事,无怨无尤。死后又过了大约六十年,暴秦统一天下,中华古文明的载体,所谓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百家诸子,除了助虐的法家著作和实用的技术书籍,悉被查抄,聚而焚之。出乎意料的是,由于《庄子》文章太漂亮了,民间有人暗藏,烧是烧不完的,居然残留下来。魏晋之际,忽畅玄风,崇尚清谈,《庄子》可以提供谈资,乃大流行。此后千载以降,历代总有极少数的士人,不满现实,藐视权威,挑战礼法,又从《庄子》援引论点。更多的读书人惊讶于庄先生奇妙的想象与生动的描写,《红楼梦》的妙玉都晓得“文章是庄子的好”,所以《庄子》终于享誉文坛,得以不朽。只是那穷老头历经万劫转化,“为鼠肝”,“为虫臂”,为鸟羽,为蚁脚,天知道他变成何物了。

书评(媒体评论)

庄子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一盏灯,任何一盏灯都有坏了的时候,因为我们的身体就是这样,唯一能够留下来的就是那个灯火。灯火很小,如果烧完了不是要熄吗,对,那就是人生的终期。但是,你在你的火熄灭以前,别人用了你这个火,去点燃了他自己的灯,那么便是灯有尽,火无穷。火就是人的灵魂。

这个火可以是道德,可以是主义,可以是思想,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技术,你可以传给别人,哪怕你已经不在了,你的灵魂仍然活着,活在其他的生命体里。

——流沙河。

《庄子》整个著作,由于作者的眼光锐利,对于现实人情和统治者的手段都有极深刻的认识,因此文章具批判性,始终战斗,把各种虚伪的,枉费心机的,以及统治者的各种弊端,全都给说出来。从这个角度说,庄子也是积极的。那么我们理解庄子应该从多方面去看,这样我们就能了解真实的庄子。

——流沙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