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主编的《聆听大自然的呼吸(新科学读本珍藏版第2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彩色装帧把孩子引导到一个色彩斑斓,神奇美妙,生动有趣的科学世界。阅读此书,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少了些枯燥的数字和材料堆积,多了些欣赏美文的感动和愉悦;少了些空洞的说教和面目可憎的死板,多了些旖旎风光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少了些鼠目的功利和零乱的信息,多了些深刻思考和广博的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聆听大自然的呼吸(新科学读本珍藏版第2版)/北大基础教育文库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刘华杰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兵主编的《聆听大自然的呼吸(新科学读本珍藏版第2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彩色装帧把孩子引导到一个色彩斑斓,神奇美妙,生动有趣的科学世界。阅读此书,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少了些枯燥的数字和材料堆积,多了些欣赏美文的感动和愉悦;少了些空洞的说教和面目可憎的死板,多了些旖旎风光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少了些鼠目的功利和零乱的信息,多了些深刻思考和广博的知识。 内容推荐 刘兵主编的《聆听大自然的呼吸(新科学读本珍藏版第2版)》荟萃名家名作,融通科学人文,开启理性思维,培育科学精神,突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聆听大自然的呼吸(新科学读本珍藏版第2版)》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现行中小学自然课、科学课、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和地理课的必要延伸和超越。 目录 一 大山与小溪的对话 月月花开 花语 绕口令两则 谜语四则 老鹰的遗嘱 螃蟹 运盐的驴子 怪石头 心安草 大山与小溪的对话 狡猾的阿拉伯长老 它们会说话吗? 二 南枝向暖北枝寒 牵牛花 牵牛 无花果 红姑娘 葡萄月令 树木的年纪 故乡的野菜 藕与莼菜 蒲公英 古榕 南枝向暖北枝寒 网络种菜 三 恐龙消失的秘密 鸟类的育雏 鸟巢 发光的虾 蚁牛 恐龙消失的秘密 恐龙屁:老师不好意思告诉你的事情 霸王龙骨骼中发现血液线索 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 珍珠乌 可怕的白蚁 听蛙 试读章节 老鹰的遗嘱 [意大利]达·芬奇 它是一只孤傲的老鹰,在壁立的峭岩上独居了很多年月。渐渐地,鹰老了,体力衰微了,它感觉到了死的威胁。 一天,老鹰拼出全身的力气,一声激昂的呼叫,它把远近的孩子都召唤到面前来。孩子们聚齐后,它挨个地看了它们一眼,说: “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是我用心血养育了你们。从很小的年纪起,我就告诫你们,既然是一只鹰,就必须勇敢地正视太阳。你们的兄弟之中,有的承受不住强烈的阳光,我都把它们饿死了。这就是你们比所有的鸟都飞得更高的原因。谁敢靠近你们的鹰巢,它就别想活命。天地之间的飞禽走兽都畏惧你们。但你们要宽厚仁慈,决不要去伤害那些无辜的小生命。有一条古训你们必须牢记:你可以强迫别人害怕你,却无法威慑别人尊敬你。” 鹰的孩子们分列在岩石上,屏息聆听父亲的教诲。 “生命留给我的日子不多了,”鹰继续说,“但我不想死在冰冷的岩洞里。我要进行最后的冲刺。飞向蓝天,飞向太阳,飞向翅膀能把我带去的一切地方。我要让太阳的光焰焚毁我那些衰朽的羽毛,只在这时,我才投向大海的万顷波涛。” 老鹰在说话时,山野一片沉寂。风,放轻了脚步;崖壁的回声,也蹑足远遁。 “你们应该知道,”父亲说,“正是在这个时刻,将发生一个伟大的奇迹:当我从海水中冲出来的时候,同时也获得了新生。我将带着新的活力、新的翅翼飞回天空。同样的命运也在等待你们,这就是我们鹰的命运。” 老鹰的话说完了,它腾身飞到空中,平展双翅,在它生活了多年的峭岩上空盘旋。它的神态高傲而威严,转了一圈又转一圈,它在和它的孩子,和这片梦魂相依的山野作最后的告别。孩子们沉默着,它们注视着父亲,只见它一拧身子,疾电似的向太阳飞去。 螃 蟹 [意大利]达-芬奇 螃蟹借助岩石做掩护,它悄悄地潜伏下来。贪嘴的螃蟹发现,有很多鱼不喜欢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游戏,它们常常到一块大岩石旁边来,在多阴的、平静的小河湾里悠闲地游来游去。 在这里,清澈的水像空气那样透明。水里的游鱼其乐陶陶,尽情地享受着树阴和阳光织成的彩色光影带来的乐趣。 螃蟹耐心地等到天黑,确信谁也看不见它了,它就爬到鱼儿经常出没的石头旁边,在下面掏了一个小坑,就像凶猛的野兽伺机藏在山洞里那样把自己藏了个严实。它睁亮了眼睛注视着游来游去的鱼儿。有条鱼游过来了,狡猾的螃蟹伸出灵巧的大钳子,一下就把它俘获了。螃蟹吃得好不开心。 “邻居,你真缺德!”老岩石不满地说,“你拿我来打掩护,自家却像盗贼似的偷袭那些毫无自卫能力的鱼儿。你等着吧,有你好看的!” 螃蟹想出了一个捕鱼的妙法,它正喜不自胜呢,哪里还会把岩石的这些话放在心上。它继续干着这种不受处罚的强盗营生,津津有味地吃着鲜嫩的鱼肉。 有一天,下起了暴雨。雨下得很大,河水猛涨。起风了,有一个巨浪向岩石猛扑过来。在浪头冲击下,岩石翻了个身,它一挪动就把螃蟹压死了。运盐的驴子迟方 据说,毛驴的耳朵越长,他就越聪明。这种说法算不算迷信我不大清楚,反正小毛驴灰耳朵就兼有这两种特点——既有一对修长的大耳朵,又有个“聪明过驴”的头脑。 灰耳朵爱读书,读书之多,可以说是“汗驴充栋”。他读了有趣的故事,就讲给朋友们听。有个《运盐的驴子》的故事是灰耳朵最喜欢的。故事讲的是有一头驴子驮着盐过河,不小心滑了一下,跌倒在河里,于是盐溶化了。他站起来时,身上轻了许多。这件事使他喜出望外。后来有一回,他驮着棉花,走到一条小河时,就故意跌了一跤,不料棉花吸饱了水,变得重得不得了…… “嘿,真是个有趣的故事!”灰耳朵常常对朋友们这样说,“要是我有机会驮盐,一定试试这种减轻负担的妙法……” 终于在青草长得最茂盛的季节传来了好消息:主人派灰耳朵到海边去驮盐。灰耳朵乐得磨腿擦蹄,一个劲唱歌,感到这是一个考验自己智慧的好机会。 灰耳朵跟着主人走了很远的路,翻过好多座高山,过好多条小河,走过几座大桥,来到一个树木不多,青草很少,但是地面十分平坦的地方。平展展的地面上,有许多小田埂,把地面隔成一方一方的。灰耳朵很爱吃稻草,一看就知道这是块还没有种稻子的水稻田。水田之间有条小路,径直通向一座白花花的小山,走近一看,嘿,原来是座盐山!灰耳朵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多盐。这下子算开了眼。原来,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地——盐场。从这里往前走,就是大海了。 嘿!这个地方真好,又有盐,又有水,盐也多,水也多,真是得天独厚!灰耳朵高兴地笑了,笑得很开心,笑得很得意。 看来主人并不欣赏这里的美景,也不明白灰耳朵为什么笑,他让灰耳朵驮上沉甸甸的盐包,便吆喝他上路了。 “盐包啊,不怕你重,遇水管叫你无影踪; 盐包啊,不怕你大,扔到水里你就得化。 依啊,依啊,依啊,啊……” 灰耳朵兴高采烈地随口唱着,脚步也轻快多了。走了没多远,灰耳朵趁主人不注意,假装前蹄踩空,一个跟头滚到水田里。P23-30 序言 教育问题是一个为全民所关心的问题。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作为受教育者自然对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着更深切的直接感受。教育的问题又是多方面的、极为复杂的问题,很难通过一两项具体的措施得以解决。但当我们面对现实时,又无法一时同步地解决所有相关的问题,因而一些具体改革性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必要的。这套面向青少年的《新科学读本》,就可以说是这样的努力之一。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人们对于“两种文化”之分裂的关注。 如果不谈更为久远的历史,至少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国际背景中,教育(包括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在内)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努力缩小长期以来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的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鸿沟。这样的努力一直延续至今,在近年来国际上许多重要的教育改革文献中,我们都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种努力的具体体现。 在中国,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制订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了类似的倾向,这种倾向特别体现在对于科学探究、科学的本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强调,而且明确提出了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在如今这样一个科学和技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时代,作为一个理想的公民,具备适当的科学素养已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这里讲公民,讲科学素养,一层含义是说我们进行科学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培养科学家,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应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从绝对数量来说,所培养的对象在其未来的发展中更大的可能是从事科学研究之外的工作。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学校科学教育的目标规定为4项,即培养学生能够:1.由于对自然界有所了解和认识而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2.在进行个人决策之时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3.理智地参与那些围绕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各种问题举行的公众对话和辩论;4.在工作中运用一个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所应有的知识、认识和各种技能,因而能提高自己的经济生产效率。美国人认为他们设定的这些目标勾画出来的是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社会的一个大致轮廓。美国人的目标有他们的特色,但其中不乏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之处。 虽然中国的教育改革呼声甚高,也有了像新课标制订和新课标教材的编写使用这样一些具体的措施,包括在这些措施背后所蕴含的诸如沟通两种文化等观念的普及,但在现行的体制下,现实地讲,仅仅依靠学校教育中体制化的科学类课程教育,还是很难达到前面提到的那些目标的。因为我们虽然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毕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也由于许多其他条件和因素的限制,在学校体制化的、正规教育的有限课时内,也难以容纳过多的但对于理解科学、认识科学却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与此同时,在与学校的正规教育相对应的、传统中被称为“科普”的领域,长期以来主要的工作大多属于非正规教育的范畴。在这个领域中,从思想内容、传播理念,到具体形式和内容,近些年来也有了相当迅速的发展。其中,国内科普的发展也受到了像国外的‘公众理解科学”等领域的工作的影响,受到了来自像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对科学的影响。这些发展,与正规基础科学教育中的趋势是大致相同的,但又比传统的正规教育更加灵活,能够更及时地汲取来自科学人文研究前沿的一些新成果、新观念。 如果能够把更靠近传统的、正规的基础科学教育的长处,与以非学校正规教育为主的科普(或称“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文化传播”或干脆简称“科学传播”)教育的优势相结合,显然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大有益处的。这也正是我们编辑这套《新科学读本》的意义之所在。 说到“新科学”的概念,其实早就有人用过。其中最有名者,莫过于哲学家维柯的经典名著《新科学》,但维柯是在将历史、语言学、哲学都包括在内的非常广义的意义上使用“科学”的概念的。我们还可以注意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当代科学史学科的奠基者萨顿,曾大力地倡导一种将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的人文主义,或者用他的说法,即科学的人文主义,他也将之称为“新人文主义”。类似地,在我们这里,我们使用“新科学”来命名这套读本,也是努力将长期以来处于严重分裂状态中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力图在介绍传统的具体科学知识的同时,将更多的与科学知识相关的人文背景、社会环境、思想文化等“外部”因素结合进来,以一种人文立场来观察和了解科学。这与前面所讲的国际潮流和国内教育改革趋势也是一致的。 近些年来,国内出版了许多有关上述内容的书籍和刊物,其中不乏精品,但由于这些精品散见在大量不同类型的书籍和报刊中,不利于普通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最有效率地阅读,而且考虑到面向在校学生(当然此套书的读者对象绝非仅限于在校学生,它的潜在读者范围应该大得多),我们从大量的书籍报刊中,选出了这套读本的内容。 在《聆听大自然的呼吸》《生命的颜色》《地球还会转多久》《科学家不能做什么》这几卷中,除了有关科学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家的责任、科学与非科学方面的内容外,也经常从一种相对广义的层面来理解科学,甚至包含了一部分民俗、风物、游记、科学文艺等内容。在这几卷中,博物学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主题,这既是对于长期以来正在逐渐丧失中的与数理实验传统不同的博物传统的一种恢复和强调,也更适合孩子们拓展眼界、关注自然的需要。 在《世上没有傻问题》《智慧的种子》《绝妙的错误》《科学是美丽的》这几卷中,编者强调的是,选择那些有利于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创造过程,强调充满好奇心的思维,传达科学家们是如何在从事科学研究中动态地思考的文章,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把书本上静态的知识当做唯一的科学知识的误区,让学生能够理解何为“智慧”、何为“成功”、何为“成就”、何为“有意义的生活”。在选文上更为注重理性思考,关注科学与其他领域,特别是科学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力图让孩子们更为整体、更为全面地理解科学。 当然,这里所注重的,并不是要求学生读懂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并不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记住”多少具体知识。许多问题也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独立地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于科学的理解。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