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心理不应期效应及其理论假设
第一节 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界定及其研究范式
一 心理不应期效应
二 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研究范式
三 产生心理不应期效应的基本加工过程
第二节 反应选择瓶颈模型
一 反应选择瓶颈模型的加工原理
二 对认知延迟位置的诊断方法
三 反应选择瓶颈模型的加工特点
四 反应选择瓶颈模型的实验证据
第三节 中枢能量共享模型
一 中枢能量共享模型的加工原理
二 中枢能量共享模型对不同任务重叠程度的预测
三 中枢能量共享模型的加工特点
第四节 对RSB模型和CCS模型的评价和总结
一 RSB模型和CCS模型的分歧点
二 RSB模型和CCS模型的共同点
第二章 重叠任务情境下的任务转换加工过程
第一节 任务转换亏损理论
一 任务转换亏损的研究范式
二 任务转换亏损的理论解释及其实验证据
第二节 PRP范式下任务转换中的执行控制加工
一 执行加工交互控制模型
二 两成分模型
第三章 心理旋转的研究及其加工过程
第一节 心理旋转的研究及其理论
一 经典的心理旋转研究及其重要发现
二 字符旋转实验
三 经典心理旋转的加工过程
第二节 心理旋转与瓶颈加工机制
一 RSB模型和CCS模型对瓶颈加工机制的预测
二 心理旋转加工是否受瓶颈加工机制的制约?
三 采用心理旋转任务探讨瓶颈加工机制的优点分析
第四章 研究目的及研究框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五章 正反判断条件下的心理不应期效应研究
第一节 实验一:PRP效应的初步验证性研究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二节 实验二:较大旋转角度差条件下的PRP效应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三节 实验三:两种任务最大限度重合条件下的PRP效应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四节 实验四:刺激短暂呈现对PRP效应的影响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五节 实验五:呈现方式对PRP效应的影响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六章 类别判断条件下的PRP效应研究
第一节 实验六:类别判断对PRP的影响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二节 实验七:高低音限定类别、正反判断对PRP效应的影响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七章 任务重复与任务转换条件下的PRP效应研究
第一节 实验八:任务转换条件下类别-正反判断对PRP效应的影响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二节 实验九:任务转换条件下正反-类别判断对PRP效应的影响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三节 实验十:任务重复条件下类别-类别判断对PRP效应的影响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四节 实验十一:任务重复条件下正反-正反判断对PRP效应的影响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八章 Go-NoGo条件下的PRP效应研究
第一节 实验十二:单线索提示条件下的心理不应期效应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二节 实验十三:复合线索提示条件下的PRP效应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三节 实验十四:文字复合线索提示条件下的PRP效应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讨论
第九章 PRP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第一节 实验十五:重叠任务条件下PRP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一 研究目的
……
第十章 PRP效应与注意资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