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犯罪构成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节 主观超过因素新论
一、引论
二、主观超过因素的理论诠释
三、主观超过因素的外延
四、主观超过因素之认定困境及其克服
第二节 论实行行为
一、实行行为及相近概念辨析
二、实行行为的证成与社会相当性
三、实行行为之构造
第三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法理学分析
一、理论描述及问题的提出
二、期待可能性与责任本质理论
三、期待可能性的本质:义务性规范的立法要求
四、刑事司法的立场:形式合理性优先
第四节 单位组织实施非单位犯罪问题研究
一、案例与问题
二、否定论及其批判
三、单位犯罪中单位及其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
四、结论
第二章 刑法理论的争议性问题
第一节 也论我国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
一、我国刑法知识需不需要“去苏俄化”?
二、我国刑法知识该怎样实现“去苏俄化”?
三、简短的结论
第二节 论数额犯中的虚拟共同犯罪问题
一、案例与问题
二、数额犯中数额累计的理论基础
三、虚拟共同犯罪概念之提出
四、结论
第三节 司法解释的合理性分析
一、盗伐行为是否需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盗窃林木)的关系
三、非法收购盗伐的林木罪情节严重的标准
四、盗伐与滥伐的界限
第四节 再论计算机犯罪概念
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语境差异
二、计算机犯罪概念的语义分析
三、计算机犯罪的外延分析及其定义
第三章 侵犯人身权利罪的理论热点
第一节 婚内强奸的刑法学分析
一、引论及方法论
二、婚内强奸行为罪与非罪的理论之争
三、什么是婚内强奸侵害的法益
四、婚内强奸的刑法评价之定位
第二节 婚内强奸的变异形态及其刑法评价
一、引论
二、变异形态的婚内强奸
第四章 侵犯财产犯罪的争议问题
第一节 捡与偷的界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涉嫌罪名的行为类型
三、财物的控制支配关系对行为类型的影响
四、拾得遗失物与侵占罪的行为类型部分一致
第二节 论诉讼诈骗及其刑法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及概念之分析
二、诉讼诈骗是否构成诈骗罪的论争
三、诉讼诈骗行为属性分析
四、诉讼诈骗实然与应然的法律后果
第三节 行使权利的疆界
一、判例与问题
二、敲诈勒索罪的成立条件
三、涉及行使权利的敲诈勒索罪与非罪的处理原则
第四节 ATM机上非正常取款行为的刑法学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方法论的选择
三、拾得他人信用卡在ATM机上的取款行为之定性
四、许霆行为之定性
第五节 一个话题的继续
一、许霆案的回顾
二、有必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三、非法占有目的不决定行为类型
四、结论:许霆行为应认定为侵占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