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画人生(中国古代书画家的艺术与生平)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谢善骁//王晓旭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谢善骁、王晓旭所著的《书画人生(中国古代书画家的艺术与生平)》写的是书画家的生平事迹和艺术创作。一支支狂笔,画下了一幅幅传世绝品;一方方墨池,造就了一个个书法大家。欣赏艺术大师们的书画作品,一饱眼福,尽情享受他们带来的美感;走进艺术大师们的书画人生,一阅身世,深刻感受他们经受的艰辛;透过艺术大师们的笔墨春秋,一览古今,真正了解他们不懈的努力。他们前赴后继,一代又一代托起了历史悠久、传承深厚的中国书画,使之以强烈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艺术形态,在中国文化艺术史册上谱写了重要篇章,也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内容推荐

本书名为《书画人生(中国古代书画家的艺术与生平)》,写的对象自然是书画家,而着眼点则是他们各具特色的“狂笔”与迄今犹存的“墨池”。在艺术家的艺术人生中,除了与历代文人共同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外,还往往蕴涵着一种喜怒无常、放纵不羁的浪漫,同时也渗透了一种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的勤奋。灵感在癫狂中油然而生,作品在酒醉中一挥而就,“狂”是艺术家的天赋本色,个性使然。而“临池学书”、“池水皆黑”的刻苦努力,不仅体现了艺术家苦心孤诣的追求,更酝酿了他们的艺术在未来某一天的厚积薄发、刀笔生辉。

《书画人生(中国古代书画家的艺术与生平)》由谢善骁、王晓旭所著。

目录

“鹅”瘦“池”肥忆兰亭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1

“三绝”迹不绝

 ——东晋画家顾恺之/14

妙笔书大唐

 ——“初唐四大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27

盛世颂歌

 ——初唐画家阎立本及阎氏三雄/42

绘画“北宗”之祖

 ——唐朝画家李思训、李道昭父子/53

穷丹青之妙

 ——唐朝画家吴道子/64

明月清泉画中诗

 ——唐朝佛禅诗人、画家王维/78

唐草狂舞

 ——唐朝书法家孙过庭、贺知章、张旭、怀素/92

颜骨柳风传千古

 ——中唐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105

大江东去君永驻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118

胸中有千驷

 ——北宋画家李公麟/132

云山戏墨

 ——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父子/147

误国亦误己

 ——北宋书法家、画家赵佶/163

一念之差一生悔

 ——元朝书画家、文学家赵孟頫/176

江南飞来峰

 ——“元四家”之黄公望、王蒙、吴镇/188

烟波江上画山水

 ——“元四家”之倪瓒/203

笔下梅花留清气

 ——元末画家、诗人王冕/216

神来之笔

 ——明“吴门四家”之沈周、文征明、仇英/229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明朝画家、文学家唐寅/246

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明朝文学艺术家徐渭/258

政坛艺坛“不倒翁”

 ——明朝书画家董其昌/272

“南陈北崔”皆狂生

 ——明末画家陈洪绶、崔子忠/286

引领画风的大人君子

 ——“清六家”/300

金枝玉叶老遗民

 ——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314

头白依然未有家

 ——清朝画家石涛/327

谁搅乱了正统世界

 ——清朝画派“扬州八怪”/339

难得的“难得糊涂”

 ——清朝画家、诗人郑燮/352

“海派”先驱

 ——晚清画家赵之谦、任颐、吴昌硕/364

试读章节

“鹅”瘦“池”肥忆兰亭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南朝时期,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中,有一句引自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对山阴道秀丽景致的描述:“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语一出,引发了后人对山阴道的不胜向往。

山阴道的魅力是“镜中游”。“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王献之之父、大书法家王羲之如是说。把山阴道比作惊鸿照影的镜子,既是这位大书法家的胸臆所发,也是他的灵感顿悟。山阴道上朦胧的波光山岚、幽雅的诗情画意,汇到现代大文豪鲁迅的笔下,就变成了具体的形象和真实的速写: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

然而,山阴道的魅力绝不只是“镜中游”,因为“镜”中还藏着一块晶莹透亮、玲珑剔透的水晶,这块水晶就是兰亭。地处绍兴市郊西南的兰亭,是一处以著名的“兰亭三碑”为核心的古朴雅致的江南园林。古典园林在江南无处不在,苏、杭、锡、扬诸名城无不以园林著称,然而兰亭园林却因融汇了秀美天然的山水风光而别具一番景象,恰如王羲之《兰亭序》所描绘的那样:“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此外,兰亭更比其他园林胜出一筹的是它独特的历史文化沉积,由于这里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的渊源,在书坛独享“书法圣地”的盛名,因而又成为中国一处古老而重要的文史遗迹。王羲之的出现,《兰亭序》的问世,造就了兰亭的独特地位,使今日兰亭列于全国四大名亭之首,也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的登峰造极之作,也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永远的佳话。昔年两晋文人有一个习俗,在每年阴历三月初三,要临水流觞,以除不祥,称为“修禊”。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约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并亲朋子侄41人聚会兰渚,行修禊之礼。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等人列坐于蜿蜒曲折的“之”字形小溪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逐流漂浮。倘若酒觞滞留于某人面前,此人就得即兴赋诗一首,诗如不成,则罚酒三觞。在这次雅集中,计有26人作诗37首。

事后,王羲之将诗汇成一集,即《兰亭集》,并为此作序一篇,记叙兰亭山水之美和聚会场面之盛,抒发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序文共324字,字字珠玑。这就是被褚遂良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序》。据传,王羲之在翌日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重书序文,一连重书数遍,却再也捕捉不到当时挥笔写下精粹之作的精髓。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兰亭之娱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而兰亭更借助他的《兰亭序》名噪天下。

随着风云变幻,兰亭几经迁址,早已不复旧面貌。明诗人袁宏道于万历年间旅越,来到已非原址的兰亭时,曾感慨地赋下一首《兰亭》诗:

定武石空在,兰亭迹已讹。

清流大概是,峻岭果然多。

古屋穿新雷,苍松瘦老柯。

墨池闲贮水,犹得放村鹅。

今天的兰亭,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郡守沈启重建,经1980年全面修复。依山傍水,四周依然是崇山峻岭;浅溪绿荫,园中还是那茂林修竹。步入兰亭景区大门,一条竹荫小道曲径通幽,数只红冠白鹅在一池碧水悠闲嬉戏,一种超然于世外的感觉迎面扑来。景区内布局错落有致的“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每一景都精巧地融入了“二王”之迹、书圣之灵。

在鹅池碑亭中,一通石碑上刻有王羲之、王献之共同书写的“鹅池”两字,两个字一肥一瘦,人称独一无二的“二圣”合璧“父子碑”。在御碑亭中,矗立着中国最大的古碑之一,这是一通御碑,碑正面为爷爷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全文,背面为孙子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七律《兰亭即事》,人称绝无仅有的“祖孙碑”。在小兰亭中,另有一通康熙御书的“兰亭”手迹碑,经游人长年摩挲而致字口稍微变平,被称为君民以“手”同书的“君民碑”。“兰亭三碑”是景区的精华,被称为“兰亭三绝”。

真应该感谢这些没有留下姓名的父老乡亲,正因为他们在千年岁月中的细心维护,正因为他们在突发事件中的勇敢抢救,才使兰亭这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致毁灭,才使“三绝”这无法复制的人类瑰宝得以留存。

兰亭历经迁移,总算留存至今。“兰亭三碑”虽被破坏,也未伤筋骨。然而兰亭精粹所在的《兰亭序》,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劫难。

《兰亭序》是王羲之家族的传家宝,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王家七世孙智永的手中后,出家为僧、没有子嗣的智永又将这一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其时酷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正在大量搜集他的书法真迹,更屡次重金悬赏索求《兰亭序》这一书法珍宝。据说在获悉真本藏所后,唐太宗三次召见辨才,因辨才始终诡称真本已在战乱中散失,遂派监察御史萧翼乔装为潦倒书生,到越州拜访辨才。在弈棋吟咏、酒酣耳热之际,辨才得意忘形地夸耀其手中珍藏,出示了悬于屋梁的《兰亭序》真迹,被萧翼乘隙盗回长安,并致辨才痛心疾首,惊悸而亡。

P1-3

序言

从对历史散文的偏好,到尝试对这一题材的创作,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不断开拓,十余年来,蒙数家出版社厚爱,居然也出版了二十余本相关著作。作品思绪所涉,均系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笔锋扫描所及,少则也有二三百人,更由于钦慕骚人墨客,尤喜为他们画像。自知黔驴之技,力所不逮,难免画虎类犬,花非花,雾非雾,但既然已倾尽全力,也就感到坦然自若了。

在笔下的众多骚人墨客中,少不了书画名家的身影。一位熟识的资深编辑因此建议,不妨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写、补充,出一部关于历代书法大家、画坛巨匠人生故事的新作,以飨爱好书画艺术的读者。这一颇具诱惑力的建议,激活和鼓动了我对此题材的写作兴趣,遂尽己所能,参阅书刊,搜索枯肠,并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画人生》。

名为《书画人生》,写的对象自然是书画家,而着眼点则是他们各具特色的“狂笔”与迄今犹存的“墨池”。在艺术家的艺术人生中,除了与历代文人共同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外,还往往蕴涵着一种喜怒无常、放纵不羁的浪漫,同时也渗透了一种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的勤奋。灵感在癫狂中油然而生,作品在酒醉中一挥而就,“狂”是艺术家的天赋本色,个性使然。而“临池学书”、“池水皆黑”的刻苦努力,不仅体现了艺术家苦心孤诣的追求,更酝酿了他们的艺术在未来某一天的厚积薄发、刀笔生辉。

一支支狂笔,画下了一幅幅传世绝品;一方方墨池,造就了一个个书法大家。欣赏艺术大师们的书画作品,一饱眼福,尽情享受他们带来的美感;走进艺术大师们的书画人生,一阅身世,深刻感受他们经受的艰辛;透过艺术大师们的笔墨春秋,一览古今,真正了解他们不懈的努力。他们前赴后继,一代又一代托起了历史悠久、传承深厚的中国书画,使之以强烈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艺术形态,在中国文化艺术史册上谱写了重要篇章,也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位朋友希冀本书能纵观、记叙和点评东晋至晚清1600年间,自书圣王羲之到海派巨匠吴昌硕的数十位顶级大师之书画人生,并以他们为主线粗略地勾画出古代中国艺术史的梗概。这显然高估了我的知识和能力,于我和王晓旭女士来说,既无资格和勇气点评艺术大师们的传世之作,更无勾画古代中国艺术史的梗概之奢望。

有一则成语叫“布鼓雷门”,它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王尊传》中的一句话:“毋持布鼓过雷门。”雷门原是我家乡会稽(今绍兴)的一座古城门,城门有大鼓,击打时轰然之声竞能闻于洛阳。成语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在雷门前击布鼓(布蒙的鼓),也就是说切勿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而我正犯了大忌,既不善书又不擅画,却斗胆为古代书画名家著书立传,在众多方家面前,也无异于班门弄斧、“持布鼓过雷门”了。

谢善骁

2011年5月于人济山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0: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