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商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孙宝镛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商鞅,汉族,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商鞅在秦执政约二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孙宝镛的《商鞅》描摹了秦国日渐强悍的勃勃脉动,更刻画了强秦推手商鞅非凡的心路历程,窥探了他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内容推荐

战国时期,秦国狂飙突进席卷六国,风源是谁?商鞅!商鞅的改革缔造了伟大的孝公王朝,秦国由此觊觎中原。《商鞅》描摹了秦国日渐强悍的勃勃脉动,更刻画了强秦推手商鞅非凡的心路历程,窥探了他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商鞅在英明的孝公身旁叱咤风云,但秦太子已经把牙咬碎……

《商鞅》的作者是孙宝镛。

目录

第一章 不用则杀

1 “快逃!我已经让魏王杀掉你!”

2 逃往何处?

3 你带束脩了吗?

第二章 游说秦王

4 穷乡僻壤激情

5 寡人总是乐不起来

6 孝公没听完就响起鼾声

7 秦王要的是霸道

第三章 廷辩雄风

8 志同得友

9 甘龙和杜挚辩不过卫鞅

10 她那一双乌溜溜的眼睛

第四章 立木为信

11 真金不怕火炼

12 马姝吓了一跳

13 略施小计夺廷尉

14 谁把柱子挪到北门,赏金五十

第五章 以刑去刑

15 辛叔吓起一身鸡皮疙瘩

16 乙妹也受了黥刑

17 乐极生惊

第六章 流放无辜

18 你们等等再看

19 赞美变法也不行,流放!

20 孝公真的动怒了

第七章 营造新都

21 景监想出了好办法

22 金鸟让孝公喜不自胜

23 两个逃奴的目标:杀卫鞅

第八章 初试兵锋

24 难道中了魏军的埋伏?

25 元里:拉回三车左耳朵

26 没有说一不二的威权怎么行?

27 在盐氏受到三面夹击

第九章 迁都咸阳

28 新都定名为咸阳

29 典狱说:屠杀无辜,下官不忍!

30 既是轻罪重罚,则卫鞅当斩!

第十章 太子犯法

31 我需要的是成功,而不是同情

32 姬欢说:我心里有数

33 甘龙说:只有太子能救姬欢

34 由大良造决定怎样处置太子吧

第十一章 天子致伯

35 巧妙的斛

36 公孙贾被黥

37 天子送来祭肉

第十二章 背信欺友

38 诸侯大会没有结果

39 天赐良机

40 既然你我各为其主

第十三章 封君封地

41 孝公封他为商君

42 商鞅一呼百应

43 赵良说:不敢以君为友

第十四章 作法自毙

44 孝公终于“抛弃”了他

45 商君有法:无验不能留宿

46 车裂殉志

试读章节

公叔痤仰卧在席上,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他觉得心里憋闷得慌,任他怎样使劲地捌气,那气息还是不够用。他不得不坐起来,双手伏在凭几上,觉得这样似乎好一些。他张着大嘴,大口大口地往里吸气。喘一口,就是一次痉挛,全身都在蜷缩和伸张之中蠕动,让身边看他的人都替他觉得痛苦。

他的病本没有这样严重,但是刚才同魏王的谈话,使他的心里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紧张和内疚。他不能在自己末日将临的时候,再埋葬一个英才。像卫鞅这样的人,他公叔痤这一辈子也没有见过几个。卫鞅学识渊博,思路清晰,判断准确,刚毅果断,是个难得的相才,如果哪个国家得到了这个人,那个国家就会得到难以估量的好处。他公叔痤作为魏国的国相,国王以下最高的官职,魏王最重要的谋臣,在临终之前,不但没有能够让魏王重用他,反而要建议魏王杀了他,他真的于心不忍,于情有愧。正是这种愧疚的心情,使他的哮喘变得剧烈起来。

“这样的人才,杀不得!”他在心里想着。然后对贴身的家臣说:“快去!把卫鞅叫来。我有要紧的话对他说,让他无论如何也要来一趟。”他决心把魏王准备杀掉卫鞅的消息告诉卫鞅,让他及时逃跑。否则,他是必死无疑。不用说不逃,就是逃慢了,这个人就没有救了,如果卫鞅果真被杀掉,他是死活都不会心安的。

找卫鞅并不难。卫鞅是公叔痤的中庶子,这是一种管理家族事务的家内小官,就住在公叔家的西侧院。公叔家的食客,都住在那里。卫鞅这时正在那里鼓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弹瑟。

虽然公叔国相的食客有上千人,但能够像他这样鼓得一手好瑟的人还真不多。人与人真是没法比,有那么一些机灵的人,学什么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瑟是一种外观很像琴的乐器,不过比琴宽大,因此奏出的声音低沉,奏得不好,就像蝉鸣。但这种乐器到了卫鞅的手中,似乎获得了某种灵性,发出的声音显得雄壮、刚毅、坚强。他高兴的时候弹奏,想心事的时候也弹奏。近几天公叔国相病重,他已经几天没有见到公叔痤了,当然谈不上高兴。

那家臣循着瑟声找到卫鞅的房间。卫鞅正跪坐在瑟前,两手或交替地或同时地在那二十五根弦上轻轻地抚弄着,发出雄壮悦耳的乐声。鼓瑟也和抚琴一样,是要讲究很多规矩的。比如,要先洗手更衣,坐得要端正,心里不要有杂念等等,这正适合想心思——如果想心思不算杂念的话。

那家臣低下头,敲了敲卫鞅的房门,说道:“卫公子,国相大人有请。”‘‘中庶子”有两种,一种是太子东宫的官,另一种是卫鞅这样大臣家内的官,与家臣无大差异,官职低微。因此,人们一般都称l呼卫鞅为“卫公子”而不是称呼他的官职

瑟声停止了。“吱”一声,屋门被从里面推开,卫鞅低着头走出房门,穿上鞋子,又低着头躲过草檐,走下屋阶,那时的房子都很低矮,根据《周礼》的规定,士的房子,墙壁只能三尺高。这一是受当时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限制,不可能把一般的房舍盖得太高,另外,那时还没有出现床、椅、凳之类的高足家具,人们坐和卧都是在地上,加上尖的屋顶,三尺高也就够用了。当然,周天子的规定,诸侯们早已不当做一回事情,突破规定的事比比皆是。卫鞅的房子,不止三尺高,但也不会高出太多,他个子大,出人还是要低头弯腰的。

刚走出屋子,他一时适应不了这样强的光线,眯缝着双眼。过了一会儿,他把眼睛睁开了。这一双眼睛,特别明亮,如果它在暗处,一定会发出熠熠的光。那是一双标准的丹凤眼。这双眼睛配上那一双浓重的微微翘起的眉毛,给他的脸增添了几分威严。让人觉得不足的是那一只鼻子,显得平了一些,使得整个的面部都让人觉得缺乏一种起伏感。嘴唇很薄,按一般人的经验,这样的嘴是能言善辩的。不过,他的脸形很不错,近似于倒过来的梯形,既有几分英气,又显得刚毅。特别是面部各个器官搭配得当,使他不失为一个英俊的男子。他的前额没有抬头纹,却有两道纵贯眉宇的深沟,这是那种喜欢锁眉思索的人常见的。看样子,卫鞅也就在三十岁上下。

“国相大人病情突然加重,他请先生一定到他那里去一下。”那家臣对卫鞅说。

卫鞅也是很想见一见公叔痤的,便跟着那位家臣来到公叔痤的正堂。公叔痤还是蜷缩着,怀里抱着一个木枕,顶在胸窝,好像这样能使气息充足一点。随着胸部的剧烈起伏,脖子也在一挺一挺的。老先生的眼窝深陷,两腮也深陷,颧骨却高高地突起来。他见卫鞅来到身旁,一时说不出话来,光是伸出了一只瘦骨嶙峋的手。卫鞅看见公叔痤瘦成这个样子,就想掉眼泪。

“国相大人,怎么只有几天没见,病情就加重了?”卫鞅跪坐在公叔痤身边,把臀部落在脚跟上——这是那时人的习惯坐法——拉住公叔痤的手,说道。

“卫鞅,你……快逃命吧!魏王……很快就会……派人,把你……抓起来,他会……杀掉你的。”公叔痤见到卫鞅,情绪好了些,病情也略显平稳,但说话还是比较费力。他又对身边的家臣说:。“你到计会(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会计)那里去支几锭黄金,交给卫鞅公子,让他做路费。”

“太人,我既没有触犯魏国的法律,又没有做什么不利于魏国的事情,魏王为什么要杀掉我呢?”卫鞅不解地问。

“让你逃,你……就快逃吧,没有时间……多说了。”

公叔国相看卫鞅不肯逃,就很吃力地把不久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卫鞅。

卫鞅来到公叔痤府上做中庶子,已经一年多了。公叔痤觉得这个年轻人不同凡响,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他觉得这是个治国贤才,便准备找机会向惠王推荐。但未等找到机会,他就病重。魏惠王听侍医说,公叔痤病情很重,可能不久于人世,就亲自到公叔痤家中慰问。魏惠王就是现任的魏王。“惠王”是他死后的谥号,是后人对他的称呼。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为魏惠王,而当时的人是不可能这样称呼他的。

那些表示慰问的寒暄话过后,惠王问公叔痤:“公叔国相,万一先生的病不见好转,国相百年之后,谁来接替先生担任国相为好呢?”那时人们忌讳直接说到“死”字,“百年之后”,就是“死”的讳称。

公叔痤觉得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就对惠王说:“大王,去年经人介绍,从卫国来到老臣家一个年轻人,姓公孙,名鞅。老臣让他做了我家的中庶子。因为他是卫国的人,所以人称卫鞅。别看这卫鞅现在才只有三十岁。但经过老臣一年多的观察,无论从学问、见地上讲,还是从韬略、计谋上讲,这个年轻人都不在老臣之下。如果大王能够重用这个人,他一定会为我们魏国做出重大的贡献。所以,别说是在老臣身后,就是老臣在日,也想向大王建议把国家大任交给这个年轻人。老臣不能耽误后进,甘愿退下。”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