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婚丧礼仪/新农家文化生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苏文菁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这个时代礼俗的读本,主要介绍了四方面礼俗——结婚礼俗、寿诞礼俗、丧葬礼俗和商务庆典礼仪。其特点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

本书既是良师,能够在人们日常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个“手册”的功能,让人们能够很快地在相应的章节里找到需要的指南性的资讯;本书还是益友,只要我们翻阅它,就有开卷有益的收获,更能够为未来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礼仪知识储备。

内容推荐

礼仪习俗事关圆融和谐,本书由结婚礼俗、寿诞礼俗、丧葬礼俗、商务庆典礼仪四部分组成,由传统到现代,详尽介绍了备种礼仪习俗,供广大百姓参考借鉴!

目录

第一章 结婚礼俗

第一节 中国传统婚姻礼俗

 一、传统婚嫁程序

 二、传统婚礼仪式

 三、传统婚礼中的求子习俗

 四、传统婚礼的禁忌

 五、传统婚礼习俗中的文化意韵

第二节 现代婚礼

 一、结婚登记

 二、结婚准备

 三、结婚仪式

 四、婚宴礼仪

 五、婚礼服饰

 六、婚礼程式及礼仪

 七、回门礼节

第三节 婚礼文书

 一、喜帖贺婚祝词

 二、结婚对联

 三、结婚礼文

第二章 寿诞礼俗

第一节 生育礼俗

 一、传统诞生礼仪及其蕴涵的文化

 二、现代生育礼俗

第二节 生日礼俗

 一、民间庆祝生日的习俗

 二、成人礼俗

 兰、现代生日庆典方式

 四、生日晚会

 五、生日礼物

 六、常见的生日祝语

第三节 祝寿礼仪

 一、做寿习俗

 二、祝寿仪式及程序

 三、名人诞辰纪念仪式

 四、参加寿典宾客礼仪

 五、祝寿用品、祝寿礼品

 六、贺寿文书

第三章 丧葬礼俗

第一节 传统丧葬礼俗

 一、传统丧葬程序

 二、传统丧葬葬法、葬式、葬制

第二节 现代丧葬礼仪

 一、现代民间丧葬礼仪

 二、殡葬的改革

第三节 现代吊唁礼仪

 一、吊唁的方式

 二、吊丧的礼仪

 三、参加追悼会的礼仪

 四、发吊唁函电的礼仪

 五、到死者家中慰抚死者家属的礼仪

 六、参加丧葬事务的礼仪

 七、吊唁的馈赠礼仪

第四节 祭扫礼俗

 一、传统祭扫仪式

 二、现代祭扫方式

 三、参加祭扫活动的礼节

 四、祭扫供品、鲜花的礼仪

第五节 丧葬文书

 一、讣告

 二、悼词

 三、挽幛挽联

 四、唁电唁函

第四章 商务庆典礼仪

第一节 商务开业礼仪

 一、不同类型的开业仪式

 二、开业仪式的具体筹备

第二节 商务庆典礼仪

 一、商务庆典仪式的分类

 二、商务庆典的组织礼仪

 三、出席商务庆典的礼仪

第三节 商务宴请礼仪

 一、宴请的类型

 二、宴请的原则

 三、参加商务宴请的礼仪

试读章节

二、成人礼俗

1.传统成人礼俗

许多地区、民族在孩子成长到12周岁的时候,其生日纪念特别受到重视,大多伴随着一些礼仪。这些礼仪,在各地的称谓、内容、方式都不同,但基本上都标志成年的意义。作为表示时间的周期,“十二”的意义在于是一轮循环’的完成,一个圆满的结束。与小孩百天挂锁相承接的圆锁仪俗(:有的地方也叫做脱锁礼)就在孩子12周岁生日的时候一起举行。

与圆锁相类似的是“还愿”习俗。福建、台湾等地则是把孩子带到挂锁时许愿的那位女神的庙里,摆上贡品并且烧香磕头之后,方能除去百家锁。假如说是要向织女星许愿挂锁的话,那么就要在七夕的那个晚间向织女星拜祭后方能脱锁。华北许多地区则是选择到奶奶庙去举行圆锁礼。12岁举行的还愿、脱锁礼,更多的是意味着孩子已经告别了过去的孩提时光。

成年礼作为传统四大人生礼仪(诞生、成年、婚、丧)之一,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及独特性。它的典型意义就是体现。在它通过一套严密的仪式活动将处于孩童期的少年引导进入成年期。所谓成年,就是指人发育到了成熟的年龄阶段。成年礼正是为了对这种成熟加以肯定和强调而举行的仪礼。

传统的成年礼又称之为成丁礼,其仪式是冠礼和笄礼。古时候,汉族男女都会在其幼年时把头发扎成状如牛角的小髻,垂在脑后,称之为“总角”或“垂髻”。女子到了15岁之时,行“及笄”礼。笄是古代妇女用于盘头发的簪子,女子及笄,则标志着已经成年。男孩15岁左右,接近“成丁”时,就要开始“束发”。

古代男子到20岁才能行“冠礼”。男子加冠之前为“童子”,接近加冠年龄之时为“弱冠”。冠礼在宗庙举行。准备加冠的青年的父亲先用占卜的方法决定行礼的日期,并决定要请哪一位宾客来为青年加冠。确定后通知宾客。到行礼那一天,早晨应将一切准备好,准备加冠的青年则在房中站定。父亲请宾客进门,人宗庙就位,加冠的青年也从房间出来就位,然后行礼。宾客把规定的服饰给青年加上,共进行三次,分别称之为“始加”、“再加”、“三加”。礼毕,宾客举杯敬酒,祝福青年。青年由宗庙西边台阶走下,然后去拜见他的母亲,见过母亲以后,则回到西阶以东,由宾客给他起一个字(名字的字)。礼成,青年之父送宾客出庙门。被加冠的青年先见他的兄弟姑姊,随后去见乡大夫、乡先生等人。青年的父亲则是以酒款待所请的宾客,并且送他柬帛,俪皮,最后敬送出家门。

冠礼除了加冠、拜见以外,文化意义比较浓厚的是取“字”。我国的人名俗称“名字”,其实古时候“名”和“字”是有区别的。字是在冠礼的时候才给取的,此前是没有字的,所以说“童子无字”。只有在长大成人之后,行过冠礼了,才有了“字”。所以“字”也标志着这个人的成年。

古代成年礼是指男女青年成年时举行的礼仪。其礼仪的形式因民族与地域的不同而各具不同,但总的来说,多数都是借行此礼仪来向青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技能及习俗禁规。“成年礼”则标志着少年时代的结束,并将男女两性的角色予以了社会化的判定。青年从此就步入了成人的行列从而享受公民权和恋爱权,开始新的成人的生活。

2.现代成人庆典方式

现代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是近年来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在16~18岁青年中倡导开展的公民素质教育活动。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士(特别是学生)踊跃参与这项活动。2005年5月4日上午,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的近万名中学生18岁成人宣誓仪式,这些青年度过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五四青年节”。

16~18岁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按照我国宪法租法律的有关规定,年满16岁的公民要领取居民身份证,年满18岁则意味着已经步人成年,已依法享有公民的权利,同时也依法承担公民的义务。8岁是现代成人的重要标志及生活的新起点;16岁开始则是成人预备期,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变,身心发生质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有的人把这一阶段称之为人的“第二次诞生”。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正是针对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开展的。

我国目前开展的成人仪式教育主要包括公民意识教育、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和成人宣誓仪式三个环节。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利用青少年年满16岁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契机,开设公民教育课、法制课等形式,让青少年掌握宪法和法律的有关知识,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志愿服务主要是组织16~18岁青少年参加一定时量的公益活动,使他们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增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及培养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和能力。成人宣誓仪式主要是组织年满18岁的青年面对国旗宣誓、领导勉励、前辈祝愿、成人心声和颁发成人纪念物等。三个环节有机联系,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

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已得到各方面人士的充分肯定及热情支持,在一些地方还已经立法。例如,1995年3月16日,在广州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12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确立“广州成人宣誓日”的议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9月1日正式确立每年10月18日为“广州成人宣誓日”。从长远看,通过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来运作,促进、规范和保障这项活动的开展,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一定会在我国广大青少年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P105-107

序言

礼仪是文明社会的软性行为准则,其民族性、时代性与区域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文明,特别是创造了农业文明的典范。相应的,中华文明中就包含了一整套由中华文化生发出来的,能够很好地协调农业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礼仪观念与行为规范。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社会的进程为外力所改变,包括传统礼仪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更新自我、发展自我的严峻挑战。特别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经历了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选择的偏执,也经受了主体文化失语的苦痛。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经历,我们对传统与现代有了新的认知与感受。我们认为,今天的世界是多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与激荡的结果,我们也应该理所当然地成为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继承者与享有者。

所以,我们的礼仪应是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融合。全书共五个篇章,在这些篇章里,我们将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礼仪与当代工商社会的礼仪融合在一起。在我们看来,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状态,作为当代中国人的我们有“传统”与“当代”、“中国”与“西方”的多种选择;当我们有了选择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感到无助,我们的心灵就插上了自由的翅膀。

我们不仅关注我们的职业生涯,我们同样关注日常的生活与人生中的重要片段——在我们一天的不同时间和我们一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精彩的一出戏,不因为日常生活的平凡而有所怠慢,不因为人生重要片段的短暂而随意马虎,更不因为职业工作的重复单调而有所松懈。有规有矩的礼仪规范让我们生活在张弛有度的状态之中。

本书既是良师,能够在人们日常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个“手册”的功能,让人们能够很快地在相应的章节里找到需要的指南性的资讯;本书还是益友,只要我们翻阅它,就有开卷有益的收获,更能够为未来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礼仪知识储备。

本书由苏文菁(福州大学教授、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负责全书的体例、篇章结构与全书的审稿。刘秉浩(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负责第一章的写作,林萍(华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系教师)负责第二章的写作;姜倩(福建师范大学旅游系副教授)负责第三章的写作;吴允萱(华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系教师)负责第四章的写作。

本书只是这个时代礼俗的读本,我们期待它能够为这个时代所接受,为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带来生活的乐趣与智慧。

苏文菁

2010年6月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