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止木是飞鸟暂时歇息的树枝,纷扰繁杂的社会,你是不是也想放慢脚步,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之所,栖止木就是我们心的停泊之处。它让我们远离喧嚣,静静地沉淀内心的杂陈,为了更远的旅行。你会喜欢它,不仅仅因为它独特的表白和叙述方式,更因为它对每位读者真诚、细致地引导与启迪。
在忙碌的社会中,你的心是否也像久飞的飞鸟一样,很难找到可以停下来,让心安静呼吸的树枝?日本第一位荣格分析大师,村上春树、吉本芭芭娜、几米的心灵导师。用75个心灵故事,“治愈”人生难以解开的心结,温润被纠结拉扯的心,放慢越来越机械的脚步。现代人可能很注意养生,可是却很少去照顾自己的心灵。
本书原来是《周刊朝日》上的连载专栏,书中提到河合先生以心理咨询师和文化厅长官的身份,所亲身经历的许多事情。多年来河合先生接触过无数的人,在和他们谈“心”之后,他发现了许多发人深省的人生哲学。 他说人类的“脸”真有意思,没有两个人的脸是完全一样的。同一个人的脸也有惊人的表情变化。“心”又何尝不是呢? 许多不同于常人的观点,让人心平气和地感到确实有道理。
8.蛹内蛹外
趁着文化厅工作的空档,有时候我也会去参加临床心理方面的研讨会。最近我去参加了学校辅导员的研讨会,听取不良少年渐渐改过自新的经历。出席这样的聚会,好像回到老巢一样,感觉好轻松。
说到学校辅导老师,本来就因为学校里不上学的中辍生和虐待事件增加,而令学校认为有必要设立和学生深入谈心事的老师,设立后的效果正在逐渐提高中。因此最近学校来找我咨询青少年事件的情况也增加了。
另一方面,也有辅导老师说“心理”问题可以谈,但对于不良事件的情况却不知道该如何对应。关于这一点我有以下的想法。
我以前就常常说,青春期就像毛毛虫要变成蝴蝶之前先变成“蛹”那样。从外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变化,其实内部却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对于自己内部正在发生的大变化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并不明白。因此,无论如何都会变得沉默寡言,好像变得很内向。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渐渐地不去上学。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内部所发生的大变化被泄露出来时,往往表现出不良的行为。这种情况,其实孩子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样做。总而言之,不做出一点什么事情,他们心里就不安稳。
如果能充分理解这一点的话,对于遇到中辍生或窝在家里不讲话的孩子,和遇到不良少年基本上是相同的。
“不管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只要经过这段期间之后,就会好好长大成人,所以这个期间就陪他们度过吧。”
如果有这样的觉悟,从正面好好面对他们,就没有问题。
当然,如果是不良少年的情况,就算想找他们来咨询室谈话,应该也不可能。不过,不管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他们见面,只要能保持上面提到的态度,无论行为多粗暴或愤怒吼叫的孩子,也都会渐渐改变。其中也有亲自来咨询室,愿意好好谈的孩子。
话虽这么说,关于不良少年的问题,必须掌握适当的时机,如果到了他们结成帮派开始集体惹事生非的时候,就很难处理了。这方面依然需要有长久的经验,有时还找不到适当方法,不过还是要保持不变的基本态度。
可能有人认为对于不良少年,女性不适合去当辅导老师,我想只要能保有前面所说的基本态度,男女并没有关系。在这里发表意见的辅导老师也是女性。
这里虽然提到辅导老师的事情,然而根本上父母和老师也一样。只要把所谓青春期想成是“蛹”的时期,那么经历某种程度的“粗暴”体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时候身为“蛹”的守护者的大人,不要逃避,要好好地从正面去面对他们,这点很重要。如果这时候逃避了,只会把孩子贴上“坏”或“异常”的标签,那么这只会助长孩子变得更奇怪而已。
9.保存与破坏
文化厅的工作之一,是文物的保存,因此我们和全国的博物馆、美术馆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去参观了奈良国立博物馆所举办的特展“大佛开眼1250年东大寺总览”。自从大佛开眼以后已经历经1250年了,在这期间遭遇过两次兵火,然而却能保存相当多的文物。展示品的质量都相当可观,令人敬佩。
我看到那著名的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的立像时,感受到难以言喻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在阴暗的佛堂中的菩萨像,正如所谓。拜观“那样,心中会意识到’拜”的对象,然而在这里那姿态原原本本地显露在光中,虽然不是很强,但感觉到这正是“艺术品”。
以艺术品来说,也非常不简单,而且以前从来没看过菩萨像的背面,现在却可以从各个角度来眺望。望着之间不禁涌出想双手合十的情绪,真是不可思议的体验。
因为是在鹫塚泰光馆长的陪伴说明下观赏的,因此可以了解细节的事情,更增添无穷趣味。我对佛教整体学习不够,但只有《华严经》,在研究明惠上人的《梦记》时,稍微研读过,因此对《华严经》特别感兴趣。在卢舍那佛像中,佛身上既画了极乐世界也画了地狱,真是表现了世界的本身。
我因为工作上和各种人一对一地对谈过,在那之间,我一直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孩子的心中有“宇宙”,我也觉得这些佛像真的就是那样体现的。
这一尊一尊的佛像能继续保存得这么好,令我十分感动。从大佛的事情,我联想起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扬大佛。想到遭到那样严重的破坏时,鹫塚馆长说明有些资料也散逸流失了,并提到:
“日本在废佛毁释的时期(明治初年排除打击佛教的运动。1868年公布神佛分离令,以此契机以神道家为主破坏各地的寺院、佛教,强制僧侣还俗等),似乎也做了相当糟糕的事情……”
我听到这里,吃了一惊。文物的破坏事件,并不能只责备别的国家。
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之后,一面看着展示品,心里一面想着其他的事情。巴米扬大佛的破坏,应该没有人会认为是好事。这么难得的文物遭到破坏谁不会感到惋惜呢?
然而,在日本这种自己“破坏文化”的事情,现在难道不是也在进行中吗?展览会中所陈列着的“文物”的保存本身就是很明确的证据。
不过,“文化”并不是眼睛能那么明确看见的东西。日本人传统中所拥有的“文化”,比如日语,就受到日本人急速的破坏。这样好吗?
这是一个难题。文物应该受到保存,但是“文化”和”传统”是活的东西。活的东西要继续变化才有意义。不适当地想要“保存”,或许可能反而断送了生命。
置身于古代佛像的包围中,我不禁思考起现在的日本文化。
P22-27
村上舂树为什么去见河合隼雄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河合隼雄”名字时脑海里马上跳出来的问题。
实在地说,我也是被村上春树的名字吸引,才意外而又幸运地“遇见”河合隼雄的。
村上春树和河合隼雄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94年的5月5日,地点不是在日本,而是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
当时,村上的《奇乌行状录》前两部已经出版,第三部还在创作中,脑筋正笼罩在一片迷雾中,自己被故事包围着,许多情节纠缠在一起,无法掌握适当的前进方向。
用村上自己的话说:“不过,在那样的状态下,与河合先生面对面谈着各种事情时(几乎没有谈到小说的事),头脑里却感觉到好像痒痒的、逐渐放松似的、不可思议的温柔感。要说是‘疗伤’或许太过于小题大做,总之好像整个人松了一口气。河合教授真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我想难怪社会上有那么多热烈的迷,或信徒——我身边也有几位。和河合先生面对面谈话,我每次都很佩服,他绝对不会像要以自己的想法去推动对方的样子。反而是很小心注意,不要去妨碍对方的思考和自发性动向。应该说,反而是配合对方的动向,一点一点地在移动、调整自己的位置。比如,他知道我那时正在写小说,便断然停止可能会诱导我(或我的作品)的发言,并几乎都在谈一些毫不相关的话题。结果,为我启发提示了几种自然思考的可能性,让我可以在那前方,自己发现方向。因此我想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受到他相当多的鼓励。”
村上春树和河合隼雄的第二次见面,地点是在日本京都,那里正是河合先生的家乡,村上搭乘着新干线前去拜访。他们尽情畅谈了两个晚上,这次更像密友一样喝着啤酒,吃着小菜,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村上说:“我尽情地把过去到现在还没说过的事情提出来跟他谈。老实说,能够如此自然地完成这样完整而尽兴的对谈,对于天生口才不好的我来说,其是非常稀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奇迹。”
还是把话说回来,村上如此推崇、看重和敬仰的朋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河合隼雄是当今日本最为重要的心理学大师,同时,也曾任日本的文化厅厅长(大概相当于我们的文化部部长吧)。他在日本的文化建设和传承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而不可忽视的角色。大家都知道日本的除夕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情是日本广播协会(NHK)举办的跨年红白歌会(大概相当于我们的春节联欢晚会吧)。新年钟声敲响后,歌会结束,河合隼雄与四位专家发出新年展望的第一声(我们是国家领导人的新春寄语吧)。在这个对谈节目中,河合隼雄把世界和平、全球环境、国民健康和文化传承这四项内容摆在比什么都重要的位置上向日本国民进行传达,由此可见他在日本德高望重的崇高地位。
第一眼看到河合隼雄的《大人的友情》和《心的栖止木》,马上就动了把它带给中国读者的念头。其中。幸福和安心”一文中说道:“与其思考‘幸福’,不如‘安心’更重要。能够做到‘安心立命’的人,彷佛‘实实在在扎根于大地之上,只要去到他身旁,他就会让你感到安心。’”
看罢这段,我马上停止阅读,立即给我们的版权经理Lina写了封E-mail,请她帮助签下这两本书的版权。
从那一天起,河合隼雄的书就常驻我的案头了,成为了伸向心灵的一根宝贵的栖止木。让心灵在浮躁纷杂狂乱的出版现实面前,能够有片刻的安驻。
本书在《朝日周刊》的专栏连载过。很遗憾因为受到篇幅的限制,不得不删去十篇文章。要问我该割舍哪篇也令我犹豫,就凭日文书编辑矢坂美纪子女士的编辑感觉决定取舍。当时成为话题而拿来写的东西事过境迁,所以抱歉拿掉,此外也有在别的地方谈到同样事情的也拿掉,请多包涵。
说到文化这件事,因为和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想一面继续谈文化,一面触及“心”的话题。说到每周刊登好像很不简单,但幸亏托文化厅厅长这个职务的关系,而能继续不断地发现可以谈的话题。因为到日本各地参加他们所举办的文化艺术恳谈会,那时候《心的栖止木》专栏常常成为话题,让我感到很高兴。
本书的出版,承蒙矢坂美纪子女士的大力支持与照顾,在这里由衷表示感谢。
他的“仁心”具有感染力,让人很自然地放松自己,把心交给他,他能串联两个人的心,使人不再孤独。
——赖明珠
如果说,村上春树以物话的形式培植了“心的栖止木”,那么河合隼雄则从心理学角度培植了“心的栖正木”。二者异曲同工,都在这个心无所栖的时代告诉我们心栖何处。
——著名史学翻译家,学者林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