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特·施韦泽传》由爱舒所著,本书是一本关注未成年人阅读需求的书,由众多知名作家参与编写,兼备文学性、故事性和励志教育性等买点。饱含了对下一代的关爱情怀,旨在为正在关心孩子和家长们提供一套优秀的传记文学读物,满足读者“求知”“猎奇”“榜样模仿”等多种目标诉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阿尔贝特·施韦泽传/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爱舒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尔贝特·施韦泽传》由爱舒所著,本书是一本关注未成年人阅读需求的书,由众多知名作家参与编写,兼备文学性、故事性和励志教育性等买点。饱含了对下一代的关爱情怀,旨在为正在关心孩子和家长们提供一套优秀的传记文学读物,满足读者“求知”“猎奇”“榜样模仿”等多种目标诉求。 内容推荐 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像河底的鹅卵石一样,深深地嵌在历史的河床内。可以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吧。 《阿尔贝特·施韦泽传》由爱舒所著,《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是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之一,讲述了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故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小小顽童 1.瘦弱的婴儿 2.跟大家一样 3.善良的本性 4.父亲的书房与乡村小学 5.音乐与性格 第二章 反叛的中学时代 1.从职业中学到普通中学 2.在路易斯叔祖父家 3.成为优秀的学生 4.争辩癖与坚信礼 5.跌跌撞撞的毕业考试 第三章 博学天才 1.音乐家的第一位老师 2.用音乐感动名师 3.斯特拉斯堡大学 4.一个重要的决定 5.双料博士 第四章 转艺从医 1.虔诚的牧师 2.发愤的青年 3.老式风琴 4.寻找公益之路 5.非洲的召唤 6.八载学医之路 7.邂逅海伦娜 第五章 非洲之行 1.圆梦非洲 2.初到非洲 3.行医之旅 4.第一位黑人助手 5.丛林中的医院 6.土人娶妻 7.神奇的白人巫师 8.心灵的音乐 第六章 被需要的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坚守信念 追求真理 3.困境中奋进 4.敬畏生命 5.离开非洲 6.回到故乡 7.命运的转机 第七章 非洲需要我 1.重返非洲 2.志愿者加入 3.痢疾与饥荒 4.建设新医院 第八章 往返在欧洲与非洲之间 1.回到欧洲 2.偶遇黑人教师 3.自传《我的生平和思想》 4.心中的歌德 5.根斯巴赫的客房 6.非洲与欧洲之间的距离 第九章 世界在关注 1.第二次世界大战 2.终于结束了 3.访问美国 4.诺贝尔和平奖 5.夫人的离开 6.八十五岁的诞辰 7.在质疑声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8.晚年的追求 9.停止了劳累的生活 附录 阿尔贝特·施韦泽生平 获奖辞 获奖时代背景 阿尔贝特·施韦泽年表 获奖当年世界大事记 试读章节 阿尔萨斯是一个依山傍水、美丽富饶的地方,但它也是一处悲剧之地。它就像皮球一样被德、法两国不断地争来抢去,这是由于它地处德、法两大民族势力冲突的区域。这里一直是德国人居住的地方,直到路易十四时,这里被改隶于法国。1871年的普法一役,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又被德国收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里再次落入法国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枪声刚刚响起,希特勒便迅速将此地占领,此处又归属到德国名下;大战到了尾声德国一败涂地,此地又归法国所有。 1875年1月14日,阿尔贝特·施韦泽就诞生在这个悲剧、动荡之地。在施韦泽出生时,阿尔萨斯隶属于德国,所以施韦泽的前半生持有的是德国护照,直到1920年1月,随着《凡尔赛协定》的生效,施韦泽便成为了法国公民。 《最后一课》这篇出自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都德之手的非常著名的短篇小说,描写的就是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被德国人抢回,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故事。 也许正因如此,阿尔萨斯人通常说两种语言——法语与德语,当然施韦泽也不例外。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用德语完成的,尽管最开始的《巴赫论》是用法语写成的,那是应老师的要求,后来施韦泽又重新整理了当初法文版《巴赫论》的原有资料,翻写成比法文更好的德文版。德文版的《巴赫论》从原有的455页增加至844页,内容更加翔实。虽然著作是用德文书写,但是施韦泽在非洲与病人、管理机构等交谈时,或与朋友们聊天时,通常使用法语,这正是拜阿尔萨斯的特殊地理环境所赐。 施韦泽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父亲路德维希·施韦泽是一个贫困潦倒但受人尊敬的牧师。在施韦泽家族中出了许多牧师、教师、作家、音乐家。施韦泽的母亲阿德勒的家庭也是同样的,她是牧师的女儿,施韦泽的外公西林格尔在当地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牧师。西林格尔是一位启蒙运动的跟随者,非常具有18世纪精神,他经常向前来做礼拜的人们讲解他的新发现与对政治局势的新见解,并且大家也都非常喜欢听。他的另一大爱好就是研究管风琴,在当地,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管风琴家,他的即兴弹奏更是众所周知。 西林格尔对施韦泽有着很深的影响,虽然施韦泽跟外公的直接接触不是很多,但是在母亲的讲述中,外公的形象足以影响施韦泽。 P2-3 序言 ——他轻轻地在这地球上走过,留下绿草、鲜 花,撒下一路芬芳。 他是一位音乐天才,在音乐的道路上一生都未曾止步,他又是哲学与神学的双博士,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地活过了。”他完美地实践了人道主义,并在宗教、哲学、音乐等领域中发表了大量论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文献,晚年更是竭尽全力地呼吁反对核战。 听到非洲的苦难召唤时,他放弃了已拥有的一切,在苦读8年医学之后,终于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他和妻子海伦娜一起来到了非洲,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他们在这片蛮荒、贫穷、落后的土地上为非洲人民献上了全部的爱心、精力和智慧,几近50年。 在施韦泽看来,渴望生存、害怕毁灭和痛苦,不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也是每一个生命体都具备的本能。他的一生都在反对暴力与侵略,对于他来说,自己的生命充满了意义,而他身旁的一切生命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施韦泽深信宇宙间所有的生命都是结合在一起的,当我们致力于帮助别的生命时,我们有限的生命可体验与宇宙间无数的生命合而为 爱因斯坦这样评价施韦泽:“在20世纪的西方世界,施韦泽是唯一能与甘地相比的具有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的确,施韦泽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的伟人。在他的身上,充分地体现了古希腊人全面发展的理想和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完美结合。 施韦泽用纯净的灵魂感动着世间罪恶的一切,他用天籁般的音乐触动着世人的心弦,他那血肉之躯是存在于世间的菩萨,在这纷乱之中无所求,只是用一颗无私而善良的心去拯救那些受苦于疾难之中的人。在他的心里,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值得敬畏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