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亭·贵族之家》收入了屠格涅夫最重要的两部长篇小说。
屠格涅夫是俄罗斯伟大的著名作家,他典雅精致的语言与自身忧郁高贵的气质相融合。《罗亭》、《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品,在这两部小说里,屠格涅夫拓展了俄罗斯文学中独特的 “多余人”形象,写出了新旧交替时代,那些具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却又无力改变现实的一群人的尴尬处境。但是,这些人发出的质问、呐喊与自我批判的声音,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依然振聋发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亭贵族之家/外国文学名著名译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俄)屠格涅夫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罗亭·贵族之家》收入了屠格涅夫最重要的两部长篇小说。 屠格涅夫是俄罗斯伟大的著名作家,他典雅精致的语言与自身忧郁高贵的气质相融合。《罗亭》、《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品,在这两部小说里,屠格涅夫拓展了俄罗斯文学中独特的 “多余人”形象,写出了新旧交替时代,那些具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却又无力改变现实的一群人的尴尬处境。但是,这些人发出的质问、呐喊与自我批判的声音,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依然振聋发聩。 内容推荐 《罗亭·贵族之家》收入了屠格涅夫最重要的两部长篇小说。《罗亭》(1856)塑造了4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罗亭聪明,热情,好思想,善辞令,向往真理,憧憬未来。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和罗亭本人脱离现实、缺乏毅力等原因,他无论在事业上,还是爱情上,处处碰壁、事事败北。然而,罗亭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牺牲在巴黎的街垒之上,这一悲壮的结局又给沙皇残暴统治下的俄国带来一线希望之光。《贵族之家》(1859)鲜明、形象地描绘了俄国贵族的兴衰史。拉夫列茨基虽有远大目标,但怯懦得不知所措,甚至寄希望于贵族少女的指点与拯救。然而他于迷惘之时不断喊出的“怎么办?”却震动了整个俄国。 在这部小说《罗亭·贵族之家》里,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中独特的 “多余人”形象增加了新的笔触,细腻地刻画了这些人生不逢时、无所依凭而又自我矛盾的生活状态,饱含同情地描绘了他们不甘苟活而又无从抗争的尴尬处境。 目录 罗亭 贵族之家 试读章节 那是个静谧的夏日清晨。太阳已经高悬在明净的天空,可是田野里还闪烁着露珠。苏醒不久的山谷散发出清新的幽香。那片依然弥漫着潮气、尚未喧闹起来的树林里,只有赶早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缓缓倾斜的山坡上,自上而下长满了刚扬花的黑麦。山顶上,远远可以望见一座小小的村落。一位身穿白色薄纱连衣裙。头戴圆形草帽,手拿阳伞的少妇,正沿着狭窄的乡间小道朝那小村庄走去,一名小厮远远跟在她后面。 她不慌不忙地走着,好像在体验散步的乐趣。环顾四周,茁壮的黑麦迎风摇摆,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起伏的麦浪不断变换着色彩,时而泛起阵阵绿波,时而滚过道道红浪。高空中云雀在施展银铃般的歌喉。少妇是从自己的庄园出来,正要到离她家不过二里地的那个小村庄去。她的名字叫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李比娜。她是个寡妇,没有孩子,相当富裕。她跟弟弟,退役骑兵上尉谢尔盖·巴甫雷奇·沃伦采夫住在一起。他还没有结婚,替姐姐管理着田产。 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来到村口,在一问又破又矮的农舍前停下来。她把小厮叫到跟前,吩咐他进去询问女人的病情。小厮一会儿就出来了,跟他一起出来的还有一位老态龙钟的白胡子老汉。 “情况怎么样?”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问。 “还活着……”老汉回答。 “可以进去吗?” “怎么不可以?可以。” 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走进农舍。农舍里又挤又闷,烟雾腾腾…--土炕上有人在蠕动和呻吟。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朝四周看了看,在半明半暗中发现了老妇人那张枯黄干瘪的脸。她头上裹着格子围巾,胸口压着一件笨重的外套,呼吸困难,瘦削的双臂无力地摊着。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走到老妇人身边,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额头滚烫滚烫的。 “你觉得怎么样,玛特廖娜?”她俯身问道。 “唉——!”老妇人认出了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有气无力地说,“不行了,不行了,亲爱的!死期到了,亲爱的!” “主是仁慈的,玛特廖娜,也许你会好起来的,我给你的药吃了吗?” 老妇人唉声叹气,没有回答。她没有听清问话。 “吃了。”站在门口的老汉说。 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转身看着他。 “除了你,她身边没有人陪着吗?”她问。 “还有个小丫头,她孙女,可那、r头坐不住,老往外跑,野得很。奶奶要喝水她都懒得倒。我自己又老了,能管什么用呢?” “要不要把她送到我的医院去?” “不用了!干吗送医院呢!反正要死的。她也活够了。看来,这是主的安排。她连炕也起不来,哪能去医院呢?只要一折腾,她就会死的。” “唉——,”病人呻吟起来,“漂亮的太太,你千万要照顾我那没爹没娘的孙女。我们的老爷太太离这儿远,可你…-” 老妇人停住了。她说话很困难。 “你别担心。”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说,“我会照顾的。你看,我给你带来了茶叶,还有糖。你想喝就喝点吧……你们有茶炊吗?”她问老汉。 “茶炊吗?我们没有茶炊,不过可以借到。” “那就去借吧,要不我派人送一个来。你得叮嘱你孙女,叫她别走开。你告诉她,这样是可耻的。” 老汉什么也没有回答,只是用双手接过那包茶叶和糖。 “那就再见了,玛特廖娜!”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说,“我还会来看你的。你也别灰心,要按时吃药……” 老妇人稍稍抬起头,把手伸向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 “把你的手伸过来,太太。”她嗫嚅着。 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没有把手伸给她,俯身吻了吻她的额头。 “你得记住,”临走时她对老汉说,“一定要按照药方给她吃药……还要给她喝茶……” 老汉还是一句话也没有回答,只是鞠了个躬。 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来到空气清新的室外,舒畅地透了口气。她打开雨伞,刚想回家,突然从农舍的屋角旁过来一辆低矮的竞赛用双轮马车,车上坐着一位男子,年纪三十上下,身穿灰色缎纹麻布旧大衣,头戴同样质地的宽边帽。那人看见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之后,立即勒住马,向她转过脸来。他那宽阔的没有血色的脸,以及那双浅灰色的小眼睛和淡白色的唇须,都跟他衣着的颜色十分般配。 “您好!”他脸上挂着懒洋洋的微笑。“您在这儿干什么呀?能告诉我吗?” “我来探望一位病人……您从哪儿来,米哈依洛·米哈雷奇?” 那个叫米哈依洛·米哈雷奇的人盯着她看了一眼,又微微一笑。 “探望病人是件好事,”他继续说道,“您把病人送到医院去不是更好吗?” “她太虚弱了,经不起折腾。” “您是否打算解散您的医院?” “解散?为什么要解散?” “随便问问。” “多么奇怪的想法!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您一直跟拉松斯卡娅来往,好像很受她的影响,据她说,什么医院啦,学校啦,都没有用处,完全是多余的。慈善事业应当成为个人的事情,教育也是如此,因为这些都是涉及灵魂的事情……她好像就是这么说的。我很想知道她这套高论是从哪儿捡来的?” 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笑了起来。 “达丽娅·米哈依洛美娜是个聪明人,我很喜欢她,尊重她,不过她也可能说错话,她的话我不是句句都相信的。” “您做得很对。”他说,依然没有从马车上下来。“因为她本人也不太相信自己的话。不过,见到您很高兴。” “为什么?” “问得太妙了,哪一次见到您我不高兴了?今天您像早晨一样清丽优雅、妩媚动人。” 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又笑了。 “您笑什么?” “怎么能不笑呢?您说这番恭维话的时候最好看看您那副懒洋洋、冷冰冰的模样!我觉得奇怪的倒是您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怎么没打呵欠。” “冷冰冰的模样……您总是需要火,而火是毫无用处的。它燃烧,冒烟,过后就熄灭了。”P3-5 序言 屠格涅夫(1818—1883)是一位杰出的俄罗斯作家,他为俄国人民和全人类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学遗产。如果说他的具有反农奴制倾向的特写集《猎人笔记》使他在俄国文坛上声名鹊起的话,那么为作家赢得世界声誉的则主要是他的长篇小说。从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他先后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和《处女地》,其中前四部尤为出色,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 屠格涅夫酷爱音乐,对音乐有高度的修养。他匠心独具地把音乐运用到作品中,使他的小说别有一番情趣。他通过音乐将视觉印象与听觉印象结合起来,突出环境,增强气氛,渲染人物的内在感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富有立体感。屠格涅夫笔下的人物多数是贵族知识分子,音乐是表现他们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的一种特殊手段。罗亭对音乐有特殊的爱好,娜塔里娅和丽莎弹得一手好钢琴,而拉夫列茨基凭着敏锐的音乐感受力能以乐知人。当罗亭在拉松斯卡娅的沙龙里把比加索夫驳得哑口无言的时候,客厅里响起了舒伯特的《森林之王》。罗亭一边欣赏这优美的乐曲,一边注视着亭亭玉立的娜塔里娅。令人陶醉的音乐使这两颗陌生的心灵一下子接近起来,取得了和谐和理解。作家本人喜欢严肃、高雅、深沉的古典音乐,不欣赏华丽、喧闹、轻浮的舞曲。严肃对待人生的丽莎和拉夫列茨基也喜欢严肃的古典音乐,而自私虚伪的潘申和轻佻放荡的瓦尔瓦拉则迷恋轻快的舞曲和华丽的抒情曲。当瓦尔瓦拉从国外回来拜访丽莎的母亲的时候,她低声下气,乞求饶恕,并应邀弹起了一首练习曲。可是一听到别人提起这里有一位年轻漂亮、前途无量的潘申,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和激动,立即换成了华尔兹舞曲,强烈而急促的颤音骤然而起……过了一会儿,她似乎醒悟到了自己的失态,又急转直下,换了个悲哀的主题。随着音乐的转换,瓦尔瓦拉从伪装、流露真情、再度披上伪装的心理过程充分揭示了她放荡狡猾的本性。外表阴郁、内心炽热的莱姆为祝贺拉夫列茨基和丽莎幸福而弹奏钢琴的场面更是感人肺腑:“那旋律整个儿都在熠熠生辉,整个儿洋溢着灵感、幸福和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它正在升腾,又正在消散;它牵动着人间珍贵、隐秘、神圣的一切;它以不朽的胸怀呼吸着,飘向天空,在那里消失。……这乐音深深地沁入了他刚为爱情的幸福所震颤的心灵;它本身就燃烧着爱情……”上面两个例子表明,屠格涅夫利用音乐渲染气氛和刻划人物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书评(媒体评论) 他的作品我读得很少,但都背了下来。多么有才气,多么富有独创性和表现力! ——乔治-桑 您的作品中散发出一种略带涩味的温馨和微带甜意的哀愁,一直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您掌握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怜悯心、讽刺、细致人微的观察、丰富多彩的色调,这一切是多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显得那么协调! ——福楼拜致屠格涅夫的信 念他的小说,有时如同看湘绣或苏绣,想及那纤巧的手,白嫩的人…… 干净是好的人和文都一样,要干净。像屠格涅夫.像初恋。 ——董桥 屠格涅夫是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亨利·詹姆斯 屠格涅夫是“古希腊之后最完美的作者之一”。 ——泰纳 在俄国小说家中,屠格涅夫是最伟大的作家。 ——勃兰兑斯 屠格涅夫是“最精致的艺术家,他善于精选,善于细致地选用细节,从生活中挑选色彩特别强烈的瞬间,把众多人物的情绪和感情提炼成寥寥数页堪称完美的散文”。 ——王尔德 屠格涅夫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风景画家”。 ——高尔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