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章 艾滋病事件:中国乡村社会关系研究的一个切人点
第一节 关系中人:社会关系对人的重要性
一 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与意义来源
二 社会关系培养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三 社会关系对人具有重要的情感支持功能
四 社会关系是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艾滋病事件中的乡村社会关系
一 研究的问题
二 分析视角
三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节 文献回顾
一 嵌入社会关系网的乡村社区生活
二 乡村社会关系的断裂与修复
三 乡村社会关系的现代风险
四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第四节 调查方法与调查点的说明
一 调查方法
二 调查点概况
第二章 断裂:初发期艾滋病人社会关系的脱离
第一节 乡村社会的关系类型
一 乡村社会个体的人际关系
二 乡村个体与组织的依赖关系
三 乡村个体所属身份群体与社会的链合关系
第二节 艾滋病人社会关系的全面断裂
一 艾滋病人人际关系从内到外的全面瘫痪
二 艾滋病人与组织的关系不分先后全面脱轨
三 艾滋病群体与社会链合关系的断裂
第三节 艾滋病人社会关系断裂的张力与机制
一 从想象到现实:艾滋病人社会关系张力与断裂的逻辑
二 艾滋病人的主动封闭与社会关系的断裂
三 工具性疏离和符号性歧视引起的被动断裂
第四节 社会关系断裂与艾滋病情的公开策略
一 病情与人情:谁更可怕?
二 乡村个人艾滋信息公开的基本方式
三 关系断裂背景下艾滋病人身份公开的干预策略
第五节 艾滋病人社会关系断裂过程中的乡村社会交往逻辑
一 情感与利益的较量下乡村社会人际交往的逻辑
二 生存伦理权力与国家权力的较量——乡村社会个人与政府组织交往的逻辑
三 熟人网络——乡村社会个人接收和处理信息的系统
小结
第三章 重构:调整期艾滋病人旧关系的修复与新关系的重建
第一节 艾滋病人旧关系的修复与新关系的重建
一 系统更新:艾滋病人社会关系的重构
二 艾滋病人旧关系的修复
三 艾滋病人新关系的建立
四 艾滋病人社会关系重构过程中的特点
第二节 艾滋病人社会关系系统重构的机制与干预策略
一 接近且接纳:艾滋病人社会关系重构的条件
二 相似或相补:艾滋病人社会关系重构中的引力
三 外部动员与主动追求:艾滋病人社会关系重构的动力机制
四 地位下降与工具态度:艾滋病人关系重构的延缓机制
第三节 艾滋病人社会关系重构的策略
一 艾滋病人社会关系重构的具体策略
二 艾滋病人社会关系重构策略的实质
三 艾滋病人社会关系重构策略中的二元矛盾:艾滋病人的“另类化”
第四节 旧关系修复与新关系重建中的村庄关系透视
一 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系统处于“内紧外松”的状态
二 乡村社会人际关系的情感与利益透视
三 艾滋病人是集“个体弱势”与“整体强势”的统一体
小结
第四章 新生:稳定期艾滋病人社会关系的另类化
第一节 艾滋病人群体的另类村庄生活
一 艾滋病人在村庄公共生活中的退出
二 艾滋病人全新另类村庄生活方式的形成
第二节 艾滋病人群体另类村庄生活的特点与实质
一 从被动另类身份适应到主动另类生活方式形成:艾滋病人群体的生存策略
二 艾滋病人另类村庄生活的特点
三 艾滋病人另类村庄生活的实质
第三节 艾滋病人群体另类村庄生活的功能
一 艾滋病人群体另类村庄生活的正功能
二 艾滋病人群体另类村庄生活的负功能
第四节 乡村社会边缘群体与社会整体的链合
一 社会整体运行的整合机制
二 艾滋病人群体与社会整体的低度链合
三 “被另类化”与“另类化着”:乡村社会整合、链合问题
小结
第五章 基本结论
一 断裂—重构—新生:乡村艾滋病人社会关系系统的变化
二 内核—外围:乡村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格局
三 个体关系与群体关系:乡村社会整合与链合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