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原来皇帝也算命
分类
作者 于左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唐太宗——无奈天象 1.女主昌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太白星几次出现在白天,颇为异常。当时太史的占断是:女主昌。表示将会出现一位女性的天子。

太白星频频出现异常的同时,民间开始流传一份《秘记》,主要的内容是:“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这一类说法传到唐太宗李世民那里,让他满腹狐疑,非常憎恶。唐太宗曾经私下里询问李淳风:‘《秘记》的说法可信吗?”

李淳风,岐州雍(今陕西凤翔南)人,父亲李播是个有名的道士,道号黄冠子。李淳风生得神情爽秀,饱览群书,精通历算,唐太宗贞观年间先后担任过太常博士、太史丞、太史令等职务。

《新唐书·李淳风列传》盛赞他的技艺高超:“于占候吉凶,若节契然,当世术家意有鬼神相之,非学习可致,终不能测也。”

身为太史令,李淳风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校定历法。据说,李淳风依据自己校定的新历,断定某一天将会出现日食,是不吉之兆。唐太宗非常怀疑李淳风的说法,问道:“如果到时候没有日食,你何以自处?”

李淳风说:“如果到期不出现日食,陛下可以杀死我。”

预定日食的那一天,唐太宗亲自出来观看天象,明日当头,看起来一切正常。唐太宗就让李淳风回家去与妻儿道别。 看来,如果今天没有日食,李淳风难逃死罪。但李淳风颇为自信,在墙上刻出一道标记说:“现在时间还早,等到日影移到了这个位置,日食必定出现。”

随后发生的一切,就如李淳风的预言一样。这种精确,源于李淳风对日、地、月相互关系的正确把握,虽然在当时看来十分奇特,却是可以理解的。而某些事情近似神话,常理难以解释。

有一次突然刮起一阵南风,迅急而猛烈。唐太宗问身边的李淳风和张率,这会不会是什么不祥的预兆。两个人卜算之后,李淳风判断,南面五里之外,有人在悲伤哭泣。张率的说法则相反,认为南面有人奏乐。二人的说法相差巨大,唐大宗让人赶陕骑马前去察看。不久差人回来报告,南面一队人正在送葬,伴有乐队鼓吹。如此看来,李、张二人的判断都没有错,只是各人注重的角度不同,这恐怕也是占卜的特点,不容易做到全面和细致。

李淳风占术高超,著作丰富,有《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等书籍流传。其实,对于一个太史令来说,传书千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取验一时,快速解答皇上眼前的疑惑。关于太白星的异常,关于《秘记》中的传言,都需要李淳风给出一个确切的说法。

李淳风的解答比外界的传说更细致,更具体,甚至说出那一位即将出现的女皇的身份特征。李淳风说:“我仰观天象,查遍历数,发现那个女子已经进人皇宫,还是陛下的亲属,就在陛下身边。从种种迹象来判断,三十年之内,这个女子将要主宰天下,皇室的子孙将被她杀戮殆尽。”

李淳风的胆子够大,给唐太宗描绘出一幅十分可怕的远景。按照李淳风的说法.未来的女皇便是唐太宗身边的宫女嫔妃,而且现在非常年轻。

唐太宗说:“如果现在就把可疑的人全部杀死,是否可以铲除祸患?”

李淳风劝唐太宗不必滥杀,于事无益,说:“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而且三十年之后,这位女皇年纪大了,性情会变得仁慈一些,祸害大概没有想象那么大。一切全是天数。皇上滥杀,万一遗漏了哪个女子,杀掉多少人都于事无补。如果侥幸杀掉了那个女子,只怕又会冒出一个更年轻更歹毒的女子,那样一来,只怕到时候皇家子孙无一能够存活。” 按照李淳风的推断,未来皇室之中难免一场杀戮,但并不能断绝李氏宗脉。唐太宗权衡轻重,最终很不情愿地接受了李淳风的建议,没有在宫中下手。  《新唐书》《谈宾录》和《感定录》中都有类似的记载,差别在于,李淳风断定女皇当权的时间晚了十年,是在四十年之后。  《定命录》里的描述,则带有很大的演绎成分。武则天人宫之后,李淳风立刻发现后宫当中出现天子之气。唐太宗听说以后,把所有的宫人集……

目录

汉高祖——黑痣和高鼻梁

l.龙颜

2.择臣择妻

3.相面术

汉文帝——大横庚庚

l.生死占卜

2.决疑

3.日者

汉宣帝——皇帝的占卜

l.准确预测

2.草占

3自我保全

光武帝——名应图谶

l.天命

2.信心源泉

3.谶纬的效果

北魏孝文帝——革卦的含义

l.君臣之争

2.管辂神技

3.术士之死

隋文帝——帝王的相貌

1.术士之言

2.贵不可言

3.预言的力量

唐太宗——无奈天象

l.女主昌

2.决犹豫

3.星兆

宋太祖——高辛庙里掷杯玟

l.圣玟的启示

2.吉凶终在我,翻覆漫劳君

3.杯玟决事

宋仁宗——六壬

l.复杂的系统

2.无力还天

3.精算

宋光宗——紫姑神:登基还要等多久?

1.释疑

2.涛文

3.故事

金世宗——禁止推命

1.生辰的意义

2.知命

3.困惑

明太祖——相同的八字

l.同与不同

2.纠正

3.丈人推命

明成祖——王气在燕

1.抉择

2.金陵可王

3.燕京气象

明世宗——扶乩治国

1.帝王的偏好

2.威信

3.依然赵酒鬼

崇祯帝——卜相

1.拈阄

2.枚卜自缘君意定

3.麻烦

雍正帝——把你的八字写给朕看

1.窥命

2.真八字、假八字

3.预言应验

序言

楚庄王十七年的春天,楚国军队围攻郑国,攻城之战持续了半个多月,城池岌岌可危。凶险之际,下一步究竟是守是降,郑国人产生了深深的疑惑。解除疑惑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问卜。

问卜的过程,首先提出来一种设想,卜问是吉是凶。郑国人提出的第一种选项是求和,结果得到不吉之兆。第二种选项,是到祖庙中痛哭。同时做好迁徙的准备,结果得到吉祥之兆。

于是郑国人纷纷来到祖庙之中,对着祖宗的神位痛哭。悲伤的情绪在城中四处传播,哭声震天,城上的军士们受到感染,也一齐放声大哭。

城外的楚军看见郑国人如此悲伤绝望,决定退兵。郑国人擦干眼泪,趁机修整被毁坏的城墙。楚军发现郑国人并没有归降之意,返身杀回来,重新把郑国包围起来,历时三个月,最终灭亡了郑国。

占卜之术历史悠久,出现的时间比文字还早。其核心是预测未来的吉凶,或者找出灾祸的缘由,或者发现摆脱灾厄、疾病的途径。在一些重大的行动之前,预测成败吉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许多时候,对于同一种占卜结果,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解释。《六韬》中说,周武王准备讨伐商纣王,让散宜生卜测一下。散宜生认为前景不妙,他首先使用的是龟卜的方法,结果根本没有显示出来有价值的兆象。于是改用蓍草起卦,蓍草乱作一团,折断了不少。两种方法都失败,这比凶兆更让人泄气。

麻烦的事并没有结束,在预定发兵的前几天,一直暴雨不断,雨水大量积聚,兵车难行。终于熬到了发兵那一天,军前的旗帜又突然断为三截。于是散宜生对周武王说:“占卜不成,连日来暴雨连绵,军旗又诡异地折断,这些都不是吉祥之兆,不宜行事。”

姜太公则认为:“圣人生在天地之间,衰乱之世,应该乘势而起。龟甲不过是一片枯骨,蓍草不过是一把枯草,它们怎么能够分辨吉凶?而且,这其中种种预兆的真实含义,散宜生并没有搞明白。比如这几天的暴雨,其实是在为兵士们刷洗兵甲;发兵之日旗帜折断为三截,是预示我们要兵分三路,如此可以斩落纣王之首。在我看来,这些都应该属于吉兆。”

在这里,姜太公从根本上否定了占卜,认为人的智慧足以判断吉凶福祸。周武王最终采纳了姜太公的主张,起兵伐纣。军队行进到牛头山,又一次遇到大风雨,旌旗折断,周武王战车前面的马都受惊而死。

疑惑总是出现在困顿之时,周武王和众人再一次犹豫起来,联想起此前的种种不祥之兆,准备退军。姜太公大怒,喝道:“如今纣王无道,枯草朽骨怎么能知道天意?”

紧要关头,信心十分重要。破釜沉舟的勇武,来自于那一线可能的胜机。于是姜太公烧掉龟甲,折断蓍草,亲自率军渡河杀敌。周武王只好跟随上来,最终灭掉商纣王。

像周武王一样,许多人在犹疑之时总要求助于占卜,寻找答案。《左传》记载,楚国军队在一次进军途中,走到一个名叫蒲骚的地方,意外发现郧人的军队。领军的屈瑕让部队停下来,打算请求援军。属下一位名叫斗廉的官员认为,两军交战,人数的多少并不是获胜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大家齐心协力。

屈瑕又建议,在开战之前先占卜一下结果,看看是否有利。斗廉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于是楚军向郧人进攻,大获全胜。斗廉的观点认为,楚军拥有绝对的优势,与郧人交战理所当然,胜利也在预料之中。在这里,斗廉提到一个占卜的重要原则:它只是用来消除心中疑惑的,没有疑惑,便没有占卜的必要。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上。玄武门之变前夕,对于是否诛杀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政变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李世民突然犹豫起来,于是找人来占卜。此事恰好被张公谨撞见,他上前抢过龟甲摔到地上,对李世民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

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

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张公谨认为,发动政变是李世民的不二选择,此时的怀疑与退缩,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李世民不应该再有疑惑和犹豫,当然也就没有占卜的必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糊涂,那么愚昧,他们对于占卜的认识,比我们更为深刻,并不是一概地否定,当然也不是完全信赖。

中国的历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改朝换代的大戏。群雄竞起,最终总有一个人脱颖而出。这种开创帝业的过程风险巨大,成功的机会非常渺茫。也因此,那些心怀大志的英雄们卜问前程的愿望也比别人更强烈一些。

汉高祖刘邦和妻子吕氏,早年都曾请人给自己相过面。东汉光武帝刘秀千方百计要从谶纬之书中找到一点明示,证明自己上符天命,同时想尽办法打击竞争者的信心。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蜇伏之时,身边都出现过占卜者的身影,在获得信心与肯定的同时,他们还要极力掩饰自己的问卜举动。宋太祖赵匡胤也曾经跑到高辛庙中,在神灵面前卜问自己一生的成就……

这类举动实际上还包含着更隐秘的动机——借助占卜之术制造君命天授的舆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未来的夺权篡立造势。

检索史实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皇帝们对于占卜的看法越来越理性,唐代以后只有少数的君主会借助伎术、公开进行重大的决策,比如明世宗的扶乩,即使在当时也有人不以为然。

于是许多的皇家占卜成为一种私秘的活动,比如宋光宗向紫姑神询问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继承皇位,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秘密调查与自己八字相同之人,雍正皇帝试图透过大臣的八字来研究和考察他们等等。当然,这种事只能偷偷地进行,不方便摆到台面之上。

对于那些贤明的君主来说,占卜是否灵验并不重要,他们骨子里真正相信的是姜太公的观点:只要能赏识和任用贤明之人,从善如流,就能“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不祷祝而福从”。

这才是聪明人应有的信念

内容推荐

《原来皇帝也算命》是于左的专著。

《原来皇帝也算命》从术数的角度书写历史,以皇帝为切入点,以每个时代最推祟的占卜术为重点,内容主要包括龟卜、筮占、相术、谶纬、星相、请紫姑、扶乩、八字、六壬堪舆等。

术数之学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占卜术地位突,门类众多。历代统洽者非常重视占命之术,身在江湖之时笃信禄命,登入朝堂之后却严禁术学在民间流传。其中故事颇有可读性。

编辑推荐

检索史实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皇帝们对于占卜的看法越来越理性,唐代以后只有少数的君主会借助伎术、公开进行重大的决策,比如明世宗的扶乩,即使在当时也有人不以为然。

于是许多的皇家占卜成为一种私秘的活动,比如宋光宗向紫姑神询问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继承皇位,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秘密调查与自己八字相同之人,雍正皇帝试图透过大臣的八字来研究和考察他们等等。当然,这种事只能偷偷地进行,不方便摆到台面之上。

对于那些贤明的君主来说,占卜是否灵验并不重要,他们骨子里真正相信的是姜太公的观点:只要能赏识和任用贤明之人,从善如流,就能“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不祷祝而福从”。

这才是聪明人应有的信念。

那么历史上哪些皇帝算了哪些命呢?让我们一起在于左专著的《原来皇帝也算命》里寻找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8: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