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善良丰富高贵(周国平经典散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国平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与书结缘》;《做一个真正的读者》;《名著在名译之后诞生》;《哲学与我们时代》;《哲学不只是慰藉》……《善良丰富高贵(周国平经典散文)》收集了作家周国平自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散文,是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之后的第四本散文集。

内容推荐

《善良丰富高贵(周国平经典散文)》收集了作家周国平自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散文,是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之后的第四本散文集。在《善良丰富高贵(周国平经典散文)》中,作者一方面继续了他对人生困惑、求知理想、两性情感等问题的探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更多的关注社会、时事的文字,例如,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怪现状、性爱自由、网络暴力等新的社会现象。书名这六个字是作者这些年对各种人生问题反复思考的一个总结,表达了出版之时他最想说的话。

目录

第一辑

经典和我们

走进一座圣殿

直接读原著

经典和我们

唱出了我们的沉默的歌者

麻木比瘟疫更可怕

生命中不能错过什么

——《绿山墙的安妮》中译本序

与书结缘

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名著在名译之后诞生

《读者人文读本》按语

第二辑

谁来上哲学课

哲学与我们时代

哲学不只是慰藉

谁来上哲学课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与中学生谈学习哲学

鼓励孩子的哲学兴趣

轻视哲学的民族不可能优秀

关于“纯粹哲学”

第三辑

心智的品质

善良·丰富·高贵

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

——皮特·尼尔森《圣诞节清单》中译本序

品味平凡生活

——关键《隐居法国》序

从容中有一种神性

——宁子《灵魂的高度》序

一只有缺憾的圆

——简评谢尔《失落的一角》

何必名校

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城市的个性和颜色

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

人间真情的个案

中国医疗界的良心和光明

——《吴孟超画传》序

第四辑

希腊的智慧

玩骰子的儿童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第五辑

有灵魂的写作者

古驿道上的失散

生存的现实和寓言

经典作家的处女作

——简评小说《追风筝的人》

人情练达皆文章

——林采宜《肆无忌惮》序

震惊之后是认真

有灵魂的写作者

——桑麻《灵魂的守望》序

补记

有行动力的思考者

今天还有谁爱缪斯?

推荐《城记》

——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评语

《梁小斌如是说》简评

青春不等于文学

青春的反抗和自救

——肖睿《一路嚎叫》序

写作的现在进行时

《石相众生》序

第六辑

哲学家的思和艺术家的看

哲学家或中蛊者

——记一个为思想而痛苦的农民

现代人与福音

——解读旺忘望的新作

艺术家的看及其他

——谈王小慧和她的摄影

全球化时代呼唤中国出大思想家

心灵究竟是什么?

——龙君《心灵——大脑与内脏的对话》序

疯癫的不同价值

——尼采论疯癫

第七辑

可持续的快乐

快感离幸福有多远?

可持续的快乐

花心男女的专一爱情

我对女性只有深深的感恩

——《永恒之女性》序

本质的男人

局外人谈情人节

亲疏随缘

相貌和心灵

日常生活中的危险

把明星还原为普通人

——《艺术人生》序

第八辑

让教育回归常识

人文精神是大学一切责任的内核

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

——曹保印《聆听教育的真声音》序

快乐工作的能力

让家长们结束恐慌

导师岂能成“老板”

研究生为导师“打工”很不正常

叩问高校经费实情

学术规范化和学者使命

谁是评判学术水准的权威?

从院士评选看学界盛行公关风

第九辑

把我们自己娱乐死?

企业家式的能力

品行与报酬

市场经济与性爱自由

只有一种文化

把我们自己娱乐死?

拯救童年

谈钱

第十辑

批评空间

探险的精神性和科学性

祭孔:大典还是大戏?

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觉悟

城市化:给子孙留下什么?

建筑的人文品质和开发商的责任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值得警惕的网络暴力现象

第十一辑

人物印象

以真性情做真学问

——邓正来印象

生命在说什么

——梁和平印象

好人活得自在

——田益宾印象

腼腆的世界冠军

——芮乃伟印象

君子坦荡荡

——江铸久印象

没有一丝浮躁和媚俗

——崔健印象

特立独行的歌唱家

——范竞马印象

农夫和艺术家

——刘彦印象

天生的精神贵族

——赵越胜印象

第十二辑

本命年纪事

本命年的官司

与伪书作斗争

荒唐的起诉

多么简单的道理

靠言论自由还原历史真相

——在法庭上宣读的答辩词

接到判决书时的感想

附录:三个官司简介

《妞妞》是怎样变成一个“事件”的

第十三辑

自序·访谈·杂记

我仍是那个逃课的学生

——《执迷者悟》序

人性找回自己的语言

——《妞妞》日文版序

姑且当作我的代表作

——《周国平自选集》序

我只面向独立的读者

——《我的心灵自传》香港版序

珍惜亲情,承担苦难

——《妞妞》台湾版序

精神浪漫年代的产儿

——《诗人哲学家》新印小序

困惑与精神生活

——中国盲文出版社两种散文集的序

共同的人生问题

——《妞妞》韩文版序

受制于时间的和超越于时间的

——《妞妞》新版自序

我还是应该多写少说

——《周国平人文演讲录》自序

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关于《守望的距离》答卓越网站客户问

记忆和哀思

无法告别的告别

我的博客观

感谢博客

我别无选择

博客上的附言

鸡年说鸡

——应《娱乐信报》之约而写

短信文学五则

——应约而写的戏作

试读章节

那个用头脑思考的人是智者,那个用心灵思考的人是诗人,那个用行动思考的人是圣徒。倘若一个人同时用头脑、心灵、行动思考,他很可能是一位先知。

在我的心目中,圣埃克絮佩里就是这样一位先知式的作家。

圣埃克絮佩里一生只做了两件事——飞行和写作。飞行是他的行动,也是他进行思考的方式。在那个世界航空业起步不久的年代,他一次次飞行在数千米的高空,体味着危险和死亡,宇宙的美丽和大地的牵挂,生命的渺小和人的伟大。高空中的思考具有奇特的张力,既是性命攸关的投入,又是空灵的超脱。他把他的思考写进了他的作品,但生前发表的数量不多。他好像有点儿吝啬,要把最饱满的果实留给自己,留给身后出版的一本书,照他的说法,他的其他著作与它相比只是习作而已。然而他未能完成这本书,在他最后一次驾机神秘地消失在海洋上空以后,人们在他留下的一只皮包里发现了这本书的草稿,书名叫《要塞》。

经由马振骋先生从全本中摘取和翻译,这本书的轮廓第一次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我是怀着虔敬之心读完它的,仿佛在读一个特殊版本的《圣经》。在圣埃克絮佩里生前,他的亲密女友B夫人读了部分手稿后告诉他:“你的口气有点儿像基督。”这也是我的感觉,但我觉得我能理解为何如此。圣埃克絮佩里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心中已经有了真理,这真理是他用一生的行动和思考换来的,他的生命已经转变成这真理。一个人用一生一世的时间见证和践行了某个基本真理,当他在无人处向一切人说出它时,他的口气就会像基督。他说出的话有着异乎寻常的重量,不管我们是否理解它或喜欢它,都不能不感觉到这重量。这正是箴言与隽语的区别,前者使我们感到沉重,逼迫我们停留和面对,而在读到后者时,我们往往带着轻松的心情会心一笑,然后继续前行。

如果把《圣经》看作唯一的最高真理的象征,那么,《圣经》的确是有许多不同的版本的,在每一思考最高真理的人那里就有一个属于他的特殊版本。在此意义上,《要塞》就是圣埃克絮佩里版的《圣经》。圣埃克絮佩里自己说:“上帝是你的语言的意义。你的语言若有意义,向你显示上帝。”我完全相信,在写这本书时,他看到了上帝。在读这本书时,他的上帝又会向每一个虔诚的读者显示,因为也正如他所说:“一个人在寻找上帝,就是在为人人寻找上帝。”圣埃克絮佩里喜欢用石头和神殿作譬:石头是材料,神殿才是意义。我们能够感到,这本书中的语词真有石头一样沉甸甸的分量,而他用这些石头建筑的神殿确实闪放着意义的光辉。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一座神殿,去认识一下他的上帝亦即他见证的基本真理。

沙漠中有一个柏柏尔部落,已经去世的酋长曾经给予王子许多英明的教诲,全书就借托这位王子之口宣说人生的真理。当然,那宣说者其实是圣埃克絮佩里自己,但是,站在现代的文明人面前,他一定感到自己就是那支游牧部落的最后的后裔,在宣说一种古老的即将失传的真理。

全部真理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因为,人必须区别重要和紧急,生存是紧急的事,但领悟神意是更重要的事。因为,人应该得到幸福,但更重要的是这得到了幸福的是什么样的人。

沙漠和要塞是书中的两个主要意象。沙漠是无边的荒凉,游牧部落在沙漠上建筑要塞,在要塞的围墙之内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在宇宙的沙漠中,我们人类不正是这样一个游牧部落?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建筑要塞。没有要塞,就没有生活,只有沙漠。不要去追究要塞之外那无尽的黑暗。“我禁止有人提问题,深知不存在可能解渴的回答。那个提问题的人,只是在寻找深渊。”明白这一真理的人不再刨根问底,把心也放在围墙之内,爱那嫩芽萌生的清香,母羊剪毛时的气息,怀孕或喂奶的女人,传种的牲畜,周而复始的季节,把这一切看作自己的真理。  换一个比喻来说,生活像汪洋大海里的一只船,人是船上的居民,把船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以为有家居住是天经地义的,再也看不见海,或者虽然看见,仅把海看作船的装饰。对人来说,盲目凶险的大海仿佛只是用于航船的。这不对吗?当然对,否则人如何能生活下去。

那个远离家乡的旅人,占据他心头的不是眼前的景物,而是他看不见的远方的妻子儿女。那个在黑夜里乱跑的女人,“我在她身边放上炉子、水壶、金黄铜盘,就像一道道边境线”,于是她安静下来了。那个犯了罪的少妇,她被脱光衣服,拴在沙漠中的一根木桩上,在烈日下奄奄待毙。她举起双臂在呼叫什么?不,她不是在诉说痛苦和害怕,“那些是厩棚里普通牲畜得的病。她发现的是真理。”在无疆的黑夜里,她呼唤的是家里的夜灯,安身的房间,关上的门。“她暴露在无垠中无物可以依傍,哀求大家还给她那些生活的支柱:那团要梳理的羊毛,那只要洗涤的盆儿,这一个,而不是别个,要哄着入睡的孩子。她向着家的永恒呼叫,全村都掠过同样的晚间祈祷。”

我们在大地上扎根,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牵挂、责任和爱。在平时,这一切使我们忘记死亡。在死亡来临时,对这一切的眷恋又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死亡移开,从而使我们超越死亡的恐惧。

人跟要塞很相像,必须限制自己,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人打破围墙要自由自在,他也就只剩下了一堆暴露在星光下的断垣残壁。这时开始无处存身的忧患。”“没有立足点的自由不是自由。”那些没有立足点的人,他们哪儿都不在,竞因此自以为是自由的。在今天,这样的人岂不仍然太多了?没有自己的信念,他们称这为思想自由。没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称这为行动自由。没有自己的女人,他们称这为爱情自由。可是,真正的自由始终是以选择和限制为前提的,爱上这朵花,也就是拒绝别的花。一个人即使爱一切存在,仍必须为他的爱找到确定的目标,然后他的博爱之心才可能得到满足。

生命的意义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但这不等于说,凡是过着这种生活的人都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圣埃克絮佩里用譬喻向我们讲述这个道理。定居在绿洲中的那些人习惯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他们的感觉已经麻痹,不知道这就是幸福。他们的女人蹲在溪流里圆而白的小石子上洗衣服,以为是在完成一桩家家如此的苦活。王子命令他的部落去攻打绿洲,把女人们娶为己有。他告诉部下:必须千辛万苦在沙漠中追风逐日,心中怀着绿洲的宗教,才会懂得看着自己的女人在河边洗衣其实是在庆祝一个节日。

我相信这是圣埃克絮佩里最切身的感触,当他在高空出生入死时,地面上的平凡生活就会成为他心中的宗教,而身在其中的人的麻木不仁在他眼中就会成为一种亵渎。人不该向要塞外无边的沙漠追究意义,但是, “受威胁是事物品质的一个条件”,要领悟要塞内生活的意义,人就必须经历过沙漠。

日常生活到处大同小异,区别在于人的灵魂。人拥有了财产,并不等于就拥有了家园。家园不是这些绵羊、田野、房屋、山岭,而是把这一切联结起来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除了是在寻找和感受着意义的人的灵魂,还能是什么呢?“对人唯一重要的是事物的意义。”不过,意义不在事物之中,而在人与事物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把单个的事物组织成了一个对人有意义的整体。意义把人融入一个神奇的网络,使他比他自己更宽阔。于是,麦田、房屋、羊群不再仅仅是可以折算成金钱的东西,在它们之中凝结着人的岁月、希望和信心。P3-4

序言

本书收入了我自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是《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之后我的第四个散文结集。我一向不高产,前三次结集,间隔是三年上下,这次超过了四年。四年多的文字往这里一堆,内容显得芜杂,我自己看了也惭愧。

这四年多里,含我的一个本命年,而且是岁满甲子的大本命年。有一天,我去单位,人事干部把一个崭新的退休证交给我,没有让我填任何表格、办任何手续,我欣赏这不同寻常的效率。我也欣赏我那个研究室的主任,他知道我的脾气,免去了例行的嗑瓜子、讲客套话的告别会。总之,我清清爽爽地退休了。常有人不平,说我这样的学者,精力正旺盛,不该这么早让退休。他们真是不了解国情。其实,在现行体制下,如我之辈,对学术机构里的官场规则、潜规则不感兴趣也一窍不通,单位里早已没有我什么事了,从这一点讲,我早已退休。另一方面呢,既然我一如既往地做着我喜欢做的事,从这一点讲,我又未尝退休。在我近年的生活中,退休实在是对我影响最微小的一件事。

不过,本命年到底是本命年,让我这个不曾上过法庭的人一下子遭遇了三个官司。其中一个,我当原告,赢了,但被告躲了起来,无法执行,没有尝到赢的快乐。另两个,我当被告,也赢了,人家不依不饶,都上诉,最终仍是我赢,但耗掉了许多时间和心情,也没有尝到赢的快乐。打官司费钱又累心,绝无快乐可言,只是落到了我头上,不得不承受,据说是做名人的代价。收获自然是有的。从大里说,官司分别涉及与伪书作斗争和捍卫言论自由,是尽一份社会责任。从小里说,接触了从前陌生的人和事,长了见识。曾经有写一部《本命年纪事》的打算,事过境迁,现在只是把若干资料收在了本书中,留一份简单的记录。

读者会发现,与以前比,本书中批评社会现实的文字多了。部分的原因是,《新京报》约我为“时事评论”版面写专栏文章,促使我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正在发生的“时事”,书中这类文章基本上缘此而写。当然,前提是我自己有话要说,尤其对于今天的教育界和学术界,因为身在此界之边缘,耳闻目睹的怪现状太多,便把心中的愤懑喊了一些出来。不过,我自己对这些文字并不满意,不认为它们能够对革除弊端起多大作用。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仍是静心读大师们的书,在其引领下深入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问题,从精神层面上关注今天的现实。这决不是自私,因为我相信,中国的前途最终将取决于中国人的精神状况。

通过阅读经典,我始终生活在人类伟大心灵所建造的那个世界里。这些伟大心灵使我坚定地相信,人的心灵应该是善良、丰富、高贵的。我最不能原谅今天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也正是本应以传承这些心灵品质为主要使命的领域,现在竟也不把它们当一回事。然而,不管现实多么令人失望,每次重温历史上伟大心灵的榜样,我便恢复了对未来的信心。正如歌德的诗所说:“人的榜样教我们相信神的存在。”他所说的“人的榜样”,就是指拥有善良、高贵品质的人,这样的人的存在证明了人是有神性的。在今天的时代,有一些人的灵魂已经彻底堕落,我们不能再指望他们,但是,我们必须指望善的种子会在广大的人心中培育和繁衍,这便是希望之所在。

本书的书名原是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我以之为全书的总题,因为这六个字是我这些年思考的一个总结,表达了我在本书出版时最想说的话。

周国平

2007年4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9: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