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是一门学问,许多为人父母者却忽视了这门学问。他们往往在放任与严格、疼爱与培养之间比重失调,根源在于无原则的迁就与溺爱。迁就与溺爱是毁灭孩子的第一杀手。
不少社会学家、教育家曾发出这样的忠告:世界的命运不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母亲手中,文明的教育请先从改造母亲开始。这一语道破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愿我们每位家长,尤其是母亲都应该多学一点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的母亲才会培育出高质量的孩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育子有道(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
分类 | |
作者 | 王洪淑 |
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教育子女是一门学问,许多为人父母者却忽视了这门学问。他们往往在放任与严格、疼爱与培养之间比重失调,根源在于无原则的迁就与溺爱。迁就与溺爱是毁灭孩子的第一杀手。 不少社会学家、教育家曾发出这样的忠告:世界的命运不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母亲手中,文明的教育请先从改造母亲开始。这一语道破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愿我们每位家长,尤其是母亲都应该多学一点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的母亲才会培育出高质量的孩子! 内容推荐 不少社会学家、教育家曾发出这样的忠告:世界的命运不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母亲手中,文明的教育请先从改造母亲开始。这一语道破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愿我们每位家长,尤其是母亲都应该多学一点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的母亲才会培育出高质量的孩子! 目录 第一章 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搞懂孩子的心里世界 知悉孩子的性格类型 明了孩子的心理需要 洞悉孩子的内心变化 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 掌握孩子的心理规律 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第二章 学会沟通,做孩子的好朋友 和孩子沟通是一门艺术 放低姿态和孩子交流 听懂孩子的“潜台词” 心平气和才好沟通 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不用命令的口气同孩子讲话 多用良言,禁用恶语 不在孩子面前唠叨个不停 不用权威的口吻指责孩子 与孩子交流时多听少说 写信给孩子是交流的好办法 第三章 正确引导,让孩子爱上学习 让孩子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 不要做一个“高压”妈妈 努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引导孩子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用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鼓励孩子阅读有益的课外书 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最重要 第四章 巧妙训练,做孩子良好习惯的训练师 好习惯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给孩子机会,让孩子独立思考 给孩子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遵守时间,讲究办事效率 让孩子做事有计划、有条理 待人接物,讲文明懂礼貌 做事认真细心,不粗心马虎 教育孩子从小懂得勤俭节约 帮助孩子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第五章 开发潜能,找到孩子的最强项 巧妙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开发孩子的语言潜能 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 巧妙唤醒孩子的音乐潜能 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第六章 理性教育,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质 感恩,也是一种修养 宽容,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乐观,开启孩子光明未来之门 自信,构建孩子动力的金三角 诚信,孩子人生的通行证 勤劳,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坚强,让稚嫩的肩膀不畏惧困难 主见,让成长的空间更自由 爱心,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试读章节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他们同大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作为母亲,在呵护孩子身体的同时,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 常言道:“知子莫若母”,一般来讲,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无疑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的优点、缺点、需求、习惯,妈妈通常会了如指掌,因此,大多数妈妈认为,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眼里,有的妈妈甚至说:“我家孩子眼珠一转我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可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妈妈对孩子的优缺点以及物质需求了如指掌,但并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办公室曾对500余名中小学生的妈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的内容是:你的孩子需要什么,你知道吗?你的孩子在想什么,你了解吗? 调查的题目很简单,比如孩子的愿望、兴趣、心理压力等,然后要求母亲与孩子分别回答。其中,答案完全不一致的高达50%,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母亲不知道孩子心里的压力,有40%的母亲不知道孩子的愿望。比如有的孩子有时候会顶嘴,母亲会认为他目无尊长,其实孩子只是心情不好,发泄一下;有时孩子不吃饭,母亲以为他不合作,不领情,其实他只是并不感到饿等等。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妈妈并不是真正地了解孩子,并没有真正地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如果连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都不知道,教育又从何谈起呢?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他们同大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他们不谙世事,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又往往比成年人丰富、脆弱,即使微小如尘的事物,都可能引发他们心理上的波动。作为母亲,在呵护孩子身体的同时,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 2008年9月,开学不到一周,沪上已接连发生多起学生跳楼的自杀事件。孩子们究竟是怎么了?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小的年纪就悲观厌世? 在这样残酷的悲剧和无法回答的疑问前,很多妈妈心中确定的“了解”可以说彻底崩溃了。假如妈妈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些悲剧就不会发生。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妈妈,不仅仅只是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及其他表面的东西。而更应该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 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 首先,妈妈应当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与他们进行交流。妈妈们应该知道,从2、3岁开始,孩子的独立意识就开始萌芽了。这时候孩子经常会说“我自己做”;到了10岁左右,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水平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关注自己、评价自己,又由于身体的发育和能力的增强,他们开始形成“成人感”和“独立感”。这个时候,如果妈妈还把他们当作小孩子来保护,势必引起他们的反抗。 其次,从言行中了解孩子。每个人的言行常常都会表现出自己的心里想法。孩子小,其心里的想法就更加容易流露在他们的言语之中。妈妈只要经常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动,留意其中的细微变化,就可以揣摩出他们的心理变化,分析出孩子的一些为妈妈所不理解的行为根源。尤其孩子的言行反常时,妈妈就更要对孩子密切注意,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孩子存在不良行为就要及时耐心开导教育,校正孩子成长的轨迹。 第三,从孩子的作文和日记中了解孩子。不少时候,孩子的一些话和一些想法,并不愿意直接和妈妈交流。甚至也不愿意和相处好的同学交流。而这些想法他们又必须找到一个载体来流露,于是作文和日记便成了他们心灵的一个栖息地。从孩子的作文中,有时是从孩子的日记中,你能看到孩子的真情表露。了解他们一些让人不理解的行为产生的根源,从而让妈妈能够有意识地鼓励孩子的优点,防治孩子的缺点。当然,看孩子的作文和日记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因为日记毕竟是孩子并不多的一点隐私,暴露出来是需要勇气的。孩子如果不是和妈妈特别交心,他们也是不会愿意轻易让妈妈看到自己的隐私的,这一点妈妈应该理解孩子。 第四,扩大信息来源。经常到学校走走,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等等,这些信息通常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思想状况。 此外,为了尽快地纠正孩子的缺点与错误,必要时还可以和孩子朋友们的妈妈建立了联系。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与行为,还可以比较好地让孩子拥有隐私权,让他的人格更健康的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内心世界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并且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作为孩子成长见证者的母亲,迫切需要知道怎样对待孩子才适度,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放下成人的架子,走进孩子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P3-5 序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对孩子成长而言有着一种十分特殊的作用和意义。郭沫若说:“我母亲事实上是我真正的蒙师,她在我未发蒙以前,就教我背诵了好些唐宋人的诗词了。”茅盾也说过:“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老舍曾说过:“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妈妈,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名词。妈妈们不但肩负了繁衍人类生命的使命,而且把握着提高人类素质的使命。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与母亲们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提高母亲的素质理应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话题。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年来,很多妈妈偏重于孩子的知识教育和智商发展,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其他方面可有可无,并不重要。其结果是,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发展不全面或不平衡的孩子:有的考上重点大学,但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有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却不知道如何与周围同学交流沟通;还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于强烈,对父母的辛勤付出视而不见,漠视亲情和友情。 大量事实表明,这种只在乎孩子学习成绩、智商发展的教育是有失偏颇的。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品德健全、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智力发展同样重要。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优秀素养的人,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 一位美国学者曾评价说:“中国父母在表示对孩子的爱意时,往往不关心他们想些什么,却更关心他们的吃。”也许中国父母没有意识到,在他们把孩子养成“小胖子”的同时,孩子的心灵却是一片荒芜。一方面他们可以从牙缝里抠出钱来为孩子买钢琴;另一方面当孩子考试不理想时,又拳脚相加。许多孩子在父母这种畸形教育下,不但“龙”没当上,甚至“虫”也难成。他们一方面厌倦父母的精神枷锁;另一方面,当一旦脱离父母的羽翼时,他们又感到无所适从。每个做父母的都应当自省一下,我们以“爱”的名义灌输给孩子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教育子女是一门学问,许多为人父母者却忽视了这门学问。他们往往在放任与严格、疼爱与培养之间比重失调,根源在于无原则的迁就与溺爱。迁就与溺爱是毁灭孩子的第一杀手。在生活中不少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待发现孩子的娇性、野性、蛮性、惰性、贪性统统养成之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不少社会学家、教育家曾发出这样的忠告:世界的命运不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母亲手中,文明的教育请先从改造母亲开始。这一语道破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愿我们每位家长,尤其是母亲都应该多学一点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的母亲才会培育出高质量的孩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