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产队/中国乡存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何永洲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生产队,乡土中国变迁史上绕不开的一部分。集体作息、按工分配,队长、保管、知青,大锅饭、赶大集、看大戏……这些,已成为凝固在时间纪念碑上的永恒记忆。在本书中,一位出生、成长于生产队时期并参加过生产队管理的老人,以逾花甲之年,回望自己的故乡雷公仙生产队,潜入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日子,在那个生活集体化的时代之柱上,截取一个剖面,讲述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 作者简介 何永洲,湖南永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作品散见《人民文学》《北京文学》《青年文学》《文艺报》《湖南文学》《芙蓉》《创作与评论》等报刊。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共13部。长篇小说《雷公仙传奇》为2017年湖南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 目录 那人儿 “恶队长” 瘸保管 余会计 熊组长 小木匠 民办教师 女油匠 罗剃头 陈兽医 “蠢铁匠” 弹花匠 豆腐嫂 那事儿 派活 春种 双抢 卫生所 知青点 副业 交公粮 分配 那日子 穿戴 饮食 住舍 出行 杀年猪 赶集 扫盲 听广播 戏班子 露天电影 等了几十年的梦(代后记) 序言 生产队记忆(代序) 何永洲 打我记事起,就有生 产队。而我的故乡雷公仙 生产队位于湖南省永兴县 东部,那儿多山多林,有 一条叫永乐江的江绕村而 过。那儿气温适中,四季 分明,自然资源丰富。生 产队常年种植稻谷、红薯 、苞谷(玉米)、豆类、 油茶、茶叶等,但以稻谷 为主。那时日子虽过得紧 巴,但快乐顺畅,如今我 还记得上小学时就会唱的 那首歌: 公社是棵常青藤 社员都是藤上的瓜 瓜儿连着藤 藤儿牵着瓜 藤儿越肥瓜越甜 藤儿越壮瓜越大 ………… 这首歌,我们二十世 纪六十年代中期上小学时 就会唱了。后来才晓得这 是河北音乐家王玉西一九 六二年所作,是他的代表 作之一。现今重温这首歌 ,又被不由自主地带到了 那年头。 一九五八年底,中共 中央要求各地在秋收前后 ,先把公社的架子搭起来 。很快,人民公社就在全 国遍地开花,从此改变了 几千年来农民一家一户的 生产生活方式。人民公社 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一直 延续到一九八三年。这种 体制模式,后来被人们称 为“大锅饭”或大集体时代 。 记得我懵懵懂懂知点 世事时,父亲就对我说: “你一出生就开始吃生产 队的‘大锅饭’了。”因为恰 逢那一年,我国开始推行 “生活集体化”,实行吃饭 不付钱的伙食供给制,也 就是说生产队办起了公共 食堂(一九六一年停办) 。这样说来,我算是吃着 人民公社的“大锅饭”长大 的。 而今虽然脱离“大锅饭 ”几十年了,但那年头那 些人那些事,仍历历在目 如同发生在昨日。其实“ 大锅饭”是对人民公社化 时期集体生产和分配方式 的形象比喻。因为当时人 民公社实行的是“三级所 有、队为基础”的经济核 算方式。哪“三级”呢?就 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 生产队,而生产队是基础 。和生产队紧密相关的机 构,比如生产大队,既直 接隶属于人民公社又直接 领导和管理生产队。人民 公社所属的学校、卫生院 、信用社、供销社(代销 点、农药化肥铁木农具等 门市部、圩场、饭店等都 归供销社管理)、粮站、 食品站、兽医站、铁木社 (主要制造简易铁木农具 如刀斧、锄头、打谷机等 ,由供销社门市部出售) 、企业办等单位和部门, 一般业务上由县级相关部 门管理,行政上由所在的 人民公社管理。这些单位 和部门一旦遇上缺员,公 社可通过大队推荐,直接 从生产队抽调人员弥补( 弥补人员在单位称为临时 工,依然是拿生产队工分 的调工人员)。如果需要 扩建办公现场,扩大业务 范围,也需公社牵头协调 征地和劳力等事物。 而人民公社可根据当 地生产生活形势和工作需 要,临时调动所辖单位人 员集中突破某项工作,完 成某项任务。比如,春耕 或双抢,可以抽调人员突 击支农;遇上洪灾或大旱 ,可以抽调人员突击抗灾 救灾;还有农村识字扫盲 任务艰巨,可以协调中小 学教师参与;传染病突发 时,可以集中医生防治。 而生产队与这些单位是什 么关系呢?简单地说,生 产队交公粮、购粮要找粮 站,上缴生猪要找食品站 ,生猪发病找兽医站,购 置农具找铁木社,购买农 药、化肥及上缴农副产品 找供销社……在此我主要 说说我们的生产队,说说 生产队时期的那些人、那 些事,说说生产队时期社 员们的劳动和生活。 生产队作为当时中国 农村一个最基层最基本的 独立核算单位,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按人数多少 ,一个生产队班子成员一 般有八至十二人。当时把 生产队领导班子称之为队 委会,队委会的组成一般 有政治队长、生产队长、 副队长(两到三人)、会 计、保管员、出纳员、妇 女队长、民兵排长、记工 员等,有段时间还有贫协 主席。规模小、人数少的 生产队通常采取兼职形式 ,如会计兼记工员、副队 长兼民兵排长等。 一个生产队的人一般 集中居住在一块地方(一 个自然村),由数十户农 户组成,生产队的成员叫 社员。也有些居住密集超 百户农户的大型自然村, 则分为第一、二、三、四 生产队的。无论大小,一 个生产队,就如同一个大 家庭,而生产队的社员就 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 队长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 “家长”。所有的耕地、牲 畜、农具等生产资料都归 生产队集体所有,由生产 队统一安排调度,全体社 员在生产队队委会的统一 调动下开展生产生活。而 社员们的日常生活物资, 除了靠在有限的自留地里 种点蔬菜,就完全依赖生 产队了。生产队每月会按 时分发给社员们稻谷,到 了秋冬还有红薯、玉米、 高粱、黄粟(小米)、豆 类等杂粮。每季度或不定 期会给社员发一次钱,称 为预支。平常社员们临时 急用钱,可向生产队支取 然后由会计从社员往来账 上扣除。逢年过节,生产 队会杀一两头猪(春节杀 数头),或从集体鱼塘里 捞些鱼改善社员生活。基 本上能通过集体手段在生 活上帮助社员的,生产队 都会做。比如,社员们的 剃头费、缝衣费、碾米( 稻谷加工)费、子女上小 学的学费等等,先由生产 队统一垫付,到了年终, 根据本年度的收成情况及 社员们平时劳动所得的 导语 本书是一部纪实性散文集,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农村生产队里的人和事。作者结合切身经历,以朴素的情感,用文学的笔触描绘了生产队长、木匠、剃头匠、兽医、铁匠、弹花匠、豆腐嫂等生产队里普通又各有特点的人物,以及春种、双抢、杀年猪、赶集、听戏、看露天电影等生产队日常生活,给“生产队”这个已成为历史的概念描画了具体形象,为了解人民公社化后期生产队的经济、文化生态,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样本,为读者重新打量和研究那个时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 精彩页 “恶队长” 好多人不晓得,在中国带“长”的“官员”中,还有“生产队长”这样一个头衔。因为生产队长是中国农村最接地气、最不起眼的“芝麻小官”。而这样一个“芝麻小官”,你说是官又不是官,因为你擦亮眼睛在中国官谱上查找也永远查不到这个名字。生产队长只拿工分不拿工薪,而工分全靠和百姓一样干苦力所得。换句话说,生产队长不仅长年累月不脱产,还要在集体生产劳动中冲在前头。在那年头,生产队长行使着历史赋予的权利。每个生产队少则一百多个人,多则数百人,队长掌管着全队的土地耕种、劳动分工、财物管理、收入分配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事儿。队里社员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等事,都缺不了生产队长。 “县官不如现管。”“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是那年头生产队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在生产队社员眼里,生产队长却是他们身边的“大官”,其形象是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率先垂范。而生产队长在分内事务安排中,往往会不合少数或个别社员的意,这少数或个别社员虽不如意但又无可奈何。比如说,队里的活儿有轻有重、有脏有累,他分派你往大田里送大粪,你不得不去;他安排你去水稻田里喷洒对身体有伤害的农药,你得无条件执行。又比如,生产队长还要处理队里经常发生的大小矛盾和纠纷,那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没错的破事儿闹到队长那儿,队长眼一瞪,脸一唬,各打五十大板后三言两语了结,你不敢违抗。再比如,生产队长还要安排全队一年的生产、粮食的上缴、提留和社员年终的钱粮分配等工作。社员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开支都由队里掌管,平常哪怕你需要五块钱急用,都得由会计开具支条,在支条上盖上你的私章,然后交队长审批,才能拿到钱。逢年过节,你家能分多少食物,能不能分食物,都得经过队长确认。 因此,一个生产队搞得好不好,决定因素除生产资料的占有(主要是耕地)等自然条件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其中,最关键的还是队长。如果队长在做生产计划时周密细致,对劳动力调度有方,在种植等生产安排中不走弯路,能够时时处处出于公心,不贪不占,就会带动这个生产队把生产搞得红红火火。反之,社员就要跟着受累,日子越过越没希望。 那么,又该怎样选出一个好队长呢?生产队领导班子成员的产生按规定是由全体社员选举产生,再经过大队审核后报公社正式任命。要当生产队长,必须具备如下基本要素:一,必须大公无私,处事公道,在社员中有很高的威信;二,必须有丰富的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三,必须能吃苦耐劳,在生产中能够起模范带头作用。 一个生产队的人,长期生活劳动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谁的人品、德行如何,社员们都心中有数,从关乎自己及家庭生存、命运的角度考虑,他们也要选出比较优秀的人担任生产队长。要是一个生产队长不称职,或者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社员有权利向大队、公社反映,要求撤换。一般来说,公社领导也会尊重社员们的意愿。其他副职基本上是由生产队长提名,取得社员们的同意,由公社一级组织认定。还有若干名委员,其实就是平时带领大家干活的领工员,这些人必须能“吃一把好苦”,在生产劳动中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并且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这些“队干部”全部是不脱产的,也没有任何补助之类的,如同普通社员一样完全凭所挣的工分参加分配。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领导如队长、会计等像其他社员那样每天记工分也不现实,他们的工分就采取到年终由班子成员和社员代表进行评定的办法,基本上取的是工分最高的这部分社员中的中间值。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