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治平元年进士。他博学多才,在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各个领域无所不通。成书于梦溪园的《梦溪笔谈》集沈括一生学识和见闻之精粹,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巨,传播最广的中国古代科技第一百科全书。我们选编的这本《梦溪笔谈——中国古代科技第一百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异疾附、谬误谲诈附、讥谑、杂志、药议各部分,涉及典章制度、财政、军事、历史、考古、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广阔的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杰出科学家沈括倾其一生才情所著的不朽之作。也是我国古代涉猎面最为广博的科学著作。原书共30卷,609条,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历法、物理、生物、农学、医药、文学、史学、考古、音乐、美术、军事、工程技术、宗教和法律等众多学科,堪称为“中国古代科技第一百科全书”。这部书不仅记载了我国11世纪中叶以前的很多珍贵的科学史料,同时还记录了作者自己对科学技术诸多问题的敏锐观察、精确实验和理性思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客观世界的深切关注和对日常技艺的应用热忱。自问世以来,《梦溪笔谈》受到了历代读者与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不断被刊印,不断被阐释,也不断有国内外学者对之进行研究,为今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选编的这本《梦溪笔谈——中国古代科技第一百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异疾附、谬误谲诈附、讥谑、杂志、药议各部分,涉及典章制度、财政、军事、历史、考古、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广阔的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旧制,中书、枢密院、三司使印并涂金。近制,三省①、枢密院印用银为之,涂金;余皆铸铜而已。
三司使班在翰林学士之上②。旧制,权使即与正同③,故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④。庆历中,叶道卿为权三司使⑤,执政有欲抑道卿者,降敕时移权三司使在职下结衔⑥,遂立翰林学士之下,至今为例。后尝有人论列⑦,结衔虽依旧,而权三司初除,阎门取旨,间有叙学士上者⑧,然不为定例。
【注释】
①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②班:亦称“班次”,指群臣朝会时按官职爵位等排列的次序,代表官员的实际级别。③权使即与正同:指代理性质的三司使权使公事与正式任命的三司使职任相同。宋代“权三司使”本称“三司使权使公事”,简称“权使”。④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此句实指“三司使权使公事”的称谓,“三司使”三字在实际职务“权使公事”之上。官员的官衔由官阶、实际职务、封爵、食封等几个部分组成,把这几部分按照规定的顺序组织在一起称为“结衔”。⑤叶道卿:即叶清臣(1000~1049年),字道卿。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学士、权三司使。⑥移权三司使在职下结衔:意指移“三司使”三字于“权”字之下,遂使“三司使权使公事”之称变而为“权三司使”。如此则使“权三司使”的地位又低于“三司使权使公事”一等。⑦论列:指上章讨论评判。⑧叙:指等级排列。
【译文】
根据从前的制度,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使的官印都涂金。近来的制度,三省、枢密院的官印用银铸造,涂金,而其余的官印都只用铜铸。
三司使的级别在翰林学士之上。按旧时体制,权三司使即与正三司使相同,所以无论权、正三司使,结衔时都放在官职的前面。庆历年间,叶道卿被任命为权三司使,执政大臣中有人想压制叶道卿,颁布朝廷的敕命时把权三司使移动在官职后结衔,于是权三司使的班次立在了翰林学士之下,至今还是惯例。后来曾有人争论过这事,结衔虽然依旧排在官职的后面,但刚刚任命的权三司使,在阁门领旨时班次偶尔有排在学士之上的,然而这不是定制。
宗子授南班官
宗子授南班官①,世传王文正②太尉为宰相日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③则普迁一官。景祐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欲缘大礼乞推恩④,使诸王宫教授刁约草表上闻⑤。后约见丞相王沂公⑥,公问前日宗室乞迁官表何人所为。约未测其意,答以不知。归而思之,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沂公问之如前,约愈恐,不复敢隐,遂以实对。公日:“无他,但爱其文词耳。”再三嘉奖。徐曰:“已得旨别有措置,更数日当有指挥⑦。”自此遂有南班之授。近属自初除小将军⑧,凡七迁则为节度使,遂为定制。诸宗子以千缣谢约⑨,约辞不敢受。予与刁亲旧,刁尝出表藁⑩以示予。
【注释】
①宗子:宗人、宗室,皇族子弟。南班官:即环卫官,包括左右金吾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为无职事、无定员的虚衔,仅用于武臣赠典或安置闲散武职人员,亦用于除拜宗室。②王文正:即王旦(957~1017年),字子明,莘县(今属山东)人。宋真宗时官至宰相。卒谥文贞,后来宋人避仁宗讳而改称文正。太尉:此用作军事长官的尊称。因王旦曾为同知枢密院事,故以太尉称之。按:下文叙及宰相王曾,谥号文正,沈括为区别两文正,故于此特加“太尉”二字。宋人或以宗室授南班事属之王旦,亦因以两文正相混之故。③稀旷大庆:很少举行的大规模庆祝典礼。④推恩:施恩惠于他人。此特指皇帝利用特殊机会授予官阶爵位等。⑤诸王宫教授:教授宗室子弟的学官名。宋代各亲王府均设大学和小学,宗室子弟10岁以上入小学,20岁以上入大学,其学官称教授。刁约(?~约1082年):字景纯,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熙宁初官至判太常寺。卒年80多岁。⑥王沂公:即王曾(978~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封沂国公。卒谥文正。⑦指挥:宋代尚书省各部临时解释皇帝敕令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⑧小将军:即将军。因将军位在上将军、大将军之下,故称“小将军”。⑨千缣:一千匹细绢。⑩表藁:表的底稿。
【译文】
宗室子弟授予南班官,世上传说是王旦太尉任宰相的时候开始提出来的,事实并非如此。根据旧时制度,没有宗室子弟升官的法规,只是在遇到了很稀有的盛大庆典,宗室子弟才普升一级。景祜年间,首次决定在南郊祭祀天地时配祭祖宗,宗室想借着这一祭祀大典乞求朝廷扩大恩泽,请宗室子弟的老师刁约起草表文上呈给朝廷。后来刁约拜见丞相王曾,王曾问:“前些天宗室请求升官的表文,谁写的?”刁约不明白他的用意,回答说不知道。刁约回来后琢磨这事,害怕事情败露了会被定罪,于是再往丞相府拜见。王曾又像刚才那样问他,刁约更加恐慌,不敢再隐瞒,就回答了实情。王曾说:“不因为别的,只是喜欢他的文采而已。”并三称赞刁约,然后慢慢说道:“已经得到圣旨了,宗室升官的事另有安排。再过几天应当就会发布命令了。”从此以后就有了授予宗室子弟南班官的先例,近亲最开始任命为小将军,一共升职七次后可做到节度使,就成为了定制。各宗室子弟送上千匹的细绢来答谢刁约,刁约推辞不敢接受。我和刁约是亲密的老朋友,他曾经拿那篇表的底稿给我看过。P28-31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钱塘(今杭州)人,北宋治平元年进士。他博学多才,在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各个领域无所不通。成书于梦溪园的《梦溪笔谈》集沈括一生学识和见闻之精粹,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巨,传播最广的中国古代科技第一百科全书。
我们选编的这本《梦溪笔谈——中国古代科技第一百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异疾附、谬误谲诈附、讥谑、杂志、药议各部分,涉及典章制度、财政、军事、历史、考古、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广阔的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分门别类的顺序不是说原书内容有尊卑之分,而是因为篇幅所限。如是,凡得210条,占原作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可使读者领略原书的基本风貌。
《梦溪笔谈》的知识性强,涉及面广,作者文笔洗练,且不少唐宋用语,辞书也难以查到,非联合各方面专家难以做好。尽管如此,我们对所选内容不做这方面的删节,实在不能注明宁可付缺,或提出可能的意见。这也是古籍整理过程中“保真”通则的体现。《梦溪笔谈》原文有些夹注,为了方便读者的理解,一律用括号括注以别之。注文是否译出,视内容而定,如注文只是注音,则不再译出。所选的内容是有倾向性的,对一些过于专深的内容选入的不多,有共通性的内容只选几项以表示这个类型,带有迷信色彩的少选或不选。每项内容选定后,原文有提纲挈领的语句则用为标题,如没有则予以提炼,作为本书的条目。这样做一是为了满足体例要求,二是使读者能够按图索骥,便于阅读。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