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年,我就做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节目编辑。虽然这份工作听起来并不怎么光鲜靓丽,但我却非常热爱这个岗位。
在CNN工作时,我从许多热爱新闻、机智勤劳的记者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优点,并且能够很快地适应新闻行业的瞬息万变。尤其是在海湾战争期间,他们的创新让新闻报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看到他们从随时会发生爆炸的战区发回的报道时,我不得不由衷地钦佩他们的胆识。
我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热情,无时无刻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过五年后的一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突然宣布要重组我所在的部门。一个晚上,正在电视台值夜班,我的老板朝我走过来,宣布了我被提拔为制作人的“好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失落——似乎这并不是我应该有的反应。但是我并不想放我所做的工作,因为它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我当时已经很擅长与采访对象互功,并在搭建起良好的关系后邀请他们出镜。我的桌上有很多文件,我按照罗洛德克斯卡片索引系统把它们整理得井井有条。我感到自己的价值在短短几尺的编辑桌上得到了实现。
升职是不可多得的良机,随之而来的是更好的报酬和更高的头衔。但这些并不是我想要的。“飞来横福”让我心烦意乱,我努力地掩饰着内心的波动,跑到了200楼的图书馆里,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地啜泣。 我当时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上。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一直以来我都习惯于将职业生涯当做爬梯子一样,一级一级地向上攀登。不管喜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是为了更多的钱、更体面的头衔,我们就只管挖空心思地往上爬。但等到真的要爬上去了,我的心里却开始隐隐作痛——因为我一点都不喜欢制作人的工作,它并不适合我。
“怎么办呢?”我一边想,一边走到了洗手间去洗脸。我站在水槽旁擦拭眼旁的泪痕,这时,凯蒂走了进来。尽管凯蒂比我大不了几岁,但我一直都钦佩她。因为她顺利地闯入了原本是“男人俱乐部”的财经新闻界,而且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直到今天,她依然是CNN财经新闻的当家主播。我想知道如何才能获得她那样的自信和从容,因为我当时完全不具备那种实力。
她看到了局促不安的我,于是走过来跟我说话。我向她敞开了心扉:“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我很喜欢现在的丁:作,我不想离开这个岗位。我很高兴能够得到晋升,但我一点都不喜欢新的工作。到底要不要放弃新的工作呢?还是我应该勉强自己享受升职带来的好处?”
凯蒂是一个冰雪聪明的人。她安慰我:“玛丽亚,你应该展望一下五年后的自己。一旦知道了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了。这就是我能给你的最好的建议。”
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有人跟我谈到未来的长远规划。于是,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思索再三,我发现自己喜欢身处新闻的中心,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互通有无。喜欢撰写新闻稿件,报告时事新闻。我还发现,自己的心底原来还一直埋藏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出镜报道。于是我灵光一闪:新的工作其实可以为我将来出镜打好基础。后来,我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节目组同仁的帮助,一步步地实现了原本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接手了新的工作,改为在夜间制作节目。此时我已经有了一个更大的想法:录制一些自己的出镜画面,积累一定的播音经验。我跟老板谈过以后,他批准了我的加班要求。于是,每天交班后,我就会跟早班的机组人员一起到证券交易所作开市的新闻报道。我还自己给自己写新闻稿,当我和机组人员单独相处时,我就会央求他们让我出镜。我会好话说尽地求他们:“我保证,只要十分钟就好了。我已经写好了稿子,请你们帮我拍一下吧!”剧组人员很友善,通常他们都会很愉快地答应我的请求。有了他们的帮助,我很快就建立起了一套自己出镜报道的拍摄剪辑:“这里是CNN商业新闻,玛丽亚·巴尔蒂罗姆为您现场报道。” 当时我已经为自己的将来作好了打算。我将自己做过的报道剪辑整理在了一盘录像带上,发给了包括CNBC(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在内的几家电视台。我当时就决定要去一家专业的财经频道。不久,CNBC就同我取得了联系,对我的报道大加赞赏。
一天早上,在上完夜班后,我打起了精神前往新泽西州的利堡市参加CNBC的面试。我的面试官是该台的高管彼得·斯特蒂文和刚刚担任台长的罗杰·艾尔斯。面试进行得十分顺利,我们的观念一拍即合。虽然做事情不能只靠直觉,但是当天只有26岁的我却在面试时就感到已经自己胜券在握。面试结束后,我坚信自己会被录用,于是就兴冲冲地返回了曼哈顿,还买了两条新裙子犒劳自己。
血拼一番之后,我精疲力竭地回到了家中,倒头就睡,因为几个小时后我还要去电视台值夜班。熟睡中,电话突然嗡嗡作响,半睡半醒的我东倒西歪地拿起听筒,电话是CNBC打来的,他们决定把我录用为出镜记者。挂了电话之后,我欣喜若狂,整晚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回顾16年前的岁月,一路走来,成长教给我的道理我依然铭记于心:我们应该了解自我,活出自我。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也许能换来金钱、名望和地位,但却始终换不到有意义的生活。
杰克·韦尔奇一直以来都是我生命中的导师。1993年,我加入CNBC,当时他正担任CNBC母公司通用电器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有一句口头禅:“不掌握自己的命运,就会任人摆布。”(诺埃尔·蒂奇和斯特拉特福·谢尔曼还专门就这句话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然就任人摆布》)
虽然这个理念听起来很简单,但它却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不能指望着命运之潮将我们一波一波地推到理想的彼岸。在生活的汪洋大每之中,要到达理想的彼岸,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游过去。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有不少人都抱着希望可以保住工作,不被解雇的心态。这种侥幸心态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不禁要问,即便可以躲过一次危机,那下一次再有困难发生怎么办呢?难道我们一辈子都要提心吊胆、唯唯诺诺地祈祷不要有坏事发生吗?如果我是老板,我决不会雇佣甘心被命运摆布的人。我要雇佣的一定是命运的弄潮儿——即便他们有时难免遇到挫折,但在挫折面前,他们依然会在一番摸爬滚打之后翘首前行。P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