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跟你想的不一样
公平不是社会的基本原则在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认为公平合理是生活中应有的现象。要求着公平合理的年轻人,每当发现公平不存在时,心里便不高兴。应当说,要求公平并不是错误的心理,但是,如果因为不能获得公平,就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这个问题可就要注意了。
实际上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若要寻找绝对公平,就如同寻找神话传说中的宝物一样,是永远也找不到的。这个世界并不是根据公平的原则而创造的,譬如,鸟吃虫子,对虫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蜘蛛吃苍蝇,对苍蝇来说是不公平的;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只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这个世界并没有公平。飓风、海啸、地震等也都是不公平的。人们每天都过着不公平的生活,快乐或不快乐,是与公平无关的。
但这并不是人类的悲哀,只是一种真实情况。
每个人在成长、面对现实、做种种决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难题,每个人都有过感到成了牺牲品或遭遇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承认生活并不总是公平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变整个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们应该这样做。
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或不承认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往往怜悯他人也怜悯自己,而怜悯自然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失败主义的情绪,它只能令人感觉更糟。但当我们真正意识到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会对他人也会对自己怀有同情,而同情是一种由衷的情感,所到之处都会散发出充满爱意的仁慈。同时,它让我们知道让每件事情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
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无法逃避的,也是无从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学会接受它、适应它,这样才会让我们不再伤感、活得更轻松。
命运不是你生活的决策者
常常听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有这样的抱怨:我很想做什么事情,可是我的家境不好;如果我出生在显赫的家庭,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生活了……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我们总是抱怨环境,抱怨命运。可是我们忘记了,真正决定我们生活的,并不是命运,而是我们自己。 ,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父母和家庭,但是,我们绝对有办法选择自己后半生的路、生活环境或者生活方式。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即使我们曾经承受了过多的苦痛,现在也可能正在经受着生活的折磨,但是如果你敢手向命运挑战,敢于寻找命运的突破口,你就能改写自己的命运。
约翰是一个汽车推销商的儿子,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孩子。他活泼、健康,热哀于篮球、网球、垒球等运动,是中学里一个众所周知的优秀学生。后来约翰应征入伍,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他所在部队被派遣驻守一个山头。激战中,突然一颗炸弹飞入他们的阵地,眼看即将爆炸,他果断地扑向炸弹,试图将它扔开。可是炸弹爆炸了,他重重地倒在地上,当他向后看时,发现自己的右腿右手全部被炸掉了,左腿变得血肉模糊,也必须截掉了。一瞬间他想哭,却哭不出来,因为弹片穿过了他的喉咙。人们都以为约翰再也不能生还,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是什么力量使他活了下来?是一句格言的力量。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反复诵读贤人先哲的这句格言:“如果你懂得苦难磨炼出坚韧,坚韧孕育出骨气,骨气萌发不懈的希望,那么苦难会最终给你带来幸福。”约翰一次又一次默念着这段话,心中始终保持着不灭的希望。然而,对于一个三截肢(双腿、右臂)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在深深的绝望中,他又看到了一句先哲格言:“当你被命运击倒在最底层之后,再能高高跃起就是成功。” 回国后,他从事了政治活动。他先在州议会中工作了两届。然后,他竞选副州长失败。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他用这样一句格言鼓励自己:“经验不等于经历,经验是一个人经过经历所获得的感受。”这指导他更自觉地去尝试。紧接着,他学会驾驶一辆特制的汽车并跑遍全国,发动了一场支持退伍军人的事业。那一年,总统命他担任全国复员军人委员会负责人,那时他34岁,是在这个机构中担任此职务最年轻的一个人。约翰卸任后,回到自己的家乡。1982年,他被选为州议会部长,1986年再次当选。
后来,约翰成为亚特兰城一个传奇式人物。人们可以经常在篮球场上看到他摇着轮椅与年轻人打篮球。
有句格言说:“你必须知道,人们是以你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来看你的。你对自己自怜,人们会报以怜悯;你充满自信,人们会待以敬畏;你自暴自弃,多数人就会嗤之以鼻。”一个只剩一条手臂的人能成为一名议会部长,能被总统赏识担任一个全国机构的要职,正是这些格言给了他力量。同时,他的成功也成了这些格言的有力佐证。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