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中山与梅屋庄吉(推动辛亥革命的日本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小坂文乃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梅屋庄吉出生于1868年11月26日。在那一年,持续统治日本260余年的江户幕府垮台,日本改元号为“明治”。这一巧合着实令人称奇,联想梅屋庄吉其后的人生道路,似乎他就是背负着某种使命才来到世间的。

梅屋庄吉出生时,并非姓梅屋。他原本是本田松五郎和乃衣夫妻所生的孩子。因为本田家的远亲梅屋吉五郎和妻子伸没有生育子女,梅屋庄吉出生后不久,就被梅屋家抱养。

养父梅屋吉五郎开了一家“梅屋商店”,专门从事贸易和经营碾米厂,地点就在现在的长崎县长崎市滨町(西滨町)。

说起西滨町,常听说商店街的拱顶在九州位居第三云云,总之是个充满了求新精神的街市,那一带在当时就是个热闹的地方。金属器皿店、油店、杂货店、渔具商、竹器商、理发店等鳞次栉比,梅屋商店就坐落于繁华街的一隅。根据当时的地方志记载,店面横宽5米,进深10米左右。

店铺后面是中岛河,因为距港口只有500米左右的距离,所以便于店里的两条船往返于店铺与港口之间运载货物。

在日本的锁国时代,长崎是唯一被允许同海外做交易的地方,因此在以主营贸易的梅屋商店里应该有很多外国的商品吧。据梅屋庄吉的女儿干世子的回忆,梅屋庄吉曾说过:“祖父是长崎和上海之间贸易往来的创始者。”因此,梅屋庄吉在不知不觉间,对上海的舶来品产生了一种亲切感。

就在梅屋庄吉降生前的三个月,梅屋商店的旁边建起了一座铁桥,桥下有土佐藩设置的“土佐商会”。

土佐商会是一家开展经济活动、招揽武器购买业务的公司。据说坂本龙马的“海援队”就是在此地开展活动的。

事实上,后来为三菱财阀打下基础的岩崎弥太郎就曾在这个土佐商会工作过。而且,岩崎弥太郎本人就住在梅屋商店的出租屋里。土佐商会关闭以后,为了处理剩下的业务,岩崎弥太郎还一直住在那里。据说,他还曾背着年幼的梅屋庄吉四处玩耍。猫魂

在这里介绍几桩梅屋庄吉少年时代的逸事,借此可以看出梅屋庄吉的性格。

其一是曾几度命悬一线,但是,可能皆因生来运势强大或生命力旺盛,每每都能够死里逃生。

最初的事件发生在5岁那年。梅屋庄吉从这一年开始在私塾学习写字和算术。6月里的一天,庄吉在店铺后面的中岛河钓鱼的时候,不慎掉人河中。当时,在这条河上往来的都是满载货物的船只,所以深度必定超过两米,河面又宽,水流湍急。因此营救也颇费了些时间。据说,梅屋庄吉被救上来时,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

对于养父母来说,庄吉虽是他们的养子,但养到了5岁也就视如己出,情同亲生一般。眼看就要失去重要的继承人,这巨大的悲痛让母亲昏死过去。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葬礼结束,在即将入殓盖棺时,棺材里的梅屋庄吉突然苏醒过来。家人大惊失色。

“是猫魂附身了呀!”众人哗然。

“猫魂”是长崎的方言,就是“神志不清”的意思。当有人因猫魂附身昏死过去的时候,家里人往往用扫帚敲打他的身子,使其清醒。这个词据说现在在长崎也不常用了,但是据传猫自古以来就具有多次转世投生的魔力。而附着在梅屋庄吉身上的猫魂,其后多次帮助他巧妙躲过危难。关于这点,待过后一一详述。

梅屋庄吉自幼成绩出色。1874年(明治7年)末,日本实行了新学制,在第二年的1月,梅屋庄吉进入了附近新建的梗津小学。当时的小学分为上等(10~13岁)班和下等(6~9岁)班,学生经过考试可以升级,学校也有跳级制度。刚刚入学的6岁孩子大多从八级开始读起。不过因为6岁的梅屋庄吉甚为优秀,一下子竟然连跳四级,在入学的当年就从四级读起,并且提前三年,即在10岁左右就完成了小学的学业。

有一幅照片:照片上的梅屋庄吉头戴帽子,身着白色花纹的和服,左手持阳伞,足下蹬洋靴。这就是小学毕业时10岁大的梅屋庄吉。虽然面容稚嫩,然而给人的感觉却是相当早熟,既摩登且调皮。梅屋庄吉毕业旅行的目的地是京都。

梅屋庄吉在记录自己的种种人生轨迹的《永代日记》里,曾这样写道:

明治11年3月5日毕业。3月20日,持300日元从长崎港乘坐轮船“今洋”号出发。付船费1日元60钱。

大阪 川口 古川桥南头 留宿岩本文兵卫家

要知道,那时可是个大米10公斤才需50钱或60钱的时代,“持300日元”则相当于现在手中握有200万日元以上的巨款,据说这笔钱是梅屋庄吉偷偷地带出家门的。他一路颠簸,从大阪来到了京都,竟然险些迈人花街柳巷。然而……“这里不是孩子来的地方”,梅屋庄吉不仅被人卡住脖颈赶了出来,而且头上还被撒了盐。但是梅屋庄吉不是个吃了苦头就不敢再做尝试的少年。第二年,他再次只身赴四国旅行。

单从前面提到的老照片上看到的他那纤弱的外表,很难想象得出,这是个怎样精力充沛、好奇心旺盛且胆大心细的男孩子。但是,这一切还仅仅是个开始。P015-021

书评(媒体评论)

这样的故事太古典,仿佛只能出现于春秋战国、汉末六朝。

这样的情节太传奇,仿佛只能出现于冯梦龙的《拍案惊奇》。

这样的情义太深厚,仿佛只能出现于金庸的武侠小说。

——摘自博客 江湖夜语十年灯

后记

人与人的缘分是不可思议的,千世子的女儿主和子嫁到了世代经营松本楼的小坂家。说起这个松本楼,在本书中也多次出现过,这是庄吉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常常举行宴会、并与庄吉有着不解之缘的地方。

我的父母小坂哲瑯和主和子继承梅屋庄吉的遗志,加入了宋庆龄基金会,为日中友好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他们于1995年接受宋庆龄基金会的邀请,在中国内陆省份宁夏回族自治区,为贫困失学的儿童捐建了小学和中学。哲瑯还向莱昂斯俱乐部的会员呼吁捐款,并把募得的善款用在当地六所中小学的新建和扩建工程上。另外,为了鼓励孩子们上学,还赠送了字典等,设置了奖学金。哲瑯和主和子还被邀请参加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庆典,他们广泛致力于和中国朋友的交流。

2008年5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访问了日本。当天,当时的首相福田康夫就特意把举办私人晚宴的会场选在了松本楼。

胡主席到来的时候,请他参观了特别设在松本楼二层的“孙中山和梅屋史料室”,我为胡主席介绍了二人之间友谊的历史。胡主席时而凝神静听,时而摘下眼镜,仔细地阅读着史料。

“亲密也好,疏离也罢,都要平等相爱”,孙中山带着这样的理念为梅屋留下了一块写着“同仁”二字的匾额。胡主席庄重地站在这块匾额前,深深地凝视着它。那一刻,胡主席在思考些什么呢?

看了孙中山和梅屋庄吉的历史资料后,胡主席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了赠言:“中日友好 世世代代”。福田首相也写下了“温故创新”四个大字。

第二天发表的日中联合声明中,加进了日中两国“共同致力于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内容。胡主席针对历史问题还这样指出:“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和平、友好、合作是中日两国应该坚持的原则。”我在报纸上读到这段话时,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孙中山和梅屋庄吉祈愿亚洲和平的思想和遗志超越时代,永不磨灭。

“平等主义”是庄吉思想的根本之所在。《永代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述:

俯视人世间,会懂得自由平等。从天上看,壮观的豪宅和小酒馆,没有丝毫差别。

对于在蜗牛角上醉心于争斗的人,最好让他升到空中俯视一下自己的世界。

我坚信,人世间达到了世界皆兄弟的文化境地之日,也

就是没有偏见的日子到来之时。

庄吉没有给他的子孙后代留下房屋、财产等有形的东西。在庄吉的《永代日记》中,记录了司马温公的家训,将它译成现代语言,应该有以下含义:

即使为子孙积累万卷书,子孙也可能疏于阅读。

即使为子孙留下万贯家财,子孙也可能把守不住。

如果想让子孙永远昌盛繁荣,为世E人积下阴德最为重要。

庄吉和德身体力行地为我们留下了“积善家”一词。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易经》中的一句话。大意就是说在积德行善的家里,祖辈的恩泽必然会惠及子孙。正因为庄吉和德为人类的平等、和平积下厚德,我们子孙后代才能获得无形的、不可估量的幸福。这种幸福就是通过传颂这段历史,让日本和中国的民众内心能感受到温暖。我今后也会尽力传播这段伟大的友情。

本书得到了众多人士的支持才得以出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在开始口头对梅屋史料进行说明时,最早劝我归纳成书的是前首相福田康夫先生。本书还得到了以下人士的支持:股份公司鲁米内的会长花吠淑夫先生、律师冈伸浩先生、法政大学国际日本学研究所教授王敏女士、电影制片人森岛恒行先生、概念创意人柴田阳子女士、朋友冈本奈苗女士。因为他们的鼓励,我才下决心把我的曾祖父梅屋庄吉的一生记录下来。

由于我的恩师——股份公司动力理想的董事长穴口惠子女士和股份公司达纳的董事长山本时嗣先生的引导,最终选定由讲谈社来出版此书。正如书中所述,讲谈社的创始人野间清治先生是梅屋庄吉的友人,也是在千叶岬町别墅的邻居,真可谓祖上有缘。如此,最终决定由讲谈社的学艺图书出版部部长中村胜行先生,负责此书的出版工作。

我不是历史学者,执笔此书之际,参考了很多从事日中近代史、辛亥革命以及宋庆龄研究的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才使此书得以付梓。他们是: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俞辛焯先生、电气通信大学名誉教授藤井升三先生、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山田辰雄先生、日本女子大学名誉教授久保田文次先生、社团法人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久保田博子女士、千叶商科大学教授赵军先生、浦和大学综合福祉学部教授沈洁女士等。

梅屋庄吉在日本两国都有着广泛的交际圈子,那些写给庄吉的信件,还有庄吉晚年时曾被没收的、但是有幸存留下来的13本日记资料,都有待翻印。今后随着更多的保留书简以及日记类资料的翻印,还会还原出新的历史真相。

2002年为纪念日中邦交恢复正常化30周年,在读卖新闻西部本社的策划下,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报纸上连载了关于梅屋庄吉的纪实文章,由担当这次连载编辑的屋地公克先生、工藤正彦先生、福岛恭二先生、德元一郎先生、板山康成先生等进行了详尽的取材调查,写成了梅屋庄吉系列报道。这给本书的行文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特别是屋地先生和久保田博子女士(关于宋庆龄的记述部分),对我的细致提问都给予了详细解答。

本书再版之际,在神户孙中山纪念馆馆长安井三吉先生以及各位先生的指导下,我对书中个别地方进行了添加和订正。在此,再次向大家致以深深的谢意。

在史料收集、对时代背景的解读和调查、信息提供等方面,还得到了熟悉梅屋德的伯父新居嗣朗先生、西所正道先生、円尾敏郎先生、东京大学法学博士小宫京先生、经济学家田代秀敏先生、股份公司企业美学中心宅间克先生、熊本电气馆洼寺雄敏先生、熊本日日新闻社井上智重先生、加纳五郎先生、香椎哲冶先生的协助。

关于庄吉晚年在上海时期的记述,得到了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东和男先生、森建筑股份公司特别顾问星屋秀幸先生、华东大学教授陈祖恩和袁雅琼夫妇的帮助。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值得纪念。值此恰当时机,本书得以出版,令人感慨万端。

最后,对关注以孙中山、宋庆龄、梅屋庄吉夫妇为首的所有书中人物,对参与出版的所有人士、对本书的所有读者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此刻,我的心中充满着爱和感谢。

小坂文乃

2010年1月

目录

中文版序

日文原版序

第1章 “猫魂”附体的少年

第2章 君举兵,我以财政相助

第3章 支援革命的电影事业

第4章 中国历史前行的日子

第5章 擎大义掩护朋友

第6章 恋爱避风港

第7章 东山再起

第8章 断裂的盟约

尾声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今年,在辛亥革命迎来100周年之际,我的曾祖父梅屋庄吉的评传得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我万分喜悦。

孙中山先生和梅屋庄吉的友情,曾经是日中近代史上被埋没的一段历史。在孙中山先生29岁、梅屋庄吉27岁时,二人相遇相知。他们持共同见解,一致希望能实现中日间的友好、亚洲的富强和人类的平等。二人交换了盟约:“君举兵,我以财政相助。”梅屋庄吉尽其一生,信守并践行了这个诺言。

回顾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其中有1/3的岁月是在日本度过的,其间与很多日本人有过交往。据传,日本人中也不乏为达到个人目的而接近孙中山先生的人。然而,梅屋庄吉却是一个不图任何回报、与孙中山先生同样志存高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给予了孙中山先生以无私支援的少数日本人之一,而且也是孙中山先生最早结识的日本人。

我想,孙中山先生和梅屋庄吉描绘的美好蓝图是,亚洲能从西方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获得独立解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希望各民族能团结起来,携手创建新亚洲的国际秩序,以求共同繁荣。孙中山先生和梅屋庄吉都是在十几岁的少年时代就远离自己的祖国,因此得以置身海外,远距离审视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这种相似的成长背景,使二人自相遇时起就意气相投,从而树立起更为远大的共同理想。

梅屋庄吉是个浪漫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深知革命只靠信念和理想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为了实现理想,必须调动充分的人力。而为了调动人力,资金就成为不可或缺的条件。自从与孙中山先生成为莫逆之交起,他的一生都在为筹集资金支援辛亥革命而奔走四方。

梅屋庄吉在当时最尖端的产业——电影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且始终依靠这个产业支撑着他的庞大出资。革命武器、弹药的筹备,机关刊物的发行,对那些为推动辛亥革命运动而奔赴中国的大陆浪人提供资金援助,军票的制作,医疗救援队的派遣,以及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为了让中国人民不忘孙中山先生的伟业而制作铜像,等等,关于这诸多项目的支出,其资金总额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但是,梅屋庄吉没有因自己为中国辛亥革命的付出而居功自傲,甚至还留下了遗言,嘱咐子孙保守秘密:“我基于与孙中山的盟约,决意参与中国革命。与此相关的日记、信件等概不对外泄露。”

梅屋庄吉和夫人德对迫不得已过着流亡生活的孙中山先生在精神上也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尽管孙中山与宋庆龄女士的婚姻在当时受到了来自宋氏家族以及革命同志的一致反对,然而梅屋夫人德在了解了两人坚贞的爱情后,义无反顾地促成了这段姻缘。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的婚礼就是在东京的梅屋家举行的。

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宋庆龄女士在给梅屋庄吉女儿的信中这样写道:

你们的访问,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即对梅屋庄吉先生和夫人与孙中山先生和我之间的友情的回忆。时间和形势永不能抹掉这段宝贵的友谊,无论什么也不能抹掉它。

事实也的确如此。孙中山先生、宋庆龄女士和梅屋夫妇之间的友情,即使在他们去世之后,也一直被传颂至今。

我是梅屋庄吉的曾外孙女,我的出生与梅屋庄吉的诞辰相隔整整百年。

日本与中国之间,在亚洲和平、人类平等的崇高理想之下,跨越海洋缔结的这段友情的历史,对于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我们来说,无疑是教诲良多的。

梅屋庄吉没有为他的后人留下房屋和财产,然而,作为他的后代,我认为如果能把这段美好的友情传递给日中两国的人民,能够让日中两国的民众内心感受到些许温暖,那将是莫大的欣慰,而这也正是梅屋庄吉留给他的子孙的最丰厚的精神财富。

在本书出版之际,衷心感谢世界知识出版社以及与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有缘的各位同人、辛亥革命的研究人员。企盼大家能在闲暇之余读读这本书,并把这段友情延续下去,使它流传后世,并迎接下一个百年。

梅屋庄吉曾外孙女 小坂文乃

2011年1月27日

内容推荐

梅屋庄吉(1868—1934),日本长崎人,与孙中山一见如故,并承诺“君举兵,我以财政相助”。孙中山曾在庄吉和服短外褂的背面挥毫写下了“贤母”二字,赞颂梅屋庄吉夫妇像慈母一样不求任何回报地支援辛亥革命。

自上世纪以来,中日两国间介绍孙中山和梅屋庄吉革命友谊的传记、歌剧及各种大型展览层出不穷。但是作为梅屋庄吉的后人,因为严格遵守先人的遗嘱,在长选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对过去的历史始终保持缄默。后来,梅屋庄吉的曾外孙女、《孙中山与梅屋庄吉(推动辛亥革命的日本人)》作者小坂文乃受日本前首相福口康夫的鼓励,终于打破沉默,依据独家珍藏的历史资料和口耳相传的秘闻,写出了这段令世人震惊的历史片段。

《孙中山与梅屋庄吉(推动辛亥革命的日本人)》真实地再现了一位身为富豪的日本志士,为支持孙中山和其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惜倾家荡产提供巨额资金的感人一生。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什么样的盟约,让这两个不同国籍、没有血缘关系的男人发誓“一生相与”?

编辑推荐

胡锦涛主席访日期间,专程去东京松本楼(梅屋庄吉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常常举行宴会的地方)参观了那里陈列着的孙中山与梅屋庄吉留下的大量照片、信件等珍贵的历史资料,并写下“中日友好,世世代代”。

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生前曾多次接见梅屋庄吉的后代。宋庆龄曾对梅屋庄吉的女儿深情地说:“您的父母亲是我非常缅怀的人,是绝不能忘怀的重要的人。”

他是孙中山夫妇一生都感谢的日本人,也是辛亥毕命巨额资金的提供者!

CCTV制作的与孙中山和梅屋庄吉有关的电视政论片、电视文献纪录片、纪录电影,将于2011年10月后隆重上映!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特别推荐——小坂文乃的《孙中山与梅屋庄吉(推动辛亥革命的日本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0: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