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80年代的欧洲,不少疑难的病症通过常规的方法还难以治愈。
当时各种医术盛行,在奥地利有一位叫做麦斯麦的医生,使用一种独特的手法治疗患者。
这看起来并不是一般的方法,既无需诊断也不用药物。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经过这样的治疗,很多人居然病愈了。
2005年6月的一个夜里,北京某所大学的女生公寓里,一个奇怪的游戏正在进行。
她们口中在默念着什么,仿佛正在举行某种神秘的仪式。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她们仍旧保持着手臂和身体的姿势。
忽然间,她们手中的笔轻微地动了一下。慢慢的,似乎受到什么力量的驱动,笔竟然不受控制地动了起来。最终,在纸上留下了杂乱的线条。
小华:害怕,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儿了。
小陆:笔仙,我感觉是传说中的笔仙来了。
所谓的笔仙,正是她们希望通过这个神秘的游戏请出的神灵。
小陆:当时大家都不说话,特别严肃,和平时很不一样。
小华:我本来没拿这当回事儿,后来把灯关了,点了几根蜡烛,特别暗。那时候已经12点多了,后来我就越来越害怕,特别紧张。
小陆:我伸出手跟她的手握在一块儿,我觉得她的手心都是汗。
小华:我们一边念“笔仙笔仙,请出来”,心里想笔仙一定会出来,这样才会有效果。
小陆:我听我的同学说,想要笔仙灵,一定要心诚,所以就一直在默念:笔仙笔仙请出来。
小华:过了很久,笔好像动了一下,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快。我感觉我没有动。
小陆:我没动,就是感觉有人拽着我的手。
小华:以前挺好奇,现在觉得挺可怕的。
小陆: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但是觉得肯定有什么原因。
年轻人当中盛行的请笔仙游戏,据说只要两人共同紧握一支笔,虔诚地默念咒语就能够请来笔仙,在纸上写下一些符号。
有人说这是迷信,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还有人认为这不过是魔术而已。然而在这天夜里的“请笔仙”当中,所谓的笔仙真的来了。P2-5
《发现之旅》希望为观众朋友们带来什么?《发现之旅》的制作者们又在这发现的旅程中得到了什么?答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种崭新的节目形态必然要经历创生、威长、成熟的阶段,所以节目的定位与目标人群,包括节目的表现手段以及区别同类节目的独特气质,无不是一个在摸索中逐渐清晰的过程。对于那些创作节目的年轻同志,用一句社会上的时髦话来说,当然希望他们既满足了自我又奉献了他人,果能如此,当可成就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其实这些都是栏目创造者的内心独白,很少能够拿出来摆一摆。前面说了,栏目的开创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并不意味着在一开始不存在原始的构想。为了更好的对《发现之旅》做一个说明,其实有必要先谈一谈我们不想把节目做成什么样子。首先,这个节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教片,它不能一头扎入知识的海洋难以自拔;其次,它也不是精英类纪录片,惟出语惊人马首是瞻,这实在有点太过险峻;最后,它一定不是新闻报导式的纪录片,浮光掠影,泛泛一番。
那么,《发现之旅》是一个什么样的栏目,或者说,它自身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一个节目,最先实现的应该是它在艺术上的价值。与其他节目相比,《发现之旅》有很鲜明的特色,它的引人人胜在于强调故事化的创作手法。首先是一个故事,然后是事件的前后关连,最后是解开迷题的科学钥匙。在这里,知识潜入了后台,用故事来带动知识,将科学融入情节中去,达到寓教于乐的传播目的。这种娱乐化的创作手段并不是我们的发明创造,但是在国内的科学节目中,我们的确先行了一步。第二,是节目在传媒方面的价值,一个好的节目,一个在艺术上有价值的节目,是必然要担负教育与宣传的作用的,教育与宣传有多种手段,是大声疾呼、直抒胸臆,还是冷静的客观的传播科学精神,我们选择了后者。第三,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在这个层面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认知的价值,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旗帜鲜明的态度,去伪存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将科学的精神与态度潜移默化地向观众侵淫,自然而然地便是社会价值的收获。而这一点,我以为恰恰是当下我们民族精神中最缺失的。
现在,让我们来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我们怎样将这些理念奉献给观众朋友呢7也就是说,披上一种什么样的外衣能够令观众朋友们可以认真地、快乐地收看我们的节目呢7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人类的原始天性之一——游戏的欲望。人类的天性中有一种对游戏的渴求,说到底,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基因。这是因为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磨砺认知、宣泄情感的过程,像小孩子的“藏猫猫”、”找宝藏”,电脑游戏中非常流行的“找不同”、“挑错”,甚至文字游戏“按空填字”,它们的共同魅力都来自于通过发现赢取快乐。作为一档节目,我们所做的就是通过电视手段将这种游戏的魅力释放出来,在发现的过程中,我们和观众共同挑战未知,寻找真相,破解迷团,猜想缺环。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节目满足了观众朋友们潜意识中游戏的欲望,它才能够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观众群。如果说《发现之旅》有什么样的秘密,这大概就是它最终的谜底吧。
随着《发现之旅》的不断播出,这个节目也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两年多来,《发现之旅》获得了国内国际等三十多个奖项,几乎囊括了国内纪录片的全部大奖,《发现之旅》所开创的纪录片模式更成为国内多个纪录片栏目的模仿目标,已经有同行称这种现象为“科影现象”。作为节目的母体,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已经有45年的科教片摄制历程,超过1—400部科教影片的制作,其中一百多部影片更获得国内及国际的大奖。今天,全厂有300多名中高级职称的科教片制作人员,每年为中央电视台提供超过300个小时的科教节目,并不断有优秀的作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发行播放,这些都证明一档节目的成功决非偶然。在媒体竞争激烈、样式层出不穷的时下,《发现之旅》走过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成功之路,它是最合适的团队+激情+努力的完美组合,姑且把这些也称为一个秘密吧。
《发现之旅》开播已经3年了,3年的时间里,这个栏目培养了很专业化的制作队伍,栏目前后期共有三十多名制作人员,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也越来越有“感觉”。看着他们提着前期设备奔赴祖国各地,又因为忙于后期而身影匆匆的时候,总有一种自豪的情感由然而生。“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皆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他们是一群平均年龄刚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正是这些忘我的青年,寄托着科影的未来,同时也寄托着科学纪录片的未来。
2005年4月
两年多来,《发现之旅》获得了国内国际等三十多个奖项,几乎囊括了国内纪录片的全部大奖,《发现之旅》所开创的纪录片模式更成为国内多个纪录片栏目的模仿目标,已经有同行称这种现象为“科影现象”。《发现之旅》走过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成功之路,它是最合适的团队+激情+努力的完美组合,姑且把这些也称为一个秘密吧。《发现之旅(玄秘幻术)》为其中一册。
《发现之旅(玄秘幻术)》,分为玄秘幻术、噩梦时刻、石碑上的战争、雾夜鸟飞来、恐怖的水、第十九层地狱、健康密码。在发现的过程中,和观众共同挑战未知,寻找真相,破解迷团,猜想缺环。本书由薛继军主编。
“CCTV发现之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教片,不是新闻报导式的纪录片,也不是精英类纪录片,它有很鲜明的特色,它的引人人胜在于强调故事化的创作手法。《发现之旅(玄秘幻术)》为“发现之旅”丛书之一,分为玄秘幻术、噩梦时刻、石碑上的战争、雾夜鸟飞来、恐怖的水、第十九层地狱、健康密码。在发现的过程中,和观众共同挑战未知,寻找真相,破解迷团,猜想缺环。本书由薛继军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