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三国(第5卷鼎足分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赵剑敏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三国》是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赵剑敏潜心十年力撰巨著。该丛书采用大散文笔法,对学术研究进行通俗化写作,全面叙述真实的三国历史,是目前国内研究三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一部通史性著作。

《大三国》比历史古籍《三国志》更通俗,比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更真实。《文汇报》高级编辑朱大路评价该书:“《大三国》,较之《三国志》,则显活泼灵动,较之《三国演义》,则显严谨有据,取长补短,兼顾平衡,雅俗共赏,蔚然一大史诗。”

本丛书是通过三国英雄群体的大气概,三国历史的大场景,从第一卷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一气呵成,写到第十卷三家归晋,旨在弘扬魏、蜀、吴三国豪杰们追求统一的大精神。

本书为《大三国第5卷:鼎足分立》。

内容推荐

本书为《大三国第5卷:鼎足分立》,由赵剑敏所著。

《大三国第5卷:鼎足分立》讲述了:曹操拜丞相,挥师南下荆州。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刘表逝世,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弃樊城而走,于长坂坡被曹操击破,联合刘琦,进驻江夏。孙权联刘抗曹,诸葛亮出使江东,周瑜羽扇纶巾,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三家鼎足分立。刘备横扫四郡,取得南荆州,再以借荆州,暂缓孙刘冲突。孙权北据合肥抵御曹操,南向图谋交州。

目录

第一章 鱼得水

 第一节 焦点汇到了荆州

1.曹孟德拜丞相

2.八及之中有刘表

3.髀里肉生

 第二节 龙飞凤舞

1.高士隐在汉滨

2.凤雏

3.卧龙

 第三节 三顾草庐

4.澹泊宁静

5.隆中对

6.奇诡的别说

第二章 楚城接汉水

 第一节 内忧外患

1.的卢跃檀溪

2.立嗣的风波

3.高楼密启

 第二节 白旗映着血袍

1.降耶?战耶?

2.长坂坡

3.荆州换了主人

 第三节 兴亡生死倏忽间

1.童谣

2.让梨与捐躯

第三章 紫髯儿

 第一节 孙刘联盟

1.伯符传了仲谋

2.日出江花红胜火

3.如麟的文臣

4.似虎的武将

 第二节 流星破空入月城

1.子报父仇

2.三征黄祖

 第三节 红粉o侠骨o悲情

1.妻报夫仇

2.孔雀东南飞

第四章 赤壁之战

 第一节 乾象开大江

1.鲁肃自请使命

2.孙刘定盟

3.江陵的遥想

 第二节 冬已深

1.刀斫入奏案

2.夏口合盟

3.赤壁遗址

 第三节 樯橹灰飞烟灭

1.铁礁突兀江心

2.蒋幹不曾盗书

3.大决战

第五章 狂飙卷出英雄

 第一节 云梦一场梦

1.痛定思痛

2.两点成一线

3.江陵攻守战

 第二节 攘外还得安内

1.兵锋到了合肥

2.蛮夷真蛮

3.更南的地儿

 第三节 时耶?运耶?命耶?

1.分地儿

2.横扫四郡

3.借荆州

试读章节

被曹操视为除他之外唯一的英雄刘备,正在荆州。

曹操将攻荆州,除了刘表,更要紧的是,欲消灭刘备。

此时的刘备,手下已有了些文武人才,武的打头人物是赫赫有名的关羽、张飞、赵云,文的股肱人物是孙乾、简雍、麋竺。

麋竺,是当年徐州牧陶谦的别驾,对刘备继任陶谦为徐州牧,出过大力。

孙乾,字公祜,北海(治今山东昌乐西)人。刘备领徐州牧后,经大儒郑玄的推荐,将孙乾辟为从事。自此之后,孙乾以他出众的外交才能,成为帮助刘备协调对外关系的干才。刘备背弃曹操,准备依附袁绍,他奉命而去,以不卑不亢的姿态出色地接上了线。刘备之所以能够顺利地被刘表接纳,也是靠了他和麋竺成功的先期接洽。随刘备到了荆州,他被刘表所看重,成了座上客,一起清谈天下大势。

简雍,字宪和,涿郡(治今河北涿县)人。他是刘备的同乡,打小一块玩。刘备在乡里起兵,他积极投身其中。在动荡的风云中,始终如一,随从周旋。在荆州立下脚后,他与麋竺、孙乾同被任命为从事中郎,闲时与刘备谈天论地,忙时担负起各种使命。

帐下的武将,是一流的,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名将,万夫难挡的名将。孙乾、麋竺、简雍这些文士,基本是纵横之士,能游说,能联络,能清议,但缺乏经天纬地的大才干,缺乏运筹帷幄的大方略,缺乏高屋建瓴的大眼光,只是一般的出色,尽管帮助刘备解决了一些出路问题,然始终难以打开大局面。

在汝南被曹操击败后,孙乾、简雍出使荆州,为刘备找到了一个新的立足之地。当刘备一行踏入荆州地界时,刘表迎了出来,直迎到郊外,尽了殷盛的地主之谊。

两个刘姓的宗室成员,在相见的那一刻,是百感交集。

刘表的盛情迎接,刘备是感动的。作为一个吃了大败仗而无处容身的流亡者,能得到这样高规格的礼遇,他无法不感动。这样的礼遇,袁绍曾经给过他,但时过境迁,他依然感动。当时的天下,一些大诸侯纷纷被曹操消灭,经过多年治理的荆州,在刘表的领导下,不仅是_片相对宁静的乐土,且兵强马壮,成了能与曹操抗衡的最后几个堡垒之一。站在这片土地上,安全感油然而生。汉初,刘邦曾立誓:“非刘氏不王。”@可在板荡风云中,刘氏为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只剩下个空壳,天子是傀儡,诸侯中唯有刘表、刘璋,两人相比,刘表显然大大超过了刘璋。尽管血系相隔有些远,然刘表姓刘,他刘备也姓刘,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都出自高祖之胤,是自家人。刘表即使算不得大英雄,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在他的庇佑下,至少可以暂时遮风避雨,恢复创伤。

主人刘表,也是心潮澎湃。他之所以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除了礼贤下士,以招徕天下人才的通常用意之外,刘备是他真的需要。虽说刘备穷困潦倒,屡起屡颠,但那襟怀、气度、禀赋、才干、智慧、胆略,实非常人可比,就连雄睨天下的曹操,不得不承认是罕见的英雄。这样的英雄,他眼下很是需要。他先前向着袁绍,与曹操已交恶。他自成一政治体系,为曹操所不容。他阻断南北,成了曹操的心病。曹操早晚要来取荆州,当是不容置疑的前景。在这当口,刘备的到来,能够减缓他的心中压力,能够帮助他抗御曹操,能够在荆州的大厦中加进一根顶梁柱。

互相的需要,同样的血统,让他们的相见分外亲切。

联袂人得襄阳,刘表排出了盛宴。

在刘备到来之初,刘表拿出了十二万分的热情,不是虚与应付的热情,而是发自内心的真热情。礼是最高的待客礼,叫做上宾礼。不止是礼,且有在乱世中最大的恩惠,给刘备补充了兵士,让他屯驻在新野(今属河南)。

新野,位于襄阳的北端偏东,两地距离约六十公里。发源于伏牛山的清水,呈东南向流状,在雉县(治今河南南召东南)的下方,转向正南流,途经宛县、育阳,便入新野境内,再南流。又从东向而来的比水,在今唐河位置转向西南流,于襄阳的东北二十公里处,与清水交汇。两水夹成一个大漏斗,斗口流出的清水,注入襄阳边上的汉水。新野就在漏斗中间的西面。 刘表在当时的大敌有两个,一个是准备统一天下的曹操,另一个是称霸江东的孙权。对付江东的孙权,自有驻守在江夏的黄祖。他让刘备屯驻在新野,是在北面建立一个桥头堡,以抗阻北方南下的曹操。 如此的安排,合乎刘表和刘备双方的需求。刘表利用刘备,设立抗阻曹操的前哨据点。刘备利用刘表,获得了半独立的经营点,且拥有大后方的支援。 平心而论,刘氏的两位顶尖人物,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有过休戚相关,有过相互理解,有过心心相印,有过精诚团结。然正如一山不容二虎那般,况且刘备这头力量单薄的强虎,投附在刘表这头兵多粮足的弱虎之下,不久问题就来了。

正如郭嘉预料的那样:

“刘表,坐谈客,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则恐不能制,轻任则刘备不为所用。”

到了新野的刘备,不嫌城池狭隘,自然而然地在那里经营了开来。做得自然,效果非常好。他的英雄气象,容人气度,识人气局,综合起来,一种外来的还是当地的精英从未看到过的大气,很快地弥散在荆州大地上。志士仁人多信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没有过多地拉拢,能人来了,智士来了,豪杰来了,各种在乱世中的有用之才,渐渐都向新野走来,或投到了刘备的帐下,或与刘备相交。P14-16

序言

人活着,得靠信仰支撑。

信仰的依托点,在于情结。

中国人有许多情结,来自老祖宗传下的文化情结,特别是四大名著的情结。在这四大情结中,三国的情结,实高于水浒、红楼与西游,处于绝顶的高端,真可谓无人不晓,不论是白发渔樵,还是黄毛稚儿,甚至巾帼红颜,也不管是否有浊酒斟饮,无不津津乐道,心向往之。

我挺相信缘,相信这天地万物化合的自然结因。不止我和三国有缘,乃至中华民众乃至世界民众,都和三国有缘,生生不息之缘,薪火相传之缘,透入父精母血之缘。

缘得因生,因在何处?

三国是个英雄时代,英雄辈出,如过河之鲫。其实,历朝历代都有不少英雄,为什么后人对三国的英雄情有独钟?关键在于,作为一个时代整体而言,三国的英雄特别有激情,特别有壮志,特别有抱负,他们敢于用头颅与鲜血,去追求最高的人生境界,追求最大的人生价值,追求最佳的人生声誉,不止是求生前名,且更追求流芳百世的身后名。如此的状态,决定着他们能毫不保留地献出一切。

乱世出英雄,是我打小就听惯了的一句老话。这句老话,深扎在中国的土壤之中。记得有年去黄土高原,进入一处穷塬,和一脸皱纹目不识丁的老汉坐着闲聊,聊到王朝兴亡,老汉将手中的烟锅往脚后掌使劲敲了敲,口中吐出了这句话。话音伴着喷出的烟雾,徐徐在空中扩散,升往广袤的天际。

英雄,为英特之杰雄。他们或是茅庐寒士,或是公卿高官,或是白面书生,或是虬髯粗汉,或是天璜贵胄,或是贩夫走卒,应有尽有,无所不在。然在那平世,他们多被俗情所束缚,被条规所禁忌,被律法所强制,俗貌遮掩了真性情。到了乱世,束缚变得松弛,禁忌渐被破除,强制沦为虚设,一扫窒息的空气,个性始得以张扬。

乱世,是英雄的机遇,英雄的舞台,英雄的世界。

英雄,在乱世中横空出世,激越当代,传之千秋。

这不仅仅是种记忆,而是人类顽强生存的典型模式。

三国的英雄,是大英雄,是真男儿,是伟丈夫。

面对从衰世滑入乱世的板荡风云,一个个以超世之杰的雄姿,以市井之徒的狡相,以羽扇纶巾的儒雅,以彪形大汉的剽悍,以运筹帷幄的韬略,以冲锋陷阵的搏杀,以书卷香气的狂放,以武林高手的啸傲,以珠玑琳琅的绣口,以长剑出鞘的英气,纷纷登上光怪陆离的舞台,一展身手,大展身手。

英俊也罢,丑陋也罢,高大也罢,矮小也罢,无论是什么形貌,都锁不住由衷而发的万丈豪情,运筹帷幄在虎帐龙营,纵横驰骋在铁血沙场,折冲樽俎在国际谈判,激扬文字,挥斥方遒,壮怀激烈,指点江山,在那滚滚的红尘中印下辙迹,在那绵绵的青史上凿上功业,在那茫茫的宇宙中矗立丰碑。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因为“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最可怜的一个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出现却不知爱戴的民族,是一个永无希望的奴隶之邦。”

托马斯·卡莱尔在《论英雄和英雄崇拜》一书中说:“即使崇拜一颗星都有某些含义,那么崇拜一位英雄的含义该有多大呀!崇拜英雄就是对伟大人物的卓绝的敬仰。伟大人物始终是可敬可畏的;从根本上讲,此外就没有什么再值得敬佩的了,不独在今日,而且在一切时期,它都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活力。”

人们喜欢三国,是出于他们英雄崇拜的情结,不论情态如何,都希望通过英雄崇拜,希冀人格之独立,精神之自由。人虽有灵鈍、英庸、强弱之分,然而摆脱精神的压抑,挣开俗世的桎梏,追求意气的舒展,却是一致的。现世不得,转向古道,让英雄们抚去他们的精神焦虑,慰平他们的心灵创伤,激励他们的生存勇气,让人生多少酣畅些。

人们喜欢三国,喜欢三国英雄。可是,其他时代也有英雄,为什么那些英雄比不上三国的英雄?

其他时代的英雄,多贵族英雄,草莽英雄。唯有三国,从整体而言,多士人英雄。不是其他时代没有士人英雄,相比之下,天壤之别。

三国的英雄,是以士人为主体的英雄。

衡量士人的标准,知识只是一个因素,绝不是主要因素。士人在于孜孜以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有一副铁肩,有浩然正气,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敢作敢为,敢于捍卫个人权益,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担道义,身体力行不计个人安危地匡世济民,除暴安良,铲除社会的黑暗,救黎民于倒悬,为打造一个清平世界而奋斗不已。

士人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栋梁。

三国之所以精彩,实在与士人相应的文化有关。看似三国布满金戈铁马,其实,在大竞争处,无不是文化的碰撞,激出电石火光,激出黄钟大吕,激出高山流水,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乐章。

东汉末的士人,也就是所谓的党人,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为了惩治腐败的政治,改变黑暗的社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惜舍生取义。可是,在顽劣的现实面前,尽管付出了头破血流的代价,到头来,还是眼看着大厦将倾,王朝江河日下,走向衰亡。

三国的士人,接受了党人的教训,继承抗争的精神,在大动荡的条件下,终于丢弃了口头批判,拿起了武器,建立了士人自身的政权。他们不再做毛,而做了皮,让其他的阶层做了毛,附在他们这块皮上。如此以士人为主体的政权,是历史的唯一,念天地之悠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平心而论,三国的士人英雄都是叛逆。从袁绍,到曹操,到刘备,到孙权,无一不是叛逆。说他们叛逆,是叛逆了主流社会。然而,当主流社会顶着正统的名义,实质却偷梁换柱,背离了正义与公平之时,这些士人英雄的叛逆,正是一种大无畏的纠正,希冀恢复正义与公平。功德圆满,他们从叛逆变为了主流。

三国尽管是个乱世,甚至到了血流漂杵的地步,然正在这残酷的环境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道德楷模。道德的核心在于伦理,具体的体现是忠、仁、义、礼、智、信。忠与奸、仁与暴、义与诈、礼与蛮、智与愚、信与叛,之间展开了一场场扣动心弦的较量。在铁与血的锤炼下,几乎难以想象,但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一个个道德楷模,犹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映红了残破的江山。

忠的代表,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仁的代表,有以民为本的刘备;义的代表,有气贯长虹的关羽;礼的代表,有学富五车的郑玄;智的代表,有恪守正义的荀彧;信的代表,有积善布德的管宁。

这些代表构成的道德符号,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化与精神的双遗产。

统一,是中国文化中最大的元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化成天下一家,四海一家,是简单却有力的证明。三国尽管是分裂时代,但统一的精神却贯彻始终。

在大一统观念的浸淫下,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抑或是孙权,都保持着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他们都要王天下,而非霸天下,即使暂时的霸天下,也是为了终究的王天下。

毛泽东有言:“汉末开始大分裂,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后来形成了三国,这是向统一发展的。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司马氏一度完成了统一,主要就是他那时打下的基础。”  三个政权分别扫荡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曹魏在北方的统一,蜀汉在西南的统一,东吴在南方的统一,都是争取统一的表现。三个局部的统一,最终换来了三家归晋的大统一。

我对三国着迷,着迷所有的一切,然最着迷的是三国呈现的人格。

三国的英雄们,充满着阳刚之气,大阳大刚。使得整个三国朝气蓬勃,振奋昂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显示出个体的强劲,显示出民族的强劲,显示出国家的强劲,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强劲。三国尽管天各一方,但在那个时代,无可争议地都属于强国,世界之强国。

国家是无数民族的集合,民族是无数个人的集合。国格在于族格的凝聚,族格在于人格的凝聚。强健的人格汇成强健的族格,强健的族格汇成强健的国格。

所有的格,落实到最后,就是尊严,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尊严。要获得尊严,得需坚韧不拔的勇毅,生死度外的奋斗,前赴后继的执着,加上智慧的较量,胆略的比拼,苦役的承担,加上风骨的不屈,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林林总总,呈现出个体的精气神,民族的精气神,国家的精气神。由高贵的个体魂,打造出高贵的民族魂,打造出高贵的国家魂。

很难想象,一个精神萎靡的民族,能够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改造国家的前提,是改造民族的素质,改造民族素质的前提,是改造个体的素质。仅仅着眼经济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唯有人人能自尊自强自立,那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才有复兴的大希望。

有人问我:为何愿用生命去写三国?

我的回答是:一言以蔽之,借三国激扬中华民族魂。

最后,我要斟三杯酒:一杯敬给陈寿先生,感谢他以如椽巨笔,给中国人创造了不朽名著《三国志》;一杯敬给罗贯中先生,感谢他以生花妙笔,给中国人带来了瑰伟奇书《三国演义》;一杯敬给三国所有的英雄,感谢他们以生命体验,给中国人竖立了激扬民族魂的信心。

赵剑敏

2012年1月8日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三国演义》是部好书,我们并不否认……罗贯中所见到的历史真实性成了问题,因而《三国演义》的艺术真实性也就失掉了基础。

——郭沫若

三国演义、是通俗演义,但通俗演义终究是通俗演义,是否有人能够写出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新的《三国演义》呢?

——顾颉刚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它们的统治者在各自的区域内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并且都力图打破均衡局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

——翦伯赞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大三国》,较之《三国志》,则显活泼灵动,较之《三国演义》,则显严谨有据,取长补短,兼顾平衡,雅俗共赏,蔚然一大史诗。

——朱大路 《文汇报》高级编辑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大三国》的两大基石。历史的《三国志》为《大三国》提供了三国原始元素,文学的《三国演义》为《大三国》渲染了三国时代氛闱。《大三国》的出发点,是欲打破两者不同的局限,把读者引领进历史真实与文学艺术高度结合的境地。

——赵剑敏 著名历史学者、上海大学教授(本书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9: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