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又可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本书为作者多年学习国学的总结,它的特点是集众多经典为一书,采集提炼群经诸子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话语,同时吸取了近百年许多国学大师的心得,并且结合本人的研究心得和新时代人群之需求,对众多国学经典作出简明而直接的诠释,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明白易懂,便于初学者入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学入门 |
分类 | |
作者 | 孔祥骅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学,又可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本书为作者多年学习国学的总结,它的特点是集众多经典为一书,采集提炼群经诸子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话语,同时吸取了近百年许多国学大师的心得,并且结合本人的研究心得和新时代人群之需求,对众多国学经典作出简明而直接的诠释,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明白易懂,便于初学者入门。 内容推荐 本书为著者多年学习国学的总结,它的特点是集众多经典为一书,采集提炼群经诸子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话语,同时吸取了近百年许多国学大师的心得,并且结合本人的研究心得和新时代人群之需求,对众多国学经典作出简明而直接的诠释,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明白易懂,便于初学者入门。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国学 二、国学的分类 三、国学的重要性 四、怎样学国学 上篇 群经略说 一、什么是经和经学 二、经学的本质 三、经学的价值 四、六经的顺序与今古文经学的分别 第一章 《诗经》略说 一、什么是《诗经》 二、《诗经》的分类 三、《诗经》的表现手法 四、“诗教”的作用 五、《诗经》的派别 六、《诗经》的影响 七、《诗三百》的形成和结集 八、“诗”是怎样升格为“诗经”的 第二章 《尚书》略说 一、什么是《尚书》 二、孔子删《书》说 三、《尚书》的今古文本 四、《尚书》的价值 五、《尚书》的内容举要 六、如何读《尚书》 第三章 《三礼》略说 一、礼的源起与演变 二、什么是“三礼” 三、“三礼”之名起于何时 四、《三礼》的作者与成书时代 五、“礼”的文化学价值 六、礼在政治层面的作用 第四章 《周易》略说 一、《周易》是一部什么书 二、《周易》释名 三、《周易》作于何人 四、《周易》成书于何时 五、《周易》中的古代社会 六、《周易》的结构 七、《周易》的解释系统 八、《周易》的哲学思想 第五章 《春秋》经传略说 一、什么是《春秋》 二、《春秋》作者 三、《春秋》的大义是什么 四、《左传》的解释系统 五、《公羊传》的解释系统 六、《毂梁传》的解释系统 七、“三传”之特色 第六章 《大学》略说 一、什么是《四书》 二、《大学》和《大学》的作者 三、三纲八目的内涵 四、治国平天下的三条标准 第七章 《中庸》略说 一、《中庸》的作者 二、子思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中庸》中的五伦三德 四、诚的多重内涵 第八章 《论语》略说 一、《论语》题解 二、《论语》的编者和成书年代 三、《论语》的版本和演变 四、《论语》语录精华举要 五、中国人的宝典 第九章 《孟子》略说 一、《孟子》题解 二、《孟子》的内容举要 中篇 诸予略说 一、轴心时代与周秦诸子学术的奠定 二、上承“六艺”,下开“九流” 三、诸子对《六经》的发展 第十章 孔子、孟子与儒家略说 一、孔子 二、儒的起源与分派 三、孟子 四、荀子 第十一章 墨子与墨家略说 一、墨子和他的学派 二、墨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墨子》中保存的古史资料 四、墨学的命运 第十二章 老庄与道家略说 一、道家的渊源及其诸派 二、老子和《老子》一书 三、庄周和《庄子》一书 第十三章 商鞅韩非与法家略说 一、法家的渊源与分派 二、商鞅和《商君书》 三、韩非和《韩非子》 第十四章 兵家与兵家略说 一、孙武和《孙子兵法》 二、吴起和《吴子》一书 三、孙膑和《孙膑兵法》 第十五章 阴阳、纵横、名、杂诸家 一、阴阳家 二、纵横家 三、名家 四、杂家 下篇 史学略说 一、史是什么 二、史籍的体裁分类 三、史书的体例 第十六章 正史 第十七章 编年史 第十八章 纪事本末 第十九章 政书 第二十章 史评和学术史 附录:诗史略说 附: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揽翠山房。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孟子》 《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堕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须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举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冶《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澧《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梳,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抄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所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P394-395 序言 本书为著者多年学习国学的总结,它的特点是集众多经典为一书,采集提炼群经诸子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话语,同时吸取了近百年许多国学大师的心得,并且结合本人的研究心得和新时代人群之需求,对众多国学经典作出简明而直接的诠释,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明白易懂,便于初学者入门。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先选读书中任何一章,然后选其余各章。此法甚好,自一经而及他经,自一子而及他子,自一史而及他史,自一集而及他集。希望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对国学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和感悟,觉得国学不是高不可攀的深不可测的学问,国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心中! 近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如章太炎、梁启超、钱穆、王国维等诸位国学大师,从清末民初到一九四九年,就一直在提倡这门学问。国学教育在一九四九年后的大陆内地,差不多有半个世纪的中断,但古籍的整理,文史哲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在中国港台地区、东南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以及海外华人文化圈里,长期以来,都很重视国学经典的基本训练。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土、大学精英、成功的企业家与国家干部纷纷开始了他们的“文化担当”,许多著名大学办起国学院,各地也多有各种形式的读经尝试,乃至于孔子学院已经办到国外,新一轮的“国学热”正在悄然兴起! 国学为何“热”了起来?这是因为国学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的优秀传统的精华之所在!“邯郸学步”说的是为了学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却忘了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只好爬回老家。“数典忘祖”说的是连自己祖先留下的典籍也忘了!为什么我国的历代封建王朝制度生命延续达两千年之久?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总是坚持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的团结而搞分裂的人总是不得人心,身败名裂?为什么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要知道答案的话,就一定要从我们的国学中去寻找。 中国近百年的巨变,既促成中国社会的进步,也导致传统文化的断层。在中华民族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失去自我,不能失去我们的民族记忆,不能失去自己的本色,中华文明不是轻易会消失的文明,因为中华文明是以国学为其根、为其源、为其魂的!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尽天灾人祸而不被打垮,能越挫越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不归功于我们的中华经典所孕育的民族精神,这精神是由我们祖国的博大精深的经史子集作为载体传承下来的孔孟之道,老庄之学,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学。 王国维先生在《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中说过:“《诗》《书》为人人诵习之书,然于六艺中最难读。以弟之愚暗,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之一二。此非独弟所不能解也,汉魏以来诸大师未尝不强为之说,然其说终不可通,以是知先儒亦不能解也。” 彼清末明初诸大师,尚且有如此之说,就我个人而言,除了一点家学和个人兴趣而外,其实是不敢承担这件大事的。尽管本人长期研究学习古代《四书》《五经》,对于诸子和文史之学也只能说略有涉猎。退休以后,个人埋头五年撰成此书,其实是勉为其难的。由于本人学力的单薄,在本书的体例上有所思考,但在编写取材方面,于前人的成果颇多掠美,又本书汇集了自己多年读书所做的笔记,凡在书中用到材料,尽量指明出处,如有疏忽,恳请专家批评指点。 2005年9月于沪西 苏州河畔进思斋 后记 我自幼喜好古书,前半生命运坎坷,在那个谈古色变、横扫一切的时代里,我冒着受批判的风险,十数年如一日,不论是酷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天,白天总在田头地间、晚上总在蚊帐里,啃着自己偷偷保存的经史诸子残本。我从先圣前辈的教诲中获取生存智慧,寻找人生真谛,支撑自己顽强地活了下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平反回沪进华东师大工作,我又十数年如一日,继续攻读国学经典。 近几年,我在讲授《国学概论》和编写教材时,从图书馆收集和研读了自民初至1949年前内地及港台地区多种国学教材,感觉这些教材都比较艰深而又有一种隔世之感。可是要将我中华文化的典籍精华汇集一书,深人浅出地表述出来,又谈何容易!所以,本书按理不应由我一人完成,而是由更专门的人分工合作完成为好。五年来,我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边读边写,总算完成此书。 我感到要写好这本书,既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还要博古通今,慎思明辨;更要在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方向上,温故知新、推陈出新。为了满足当代读者的需求,在撰写本书时,我努力尝试,通过对经典意义的探求与诠释,寻找古今相通的,即使在今天依然鲜活而有生命力的思想,使读者感到国学看似古老,但又离我们那么近!那么贴近当代人的生活! 今天研究国学,不仅是对文献及史料的分类与整理;就其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而言,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传承与创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植根树魂的伟大工程!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忙着查阅文献,核对引文出处,斟酌章节、字句,整个春节,家里满地、满桌尽是书本……我为此几乎筋疲力尽,仍然有“丑媳妇怕见公婆”的感觉。 对于古圣前贤留下的著述,就我个人所知而言,只是一孔之见,只不过做了一些“条理”与“普及化”的工作,在还没有更好的《国学入门》问世前,我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最后,我要感谢李伟国总编对我撰写此书的鼓励与支持。同时要感谢我的妻子黄河清,她陪伴我经历了许多,包括对本书的思考、写作和修改。 2006年元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